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复习.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单元复习.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三单元法律与教化 单元复习 2023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同步 课件 第三 单元 法律 教化 复习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选择性必修一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单元整合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的统治工具,着眼于防范与惩罚。教化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着眼于教育和引导。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古代法律最早成文于春秋时期,确立于秦,成熟于隋唐。礼法结合是中华法系的重要特点。西方法律发展也有自己的路径,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新中国成立后,法制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就,形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
2、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西周: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同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夏商: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奴隶。(1)德治的产生出刑入礼(2)法治的产生法律的出现:夏禹刑;商汤刑;周九刑最早的成文法: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中华法系拉开序幕)原因:生产力发展阶级关系变动,原有统治秩序不适应时代要求;兼并战争的需要;法家思想的影响。意义:打破了法律的秘密状态和神秘色彩,在一定程度上摧毁了旧贵族垄断法律的特权,使法律内容日益具有客观性并走向公开化,动摇了宗法等级
3、制度的社会基础。一、礼 法 之 争 先 秦 时 期 德 治 与 法 治1.夏商西周时期,法治与德治思想出现: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派别儒家法家理念德治(礼治)、教化法治人性人性善人性恶代表人物及主张孔子: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孟子:仁政,省刑罚、薄税敛;韩非子:君主以法、术、势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臣民守法奉令;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保证法令畅通;效果不适应兼并战争和富国强兵需要,难以实行;富国强兵且满足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认识是社会改造方案之争,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阶层分化,百家争鸣的反映;儒法之间既有争论,又相互借鉴,儒家并不完全排斥法律与刑罚,如战国末期儒家荀子主张隆礼重法;2.
4、春秋战国时期,法治与德治思想之争(1)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大变革、大转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2)春秋战国时期法治与德治之争的表现:.春秋时期,子产“铸刑书”:a 叔向反对子产“铸刑书”,反映了当时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之争;b意义: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打击奴隶主贵族的特权;稳定郑国社会秩序;顺应时代潮流,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儒家与法家的德、法之争: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1)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汉朝是礼法结合的开始。(3)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特点:3.唐朝(1)法律;唐律疏议是我国
5、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2)教化: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汉代:律令儒家化启动律令儒家化注意点:汉代相较于秦朝更加注重维护伦理秩序。汉律特点:崇尚宽简、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特点: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特别重视儒家伦理中的“孝”,强调儒家的礼教。律令儒家化完成(礼法结合)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了大清律例。2.教化(1
6、)背景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南宋后期,程朱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2)内容宋朝以后,儒学士人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清朝乡约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3)特点:乡约具有约束力,并与法律合流。材料 中国历代有卷册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
7、,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的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摘编自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古代中国法律的特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历朝法律的基本特点特点:法律繁多,但仅仅是维护封建皇权及各种特权的工具;法律的界限模糊;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思维拓展】: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及原因1.深受宗法观念的影响,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刑并用。2.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专制色彩浓厚。3.传统法律制度有着浓重的等级观念,“刑不上大夫”,在天理、国法、人情关系上协调统一。4.在“天下本位”和“义务本位”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只规定义务而忽略权利。5.重伦理关
8、系,孝亲亲伦;重社会和谐,强调调解息争。原因:自然经济;宗法制度;专制统治;儒家思想;【典例研析】(2014课标,25,4分)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解析 秦、西晋时期的法律对待亲子、养子的态度由不同到一致,说明形式上的亲情关系也得到认同,这是儒家伦理发展、强化的结果,故D项符合题意。仅从私拿养子财物是否有罪的变化不能得出亲子、养子权利相同的结论,A项错误;视养子如亲子,并未淡化血缘亲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宗族利益的保
9、护,C项错误。【典例研析】(2022河南高三阶段练习)汉代法律规定,幼者不得告发长辈犯罪,不得殴打长辈,否则以不孝罪论处。同时还规定,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可以相互包庇隐瞒,不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依照法律规定也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由此可见,汉代()A基层治理卓有成效B社会矛盾得到缓和C律令呈现伦理色彩D法律的实用性增强【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强调长幼尊卑,容忍包庇家庭成员的部分罪行等,反映出汉代法律具有伦理色彩,C项正确;材料与基层治理成效无关排除A项;汉代法律中浓厚的儒家伦理思想不能说明社会矛盾得到缓和,排除B项;律令注重
10、血缘伦理不能说明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排除D项。故选C项。【典例研析】(2022广东深圳高三阶段练习)大明律将唐律的十二篇改为七篇,除第一篇仍为名例律外,其他六篇则按六部设目,形成了以名例、吏、户、札、兵、刑、工等为构架的格局。明会典也以六部官制为纲,规定了文武衙门的组成、权限和活动原则。明代这些举措旨在()A规范政府行政活动B防止宦官干预朝政C削弱武人政治地位D革除唐宋律例弊端【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题干所述为明代律令对政府的相关要求和规范,这些律令的颁布旨在规范政府行政活动,A项正确;B项说法和题干主旨不符,排除B项;题干所示并非武人政治,更不能说明对武人政治地位的削弱,排除C项;明
11、代律令更改是服务于政治的需要,并不是为了革除唐宋律例弊端,排除D项。故选A项。材料一 传统家训是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唐人刘禹锡在名子说中说:“夫忠孝之于人,如食与衣,不可斯须离也,岂俟余勖哉?”宋代学者倪思在经锄堂杂志中说:“富家有富家计,贫家有贫家计,量入为出,则不至乏用矣。”明人庞尚鹏在庞氏家训中说:“士农工商,各居一艺,士为贵,农次之,工商又次之。”清人张英在恒产琐言:“人家富贵两字,暂时之荣宠耳。所恃以长子孙者,毕竟是耕读两字。”摘编自徐少锦等中国家训史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家训内容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
12、知识,分析其影响。特点:注重自身道德修养;重视灌输忠孝观念(或树立社会责任感);强调治家理财;重视耕读立业传家。影响:有利于提高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形成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家风,维护家族团结;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和社会的稳定;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教化的特点和积极作用【思维拓展】中国传统教化的特点和积极作用(1)特点教化理念德性化: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德教为先与道德至上”的核心理念贯穿中国古代教化思想教化途径系统化:层级教化与立体网络。传统教化系统即包括各级各类组织化的学校系统,也包括了乡约、族法、家规、祭祀礼仪、蒙学等自发的社会教化系统。教化手段多
13、样化:典范塑造与制度规约。典范塑造、榜样作用成为古代教化的重要方法。制度规约是传统教化活动的又一方法。教化内容综合化:儒学经典教育与通俗教育。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古代传统教化的显著特征是以儒学经典教育为主,并以通俗教育辅助之。包拯家训(2)和积极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维护家庭、宗族内部的团结、稳定和发展(凝聚家庭、宗族乃至中华民族)。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儒家思想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传承和发展。【典例研析】(2021新课标全国乙卷高考27)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
14、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 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 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解析】“善书”由士绅编撰,内容多是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这体现了儒家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价值观,而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说明是在强化主流价值观,故选B项;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是在南宋末年得到确立的,而不是明清时期,排除A项;明清时期官方意识形态就是理学和心学,上述现象恰恰是在助推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排除C项;“善书”的内容侧重于宣扬儒家主流价值观,所以是在强调儒家经典所宣扬
15、的主流价值观,而不是冲击,排除D项。【答案】B【典例研析】(2020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清代,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每部宗谱均有族规、家训,其内容主要包括血缘伦理、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这表明,宗谱的纂修()A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 B体现了儒家思想观念C维持了士族家庭的血统纯正 D确立了四民社会结构【答案】B【解析】明清时期宋明理学是官方哲学,材料宗谱的主要内容“持家立业”、“报效国家”等符合儒家伦理道德,故选B项;宗谱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选官制度科举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纂修宗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并非士族独有,与维持血统纯正无关,排除C项;材料宗谱
16、的纂修反映出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与士农工商的四民社会结构无关,排除D项。【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北宋吕大钧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家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到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至清朝,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下列对乡约演变解读正确的是A实现了德治与法治的有机结合 B促成了礼法在乡村的完美结合C变成了统治阶级的教化工具D强化了中央政府对乡村的统治【答案】C【详解】据材料“到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至清朝,宣讲内容变成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及所学知识可得,在加强地方管理时,乡约变成了统治阶级的教化工具,C项正
17、确;乡约并不是法治,排除A项;B项错在完美结合,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地方治理,排除D项。故选C项。1.罗马法发展历程:(1)开端: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产生原因: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评价: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使判决和量刑有法可依;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特权;(2)发展:公元前3世纪以来,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代表法律适用范围特点变化的原因公民法十二铜表法罗马公民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罗马扩张,巩固统治的需要;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万民法罗马民法大全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简洁灵活,注重调节贸易和经济纠纷第9课 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 一、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及发展(一)渊源(3)完善、成熟:6世纪
18、,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2.罗马法的特点:维护私有财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证据和司法程序;体现公平、正义、自由等自然法精神;涉及内容广泛,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等;法律的实质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3.罗马法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立法: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提供了蓝本(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思想:罗马法中蕴含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理念,被近代资产阶级发展成为反对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司法:对后世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等影响深远(二)发展1.日耳曼法中古时期,各日耳曼王国在记载和整理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基础上编纂了一批成文法,称为“日耳曼法”,作为庄
19、园法庭审判的依据。2.教会法3.11世纪以后,欧洲国家出现了研究和宣传罗马法的运动,促进了罗马法的传播。根本原因:城市经济的兴起中古时期,教会也根据基督教神学,制定和颁布了教会法。12世纪13世纪英国普通法形成英国通过大宪章1689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17-19世纪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初步确立法国地方法律统一化遵循先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1787美国通过联邦宪法英美法系法国颁布民法典1804大陆法系1896德国颁布民法典以罗马法为基础,形成一个以宪法为指导,以民法和商法为基础,包含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和行政法六大领域法律在内的完备的法律体系。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创立先例,或对先例做出新解释普通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