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5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25张 第八单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上传人(卖家):Q123
  • 文档编号:3508770
  • 上传时间:2022-09-09
  • 格式:PPTX
  • 页数:25
  • 大小:280.99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25张 第八单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由用户(Q123)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25张 第八单元_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15 司马 谏议书 ppt 课件 25 第八 单元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下册 下载 _必修 下册_部编版_语文_高中
    资源描述:

    1、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 群文阅读:倾听理性的声音 统编教材必修(下)第八单元学习目标:1.学习古代良臣爱国爱民、敢于担当、坚守道义的情怀;2.结合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解文章的现实针对性;3.感受作者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说理艺术;4.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活动一:活动一: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交流,说服对方。小组讨论下面的问题,然后交流,说服对方。孔子曰: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王安石王安石说:说:“天地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天地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同学们,你

    2、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同学们,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出你的理由。借用下列名言,表达一下听从建议的观点。借用下列名言,表达一下听从建议的观点。1.1.在所有客户当中对你最有意见的人,才是你最需要学习的对在所有客户当中对你最有意见的人,才是你最需要学习的对象象。比尔比尔盖茨盖茨2.2.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聆听他人之意见,但保留自己之判断。威廉威廉莎士比亚莎士比亚3.3.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对别人的意见要表示尊重,千万别说:千万别说:“你错了。你错了。”卡卡耐基耐基4.4.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魏征5.5.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多见者博,

    3、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桓宽桓宽 6.6.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黄石公黄石公7.7.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逆于心。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逆于心。司马迁司马迁8.8.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陈寿陈寿活动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活动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魏征魏征(580-643)唐初政治家、史学家、)唐初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文学家。少孤贫,曾出家为道人。隋末参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太宗即位后,加瓦岗军,李密败,降唐。太宗即位后,任谏议大夫。魏征从政

    4、十七年,上书言事任谏议大夫。魏征从政十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辅佐唐太宗17年,以年,以“犯颜直谏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唐朝初年,唐太宗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能够节私

    5、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节私欲、明赏罚,广开言路,积极纳谏。到了贞观中期,生产有了较大发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加以对外战争年年胜利,边防巩固,国威远扬,于是在一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片文治武功的武欢呼声中,唐太宗渐渐骄奢忘本,开始对百姓作威作福起来。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正直的魏征对此深感担忧,贞观十一年(637)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内他一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连给唐太宗上了四疏,劝太宗“鉴彼之所

    6、亡,念我之所以保鉴彼之所亡,念我之所以保”,励精政道,巩,励精政道,巩固统治。固统治。活动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活动二: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答司马谏议书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仁宗庆历进士。仁宗庆历进士。嘉佑三年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改变“积贫积弱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抑制官僚地主的兼并,强化统治力量,以防止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

    7、统治。神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任参知政事。次年任宰相,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靠神宗实行变法。并支持五取西河等州,改善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对西夏作战的形势。因保守派反对,新法遭到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阻碍。熙宁七年辞退。次年再相;九年再辞,还居江宁还居江宁(今江苏南京今江苏南京),封舒国公,改封荆,世,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称荆公,卒谥文卒谥文,又称王文公。,又称王文公。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二年(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身为参政知事(宰相),身为

    8、参政知事(宰相)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的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第二年,司马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光(当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所以称为“司马谏议司马谏议”)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给王安石写了一封三千三百多字的长信,列举了实施新法的弊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端,要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本文是作者的复信。总结:总结:同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同过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了解,我们知道魏征和魏征和王安石都是封建时代的名臣,他们在各自的生活时代,王安石都是封建时代的名

    9、臣,他们在各自的生活时代,能够洞察社会问题,面对君王和权臣,敢于陈述自己能够洞察社会问题,面对君王和权臣,敢于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一位以直言敢谏知名,一位以锐意改的观点和看法。一位以直言敢谏知名,一位以锐意改革著称,堪称古代士人和官吏的楷模。在他们身上,革著称,堪称古代士人和官吏的楷模。在他们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胸怀家国天下,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胸怀家国天下,勇于担当责任的文化精神和优良品质。勇于担当责任的文化精神和优良品质。活动三:活动三:聆听诤臣对贤君的劝谏谏太宗十思疏聆听诤臣对贤君的劝谏谏太宗十思疏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一

    10、、第一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一、第一段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的?中心观点中心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先用类比论证,得出观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先用类比论证,得出观点,接着从反面论述,正反对比,态度鲜明,然后又用比喻论证,深接着从反面论述,正反对比,态度鲜明,然后又用比喻论证,深入浅出。再加上排比句的使用,使论证有力。入浅出。再加上排比句的使用,使论证有力。二、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什么易失去人心?二、作者认为得天下的君王为什么易失去人心?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

    11、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三、作者如何论证人民力量的作用的?三、作者如何论证人民力量的作用的?“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说明人君生死存说明人君生死存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亡在于人心向背,人君必须竭诚待下,才能使群众怀念其仁德,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并从内心产生恭顺之心。活动三:活动三:聆听诤臣对贤君的劝谏谏太宗十思疏聆听诤臣对贤君的劝谏谏太宗十思疏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结合文章

    12、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四、四、“十思十思”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大致说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它们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观点?么观点?“十思十思”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大致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生活上:应该知足知止,游乐有度;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修养上:应该谦冲自牧,慎始敬终;用人上:应该虚心纳下、正身黜恶;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执法上:应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十思十思”总起来论证了前文提到的总起来论证了前文提到的“积其德义积其德义”“”“居安思危、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戒奢以俭”。三、作者如何论证人

    13、民力量的作用的?三、作者如何论证人民力量的作用的?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人尽其能,垂拱而治:文武争驰,君臣无事;人尽其能,垂拱而治:达到理想的治理境界。达到理想的治理境界。五、君王按五、君王按“十思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活动三:活动三:聆听诤臣对贤君的劝谏谏太宗十思疏聆听诤臣对贤君的劝谏谏太宗十思疏朗读谏太宗十思疏,梳理论证思路。朗读谏太宗十思疏,梳理论证思路。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固本浚源二.总结历史引出警告提出十思戒奢以俭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诚能十思,垂拱而治善始实繁克终盖

    14、寡三.居安思危一.比喻、类比、对比比喻、类比、对比(提出问题:应该思)(分析问题:为什么思)(解决问题:怎样思)活动四:活动四:谏太宗十思疏中的谏太宗十思疏中的“十思”当下有哪些借鉴意义?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保持清廉、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对于国家社会管理者,保持清廉、节俭、谨慎的作风,实行利国利民的政策,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使国泰民安。利国利民的政策,以民众利益为出发点,使国泰民安。对对于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戒骄戒躁,宽容豁达,提高自我于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要戒骄戒躁,宽容豁达,提高自我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修养,增强历史使命感和民族责任感。针对铺张浪费,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节俭,

    15、倡导光盘行动。针对铺张浪费,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节俭,倡导光盘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腐倡廉,反腐必须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腐倡廉,反腐必须有“永远在路上永远在路上”的执着。的执着。针对新冠疫情针对新冠疫情“最美逆行者最美逆行者”富有谨慎之心,慎终如始、富有谨慎之心,慎终如始、善作善成。善作善成。习总书记谈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总书记谈立德树人: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个人层面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个人层面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这告诉我们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的人。活动五:活动五:

    16、赏赏析析谏太宗十思疏谏太宗十思疏劝谏艺术的魅力劝谏艺术的魅力1.1.魏征劝谏,妙在论证上魏征劝谏,妙在论证上: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如文章开篇谈论治国要注重“积其德义积其德义”这一根本这一根本原则时,魏征没有单刀直入谈政治,而是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原则时,魏征没有单刀直入谈政治,而是从两个方面比喻论证,即“求木之长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者,必固其根本”和和“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治。运用自然中的现象来比治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亲切、生动形象容易为人君接受。国的原则,浅显易懂而又亲切、生动形象容易为人君接受。2.2.魏征劝谏,妙在绘蓝图:魏征劝

    17、谏,妙在绘蓝图:提出提出“十思十思”即即“积德义积德义”之后,魏征又给唐太宗之后,魏征又给唐太宗李世民描绘了一个李世民描绘了一个“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的理想治理境界。的理想治理境界。3.3.魏征劝谏,妙在语言魏征劝谏,妙在语言:动之以情: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晓之以理,表意委婉而又通达表意委婉而又通达,合情又合理合情又合理,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难怪唐太宗会从善如流。看完奏疏,唐太宗

    18、也深受感动。在答魏征手诏说了这样一句话:诚极看完奏疏,唐太宗也深受感动。在答魏征手诏说了这样一句话:诚极忠款,言穷切至。忠款,言穷切至。据史载,魏征死后据史载,魏征死后,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唐太宗极为伤感地对众臣说:“以铜为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今魏征逝,一鉴亡矣一鉴亡矣.”.”可见魏征可见魏征这面镜子照出了他的瑕疵,也促使了这面镜子照出了他的瑕疵,也促使了“贞观之治贞观之治”的出现。的出现。活动六:活动六: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争论现场:

    19、争论现场:北北宋中叶以后,宋中叶以后,内部方面内部方面,政府官员数目持续膨胀激涨,导致冗官、冗费激,政府官员数目持续膨胀激涨,导致冗官、冗费激增,保守主义盛行,不得不与豪强地主妥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兼并迫增,保守主义盛行,不得不与豪强地主妥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土地兼并迫使农民转职军旅,使得军队人数激增。使农民转职军旅,使得军队人数激增。对外方面对外方面,对辽、西夏等国的战争,使,对辽、西夏等国的战争,使得军事费用增加,将不专兵和军纪不明。北宋的国库日益空虚,人民生活压力得军事费用增加,将不专兵和军纪不明。北宋的国库日益空虚,人民生活压力更加沉重。更加沉重。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熙宁二年,

    20、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推行新法。翰林学士范镇上书皇上,公开指责王安。翰林学士范镇上书皇上,公开指责王安石石“掊克财利掊克财利”,舍,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尧舜知人安民之道”;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御史中丞吕诲上书劾王安石巧诈,说他:说他:“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一次宋神宗和文彦博讨论变法之事,神宗说:宗说:“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更张法制,于士大夫诚多不悦,然与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说:文彦博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第二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第二

    21、年,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三封长信责难王安石责难王安石。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他还列举实施新法“侵官侵官”、“生事生事”、“征利征利”、“拒谏拒谏”、“致怨致怨”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等弊端,要求王安石废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弃新法,恢复旧制。王安石则写了答司马谏议书回复。活动六:活动六: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简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简介:苗法者苗法者,以常平籴本作青苗钱,散与人户,令出息二分,春散秋敛。均输法者均输法者,以发运之职改为均输,假以钱货,凡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预知在京仓库所当办者,得以便宜蓄

    22、买。保甲之法保甲之法,籍乡村之民,二丁取一,十家为保,保丁皆授以弓弩,教之战阵。免役之法免役之法,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下至单丁、女户,本来无役者,亦一概输钱,谓之助役钱。市易市易之法之法,听人赊贷县官财货,以田宅或金帛为抵当,出息十分之二,过期不输,息外每月更加罚钱百分之二。保马之法保马之法,凡五路义保愿养马者,户一匹,以监牧见马给之,或官与其直,使自市,岁一阅其肥瘠,死病者补偿。方田之法方田之法,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这几个法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都是标准的这几个法

    23、规都是为了增加国家收入,都是标准的“经济法经济法”,这一思,这一思想无疑是非常超前的;正因为其思想上与周围人不符,所以改革阻力格外大。想无疑是非常超前的;正因为其思想上与周围人不符,所以改革阻力格外大。活动七:活动七: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结合文章内容,回答以下问题: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因为司马光写了一封长信,对王安石的变法横加指责,故王安石写此信为自己辩解。写此信为自己辩解。1.1.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王安石为什么要写这封书信?2.2.从文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从文

    24、中看,王安石为什么要进行这场变法?人人“习于苟且习于苟且”;士大夫;士大夫“不恤国事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同俗自媚于众”;上上“欲变此欲变此”。3 3、实施变法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实施变法出现了怎样的情形?司马光认为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因是什么?(1)(1)天下天下“怨谤怨谤”,众,众“汹汹然汹汹然”。(2)(2)司马光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司马光认为是王安石在变法中,“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侵官、生事、征利、拒谏”造成的。造成的。活动七:活动七: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表:结合文章内容,完成

    25、下表:司马光的观点司马光的观点王安石的反驳王安石的反驳侵官侵官生事生事征利征利拒谏拒谏怨谤怨谤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也王安石的立论王安石的立论立论立论1立论立论2立论立论3人习于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人习于苟且,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盘庚不为

    26、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活动八:活动八: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再次自主朗读理解全文,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再次自主朗读理解全文,划分层次,概括段意:第一段:交代写信的缘由和目的。第二段:逐一驳斥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施新法的弊端。第三段:分析反对派对新法诽谤的原因,并表达对士大夫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第四段:结束全文,说一些礼仪性的客套话。活动九:活动九: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

    27、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作为作为“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王安石在本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他非凡的政治胆略?他非凡的政治胆略?()“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改革前就已经将这种情况洞明于心,却敢于挑战,体现非凡的胆略。()“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直斥当时苟且偷安,不思进取,墨守成规的现象,不回避,不妥协,不遮掩,体现一种直言不讳的勇气。()明知寡不敌众,却“欲出力助上以抗之”。活动十:活动十: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聆听名臣之间的政治论争答司马谏议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分析本文的写作

    28、特色第一个特点第一个特点,书信体议论文。行文简洁、结构严谨、没有枝蔓。驳斥时针对其要害,言简意明,使文章短小精悍。第二个特点第二个特点,论证方法多样。本文的论证方式是驳论,其反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第一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第二个举出根据进行反驳,如“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第三举出史实进行反驳,举出历史的事实来进行反驳,如“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第三个特点第三个特点,是气势磅礴,寓刚于柔。第一立足于理,理足则气胜。二,擅于排比,连用排比驳斥对方,则势如破竹,无可阻挡。第三,擅用反语,气盛言怡,铿锵有力,语气相当委婉,柔

    29、中有刚。通假字通假字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活动十一:活动十一: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心:在内心。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词类活用词类活用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活动十一:活动十一: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30、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用尽。能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形容词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动词用作名词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形容词意动用法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词类活用词类活用通假字通假字1.1.不复一一自辨不复一一自辨2.2.于反复不宜卤莽于反复不宜卤莽3.3.故今具道所以故今具道所以(辨通辨通“辩辩”,辩解)辩解)(卤通(卤通“鲁鲁”,粗鲁),粗鲁)(具通(具通“俱俱”,详细),详细)活动十二:活动十二: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文言句式文言句式1.判断

    31、句所操之术多异故也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胥怨者民也2.状语后置句(1)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2)受命于人主.宾语前置句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定语后置句至于怨诽之多 (“(“也也”表判断表判断)(加粗的(加粗的“为为”译为译为“是是”表判断)表判断)(.者,者,.也表判断)也表判断)(“(“于朝廷于朝廷”作状语后置作状语后置)(“(“于人主于人主”作状语后置作状语后置)(何为应为“为何”)(“(“多多”作定语后置作定语后置)古今异义古今异义活动十二:活动十二: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答司马谏议书文言知识1.1.故略故略上报上报上报:古义上报:古义: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写回信。今义:向上级汇报2.2.于

    32、于反复反复不宜卤莽不宜卤莽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反复:古义:书信往来。今义:多次重复3.3.则众同为而不则众同为而不汹汹汹汹然然汹汹:汹汹: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古义:大吵大闹。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4.4.故今具道故今具道所以所以所以:古义: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的原因。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5.5.今君实今君实所以所以见教者见教者所以:古义:用来所以:古义:用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的。今义:连词,表结果,所以6.6.不任不任区区区区向往之至向往之至区区:古义: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区区:古义:

    33、谦词,用于自称。今义:指小或少7.7.以致以致天下怨谤也天下怨谤也以致:以致: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以致古义:因而招致。今义:连词表结果。以致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用以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给皇帝提建议、献对策、报告情况、说明问题等。它包括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奏、议、疏、表、对策等。其特点是文辞等。其特点是文辞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精炼、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文章有体序说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七国以前,皆称上书上书,秦初改书曰秦初改书曰奏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

    34、章章,以谢恩;二曰以谢恩;二曰奏奏,以按劾;三曰,以按劾;三曰表表,以陈情;四,以陈情;四曰曰议议,以执议。,以执议。”活动十三:活动十三:文体知识文体知识“讽、谏、谤、讥、说讽、谏、谤、讥、说”区别区别 讽讽用用委婉的言语委婉的言语暗示或劝告。暗示或劝告。谏谏直言规劝直言规劝,使改正错误。,使改正错误。谤谤公开指责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诽:背地里议论)别人的过失。(诽:背地里议论)讥讥微言讽刺微言讽刺指责别人的过失指责别人的过失 说说用用话语劝说话语劝说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别人,使之听从自己的意见。疏疏: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疏通事理,分条陈述。作为一种文体,属古文体的奏

    35、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文体的奏议类,专指臣下向国君陈述意见的奏疏。活动十三:活动十三:文体知识文体知识1 1、表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表”的基本特征是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动之以情”(议论文(议论文)出师表出师表陈情表陈情表2 2、说说,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是一种议论性的古代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马

    36、说马说3 3、记记,包括:,包括:山川、景物、人事杂记。(记叙文)山川、景物、人事杂记。(记叙文)小石潭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醉翁亭记4 4、铭铭,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铭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文体,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陋室铭陋室铭5 5、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兰亭集序、序(叙)是一般的序言,放在书的前面。兰亭集序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跋则放在书的后面,即后序。古代

    37、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送东阳马生序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送东阳马生序6 6、赋,盛行于汉魏,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赋,盛行于汉魏,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通常用来写景叙事,也有以较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阿房宫赋短的篇幅抒情说理的。阿房宫赋7 7、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论,政论文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重大事件或社会等问题,提出见解或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张并说明理由,使读者信服。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六国论过秦六国论过秦论论活动十三:活动十三:文体知识文体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15《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ppt课件25张 第八单元-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08770.html
    Q123
         内容提供者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