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一共10课时;定稿).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一共10课时;定稿).doc》由用户(副主任)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分数除法 人教版 六年级 上册 数学 第三 单元 分数 除法 分析 全部 教案 一共 10 课时 定稿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人教版(2024)_数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单元分析及全部教案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分数除法计算。2、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3、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并能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正确地化简比和求比值。4、能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意义以及计算方法,并会用分数除法解决相关的问题。2、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的推导。学法指导1、充分利用教材,促进学习迁移。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揭示相关知识的内在联系,提供类比思维的材料方面,作了不少努力。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展开类
2、比思维,以促进学习的正向迁移。实际上,这也是本单元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2、加强直观教学,结合操作和图形语言,探索、理解计算方法。为了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教材设计了折纸与画图的教学活动。教学时,教师要用好这些直观手段,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和较充足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真正在操作、观察的过程中,凭借直观,发现算法,感悟算理。而要提高这些教学活动的有效性,还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数形结合,边操作、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讨论、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得出算法,进而掌握算法。3、抓住学习的关键,组织针对性练习。我们知道
3、,计算分数除法的关键步骤是把除转化为乘;列方程解答分数除法问题的关键,则在于理解问题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因此,抓住这两个关键,组织开展针对性的专项练习,是提高学习成效的重要措施。教材中已经配备了一些这样的练习。教师还可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酌情加以增补,力求当堂巩固。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1、倒数的认识.1课时2、分数除法.9课时整理和复习. 1课时1.倒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倒数的认识(教材第28页的内容及练习六的第25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探讨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
4、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主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重点难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教 学 过 程修 改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学生独立计算,并与同学讨论有什么规律。汇报交流,找出规律。它们的规律是:两个数的乘积规则: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二、探究新知1、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4)互为倒数的两个数
5、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变换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29页第1题。(2)完成教材第29页第2题。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错。因为乘
6、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不是三个数。错。0没有倒数。错。1的倒数是1。(3)完成教材第29页第3题。(4)完成教材第29页第4题。(5)完成教材第29页第5题。小红说得对。因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75=1,的倒数是0.75,因为0.75=。四、课堂小结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五、作业布置。练习六的1、2、3题六、板书设计 1、倒数的认识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1。找倒数的方法:如果是分数,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如果是整数,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一定要注意,单独的一个数不能称为倒数,倒数是相互依存的。教学反
7、思2、分数除法第1课时 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教材第30页例1、第30页“做一做”及练习七第14题)。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折纸实验,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3、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利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 学 过 程修 改一、复习导入1、复习倒数:(1)有同桌两人互相出题,其中一人报数,另一人说出它的倒数。(2)集体汇报。汇报时引导学生一对一地说。2、复习分数乘法
8、:学生独立完成下面各题:(课件出示)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小组讨论操作,如何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并通过操作得出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2)小组汇报操作过程,得出:将一张纸的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 。(3)引导学生数形结合,对照不同的折法,说出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4)如果把这张纸的 平均分成3份呢?让学生从上面两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进行计算,通过操作对比,让学生发现第二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更广。引导学生观察 2和 3两个算式,概括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等于乘上这个整数的倒数。2、练一练。完成第30页“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
9、教材第34页第3题。3、完成教材第34页第4题。四、课堂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五、作业布置 练习七1、2、3、4题六、板书设计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第2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内容一个数除以分数(教材第31、32页的内容、教材第32页“做一做”及练习七的第58题)。教学目标1、在学生学习了分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分数、一个数除以分数计算法则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利用计算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重点难点1、总结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
10、法则,并抽象概括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2、利用法则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 学 过 程修 改一、复习导入1、列式,说清数量关系。小明2小时走了6km,平均每小时走多少千米?(速度路程时间)2.计算下面各题,直接写出得数。二、探究新知默读例2,理解题意,列出算式:2,。1、探索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2如何计算?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进行理解。(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小时走的路程,怎么样表示小时走了2km这个条件?(将线段平均分成3份,其中2份表示的就是小时走的路程)(3)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已知小时走了2km,要求1小时走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根据学
11、生的回答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并板书出过程。先求小时走了多少千米,也就是求2的,算式:2。再求3个小时走了多少千米,算式:23。(5)综合整个计算过程:2=23=2。(6)小结出计算法则:从上面这个推算过程,我们发现整数除以分数等于用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2.计算,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1)画图理解计算思路。先求小时走多少千米。再求12个小时走多少千米,即1小时走多少千米。(2)明确算理。5个小时走km,求1个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把平均分成5份,求一份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即。再乘12就是1小时走多少千米,即=12。(3)整理推导过程。(4)观察对比。小结: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
12、乘以除数的倒数。3.归纳总结。出示问题:通过上面的计算,你发现了什么?你会用自己的方式表示你发现的规律吗?教师: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4.教学商与被除数的大小关系。出示例题:不用计算,你知道下面哪几道题的商大于被除数,哪几道的商小于被除数吗?观察商与被除数的关系。学生汇报交流。归纳:除数被除数(被除数不等于0时);除数1,商被除数,(被除数不等于0时)。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练习七第6题。=3(瓶)四、课堂小结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在学生相互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小结计算法则:无论是整数除以分数,还是分数除以分数,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也就是说除以一个不
13、等于0的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五、作业布置1、从教材练习七中选取其他习题。六、板书设计一个数除以分数1.整数除以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2.分数除以分数,可以用被除数乘分数的倒数。3.分数除法统一的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第3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材第33页的内容及练习七第917题)。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则运算中
14、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重点难点 1、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2、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 学 过 程修 改一、复习导入1、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3)在一个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中括号外面的。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428+639-175 (2
15、)1.8+1.54-30.4(3)3.2(1.6+0.7)2.5 (4)7+(5.78-3.12)(41.2-39)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3。(1)理解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半片”是多少片?(2)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3)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方法。方法一:先算出每天吃多少片?3=(片)可以吃几天?12=12=8(天)方法二:先算出这盒药可以吃几次? 12=12=24(次)可以吃几天? 243=8(天)答:可以吃8天。(4)让学生用综合算式表示。(5)放手让学生试着计算,并要求学生说说计算顺序。学生汇报: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
16、的。(6)教师归纳总结:分数混合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出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巩固练习。(1)教材第33页“做一做”。(2)教材练习七中的第9题。(3)教材练习七中的第10题。方法一:(6)2=24(分)方法二:26=24(分)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3536页的1117题。第11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4215(6-1)=14(m)42(515)=14(m
17、)第12题:先求装完了多少千克,再求已经装了多少袋。第15题:第16题:360=180=2000(个)第17题:。经过计算发现:最后的结果与开头的数相等。因为除以和等于乘和,再乘,就等于,因此还得原数。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会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了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吗?五、作业布置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1.不含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先算第二级运算,再算第一级运算。2.有括号的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如果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教学反思第4课时 解决问题(1)教学
18、内容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材第37页的内容及练习八的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点难点1、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2、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 学 过 程修 改一、复习导入】1、出示复习题: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kg,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2、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
19、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3、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体内水分的质量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4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1)出示“阅读与理解”。小明体内的水分重 。小明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 。要求的是小明的 。(2)分析与解答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3)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4)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5)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
20、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x,列方程来解决问题)(6)启发学生应用算术方法来解答应用题。(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反过来,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小明的体重)(7)列方程解应用题:师:你会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这道题吗?学生汇报的同时,板书:解:设小明的体重是x kg。老师引导学生检验答案是否正确。(8)算术方法:单位“1”=28(单位“1”未知的,用除法计算)28=28=35(kg)(9)回顾与反思:提问:怎样检验结果是不是题目中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有关系吗?学生:因为小明的体重=小明体内水分的质量。35=28
21、(kg)这一结果与条件吻合。答案是正确的。学生:成人的信息与问题没有关系。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八第1题。单位“1”=5200(km),单位“1”未知,用除法计算。5200=5500(km)(2)完成练习八第2题。单位“1”=(g),=(g)(3)完成练习八第3题。单位“1”=8(千米/秒),8=(千米/秒)(4)完成练习八的第4题。全部图书(单位“1”)=320(本)320=800(本)故事书=320(本),320=240(本)3、典例讲析。例图书室有文艺书120本,科技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又是故事书的,故事书有多少本?分析:由图可知:文艺书的本数的是科技书的本数,故事书的本数的是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