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资料.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17年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期末复习资料.doc》由用户(田田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7 年级 语文 上册 古诗词 期末 复习资料 下载 _九年级上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 资源描述:
-
1、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观沧海东汉 曹操(体裁:古体四言诗或乐府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 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其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 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 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最后两句与本诗
2、正文没有直接关系,是乐府诗结尾的一种方式,是为了配乐歌唱 而加上去的。选自乐府诗集,这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注释(1)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2)碣(ji)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3)沧:通“苍”,青绿色。(4)海:渤海。(5)何:多么。(6)澹 澹(dn dn):水波动荡的样子。(7)竦 峙(sng zh):高高地挺立。竦 ,高。峙,挺立。(8)萧瑟 (xio s):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9)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10)日月:太阳和月亮。(11)若:如同.好像是.。(12)星汉:银河。(13)幸:庆幸、荣幸。新课 标
3、第 一 网(14)甚:极其,很。(15)至:极点。(16)幸甚至哉(zi):很荣幸至此。新课标第一网系列资料 (17)咏:歌吟。(18)咏志:即表达心志。(19)志:理想。(20)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21)观:欣赏。(22)幸:庆幸。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碣 视 到写(23)咏志:即表达心意。咏:歌吟。(23)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歌配乐演唱使得附加语,与正文内容没有关系。(24)以:连词,来(以观沧海)(25)以:用(歌以咏志)鉴赏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
4、临海, 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 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 海已 后 洪 作 山 反”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
5、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写出了作者曹操的壮志情怀。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
6、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次北固山下(唐)王湾(五言律诗)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选自全唐诗。次北固山下是千古传颂的名篇,其中“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备受称赞的名句。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江南景象,但时近春节,头顶大雁,发出了“乡书何处达”的感
7、叹。全诗意境优美,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1.次:这里是停泊的意思。2.北固山:在现在江苏镇江北。3.客路:旅途。4.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5.风正:顺风。6.悬:挂。7.海日:海上的旭日。8.残夜:夜色已残,指天将破晓。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9.归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10.青山:指北固山。11.乡书:家信,书信。赏析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 “神 然 一近 的 天轮 年 者 使 海 走“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
8、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如果在三峡行船,即使风顺而风和,却依波翻浪涌,这样风平浪静的小景也是难得出现的。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读到第三联,就知道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
9、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用“生”字“入”字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此句与“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异曲同工之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
10、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新课标第一网不用注册,免费下载!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七言律诗)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注释1、孤山寺: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2、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3、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初:表示时间,刚
11、刚。4、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5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6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7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8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9乱花:各种野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10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11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12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13阴:同“荫”,指树阴。14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
12、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全长 1000 米。15 “最爱”直抒深情。鉴赏全诗以“行”字为线索,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从结构上看,从描写孤山寺一带景色到描写白沙堤一带景色,中间的转换不露痕迹,衔接非常自然。不但描绘了西湖旖旎骀荡的春光,以及世间万物在春色的沐浴下的勃勃生机,而且将诗人本身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中的心态和盘托出,使人在欣赏了西湖的醉人风光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深深地被作者那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所感染和打动了。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
13、景的赞歌。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写出了初春的生机。“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颈联写俯
14、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
15、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
16、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 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整首诗写出了白居易对西湖的喜爱和赞叹之情。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散曲或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
17、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马致远(约 1250-1321 至 1324 间),字千里,号东篱, 汉族,大都(今北京)人,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元代时著名的大戏剧家、散曲家。注释新课 标 第 一 网枯藤:枯萎的枝蔓。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西风:
18、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瘦骨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悲伤、流落他乡的旅人,因为思乡而愁肠寸断。天涯:天边,非常远的地方。译文枯萎的藤蔓,垂老的古树,夕阳下一只无精打采的乌鸦 ,扑打着翅膀,落在光秃秃的枝桠上。纤巧别致的小桥,潺潺的流水,低矮破旧的几间茅屋,反而愈发显得安谧而温馨。荒凉的古道上,一匹消瘦憔悴的马载着同样疲惫憔悴的异乡游子,在异乡的西风里踌躇而行。夕阳渐渐落山了,但是在外的游子,何处是归宿?家乡在何方?念及此,天涯漂泊的游子怎能不愁肠寸断!赏析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
19、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枯 ”“老 ”“昏 ”“瘦”等 字眼 使 浓郁 的秋 色 之中 蕴 含着 无限 凄 凉悲 苦 的情 调。 而 最后 一 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
20、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与意象的繁复性并存的是意象表意的单一性。在同一作品之中,不同的意象的地位比较均衡,并无刻意突出的个体,其情感指向趋于一致,即众多的意象往往共同传达着作者的同一情感基调。此曲亦如此。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惆怅感伤的情怀,选用众多的物象入诗。而这些物象能够传达作者的内心情感,情与景的结合,便使作品中意象的情感指向呈现一致性、单一性。众多的意象被作者的同一情感的线索串联起来,构成一幅完整的图画。意象的繁复性与单一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