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戏〉融入歌仔戏教学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散戏〉融入歌仔戏教学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散戏 融入 歌仔戏 教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洪醒夫散戲洪醒夫散戲融入歌仔戲教學融入歌仔戲教學報告人卓內喬報告人卓內喬一、歌仔戲緣起簡介一、歌仔戲緣起簡介(一)歌仔戲兩大源頭:(一)歌仔戲兩大源頭:歌仔與車歌仔與車鼓陣鼓陣1.歌仔戲是起於宜蘭員山結頭份,宜蘭人歌仔戲是起於宜蘭員山結頭份,宜蘭人的祖先大都來自福建漳州,而閩南一帶的祖先大都來自福建漳州,而閩南一帶的民歌小調歌仔自然也隨著這先移的民歌小調歌仔自然也隨著這先移民,傳進宜蘭,歌仔民,傳進宜蘭,歌仔(錦歌錦歌)結合地結合地方歌謠小調所形成方歌謠小調所形成。2.宜蘭的車鼓陣也用歌仔演唱,宜蘭的車鼓陣也用歌仔演唱,當用陣頭行列演出時,稱為歌當用陣頭行列演出時,稱為歌仔陣;當歌仔陣停下來,
2、用竹仔陣;當歌仔陣停下來,用竹竿圍成場子,就地演出時,稱竿圍成場子,就地演出時,稱落地掃。落地掃。二、歌仔戲的發展期程二、歌仔戲的發展期程(一)本地歌仔(二)外台時期小戲變大戲(三)日治時期胡撇仔戲的產生(四)內台時期哭調的產生(五)光復初期拱樂社的出現(六)廣播歌仔戲(七)電影電視歌仔戲(八)劇場精緻歌仔戲(一)本地歌仔(一)本地歌仔 演出型態很簡單,所有的演員都是男生,那時女性出來是敗壞門風。演出時並不在舞臺,是在地面,在廣場演出,如廟埕、樹下,即落地掃。這時期的戲碼只有四齣:山伯英台、陳三五娘、呂蒙正、什細記。照片摘自蘭陽戲劇團(二)外台時期(二)外台時期小戲變大戲小戲變大戲1.吸收多樣
3、戲劇精華,在穿上戲服後,登上舞臺演出,即為現今所見之歌仔戲。外台歌仔戲就是我們常見路邊演出、廟口演出的型態。2.演出的規矩是,一開始 一定要有扮仙,以 酬謝神明。3.外台歌仔戲的一大特色:服飾與化妝較俗艷以吸引觀眾。(三)日治時期(三)日治時期胡撇仔胡撇仔戲的產生戲的產生1.一九三七年七七事件後,日本政府為促使台灣人民全力支持戰爭,在台灣大力推行皇民化運動,戲劇的上演必需符合日本化的要求,演唱日文歌,穿日本和服等,再經由警察的批准方可演出。歌仔戲演出時,日本警察會到場監督,凡是演出傳統戲被查獲,一律勒令解散。2.至一九四五光復為止,皇民化運動使歌仔戲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戲班紛紛倒閉,殘存的少數
4、戲班則上演著改良戲苦苦維持,被視作宣傳皇民化的工具。在這種艱困的情況下,戲班出現許多變通方法,西洋樂器的使用、新舊打扮混雜等等,確立了胡撇仔仔戲的形式。3.今日仍有劇團專門走此路線,並加以創新,亦深受年輕人的喜愛,如,高雄的春美歌劇團。(四)內台時期(四)內台時期哭調的產生哭調的產生1.一九二五年前後,職業劇團的成立,以及進駐戲院,成為內台歌仔戲。此時的歌仔戲就如同今日的連續劇一般,一齣戲碼一演就是一個多月,稱為連台戲。2.受到當時藝旦戲、查某戲、採茶戲等,以及社會變動影響,生活窮困的女性也加入演出。由於女性聲腔柔美婉轉動人,更是直接造就了感人具吟詠特質的哭調出現。名旦廖瓊枝女士即以此著稱。1
5、.台灣光復後,歌仔戲迅速的重整旗鼓,風靡全台,尤其是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六年台語片興起之前,更可說是歌仔戲的黃金時期。2.當時全台約有五百團以上的歌仔戲班,以內台演出者為主。為吸引觀眾,創新了許多噱頭,如布景、機關裝置、噴乾冰、臺上特技舞臺技術。3.陳澄三的拱樂社一改過去做活戲的臨場編詞方式,首開歌仔戲依劇本演出之先例。許多新的曲調、劇本,都從內台開始。(五)光復初期(五)光復初期 拱樂社的出現拱樂社的出現4.都馬調傳入台灣一九四八年廈門都馬劇團來台。當時台灣觀眾覺得都馬班所用曲調很好聽,但不知其名,遂以都馬調稱之。都馬調形式較七字調活潑自由,後來與七字調並列為歌仔戲兩大曲調。(六)廣播歌仔戲(
6、六)廣播歌仔戲 1.廣播歌仔戲大約於1954、1955年間興起,一開始時,是在內台戲院裡作現場錄音,但隨即因效果不佳,而改為由電台自行成立廣播歌仔戲團,直接在錄音間裡錄唱。2.許多著名的歌仔戲明星如楊麗花是正聲天馬廣播劇團,林美照、廖瓊枝、陳美雲、黑貓雲.等人都在電台唱過。黑貓雲即許麗燕(七)電影電視歌仔戲(七)電影電視歌仔戲1.拱樂社的陳澄三注意,以拱樂社為班底,拍攝薛平貴與王寶釧,一九五六年一月四日在台北首映,雖為黑白片,可是推出後,造成空前的成功。但是隨著電視的出現與普及,戲院生意逐漸蕭條,歌仔戲演員也忙著拓展自己的事業,難以長時間配合拍片,電影歌仔戲遂漸漸沒落。1.在1962年台視成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