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9年高考江苏卷语文试题(含答案).doc》由用户(田田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江苏 语文试题 答案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数学_高中
- 资源描述:
-
1、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语文I试题注 意 事 项考生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共11题)、非选择题(第7题第11题,第13题第14题,第17题,第20题第21题,共10题)两部分。本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名字、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6题,第12题,第15题
2、第16题,第18题第19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提到桃花源,许多人会联想到瓦尔登湖。真实的瓦尔登湖,早已成为 的观光胜地,梭罗的小木屋前也经常聚集着 的游客,不复有隐居之地的气息。然而虚构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们的心中,哪怕 在人潮汹涌的现代城市,也可以获得心灵的宁静。A. 名闻遐迩 闻风而至 杂居B. 名噪一时 闻风而至 栖居C. 名噪一时 纷至沓来
3、杂居D. 名闻遐迩 纷至沓来 栖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和词语的能力。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名闻遐迩”,形容名声很大;“名噪一时”,指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语境强调的是瓦尔登湖成为观光胜地,应填“名闻遐迩”。“闻风而至”,一听到消息就来,形容行动迅速;“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语境强调的是人们都纷纷来到瓦尔登湖,应填“纷至沓来”。“杂居”侧重混杂而处,“栖居”侧重栖息居住,语境强调在“现代都市”居住,所以应填“栖居”。故选D。2.在
4、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南方,芭蕉栽植容易,几乎四季常青。 至于月映蕉影、雪压残叶,那更是诗人画家所向往的了。它覆盖面积大,吸收热量大,叶子湿度大。古人在走廊或书房边种上芭蕉,称为蕉廊、蕉房,饶有诗意。因此蕉阴之下,是最舒适的小坐闲谈之处。在旁边配上几竿竹,点上一块石,真像一幅元人的小景。在夏日是清凉世界,在秋天是分绿上窗。小雨乍到,点滴醒人;斜阳初过,青翠照眼。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这道题采用的是客观选择题形式,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
5、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蕉阴”紧承“覆盖面积”,所以为小组合;“在旁边”紧承“蕉廊、蕉房”,所以为小组合,这样排除BCD。故选A。3.下列诗句与“悯农馆”里展示的劳动场景,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枷响到明种密移疏绿毯平,行间清浅縠纹生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A. 织布插秧车水打稻B. 织布车水插秧打稻C. 打稻插秧车水织布D. 打稻车水插秧织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句意,然后抓住诗句中具有代表性的关键
6、信息,辨析所描绘的劳动场景。也可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选项。中“连枷”是脱粒用的农具,这句话意思是,场院内声音如轻雷鸣响,一夜农民挥舞连枷打稻子一直响到天亮。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打稻”。 中“縠纹”常用以喻水的波纹,这句话意思是,疏密之间种下的水稻像一片绿色的毯子,行走在稻田中水纹荡漾。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是“插秧”。中“畴”是田地之义,“翠浪”指流入稻田之水,这句话描写了古代用水车灌溉稻田的情景,对应的劳动场景是“车水”。 中“机杼”指织布机,所以对应的劳动场景为“织布”。故选C。4.阅读下图,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是一项是A. 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
7、验和精神体验。B. 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C. 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D. 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图形代表含义,然后根据文字说明,运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整个图形分两部分,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代表“现有的VR体验”,外面虚线勾勒的等腰三角形代表的是“期许的VR体验”,由此可知C、D两项表述正确;内部直线勾画的不规则三角形又分为三部分,分别代表“沉浸
8、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由此可知A项表述正确;由图可知,现有的三种体验发展并不均衡,并没有体现出发展速度,所以B项表述没有依据。故选B。二、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临川汤先生传邹迪光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豫章之临川人。生而颖异不群。体玉立,眉目朗秀。见者啧啧曰:“汤氏宁馨儿。”五岁能属对。试之即应,又试之又应,立课数对无难色。十三岁,就督学公试,补邑弟子员。每试必雄其曹偶。庚午举于乡,年犹弱冠耳。见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丁丑会试,江陵公属其私人啖以巍甲而不应。曰:“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公虽一老孝
9、廉乎,而名益鹊起,海内之人益以得望见汤先生为幸。至癸未举进士,而江陵物故矣。诸所为附薰炙者,骎且澌没矣。公乃自叹曰:“假令予以依附起,不以依附败乎?”而时相蒲州、苏州两公,其子皆中进士,皆公同门友也。意欲要之入幕,酬以馆选,而公率不应,亦如其所以拒江陵时者。以乐留都山川,乞得南太常博士。至则闭门距跃,绝不怀半刺津上。掷书万卷,作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琅琅不辍。家人笑之:“老博士何以书为?”曰:“吾读吾书,不问博士与不博士也。”寻以博士转南祠部郎。部虽无所事事,而公奉职毖慎,谓两政府进私人而塞言者路,抗疏论之,谪粤之徐闻尉。居久之,转遂昌令。又以矿税事多所蹠戾,计偕之日,便向吏部堂告归。虽主爵留
10、之,典选留之,御史大夫留之,而公浩然长往,神武之冠竟不可挽矣。居家,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干旄往往充斥巷左,而多不延接。即有时事,非公愤不及齿颊。人劝之请托,曰:“吾不能以面皮口舌博钱刀,为所不知后人计。”指床上书示之:“有此不贫矣。”公于书无所不读,而尤攻文选一书,到掩卷而诵,不讹只字。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而尤精西京六朝青莲少陵氏。公又以其绪余为传奇,若紫箫、还魂诸剧,实驾元人而上。每谱一曲,令小史当歌,而自为之和,声振寥廓。识者谓神仙中人云。公与予约游具区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
11、,有删节)注江陵公:指时相张居正,其为江陵人。蹠戾:乖舛,谬误。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每试必雄其曹偶 雄:称雄B. 酬以馆选 酬:应酬C. 以乐留都山川 乐:喜爱D. 为所不知后人计 计:考虑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汤显祖持身端洁,拒绝了时相张居正利诱,海内士人都以结识他为荣幸。B. 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塞言路,汤显祖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C. 汤显祖辞官回家后,当地官员争相与他交往,而汤显祖不为私事开口求人。D. 汤显祖与邹迪光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但没准备好粮食,因而作罢。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见
12、者益复啧啧曰:“此儿汗血,可致千里,非仅仅蹀躞康庄也者。”(2)然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8. 请简要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答案】5. B 6. D 7. (l)见到他的人越发啧啧称赞道:“这个年轻人(好比)是汗血宝马,能日行千里,不是那种只能在大路上小步行走的马。”(2)但他自己不说穷,别人也不都知道他穷。汤公不正是信从自己内心的人吗?我即使为他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8. 读书不为功名,乐此不疲;于书无所不读,尤精文选;诗文无所不能,直追汉唐;戏曲创演结合,超迈元人。【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答此题,
13、除了将实词放入上下文推断它的语境义,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也是判断正误的非常有效的方法。B项,“酬”意为“酬谢”。这句话意思是,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D项,“相约三月份到江南一带游玩”理解错误,原文中“而不能办三月粮”意思是不能准备三个月的粮食。故选D。【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的文言翻
14、译能力。首先浏览句子,看有无特殊句式,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以及通假之类的词语,然后将句子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进行翻译。翻译时一定注意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1)要点:啧啧,赞叹;汗血,珍贵少有的人才;蹀躞,小步走路;康庄,通达的大路。(2)要点:不自言,宾语前置,不言自;执鞭,举鞭为人驾车,表示景仰追随;忻慕,高兴而仰慕。【8题详解】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题干为“概括汤显祖读书为文的特点”,要从读书和写作两方面进行概括。关于读书,根据第三段“掷书万卷,做蠹鱼其中。每至丙夜,声
15、琅琅不辍”可知他读书沉迷专注;第四段“公于书无所不读”“尤攻文选”,可知他读书广博而又有专攻。写作方面,根据第四段“于诗若文无所不比拟”可知他写文善于模仿;“实驾元人之上”可知他写作水平高超。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
16、译文:先生名显祖,字义仍,别号若士。从小聪慧过人,卓尔不群。体格挺拔,眉清目秀。见到他的人称赞说:“汤家有这样的孩子。”五岁能写文对诗。考验他时就会作答,再考验他还会作答。考验多次没有为难的神情。13岁时参加督学公试,补为弟子员。每次考试一定会在同类中称雄。庚午年在乡间被举荐,年龄也就二十岁。见的人又再次啧啧称赞:“这是汗血宝马一样的人,可以达到日行千里的才能,不是只在宽阔平坦的大路上小步走的人。”丁丑年参加会试,张居正派他的党羽用中举来引诱他,但是先生不答应。说:“我不敢像女子一样失去贞洁。”先生虽然是一个老孝廉,但是更加的名声鹊起,天下的人更把拜望他当做幸运。等到癸未年间考中进士,张居正已
17、经去世了,那些依附的人都离开了。先生于是叹息:“假设我因为依附被任用,不也会因为依附而失败吗?”当时辅佐蒲州、苏州两个人,他们的孩子都考中进士,是同师受业之友。于是他们想要邀请他入幕,用选任馆职来答谢他,但是先生全都不答应,也像当时拒绝张居正时的原因一样。因为喜欢留在山川,请求做南太常博士。到任后就关上门足不出户,没有一点做官的想法。打开书,像书虫一样沉浸其中,每天到了深夜读书声也不停。家人笑话他说:“老博士看书干什么?”他说:“我读我的书,不管是不是博士。”不久,凭借博士调任南祠部郎。部里虽然没有什么事情,但是先生对待职责非常谨慎。因为上书批评当权者徇私情阻塞言路,被贬官至广东做了徐闻尉。待
18、了很久,又调转为遂昌令。又因为矿产的税务有很多错误,与计吏一同上京之时,便向吏部尚书请求辞官回家。虽然主爵、典选、御史大夫都挽留他,但先生却义无反顾,辞官隐居而去不可挽回。在家中,中丞惠文,郡国守令以下的仪仗往往停满了巷子,但是他不邀请迎接。就算是有当时的大事,不是引起公愤的事情不会谈论。别人劝他请托说情拉关系。他说:“我不能拿着我的脸面和口舌去博取金钱,做不知道后人怎么评论的事情。”指着床上的书说:“有这些就不贫困。”先生没有不读的书,尤其擅长研究文选,合上书背诵,不错一个字。对于诗文没有不模仿写作的,尤其精通西京六朝青莲少陵这些人的文风。先生又把剩余的部分写成传奇,像紫箫、还魂这些剧本,水
19、平确实是超出所有人。每写完一个曲子,让小史歌唱,自己为他应和,歌声响震天际。认识他的人都称他为神仙。先生和我约定游览灵岩虎丘山川,却不能筹办三个月的粮食,犹豫着放弃了。但是先生不说自己贫困,别人也不知道他贫困。先生难道不是坚信自己的本心吗?我即使是给他拿着马鞭赶车,也是高兴钦慕的。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 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9. 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10. 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
20、样的人生态度?【答案】9. “终年”与“寸诚”对比,表现了决心之坚;细石与大海对比,表现了抱负之大;任务重与性命轻对比,表现了命运之悲。 10. 独抒己见,不随大流;但求尽力,不计结果;贵在实干,无意显名。【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査考生对诗歌表达技巧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的把握能力,内容涉及对诗歌的表达技技巧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思考诗歌中运用的表现手法,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前六句怎样运
21、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已经明确了手法是对比手法,只需要找出对比手法,并且分析对比手法怎样勾勒精卫形象即可。诗歌中“山石细”和“海波平”两词形成对比,嘴里衔着山上的细石,决心把滔滔的海浪填平,从中表现“精卫”的雄心壮志和坚强的意志;“抱寸诚”的决心“衔细石”的举动与“海波平”的宏图大愿形成巨大反差,在对比中充分表现精卫的心诚志坚。【10题详解】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
22、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题目要求结合诗歌后六句分析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诗中“人皆”与“我独”形成对比,表现了作者傲然不屈于俗见的鲜明态度;“岂计”“惟应”体现出作者对精卫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的肯定,侧面表现了作者孜孜以求毫不妥协的人生追求;尾联作者以“精卫”与刺客相类比,再次表达了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的精神品质的褒扬与欣赏。【点睛】解答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23、,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前面的小序和诗文后面的注解。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名余曰正则兮,_。(屈原离骚)(2)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3)艰难苦恨繁霜鬓,_。(杜甫登高)(4)树林阴翳,_,游人去而禽鸟乐也。(欧阳修醉翁亭记)(5)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6)浩荡离愁白日斜,_。(龚自珍己亥杂诗)(7)道之以德,_,有耻且格。(论语为政)(8)盖文章,经国之大业,_。(曹丕典论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