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3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2 齐桓晋文之事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10844
  • 上传时间:2022-09-09
  • 格式:PPTX
  • 页数:38
  • 大小:3.6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2 齐桓晋文之事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1-2 齐桓晋文之事 ppt课件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 ppt 课件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著有孟子一书 孟子思想1、仁政思想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在政治上提倡“以民为本”的贵民思想,孟子认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经济上,孟子主张“民有恒产”,让农民有一定的土地使用权,要减轻赋税。2、哲学思想 孟子主要的哲学

    2、思想是他的“性善论”。孟子以“性善论”作为人们修养品德和行王道仁政的理论根据,认为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的要求源于人的本性本心,有伦理学意义,同时“性善论”认为通过学习人人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君子,又强调了教育的可能性,具有很大的的教育意义。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傍。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孟子 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

    3、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君轻)和政治行动,属儒家经典著作。孟子有七篇十四卷传世:梁惠王上、下卷;公孙丑上、下卷;滕文公上、下卷;离娄上、下卷;万章上、下卷;告子上、下卷;尽心上、下卷。总字数三万五千余字,260章。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孟子一书不仅是儒家的重要学术著作,也是中国古代极富特色的散文专集。孟子以“言近而指远”为“善言”(尽心下)。他的文章前襟如话,明白晓畅,而又寓意深远,真正实践了自己的主张。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既滔滔雄辩,又从容不迫。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了复杂的道理。其形式上虽然没有

    4、脱离语录体,但相比之于论语有了很大的发展。学习活动一:完成文言翻译,积累文言知识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本文的字词句,准确理解文章大意。1)自主学习:自主落实字词句,对照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梳理过程中如遇障碍、疑惑,做好标记。要求学生使用同步解析与测评,完成上面的“语言知识梳理”【尽量让学生在课前完成】2)集中提问:本文较长,学生问题应该较多,应在课堂上由学生集中提问,其他同学或老师相互解答。【学生能够相互解答的尽量让学生解答,学生无法解答的,老师才解答】提示:本文较长,老师应与学生一起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同步解析与测评“语言知识梳理”部分,梳理出文中的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通假字、文中重

    5、要实词、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文言句式和虚词“之”。找出文中“之”的用法,总结“之”作为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虚词“之”1、代词 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这个”“这种”等 例: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人称代词,相当于“它”“他”“他们”等 例:吾从而师之 2、助词 1)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修饰领属的关系,“的”例:古之圣人 2)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独,不翻译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之后,补足音节,不翻译 例:顷之,烟淡天张(赤壁之战)学习活动二:神级聊天攻略阅读

    6、课文,走进孟子和齐宣王的聊天室,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1、齐宣王和孟子聊天的真正目的各是什么?2、假如你是孟子,请你结合课文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王道”思想包含哪些内容?你是如何一步步说服齐宣王采纳你的主张的。3、作为一代聊天大师,孟子的聊天攻略有怎样的特点与技巧?请结合文本加以总结。探究与分享 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对学习任务进行探究 分小组进行交流与分析,师生共同总结提示1:两人聊天的目的:齐宣王:想实行“霸道”,完成霸业,希望从孟子口中了解齐桓公和晋文公是如何称霸的。孟子:想推行自己的“仁政”“王道”主张,希望齐宣王能够采用自己的主张,实行“王道”。齐桓公 齐桓公(?公元前643年),姜姓

    7、,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早年在鲍叔牙保护下,逃到莒国避难。在齐襄公和公孙无知相继死去后,抢先回国,夺取君位。3-5 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

    8、“齐桓晋文”。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狐偃、先轸、赵衰、贾佗、魏犨等人实行通商宽农、明贤良、赏功劳等政策,作三军六卿,使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霸道”与“王道”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帡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

    9、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提示2:学生熟读课文,把自己带入孟子的角色,通过分析孟子说话的内容,概括出其“王道”思想的主要内容;然后找出孟子说服齐宣王的经过,了解孟子是如何洞察齐宣王的心理并因势利导,最终说服他采纳自己的主张的。可以通过表格或者思维导图来呈现。“王道”内容:孟子的“王道”和“仁政”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一是“保民”。即对人民不要一味地压榨,要采取保护的政策:“制民之产”,使人民得到耕种的土地,“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解决他们的温饱。而后进行教化,“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提高人民的精神境界,达到社会的安定。二是“敬德”“推

    10、恩”。孟子认为,实现“王道”,实行“仁政”,关键在于国君,而且是在于国君的“德”。他说:齐宣王有“不忍”之心,“是心足以王矣”。可见,在他看来,“仁心”是“仁政”的基础,而要真正行仁政,便要“推恩”,即以“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以国君的高尚道德来感化人民,提高社会的道德水准。表格:步骤聊天内容聊天方法目的第一步“无以,则王乎?”“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转移话题:抓住齐宣王想统治天下的心理引出自己“王道”主张,掌握主动权第二步“是心足以王矣臣固知王之不忍也。”“无伤也,是乃仁术也!”用事实说话:举出以羊易牛的事例让齐宣王认识到自己有条件推行“王道”表格续:

    11、步骤聊天内容聊天方法目的第三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引用诗经:说明“推恩”与“保民”的关系让齐宣王认识到自己有条件推行“王道”第四步“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宕开一笔,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民之未保,“非不能”,实“不为”否定齐宣王“能而不为”表格续:步骤聊天内容聊天方法目的第五步“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犹缘木而求鱼也。”以缘木求鱼为喻指出齐宣王推行“霸道”行不通第六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12、”“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其若是,孰能御之?”对比手法:说明“霸道”必败,而“王道”必胜重回“王道”话题,诱导齐宣王进一步请教表格续:步骤聊天内容聊天方法目的第七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水到渠成:阐释“保民而王”的具体措施推行自己“王道”主张,说服齐宣王推行“王道”思维导图:王:欲闻桓文之事孟:引出“王道”王:我可以保民吗?孟:分析王具备的条件“保民而王”以羊易牛:仁术王:此心合于王道,何也?“挟太山以超北海”VS“为长者折枝”孟:说明王不为而非不能孟:王之大欲王:若是其甚与?可得闻与?缘木求鱼邹楚之战王:虽不敏,请尝试之孟:“王道”

    13、措施转移话题赞扬对方,举例说明宕开一笔,指出缺点,比喻、对比重拾话题,比喻抓住时机,水到渠成提示3:1、巧妙转移话题,掌握主动权。文章开头,孟子迎合齐宣王希冀称霸的心理,成功地转换话题,提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的论点。继而又从齐宣王怜惜牛的事实连类引发,肯定他有恻隐之心,施恩百姓并不难做到,也批评齐宣王恩及禽兽而功不至百姓,有鼓励,也有指责。至此迫使齐宣王道出真心话,承认自己企图以武力称霸诸侯。于是孟子从正反两方面说明行霸道无异于“缘木求鱼”,只有施仁政才能成就王业,激起齐宣王试行仁政的兴趣。此时孟子才将王道的主张,施行仁政的内容和盘托出。2、善用修辞,特别是比喻和排比。用比喻陈述事理,论

    14、列是非。如用“缘木求鱼”比喻齐宣王以霸道求统一天下的徒劳无功,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齐宣王要以区区齐国去战胜八倍于自己的各诸侯国的想法是多么愚蠢。这个生动的比喻,彻底打碎了齐宣王的幻想,犹如当头棒喝,使文势有千钧之力,妙趣横生。用“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来突出宣王的“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同样是力能做到而不做,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挟太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形象对比出前者是绝对做不到的,而后者不过是举手之劳。“天下可运于掌”这个比喻,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行王道后王天下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排比的运用,也是文章的一大特色。如“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恩

    15、焉”,这一组排比句,以不可辩驳的气势说明“不能”是有别于“不为”的。排比之中兼用了比喻的手法,使道理更加浅显易懂。“为肥甘不足于口与便壁不足使令于前与”,这一组排比句,则是不厌其烦地故意揣度,既扩充了文章的内容,又使齐宣王为生活奢侈而自感惭愧,进而检讨自己,其中包含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又迫使齐宣王朝着“王天下”的方向迈进。“今王发政施仁皆欲赴诉于王”,这一组排比句,从“仕者”“耕者”“商贾”“行旅”和“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等多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发政施仁”的好处,在齐宣王面前展开了“保民而王”的美丽远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四个排比句,形象地写出了

    16、老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不但加强了思想上的说服力,而且加强了情绪上的感染力。3、迂回曲折,层层推进,巧妙说理。孟子精心劝导齐宣王“推恩”于民,他首先指出“推恩”的基础是国君具有“不忍之心”;“推恩”的做法就是以国君的“仁心”为起点,使其发扬、推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这两句表明“推恩”的方式是由小及大,由近及远,推己及人;而“推恩”的最终目的是团结自己的民众,进而“王天下”。学习活动三:“用与不用”的探究 1、孟子用自己高超的聊天艺术,描绘了一幅人民安居乐业、社会道德高尚,既恬静又和谐,带有浪漫主义彩色的理想社会。你认为这样的社

    17、会在当时能实现吗?如果你穿越到孟子时代,并且与孟子相遇了,你将对孟子说些什么?请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和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探究。2、我们了解了孟子的“仁政”思想,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孟子“仁政”学说的实质?他的学说到底对当时以及后世的社会有多大的影响力?在当今社会中,你能否发现孟子思想的影子?请结合社会实际和自己所学知识进行探究。探究1:提示点:1、孟子的理想社会,与柏拉图的“理想国”一样,只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在当时的社会中不可能实现。2、结合当时的社会现状、统治者们普遍的治国策略、历史发展趋势等角度来阐释理由。探究2:提示点:1、本质:孟子“仁政”学说的终极目标,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长治久安,而非为

    18、人民谋幸福。2、他提出的政治主张在客观上制约了专制君权的恶性发展,维护了人民的基本生存权利,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因而孟子的学说成为后世开明政治家、思想家们一再援引的范例。比如:汉代“文景之治”。课堂练习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B 盖亦反其本矣 C 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D 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2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走向 B 挟太山以超北海 超:超过 C 度,然后知长短 度:丈量 D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恒:固定的,永久的 3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不敏:愚钝。谦辞 B

    19、 俯不足以畜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C 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D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 是故:就是这个缘故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小易大 仰不足以事父母 B.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反而求之 C.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若无罪而就死地 D.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人与非常也 5.下列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A.罔民而可为也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C.明足以察秋毫之末以一服八 D.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渔人甚异之 6下列句子的句式结构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 未之有也 C 王见之,日:“牛何之?”D 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7、翻译下列句子(1)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2)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2 齐桓晋文之事 ppt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10844.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