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507036
  • 上传时间:2022-09-08
  • 格式:DOCX
  • 页数:91
  • 大小:524.97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逻辑与思维 统编 高中政治 选择性 必修 逻辑 思维 思惟 期末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全面 下载 _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概念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第三单元 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第四单元 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第一单元 树立科学思维概念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方式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维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二框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综合探究: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本单元关键句:“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思维方法不同,效果大不一样。思维科学,问题解决起来事半功倍;思维不科学,往往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学习科学思维,要把学习同思

    2、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要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就思维自身而言,思路必须清晰。思路是否清晰,要看是否合乎逻辑。科学思维离不开逻辑。 第一框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第二框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的含义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3.思维的表现二、思维的特征1.间接性2.概括性3.能动性4.实践与思维的关系本框重点与难点:思维的含义;思维的特征。 一、思维的含义1.思维的含义: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

    3、及其规律的反映。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3.思维的表现: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等,是对人类理性认识方式的高度概括,是人们认识事物本质、把握事物规律的重要的思维方式,是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的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补充:(1)战略思维:高瞻远瞩、统揽全局,善于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2)历史思维: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善于运用历史眼光认识发展规律、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3)辩证思维: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

    4、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4)创新思维:破除迷信、超越陈规,善于因时制宜、知难而进、开拓创新。(5)底线思维:客观地设定最低目标,立足最低点,争取最大期望值。补充:由于有思维参与其中的人类社会实践,人成了万物之灵,这也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区别。二、思维的特征1.思维具有间接性。人们不可能对所要认识的每一个事物都去直接感知,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也不可能被直接感知到,但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2.思维具有概括性。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

    5、本质。3.思维具有能动性。任何思维都是对认识对象的反映,但又不是对认识对象的机械反映。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正确的思维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错误的思维歪曲地反映认识对象。4.实践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思维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补充:人人都会思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风格。不同风格的思维在速度、方式、质量乃至结果上有很大的差异。但不论哪一种风格的思维,都包含着思维的共同特征。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思维形态的分类2.思维的基本形态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抽象思维的特征2.形象思维的特征3.

    6、二者关系本框重点与难点:正确把握思维的基本形态及其特征,明确二者的关系。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一、思维的基本形态1.思维形态的分类(1)从思维的方向看,有向不同方向扩散的发散思维和向同一方向收敛的聚合思维;(2)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有整体地认识对象的综合思维和分别地认识对象的分析思维;(3)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有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辩证思维和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的形而上学思维。2.思维的基本形态(1)分类标准: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态。(2)抽象思维的概念:如果

    7、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3)形象思维的概念: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二、思维基本形态的特征1.抽象思维的特征: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等反映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和思维表达的严谨性。2.形象思维的特征:形象思维在感觉、知觉和表象的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和幻想等反映认识对象,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和思维表达的情感性。3.二者关

    8、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区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虽然各有其功能和作用,但又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补充: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抽象思维的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 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二框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本课关键句:说话能否打动听众,写文章能否折服读者,辞藻和章法固然重要,但基础性的问题还是在于语言是否符合逻辑。语言的明快,在于思维的清晰、敏捷。要想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思维必须合乎逻辑。 “逻辑”的多种含义一、“逻辑”的不同用法1.“逻辑”的多种含义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学研究的价值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2.广义逻辑

    9、学3.历史上的认知4.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5.论证与论辩6.逻辑学的意义本框难点和重点:理解广义逻辑学与狭义逻辑学;学会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把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性质;理解并运用论证与论辩。一、“逻辑”的不同用法1.“逻辑”的多种含义: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和逻辑学研究的价值(1)“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2)“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3)逻辑学研究的价值: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

    10、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补充:列宁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二、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1.狭义逻辑学: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2.广义逻辑学:人们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3.历史上的认知: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 4.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

    11、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5.论证与论辩 (1)在日常思维中,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2)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6.逻辑学的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补充:单凭“会推理”并不能把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区别开

    12、来。人之所以区别于其他高等动物,在于人可以对自己的推理进行“反思”,思考什么样的推理是正确的、可以推出的,什么样的推理是错误的、不能推出的。这种“可推”与“不可推”的反思能力,是人类“理性”的根基所在。对这种“可推”与“不可推”的规律与规则的思考与把握,就产生了逻辑思想,将这种思想条理化、系统化,就构成了逻辑这门学问。在逻辑学史上,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古代中国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为逻辑学的诞生和发展作出了奠基性贡献。 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 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理解同一律2.同一律的要求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理解矛盾律2.矛盾律的要求三、排中性: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理解排中

    13、律2.排中律的要求3.矛盾律与排中律相结合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本框重点和难点: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的要求;准确把握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一般性质;辨别违反形式逻辑基本规律所导致的错误。一、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1.理解同一律(1)概念: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确定性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同一律的公式表达:通常用公式“A是A”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2.同一律的要求(1)同

    14、一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性。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2)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复杂多样性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补充:同一律并不否认客观事物及人的思想认识的变化发展,反映事物变化发展的正确认识并不违反同一律的要求。 二、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1.理解矛盾律(1)概念: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

    15、要遵循矛盾律的要求。 (2)矛盾律的公式表达: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2.矛盾律的要求(1)矛盾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自相矛盾”。(2)关于自相矛盾: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客观矛盾。矛盾律及其要求是就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作的论断而言的,自相矛盾的论断是对客观实际的错误反映。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

    16、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自相矛盾的。 三、排中性:思维的明确性要求1.理解排中律(1)概念: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明确性的思维。逻辑思维既要排除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2)矛盾律的公式表达: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2.排中律的要求:排中律要求人们: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也就是说不能同时否

    17、认“A”,又否认“非A”,对“是”与“非”各打五十大板。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两不可”。3.矛盾律与排中律相结合: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有重要意义。4.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 (1)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对认识客观事物的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2)人们通过无数次的社会实践,既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规律,也认识到了思维自身的规律。实践证明,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

    18、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补充图表:关系矛盾律排中律区别要求要求排除人们思维的自相矛盾,强调“A不是非A”,即矛盾的论断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排中律要求互相矛盾的思想不同同假,强调“A”与“非A”,其中“必有一真”错误“自相矛盾”“两不可”作用运用矛盾律可以以真推假,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真,则另一个假运用排中律可以以假推真,即具有矛盾关系的两个判断,如果一个假,则另一个必真 联系矛盾律与排中律都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人们在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时必须遵循的具体规则,它们从不同侧面保证思维的确定性 第一框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第三课 领会科学思

    19、维 第二框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 本课关键句:人人都有思维,有的思维缜密而精妙,能够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有的思维构想虽然不失美妙,却是不结果实的智慧之花。实践一再证明,只有科学思维才能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科学思维的含义与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科学思维的内涵二、科学思维的特征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本框重点和难点:理解科学思维的含义;掌握科学思维的特征。一、科学思维的含义1.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任何思维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2.科学思维的内涵:(

    20、1)科学思维,泛指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科学思维与不科学思维相对立。(2)科学思维不是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并列的思维形态,而是对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的统称。补充:不科学思维是主观臆想的、不合逻辑的、片面僵化的思维。补充: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引。二、科学思维的特征 1.科学思维追求认识的客观性 (1)科学思维总是从实际出发,力图如实地反映认识对象。(2)科学思维不盲目崇拜权威,

    21、不盲目相信书本结论,它尊重实践检验的结果,注重实事求是的推理和论证,坚持以理服人,努力把握和遵循客观规律。2.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科学思维总是通过对事物历史与现实材料的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并对事物的发展趋势、发展前景作出合乎逻辑的推断。3.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可检验性:思维的结果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越是复杂的事物,对它的认识越要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科学思维能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接受实践的严格检验,修正错误,坚持真理。 学习科学思维的意义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1.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捍卫真理2.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3.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二、学习科学

    22、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2.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社会变革3.总结本框重点和难点: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一、学习科学思维的思维素养意义1.有利于我们纠正逻辑错误,驳斥诡辩,捍卫真理(1)科学的抽象思维一定是符合逻辑要求的思维,违背逻辑要求的思维不是科学思维。(2)通过学习逻辑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担当起维护真理的责任。2.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1)世界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认识世界,不仅要认识事物的部分、方面、阶段,而且要认识事物变化发展着的整体。(2)学会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我们可以更为全面、动态地

    23、把握客观事物。3.有利于我们把握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二、学习科学思维的思想政治意义1.有助于我们认清社会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不同的社会实践中的国情和世情,准确把握我们所在的历史方位,提高我们的政治站位,提升我们的思想水平和政治觉悟。2.有助于我们发扬科学精神,积极投身于当代中国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以锐意进取的态度和负责任的行动促进社会和谐,助力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补充:人的思想是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有正确和错误之分。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而成功的社会实践离不开科学思维的参与。补充:科学精神是人们在认

    24、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取向。我们所倡导的科学精神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标准的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科学精神,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矛盾;就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作出科学的解释、正确的判断和合理的选择。补充:习近平说,坚持求真务实,既要在“求真”上下功夫,更要在“务实”上做文章。 3.总结:总之,把握科学思维的精髓,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更好地报效国家、

    25、服务社会、造福人类。补充:科学工作中的思维与艺术工作中的思维具有互补性。 综合探究 学会科学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1、你认为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怎么做才能培养科学思维?(1)要理性思考问题,坚持实事求是,避免被情绪左右,避免主观臆断和先入为主。(2)要遵循科学思维的客观性。(3)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遵循思维规律。(4)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思维在不同环节中的整体性作用。(5)要在实践中遵循逻辑思维要求、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创新性解决问题。2、谈谈如何实现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互补?(1)形象思维偏重于认识对象的特殊性,而抽象思维偏重于对事物普遍性的把握。(2)要正确认识对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

    26、规律,就必须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思维在不同环节中的整体性作用。3、理论评析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们的思维风格虽然不同,但都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等共同特征。思维有不同的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思维的两种基本形态,二者各有特点,却又相辅相成。思维的方法不同,效果千差万别。科学思维是以科学精神为导向的思维,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要求的思维,是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 科学思维之所以需要逻辑,是因为合乎逻辑的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致性、明确性,这是任何正确思维都必须具备的品质。能不能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有效地解决问题,顺利地推进工作,

    27、既是思维品质和水平如何的体现,也是思维是否科学的表现。学会科学思维,终身受益。 第二单元 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 第二框 明确概念的方法 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 第一框 判断的概述 第二框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第三框 正确运用复合判断 第六课 掌握演绎推理方法 第一框 推理和演绎推理概述 第二框 简单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三框 复合判断的演绎推理方法 第七课 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 第一框 归纳推理及其方法 第二框 类比推理及其方法 第一框 概念的概述第四课 准确把握概念 第二框 明确概念的方法本课关键句:概念是逻辑思维的细胞,概念出了问题,相关的思维也就会不正确。

    28、 概念的概述 一、概念的含义1.关于属性2.概念的含义3.概念与语词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何谓概念的内涵2.何谓概念的外延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本框重点和难点:概念的含义;概念的基本特征;理解概念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方式;掌握概念之间的关系。一、概念的含义1.关于属性:事物总有许许多多的性质和关系。事物的性质和关系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可分为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本质属性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内部规定性。2.概念的含义: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补充:依据“能思维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本质属性,我们可以把人与其他动物区分开

    29、来,人的本质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认识了这些本质属性并把它们反映到头脑中来,才能产生“人”的概念。反映某一客观事物的概念不等于客观事物本身,它们之间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概念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3.概念与语词:概念只有通过语词才能表达出来,但并非一个语词在任何场合都一定表达同一个概念。不同的语词可以表达同一个概念。同一个语词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如果不作区分,就容易引起概念混淆。二、概念的基本特征1.何谓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2.何谓概念的外延: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本质属

    30、性的事物的范围。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有哪些”。补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概念的内涵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外延就可以由之而确定;反之,概念的外延确定了,在一定条件下,概念的内涵也可以因此而确定。补充: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反映什么,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内涵是什么。要知道一个概念究竟是在指“谁”,就要弄清楚这个概念的外延是什么。3.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 (1)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a.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 在汉语中,“就是”、“即”常被用来表达全同关系。b.种属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种属关系的举例:大

    31、学生与学生、等腰梯形与梯形c.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 属种关系的举例:矛盾与社会矛盾、学生与高中生d.交叉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 交叉关系的举例:党员与大学生、医生与科学家补充:属种关系或种属关系,即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外延大的概念为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为种概念。(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a.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是不相容关系的两种特殊情况。b.矛盾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等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矛盾关系的举例:金属与非金属、核国家与

    32、无核国家。c.反对关系: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包含在一个属概念中,并且它们的外延之和小于该属概念的外延。 反对关系的举例: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好与坏。补充:讲到概念的外延,总会涉及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围上的关系。依据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是否具有相同部分,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如果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具有相同部分,则为相容关系,两个概念在所指范围上不具有相同部分,则为不相容关系。 明确概念的方法 一、明确内涵的方法1.理解定义2.定义的方法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二、明确外延的方法1.理解划分2.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本框的重点和难点:定义的含义、目的、构成和方法,下一个正

    33、确定义的要求;划分的含义、方法、构成,作出正确划分的要求。一、明确内涵的方法(定义)1.理解定义(1)运用定义的方法的目的:要明确概念的内涵,消除概念在内涵方面的歧义,就需要运用定义的方法。(2)含义: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3)下定义的目的: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2.定义的方法 (1)属概念:属概念是指被定义项的属概念。(2)种差: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之间的差别,即“被定义项”与其同属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差别。补充:艺术包括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艺术是“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的属概念,“电影、音乐、文学、绘画等”是艺术的种概念

    34、。(3)定义的构成: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构成,具体的说,“种差”和“属概念”相加构成定义项,用定义联项将被定义项和定义项联结起来,就构成定义。分析“文学”概念下定义的案例:“文学(被定义项)就是(定义联项)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种差)的艺术(属概念)”;“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就是定义项。“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就是“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在本质属性上的差别,即种差。3.下一个正确定义的要求 (1)(总述)首先,应该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本质属性;其次,应该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2)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否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3)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否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4)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否定形式只是说明被定义项不是什么,而没有揭示它究竟是什么。违反这一逻辑规则,就会犯“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5)定义不能用比喻。否则,就会犯“比喻定义”的逻辑错误。 补充:定义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种差加属概念。二、明确外延的方法(划分) 1.理解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逻辑与思维》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07036.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