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518740
  • 上传时间:2022-09-10
  • 格式:PPT
  • 页数:100
  • 大小:563.01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乙型肝炎 病毒 母婴 传播 预防 课件
    资源描述:

    1、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乙型肝炎病毒母婴 传播的预防传播的预防普洱市妇幼保健院普洱市妇幼保健院胡海霞胡海霞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要点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 流行病学n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每年约有100万人死于HBV感染所致的肝衰竭、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CC)n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流行病

    2、学调查表明,我国1-59岁一般人群HBsAg携带率7.18%,5岁以下儿童的HBsAg携带率为0.96%。n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例。流行病学n我国属于HBV感染高流行区,一般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75%.n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4.51%.n未接种乙肝疫苗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9.51%.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临床诊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HBV感染者的孕期管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 乙肝的传播途径n

    3、血液传播n性传播n母婴传播n对献血员严格的HBsAg筛查,经输血或血液制品引起的HBV感染已较少发生;n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传播主要是由于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医疗器械、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手术,不安全注射特别是注射毒品等;n其他如修足、纹身、扎耳环孔、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刷等也可传播。n与HBV阳性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特别是有多个性伴侣者,其感染HBV的危险性增高。nHBV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同一办公室工作(包括共用计算机等办公用品)、握手、拥抱、同住一宿舍、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厕所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会传染HBV。n流行病学和实验研究亦未发

    4、现HBV能经吸血昆虫(蚊、臭虫等)传播。母婴传播n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n 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率3%,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的产时感染和分娩后的产后感染n母婴垂直传播感染的婴儿又构成了人群中新一轮的HBV存储库和传染源。n目前由此导致的慢性HBV感染无法根治。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 围产期 发展为慢性感染 90%1-4岁 25-30%5岁 后仅有 510。正常成人 5%在婴儿时期,特别是新生儿阶段,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受到病毒感染时,不能有效地识别和清除病毒,形成免疫耐受状态,导致感染的慢性化nHBeAg阳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

    5、儿的危险性为70-90%,n HBeAg阴性母亲在围产期传染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 5-20%。nHBV感染的自然史划分为4个期: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再活动期。n免疫耐受期:其特点是血清HBsAg和HBeAg阳性,HBV DNA载量高,但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可维持数年甚至数十年。n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HBV DNA滴度升高,伴有ALT持续或间歇升高,肝组织学中度或严重炎症坏死、肝纤维化可快速进展n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HBV DNA持续低于2000 IU或检测不出(PCR法)、ALT水平正

    6、常,肝组织学无炎症或仅有轻度炎症;这是HBV感染获得免疫控制的结果。n再活动期:出现1次或数次的肝炎发作,多数表现为HBeAg阴性、抗-HBe阳性,但仍有HBV DNA活动性复制、A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成为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进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失代偿肝硬化HCC n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 母亲的HBV感染状态:高水平复制n婴幼儿感染HBV 的过程:病毒携带免疫功能未建立,免疫耐受状态减轻或消失反复免疫清除期、再活动期慢性乙肝n肝硬化 年发生率2.1%n肝癌 年发生率2-3%nHBV携带者发生肝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的10倍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

    7、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n 血清中乙肝标记物nHBV血清学标志:nHBsAg:阳性表示HBV感染;表明病毒在复制,有传染性;nHBeAg:阳性是病毒复制活跃、病毒载量高的标志,传染性强。n抗-HBs:是中和抗体,lO mIU/ml即具有保护力。n抗-HBs:为保护性抗体,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康复及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者;n抗-HBc:阳性提示HBV复制,多见于乙型肝炎急性期,但亦可见于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只要感染过HBV,无论病毒是否被清除,

    8、此抗体多为阳性。nHBsAg阳性,抗HBs阳性,曾感染n抗HBc阳性,曾感染,病情趋于稳定。nHBeAg阳性,HBV复制,传染性强,转为 慢性肝炎者多。n抗HBe阳性,感染恢复期,传染性低,病情 趋 于稳定。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临床意义1 +-+-+/-HBV感染、传染性强2 +-+/-+HBV感染、有传染性3 +-+-HBV感染、有传染性4 +/-+/-+/-HBV感染、有传染性、HBV可能有变异5 +-HBV感染潜伏期、有传染性6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力7 -+-+-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力接种疫苗8 -

    9、+-HBV感染已恢复、有保护力9 -+/-+HBV感染已恢复、无保护力10 -+-HBV感染已恢复、无保护力11 -HBV未感染、易感人群n大三阳”的病毒携带者,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原和核心抗体阳性,n“小三阳”病毒携带者,即乙肝表面抗原、e抗体和核心抗体阳性,nHBV DNA定量检测 n这个定量检测可以反映病毒复制水平,同时这个检测值对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治疗适应证的选择及抗病毒疗效的判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nHBV DNA的检测值可以国际单位(IU)/mL或拷贝/mL表示,1 IU相当于5.6拷贝。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HBV

    10、感染者的孕期管理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n 临床诊断n既往有乙型肝炎病史nHBsAg阳性超过6个月,n现HBsAg和(或)HBV DNA仍为阳性者,可诊断为慢性HBV感染。诊断类型 1 慢性乙型肝炎(e抗原阳性的大三阳)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eAg(+)、抗-HBe(-)、HBV DNA(+)、ALT持续或反复升高、肝或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n2HBeAg阴性(小三阳)慢性乙型肝炎 血清HBsAg(+),HBeAg持续(-),抗-HBe(+)或(-),HBV DNA(+),A

    11、LT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nHBeAg(-)不代表HBV低复制和肝组织炎症的静止nHBeAg(-)的慢性乙型肝炎有世界增加趋势n根据生物化学试验及其他临床和辅助检查结果,上述两型慢性乙型肝炎也可进一步分为n轻度n中度n肝硬化 n肝癌(HCC)n携带者n1慢性HBV携带者 多为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sAg、HBeAg和HBV DNA(+)者,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均显示血清ALT和AST在正常范围,肝组织学检查无明显异常。n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 血清HBsAg(+)、HBeAg(-)、抗-HBe(+)或(-)HBV DNA低于最低检测限,1年内连续随访3次以上,ALT均在

    12、正常范围。监 测n生物化学检查生物化学检查n1血清ALT和AST 肝细胞损伤程度。n2血清胆红素 通常血清胆红素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需与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所引起的胆红素升高鉴别。肝衰竭患者血清胆红素可呈进行性升高,也可出现胆红素与ALT和AST酶胆分离现象。(酶胆分离: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肝细胞大量坏死,肝脏生产转氨酶的能力丧失,这时血液中的转氨酶 降低,但是黄疸却持续升高,这种现象即所谓酶胆分离,往往提示病情正在恶化。)n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n血清HBsAg(-),但血清和(或)肝组织中HBV DNA(+),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除HBV DNA(+)外,患者可有血清抗-H

    13、Bs、抗-HBe和(或)抗-HBc都为(+)n20%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而血清学标志均为(-)。n诊断需排除其他病毒及非病毒因素引起的肝损伤。n3血清白蛋白 肝脏合成功能,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衰竭患者可有血清白蛋白下降。n4凝血酶原时间(PT)及 PTA(凝血酶原时间 活动度)PT是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的重要指标,近期内PTA进行性降至40%(正常值70%-150%)以下为肝衰竭的重要诊断标准之一。n5甲胎蛋白(AFP)AFP明显升高主要见于HCC(肝癌),但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故应注意AFP升高的幅度、动态变化及其与ALT、AST的消长关系,并

    14、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肝脏超声显像等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n乙型肝炎患者和携带者的传染性高低,主要取决于血液中HBV DNA水平,而与血清ALT、AST或胆红素水平无关。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版)2012年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n 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n1.妊娠时机:n“大三阳”的病毒携带者,“小三阳”病毒携带者,伴有乙肝病毒DNA阳性,携带者有明显传染性,也可能伴有肝细胞损

    15、伤,需要进行积极治疗,待携带者“双达标”,即乙肝病毒e抗原阴转、乙肝病毒DNA下降至低水平后准备生育。n慢性HBV感染妇女计划妊娠前,由感染科或肝病科专科医师评估肝脏功能。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停药后6个月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n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它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n妊娠中出现乙型肝炎发作者,视病情程度决定是否给予抗病毒治疗,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治疗

    16、 n慢性乙肝慢性乙肝e抗原阳性(大三阳):转氨酶为正常抗原阳性(大三阳):转氨酶为正常值的值的2倍以上、乙肝病毒倍以上、乙肝病毒DNA呈阳性,进行治疗呈阳性,进行治疗;如果转氨酶和病毒;如果转氨酶和病毒DNA正常,就不需要立刻治正常,就不需要立刻治疗。疗。n小三阳的慢性乙肝:转氨酶在正常值的小三阳的慢性乙肝:转氨酶在正常值的2倍以上倍以上、病毒、病毒DNA呈阳性,那就说明病情还有活动,这呈阳性,那就说明病情还有活动,这也需要进行治疗。也需要进行治疗。n2.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必须慎重。n干扰素能抑制胎儿生长,核苷(酸)类似物对胎儿发育有不良影响或致畸作用,妊娠前6个月和妊娠期间忌用。n在使用任何

    17、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须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各种风险,请相关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或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n在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过程中发生妊娠的患者,用的是拉米夫定或其它妊娠B级药物(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在充分告知风险、权衡利弊、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情况下,治疗可继续。n3.孕妇随访:n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后,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在妊娠早期和晚期。首次检测肝功能正常者,如无肝炎临床症状,每l2个月复查1次;n处理:丙氨酸转移酶(ALT)升高但不超过正 常值2倍(80U/L),或胆红素水平升高,相关专业医师会诊,严重时需终止妊娠。n4.孕晚期应用HBIG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孕妇使用HBI

    18、G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HBS,因此,对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HBIG。n5.孕期抗病毒治疗的问题:n孕妇体内高水平HBV是发生母婴传播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病毒量可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sAg(+),但HBeAg(-)时,其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保护率为98%100%。对HBeAg(-)的感染孕妇,无需使用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n6.不常规用抗病毒治疗减少母婴传播:HBeAg(+)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n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应证。n(1)核苷(酸)类似物不能清除病毒,停用后病毒将回复到原有水平

    19、,甚至更高,甚至诱发严重肝功能损害;n(2)长期服药,使病毒变异而产生耐药以及其他副作用;n(3)85%95%的HBeAg阳性孕妇即使不抗HBV治疗,其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也可得到保护;n(4)抗HBV治疗通常从孕中、晚期开始,对孕早中期的宫内感染无效。n(5)HBV感染者孕期肝功异常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分娩后多数孕妇肝功能将恢复正常,不能对肝功能异常者进行常规抗HBV治疗,应严格掌握抗HBV治疗的适应证。n7.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n既往认为,自然分娩时因子宫收缩“挤压”胎盘,促使母体内病毒进入胎儿,引起感染,剖宫产能减少HBV的母婴传播。n近期的研究证明,慢性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

    20、正规预防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因此,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版)2012年HBV感染者的孕期管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n nWHO提出2010年在全球控制乙肝流行n我国2002年已将新生儿乙肝免疫纳入我国控制乙肝流行的基本国策n需2-3代人努力才能控制我国的高流行状态HBV母婴传播的预防母婴传播的预防 我国从1992年开始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n

    21、1992年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n强调对婴幼儿的预防 生后0、1、6月接种乙肝疫苗预防HBV传播 所有孕妇均需产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如果孕妇HBsAg阳性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外,必须在出生后12h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V母婴传播的预防母婴传播的预防 慢性HBsAg阳性携带母亲的新生儿和非活动性HBV携带母亲的新生儿: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HBsAg 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出生后24 h 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最好在出生后12 h 内,剂量应100 IU,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0 g 重组酵母或20g 中国仓鼠卵母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22、。孕妇HBsAg阳性时,无论HBeAg是阳性还是阴性,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 乙型肝炎疫苗(0、1、6个月3针方案)。nHBIG需要在出生后12h内(理论上越早越好)使用,其有效成分是抗-HBs,肌内注射后1530min即开始发挥作用,保护性抗-HBs至少可以维持4263d,此时体内已主动产生抗-HBs,故无需第2次注射HBIG。n孕妇HBsAg结果不明,有条件者最好给新生儿注射HBIG。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 类别疫苗种类剂量容积接种方案随访足月新生儿孕妇HBsAg(-)酵母5g或0.5 ml3针方案:即0、1、6个月各注射1次无需随访10gCHO10g1 ml孕妇HBsAg

    23、(+)酵母10g1 ml注射HBIG 100200U;行3针方案:即0、1、6个月各注射1次712月龄随访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类别疫苗类型剂量容积接种方案随访早产新生儿且出生体体重2000g孕妇HBsAg(-)酵母5g0.5 ml4针方案:即出生体重2000g时12、23、67个月各注射1次12岁再加强1针可不随访或最后1针后16个月CHO10g或1 ml孕妇HBsAg(+)酵母10g1 ml出生12h内注射HBIG100200U,34周后重复1次;疫苗行4针方案;即出生24h内、34周、23个月、67个月注射1次最后1针后16个月CHO20g1 ml 联合免疫: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1

    24、0-15%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为2-4%单用疫苗:双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25%单阳性母亲的婴儿感染率10%n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6%98%,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n如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护率仅为55%85%。乙肝疫苗的保护率和加强免疫问题 (1).一般认为国产基因工程乙肝疫苗保护时间可以达到12年,从群体来讲不常规加强。(2).母亲HBsAg阳性的新生儿应在全程接种后复测抗体,5%的儿童不产生抗-HBs或仅产生低滴度的抗-HBs,即没有产生有效的保护作用,称为对乙肝疫苗的无应答或弱

    25、应答。(包括免疫功能抑制者和免疫功能应答正常者)。(3).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滴度过低或无,应进行加强免疫。免疫无应答分析n疫苗因素:注射剂量不够。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的阳转率随着疫苗的抗原含量增加而提高。n机体因素:性别、年龄、体重、遗传因素等。n接种因素:包括接种途径、接种部位、接种针次、免疫程序等n其它因素:母亲HBV感染指标的状况、疾病因素、不良嗜好、病毒变异等n正确接种3针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HBs者5%n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如60g)和针次;对3针免疫程序无应答者可再接种3针,并于第2次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后12个月检测血清中抗-HBs,如仍无

    26、应答,可接种一针60g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HBIg成分利用自然感染HBV后产生的抗-HBs或注射乙肝疫苗后产生抗-HBs的个体之血浆制备而成的。高浓度特异性乙肝表面抗体的免疫球蛋白,是针对HBV的特异性被动免疫制剂。乙肝免疫球蛋白母婴阻断的机理 抗HBs与HBsAg结合,使整个Dane颗粒被机体清除,降低母血病毒颗粒,同时激活补体系统。但HBeAg存在于Dane颗粒外,以游离HBeAg 和IgG HBeAg两种可溶形式存在,HBIg无法与之结合清除。HBIg不能抑制HBV复制。HBIg使用的禁忌症n禁忌症:超敏性体质,lgA缺乏n使用后6周-3个月内可降低减毒活疫苗的作用:如麻疹疫苗、风疹疫

    27、苗、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水痘疫苗。乙肝疫苗和HBIG的作用n乙肝疫苗是主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长,并有记忆性免疫反应,故可终身受益。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产后传播。nHBIg是被动免疫,产生的保护性抗体持续时间短,无记忆性免疫反映。主要针对HBV母婴的产时传播及填补乙肝疫苗的早期空白。HBIg应在生后6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好。出生48小时后注射,其预防作用明显减小,超过7天无效。肌注HBIg 23 h,外周血内抗一HBs水平开始升高,25天达到高峰,其半衰期平均为24.03.8天,对人体的保护时间平均为3周。有效性与新生儿母亲HBV传染性大小有关。n乙肝病毒的母婴阻断尚不能达到

    28、100%n免疫是否成功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n疫苗接种后存在免疫记忆,暴露HBV后可产生回忆性抗-HBs应答n对疫苗有应答者中很少有HBV慢性感染n早产儿的免疫预防:n早产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通常需要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nHBsAg阴性孕妇的早产儿,如果生命体征稳定,出生体重量2000g时,即可按O、1、6个月3针方案接种,最好在12岁再加强1针;n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n早产儿2000g,待体重量到达2000g后接种第1针,l2个月后再重新按O、1、6个月3针方案进行。nHBsAg阳性孕妇的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 h内必须肌内注射HB

    29、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n乙肝疫苗如果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应按照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12月龄);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间隔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应尽快补种。n第2针和第1针间隔不得少于1个月。如第2针滞后时间较长第3针与第2针间隔不得少于2个月,并且第1针和第3针的间隔要在4个月以上。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养:nHBV感染孕妇的乳汁中可检测出HBsAg和HBV DNA,更多证据证明,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n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测乳汁中有无HBV DN

    30、A。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n(1).孕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均阴性在孕前接种乙型肝炎疫苗(10ug或20ug)。若在接种期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n(2).新生儿注射HBIG的特殊情况:n对孕期没有筛查HBsAg,或无法确定孕妇HBsAg阳性还是阴性时;有乙型肝炎家族史,对新生儿注射HBIG。n孕妇HBsAg阴性,但新生儿父亲HBsAg阳性时,因密切接触,增加其感染的风险,对新生儿注射HBIG。n(3).HBV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皮肤表面存在HBV,在进行任何有损皮肤的处理前,务必清洗、充分消毒皮肤,并先注射HBIG,再进行

    31、其他注射治疗等。n(4)HBV感染孕妇羊水穿刺,若HBeAg(-),并不增加新生儿HBV母婴传播的风险,若HBeAg(+),是否增加胎儿感染的风险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版)2012年HBV感染者的孕期管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要点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n 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要点n1孕妇产前都需要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HBsAg阳性,已经HBV感染,有传染性;HBeAg

    32、阳性,传染性强;抗一HBs阳性,对乙型肝炎有免疫力。n2孕妇HBsAg阴性:新生儿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第一针乙肝疫苗和HBIg注射时间越早越好。第一针和第二针疫苗注射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乙肝疫苗第一针后有30%的人产生抗体,第二针种后有50%70%,第三针种90%产生抗体。n3孕妇HBsAg阳性:新生儿出生12 h内,肌内注射1针HBIG;同时按0、1、6个月3针方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n4HBsAg阳性孕妇的母乳喂养:新生儿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HBeAg阴性还是阳均可行母乳喂养。n5分娩方式与母婴传播:剖宫产分娩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率。n6

    33、早产儿:n出生体质量2000 g时,无需特别处理。体质量100 mUml,说明预防成功,应答反应良好,无需特别处理n(2)HBsAg阴性,抗-HBs阳性,但100 mUml,表明预防成功,但对疫苗应答反应较弱,可在23岁加强接种1针,以延长保护年限;n(3)HBsAg和抗-HBs均阴性(或100miu/mln抗-HBs、抗-HBc二项均阳性免疫成功,是母婴预防后最常见的结果,一年后抗-HBc不转阴,应查HBVDNAn抗-HBs、抗-HBc,抗-HBe三项阳性,应查HBVDNA,如为阴性,表示预防有效n抗-HBs、HBsAg同时阳性,须延长监测时间n流行病学n乙肝的传播途径:母婴传播nHBV血清

    34、学标志物及其临床诊断意义n临床诊断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版)2012年HBV感染者的孕期管n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2012年新生儿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方案n婴儿免疫后的监测n疫苗注意事项n 乙型肝炎疫苗儿童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中国CDC 2002n乙肝疫苗在28条件下贮存、运输n贮存量一般不得超过2个月的使用量n承担接种工作的接生单位必须配有可以贮存乙肝疫苗的冰 箱n接种单位要有专人负责疫苗的管理,建立健全疫苗领 发、保管制度,设立疫苗专用帐本,做到帐、苗相符n填写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种登记卡,并由儿童监护人及时报送至其居住地所在的基层接 种单位

    35、,接生单位接种后要保留存根以备核查n谁接生谁接种第1针的原则n在家中分娩的新生儿要主动开展及时接种。注意事项n避免将乙肝疫苗与其它疫苗在一个注射器内混合后接种。n乙肝疫苗在使用前要充分摇匀,使疫苗液中的氢氧化铝胶体完全悬浮。如果未能将乙肝疫苗中氢氧化铝 胶体完全悬浮均匀,或因贮藏不当导致氢氧化铝胶体呈块 状,其接种效果将明显降低或完全无效。n如乙肝疫苗安瓿破裂、容量不足、变质、有摇不散的凝块、超过有效期,均不得使用。n乙肝疫苗不得冻结,冻融后的乙肝疫苗不得使用。n乙肝疫苗接种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注射操作制度。n乙肝免疫球蛋白正常为冷藏储存方式2-10,在常温下(25)不宜保存超过30分钟。n乙肝免疫球蛋白应冷藏贮存,严禁冻结,久存可能出现低量沉淀,但一经摇匀立即消散。若有摇不散的沉淀、异物或安瓿有裂纹等,均不可使用。遵照普遍性防护原则,落实各项防护措施,严格执行有关消毒隔离制度,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源性感染及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预防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187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