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10课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同步 课件 10 当代中国 法治 精神文明 建设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无法无德者”第10课 当代中国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素养考向概念聚焦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新中国的法治进程,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2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理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中 国 特 色 法 律 体系、社会主义建设新 时 代 的 法 治 成就、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49 1954 1966 1976 1980 1982 1990 1997 2001 2004 2010 2018 2020 法制进程精神文明共同纲领五四宪法文革破坏八二宪法依法治国“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入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法律体系全面依法治国和宪法修正案民法典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和谐向上的社会风尚五讲四美三热爱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时间轴“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关系:在内容上相互渗透,作用上相辅相成,互为目的和手段。依法治国,必将为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人们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必将增强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实施。(Legal system)(rule of Law)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或“法律和制度”的简称。表达的是法律运行的状态、方式、程度和过程。01新 中 国 的 法治 建 设 进 程1
3、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开始了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启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1)20世纪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确立了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初步奠定了中国法制建设的基础。新中国第一部法律2.初创:20世纪50年代【知识拓展】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第一条 废除地主
4、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第二条 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4会议名称:会议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也称“五四宪法”)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坚持三大原则研究国内外的各类宪法毛泽东带领的起草团队呕心沥血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政治制度立法制度司法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知识拓展】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二
5、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十七条 一切国家机关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的监督。第十八条 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节选)人民主权、民主集中制、人民民主原则、群众监督、服从法律【典例研析】(2022山西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二期末)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
6、和国宪法,同时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B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C巩固了新民主主义法律成果D保障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成【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一系列法律的制定,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A项正确;B项“完善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排除C项;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排除D项。故选A项。3.重创:“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严重破坏1967年8月5日
7、,在中南海院内经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脸肿“坐喷气式飞机”的残酷批斗之后,刘少奇手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抗议道:“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民主和法制不健全;民主和法制观念淡薄。教训:1978.1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82年宪法(现行宪法),历经1988、1993、1999、2004、2018年五次修订1982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第四部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新发展: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80年代)54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国家机构第三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目录序言第一章 总纲第二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 国家机构第四章 国旗、国徽、首都82年宪法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放在国家机构前面,凸显公民的地位,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尊重保障人权。对比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的不同宪法结构的这一变动,表明我国对保障公民享有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的高度重视。从法理上讲,先有公民的权利,然后根据公民的授权产生国家机构。我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没有人民的授权,国家机构就失去了
9、权力的基础和来源。因此,宪法在体例设计上要体现这一原则。从逻辑上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与”总纲“有密切联系,连着写也比较合理。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5.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治建设完善时期(依法治国时期)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9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进一步加强。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0世纪90年代,中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2)法治建设的成就:法制本意是一个静态的概念,是法律制度的简称
10、,属于制度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的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制”而言的,是对法制的完善和改造。区别与联系“法制”改为“法治”(1)背景:党的领导,依宪治国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民法典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宪法修正案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立法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执法、司
11、法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保障公平正义。法治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010605020304依法治国6.全面推进: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1)背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2)措施:立法工作全方位回应民生关切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它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年多年以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文化,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
12、建设有益成果,是一部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典。教材56页系统性民生性继承性时代性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探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特点3.意义:我国切实贯彻落实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方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阶段。阶
13、段内容意义1949年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90年代至2010年2012年以来60-70年代通过共同纲领、政府组织法、协商会议组织法等文件法制: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作用;法治:开始法治建设历程制定婚姻法、土地改革法宪法、组织法等法制: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期法治:初步奠定中国法治建设基础社会主义法制、法治建设遭严重破坏通过82宪法、制定刑法、诉讼法经济合同法等基本法律法制: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做到保证法治:法治建设进入新时期九七十五提依法,“依法治国”、“尊保人权”入宪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国家五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奠定法治: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出
1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宪法修正案反恐怖主义法、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民法典法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全面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特征1:宪法主体特征2:曲折发展特征3:与时俱进特征4:以人为本特征5:继承发展根本特征:中国特色【典例研析】(2020北京高考真题)如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时,着力于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索民主管理机制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答案】D【详解】材料中的法律文件体现的是中国注重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的相关法制的完善,D正确;ABC与材料无
15、关,未涉及,排除。故选D。【典例研析】(2022黑龙江哈尔滨三中高二期末)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暂停民法典的起草,转向先分别制定单行法,1998年八届全国人大决定恢复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02年九届全国人大决定加快民法典的起草工作,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一过程主要反映了A法律制度形成完整体系 B依法治国方略深入人心C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D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80年代,受条件限制,民法典起草工作陷入停顿,进入新世纪,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民法典的起草加快速度
16、,最终在2020年通过,民法典的起草出台过程反映了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提到:“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据此可知,当时A修宪旨在顺应市场经济需要B未改变对计划经济体制的认识C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D法律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国家通过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和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可知,1982年宪法强调发挥计划与市场的作用,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结合所学可知,
17、1982年处于改革开放初期,该宪法的修订是顺应当时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的,能够对改革开放起到法律保障的作用,D项正确【典例研析】(2022广西柳州市第三中学高二期中)1997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将“投机倒把罪”除名并分解出几种常见罪,分别是“合同诈骗罪”“非法经营罪”“强迫交易罪”“倒卖车票,船票罪”“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等。这一修订A奠定了建设法治社会的基础B彰显了全国人大的立法核心地位C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的需要【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信息的日益畅通,打击“投机倒把”再无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