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x

  • 上传人(卖家):小豆芽
  • 文档编号:3520025
  • 上传时间:2022-09-11
  • 格式:PPTX
  • 页数:57
  • 大小:21.10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x》由用户(小豆芽)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2023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同步 课件 中国历代 变法 改革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资源描述:

    1、 中国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不论国际形势发生什么变化,中国都将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2022年1月17日习近平主席出席2022年世界经济论坛视频会议并发表的演讲。变法通议书影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周易系辞下中的一段话,意思是主张“变”。后来清末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也引用了这段话,强调变法要因时而变,与时俱进,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促进社会的发展。“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中华文化传承不息的重要原因。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商鞅徙木立信 戊戌六君子被杀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学习目标素养考

    2、向概念聚焦1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变法的概况,让学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这一基础知识2从史料实证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变法成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史料分析和历史解释的能力3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近现代改革的特点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新中国的重要改革时间轴一中 国 古 代 的 重 要 变 法 和 改 革邹忌改革燕昭王改革赵武灵王变革李悝变法申不害变法兼并战争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一)、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1.背景:经济 铁器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铁器、牛耕使用私田增多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百家争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

    3、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治 兼并战争不断目的 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表现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BC356)最为彻底。2.目的:领域措施作用经济军事(选官)政治思想风俗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奖励军功什伍连坐行县制燔(焚)诗书强分家承认土地私有;促进小农经济发展调动生产积极性,稳定财政收入;限制贵族特权,提高战斗力;严刑峻法,强化统治强化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强化思想控制;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小农经济;提升财政收入富国强兵3.内容和作用:4.实质:地主阶级封建化改革。推动了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

    4、型。材料一 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战国策秦策一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意义。5.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如何看待?思考判断一场改革成败的标准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车裂”。尽管如此,商鞅变法的措施顺应了历

    5、史发展的潮流,深入民心,在秦国得以延续,故“商鞅虽死,秦法未亡”。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典例研析】(2022全国高考真题.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商鞅变法,严惩百姓私相斗殴行为,奖励军功,授以爵位田宅,养成“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的风气,秦国的军队几乎战无不胜,统治区域不断扩大,被当时六国人称为“虎狼之国”。荀子曾访问秦国,他认为秦国管理有效,承认秦国军队战斗力强悍:“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他认为按商鞅之法组建的秦国军队,“隆势诈,尚功利”,无礼义教化,“干赏蹈利”(求赏逐利),只能

    6、称之为“盗兵”,“尚功利之兵,则胜、不胜,无常”,不能与春秋时齐桓公的军队相比,更不能与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仁义之师相提并论。摘编自荀子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荀子称商鞅变法后的秦国军队为“盗兵”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商鞅的军事改革。【答案】(1)原因:商鞅变法使百姓勇于公战,军队战斗力强;秦国军队过于注重功利;秦国军队无礼义教化,不是仁义之师;秦国军队战斗是“独夫”行为,没有纪律约束;荀子的儒家立场。(2)评价:积极: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壮大了军事力量;沉重的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促进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促进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为

    7、后世军事改革提供借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秦国国内秩序的安定,保证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尚功利、轻教化,军队的整体素质不高,不敌仁义之师,为后来秦国二世而亡埋下隐患。386398439467472490493499北魏建国定都平城统一北方拓跋宏出生孝文帝继位孝文帝亲政孝文帝病逝迁都洛阳冯太后临朝制度创新民族融合前提条件北魏孝文帝(二)、北魏时期的孝文帝改革1.背景: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鲜卑族拓拔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昔黄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内列诸华,或外分荒服,昌

    8、意少子,受封北土,国有大鲜卑山,因以为号。魏书序记魏孝文帝礼佛图探访拓跋鲜卑祖居嘎仙洞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以上史料均摘自魏书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影响: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措施:迁都洛阳汉服鲜卑姓汉姓拓跋元贺楼楼邱穆陵穆贺兰贺独孤刘汉姓孝文帝率先娶汉族大姓卢、崔、郑、王4家的女儿为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汉族大姓。通婚汉语移风易俗2.措施:洛阳地处中原,文化先进,地理位置重要;有利于推进汉化政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生产方式农耕化社会制度封建化

    9、生活方式汉族化实质:少数民族政权自上而下的封建化改革u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摘自杨街之洛阳伽蓝记u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u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加快北方各族交融,缓和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

    10、程。为隋唐统一和繁荣奠定基础【典例研析】(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

    11、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摘编至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答案】(1)原因:洛阳旧城衰败;为迁都做准备;便于对中原的控制,强化政权正统性。举措:任用汉人筹划重建;融合南北建筑文化,重建魏晋洛阳城主体建筑;扩大城市规模,新建外郭城;统一规划里坊。(2)使古都洛阳重现生机;成为中国古代后世都城建设的榜样

    12、;影响日韩等亚洲国家古代城市建设。辽和西夏的威胁(边患危机)政治腐败,矛盾尖锐(统治危机)“三冗二积”(财政危机)范仲淹庆历新政失败1.背景:结合史料和地图: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时代背景(三)、王安石变法 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增岁币。国用殚竭,民力空虚,徭役日繁,率敛日重,官吏猥滥,不思澄汰;人民疾苦,未尝省察,百姓无告,朝廷不与为主,不使叛而为寇,复何为哉?枢密副史富弼的上疏2.开始:1069年,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主持变法。3.目的:富国强兵4.作用:变法初期取得一定成果;但因变法涉及面广、助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王安石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裁撤冗员限制恩荫改革科举均输法

    13、市易法青苗法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冗员冗费冗兵从史料解读王安石变法史料一 (王安石)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栾城三集史料二 变法派所制定的一些政策法令及其实践,虽还远远谈不到解放生产力,但对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总还是有一些帮助的,因而是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的。王安石既有军政韬略,又有施政才能,是一个卓越的政治家。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1)根据史料一,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2)史料二是从哪一角度对王安石变法进行评价的?(1)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引起他们的反对;

    14、新法在执行中存在着危害百姓的现象。(2)从生产力的角度和对历史贡献的角度进行评价。【典例研析】(2020山东高考真题)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计问题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答案】C【解析】王安石通过招募饥民兴修水利的方式进行赈灾,一方面救济了灾民,另一方面也兴修了水利,同时通过兴修水利也能恢复和促进农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再次出现的可能,有利于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的生计问题,故选C;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并不一定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因为

    15、水利工程的修建,还有可能暂时增加政府的负担,排除A;招募灾民兴修水利和稳定灾区社会秩序之间没有必要联系,此举不一定有利于稳定灾区社会秩序,排除B;王安石的措施属于救灾措施,并没有建立和形成政府抗灾救荒体系,排除D。故选C。其大者曰宗室骄恣,曰庶官疾旷,曰吏治因循,曰边备未修,曰财用大亏,其他为圣明之累者,不可以悉举,而五者乃其尤大较著者也。张居正论时政疏根据张居正的奏疏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后期朝廷存在哪些弊病?政治腐败;边防守备不完善,国家内外交困;府库空虚;皇帝懒于政务;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四)、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16、统治危机不断加深。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依据上述材料,归纳张居正改革都涉及了哪些方面?张居正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前五年着重从政治上整顿官府和吏治,后五年重点转向经济改革。创立“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九个月后,明神宗下诏削去张居正的官秩,并抄了他的家。张居正的改革成果也大多付之东流。白寿彝中国通史 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政 治(整顿吏治)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考成法军 事(边防新政)内修防备起用边将,积极操练兵马大力增修、加固长城外示羁縻改善

    17、汉蒙关系,加强互市友好来往经 济(赋税改革)清丈田地一条鞭法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张居正死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改革核心:一条鞭法 张居正(10251582)3.影响: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简化税制,增加税入)2.内容:为什么苦心经营十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却一朝颠覆呢?“务在强公室,杜私门”“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张居正死后,反对改革的官僚纷纷起来攻击、诬陷张居正,弹劾他的奏疏就纷至沓来。改革措施

    18、中除一条鞭法外,其他几乎全部被废止。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君主专制制度(根本)【探究】思考影响改革成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改革者的策略和措施是否合理;(3)改革者的个人品质;(4)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典例研析】(2020全国高考真题)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答案】A【解析】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向户部索求十万金的诉求在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干预下

    19、未能满足,说明万历年间内阁权势较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的任意妄为,A正确;明代内阁是皇权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B选项中的“严重制约”不符合内阁这一机构的特征,排除;题干涉及的内容与朝廷中枢机制有关,此信息不能反映出当时社会经济情况,而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中后期社会经济较为繁荣,排除C;内阁不是宰相,因此题干反映的现象不属于君权相权关系,排除D。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时间战国北魏北宋明朝背景诸侯纷争,社会变革 民族冲突与交往内忧外患统治危机内容废两制(井、世),奖耕战,行两制(连坐、县制)实行三制(俸、均、三);迁都+汉化商业贷款、兵农合一整肃吏治

    20、,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一条鞭法)性质影响封建性质的改革富国强兵,奠定秦统一基础促进北魏发展;加快民族交融;利于国家统一初期有效,后被废止;富国未强兵暂缓危机,几乎废止思考:结合表格思考中国古代变法和运动呈现出的异同点。从背景可以看出各个时期实行变法时,社会都是比较动荡的,其次从其主要目的来看都从背景可以看出各个时期实行变法时,社会都是比较动荡的,其次从其主要目的来看都是为了国家统一、民族交融。但改革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是为了国家统一、民族交融。但改革内容的侧重点不一样,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性质目的结果内容l 实质:局部改变与生产力不相符合的生产关系、与经济基础不相符合的上

    21、层建筑(旧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l 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l 挽救王朝危机: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l 通常解决维系王朝统治最为突出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问题。l 政治:权力分配问题l 经济:财政收入问题l 军事:国家暴力机器的效力问题l 由于封建制度的固有弊端,改革仅能缓解王朝危机,无法根本性解决。l 标准:是否实现改革目的(推动生产力发展)l 中国古代改革短期内可以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长期来看又为王朝统治埋下新的隐患。l 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变不相符合的现状)l 在中国古代史通常表述为“富国强兵”“巩固统治”【探究】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变法的联系与差

    22、异二中 国 近 代 的 改 革 探 索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1840185118561860s1894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一些有识之士走上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一)、戊戌变法1.背景:汉阳铁厂、厂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唤醒吾国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梁启超2.时间:1898年6-9月3.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4.结果:戊戌变法触犯了守旧势力的

    23、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慈禧太后废除了大部分的变法措施。戊戌变法措施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享有国家供养特权等经济保护并奖励各行业发展;奖励发明创造;提倡私人办实业;改革财政等文化改革科举制度,开经济特科;开办学堂,改造旧式书院;翻译国外书籍,公派留学等戊戌六君子被杀 京师大学堂 戊戌政变之后,百日维新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从这时候起,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这些人,或脱胎于洋务运动;或惊醒于民族危机。他们处多灾多难之世,怀忧国忧时之思成为最自觉的承担时代使命的社会力量

    24、。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5.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行不通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它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无实权顽固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单薄脱离群众 民族资产阶级人民群众根据图示,说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较低,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即资产阶级的

    25、软弱性。直接原因: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掌握实权,实力强大;维新派缺乏正确理论指导,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和极少数官僚,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典例研析】(2022全国甲卷.29)“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答案】B【解析】根据“所言皆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

    26、,信奉者日众”湖南新旧派大哄”等内容可得出,当时维新派并没有统一的思想与策略,有人宣扬新的思想,便大家起哄,B项正确;当时维新思想是主流,排除A项;C项太绝绝对,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对群众的动员,排除D项。故选B项。【典例研析】(2022全国乙卷.29)维新变法期间,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但在上请厘正学术造就人才折中称“康有为平日所著孔子改制考一书其徒和之,持之愈坚,失之愈远,嚣然自命,号为康学,而民权平等之说炽矣”,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这种主张()A推动了新旧势力的合流 B试图突破“中体西用”束缚C有助于减少变法的阻力 D意在彻底否定变法理论基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湖南巡

    27、抚陈宝箴推行变法改革”、“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可以看出,陈宝箴本人是赞同并推行了变法改革的,但同时他又认为康学使民权平等的学说非常兴盛,这会造成守旧派更大的阻扰,故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C项正确;新旧势力的合流,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其奏请销毁孔子改制考,是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不是为了突破“中体西用”束缚,排除B项;彻底否定,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二)、清末新政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日益严重。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评价:材料一: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

    28、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魏斐德中华帝国的衰落材料二:清末新政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辛亥革命史 钦定宪法大纲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革命很快爆发。五大臣出洋考查【探究探究】从从“史料实证史料实证”角度认识角度认识20世纪初清政府改革世纪初清政府改革改革之举革命之浪1901年外务部1903年商部1905年学部(废科举)1906年资政院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1909年第一届咨议局会议1911年5月成立皇族内阁19

    29、11年11月宪法十九条1894年兴中会成立1905年同盟会成立1906年萍浏醴起义1907年广东惠州起义、广西镇南关起义1908年安徽安庆新军起义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11月武昌新军起义根据史料,归纳20世纪初清政府改革的特点。清政府的改革力度日益加大;范围越来越广泛,从经济改革到政治改革;是一场现代化运动;政治改革具有滞后性和虚伪性。拓展整体认识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主观目的的反动性:为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

    30、国的近代化。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直接影响看,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方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典例研析】(2022广东高考真题)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A出洋留学

    31、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D科举停废改变了国人的中西体用观【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政期间清政府鼓励留学,不断削弱科举地位,人才培育方向和人才流动方向发生变化,新型知识分子阶层的力量不断壮大,因此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C项正确;根据劝同乡父老遣子弟航洋游学书的出台可知当时社会对于出国留学并没有广泛认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的主要来源,排除B项;“改变了”属于完成时态,此时国人中依然存在不少保守派,另外本文发表于1903年,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排除D项。故C选项。(三)、民国时期的改革1

    3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1916年国文教科书1922壬戌学制金圆券改革三新 中 国 成 立 以 来 的 重 要 改 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共产党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但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

    33、严重曲折民主改革是中国政府对旧中国遗留企业所进行的政治改革。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巩固了新生政权。1953年到到1956年底,通过“三大改造”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从1950年到1953年春,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过渡时期深刻转变土地改革三大改造民主改革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典例研析】(2020北京高考真题)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

    34、获甲等奖。该画“新”在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ABCD【答案】A【解析】从材料题材来看,该画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正确;材料描绘的是农民围绕着耕地机器设备的情景,表达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也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此时农业合作化尚未开始,错误,BCD排除。故选A。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八字方针四个现代化文化大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典例研析】(2020北京高考真题)建国初期,为改变民间拜神祈福的旧习俗,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

    35、。如图拖拉机在1950年全国新年画评奖中获甲等奖。该画“新”在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 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展示了合作化运动的新成就 描绘出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ABCD【答案】A【解析】从材料题材来看,该画选用了年画创作的新题材,正确;材料描绘的是农民围绕着耕地机器设备的情景,表达了农业机械化的新愿景,也表现出移风易俗的新气象,正确,因此A符合题意;此时农业合作化尚未开始,错误,BCD排除。故选A。伟大转折;新时期经济特区沿海港口城市2001加入世贸(1)时间:1978.12(2)内容:工作重心 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3)意义:(4)改革:(5)开放: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

    36、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十八大以来深化改革(1)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总目标(3)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4)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3.成就:农村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取消农业税,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脱贫攻坚战,乡村振兴战略城市改革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外开放兴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加入WTO,共建“

    37、一带一路”,设立自贸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引进来”道“走出去”所有制改革从单一的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位一体改革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4.意义: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40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打赢脱贫攻坚战“一带一路”

    38、建设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典例研析】(2021山东高考真题)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79年新年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高频词汇包括A中国人民 侵略 中国 美帝国主义B合作 改造 农业 生产先进C技术 现代化 先进 科学 D开放 稳定 企业改革【答案】C【解析】根据“1979年”、“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等信息可知这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次会议上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和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策,所以这一阶段的高频词汇应该是技术、现代化、先进和科学,故选C;侵略、美帝国主义应该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高频词汇,排除A;改造、农业生产应该是20

    39、世纪50年代三大改造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B;开放、稳定、企业、改革应该是80年代国企改革时期的高频词汇,排除D。【典例研析】(2020全国高考真题)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B【解析】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

    40、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B。改革的必要性1、社会经济的发展,旧有社会制度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2、严重的社会危机改革的可能性1、新的经济因素。2、新的社会力量的兴起和壮大。3、新思想对旧思想的冲击。改革的目的1、直接:解决现实问题,稳定社会秩序。2、根本:富国强兵,巩固统治改革因素规律总结改革成败因素1、是否顺应社会潮流2、改革策略是否得当3、改革

    41、者的实力强弱和政治素养高低4、改革是否符合多数人利益5、反对力量的强弱6、改革措施是否全面、符合实际并得到有效贯彻改革的启示1、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2、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3、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集团4、要采取积极稳妥的策略5、改革措施要切实有效改革成败6、注意协调各方利益7、处理好新旧制度文化关系8、改革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9、减少改革的负面影响规律总结 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习近平 改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手段,但改革必须坚持“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推动改革,坚守底线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与改革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北宋王安石变法张居正改革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民国时期的改革土地改革经济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民主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改革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革开放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本课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3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同步课件: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20025.html
    小豆芽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相关资源 更多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复习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必背知识点考点提纲.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三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6单元共6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一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六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五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docx
  • 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第13课 当代中国的民族政策 导学案--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docx
  • 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 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模块综合评估检测试卷(含答案解析).docx
  •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易错知识点考点讲义.docx
  •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全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x
  •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