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x

  • 上传人(卖家):wenku818
  • 文档编号:3507035
  • 上传时间:2022-09-08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363.40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哲学与文化 统编 高中政治 必修 哲学 文化 期末 知识点 复习 温习 提纲 全面 下载 _必修4 哲学与文化_统编版(人教部编版2019)_政治_高中
    资源描述:

    1、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本单元关键句:哲学是人们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

    2、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美好生活的向导。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在探索世界、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想。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第一框 追求智慧的学问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框 哲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框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课关键句:人们想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 追求智慧的学问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智慧的“产生于”和“起源于”2、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3、哲学的本意

    3、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一、哲学的起源1、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2、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3、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注意: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注意: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解决问题的巧妙方法,都与一定的哲学

    4、智慧联系在一起。注意: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哲学有对错之分。真正的哲学一定是正确的哲学,它之所以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就是因为它从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规律的层面上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把握了时代脉搏,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注意:哲学家是自己的时代、自己的人民的产物。人民的最美好、最珍贵、最隐蔽的精髓都汇集在哲学思想里。注意:人们想要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就应该对自己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和生活本身进行审视和思考。为此,我们不仅需要具体科学知识,而且需要哲学知识。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1、世界观的概念:人们对整个世

    5、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注意:世界观所涉及的问题,是关于整个世界的最普遍、最一般的问题。2、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3、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哲学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4、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没有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没有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注意:科学关注人与自然的具体关系及其活动方式,是对世界的特定方面、特定层次的具体把握。三、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1、哲学以整个

    6、世界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之所以富有生机和活力,能够存在和发展,就在于它从不断发展的具体科学知识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结论。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家的研究活动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的。注意:哲学是“科学之科学”这句话是错的;哲学高于或凌驾于具体科学也是错的。注意: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三者缺一不可。注意:生活即哲学这句话是错的。注意:世界观和哲学都是对整个世界最一般的问题的反映。注意:只有正确、科学的哲学才能引领具体科学的进步;哲学的争

    7、论并不代表着正确的哲学,不一定能有积极作用;哲学不是能生产知识的知识。注意:任何哲学都产生于实践并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无关正确或者错误的哲学。注意:自然研究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 哲学的基本问题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2、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3、唯心主义的基本

    8、观点4、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1)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2)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方面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注意: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哲学家,其表达哲学基本问题的概念和方式不尽相同。注意:在不同的哲学传统中,哲学基本问题有不同的理论表达。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

    9、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对1的具体理解:人类从事的活动包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无论是认识世界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是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对2的具体理解:哲学要从总体上探讨人与世界的关系,就必须首先弄清楚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对此作出明确的回答;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注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也”,是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观点,其肯定了人的感性认识能力(看到鱼),否认了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注意:“不断接近真理”的言外之意是不能获得真理,属于不可知论的错误

    10、。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对于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2、唯物主义的发展历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试图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位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这就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了,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a.正确性:克服了原先的朴素性和直观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

    11、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b.局限性: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直接混同于哲学的物质概念,把原子的属性等同于物质的属性,把世界万物的运动归结为受力学支配的机械运动,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3)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哲的伟大之处: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或那些不可再分的物质结构。3、唯心主义的类型(1)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

    12、界的本原,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上帝、神、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3)肯定唯心主义的地方:唯心主义在客观上推动了哲学的发展,就其局部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于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多或少的借鉴意义。注意:如果把认识的某一个片段片面地、夸大地发展,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不是没有根基的,而是一朵“无实花”,是“人类认识这棵活树上的一朵无实花”。4、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区分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虽然有两个对子,但是哲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

    13、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或两大阵营。注意:二元论认为思维与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并不存在彻底的二元论,最终会滑向唯心主义。注意:在解决哲学问题上有两条基本路线、两个基本派别,哲学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派别或两大阵营,“基本”两个字不能省,“阵营”之前可以不需要“基本”。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基本特征表现为三个结合或统一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

    14、果1、毛泽东思想及其相关内容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阶级基础a.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大工人起义,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b.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的理论和先进政党的领导;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世界成为可能。(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社会科学前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5、。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一系列重要的发现。尤其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等取得的积极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补充:自然科学前提和社会科学前提也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客观条件。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 自从有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无产阶级为

    16、代表的劳动群众就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一次最为壮丽的日出。注意: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注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体系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式创立;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公开问世;资本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成熟。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基本特征表现为三个结合或统一(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观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理解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

    17、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这句话错,要突出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两者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这句话对。(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正确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b.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革命的,就在于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1)马克思主义哲

    18、学,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2)在历史观,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3)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4)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离开实践,我们就不能科学完整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要求写出上述三个结合或统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实践性。社会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都不是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

    19、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注意:毛泽东说,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注意:“马克思主义正确把握时代脉搏,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方向。”这句话对,但是“正确”不能说成是“精准”。注意:是实践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注意:各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真正的哲学。注意:“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也对。注

    20、意:马克思主义哲学能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具体方法这句话错,任何哲学都不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注意:“完成了对某某规律的认识”这句话有误。注意:思想、文化等可以转为物质力量,但是它们在本质上是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注意:阶级性不是判断一种哲学是否科学的标准,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是如此,先前一切旧哲学也都具有阶级性。注意:“以新的理论观点、体系构建、表现方式满足时代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注意:“真正的哲学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这句话对。注意: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或其他真理,而是实际。注意:改革开放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21、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总起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毛泽东思想及其相关内容(1)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3)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注意:毛泽东哲学

    22、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2)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23、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为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原创性贡献。注意: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 第一框 世界的物质性 第二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第二框 运动的规律性第二课关键句: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人们在实践和认识中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课是辩证唯物论模块,围绕着“世界是什么”展开论述,体现在三句话:世界是“物质”的

    24、,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世界的物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2、马哲的物质概念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本框重点和难点: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的本质;哲学上的物质;客观实在性。一、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 正确理解: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

    25、,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补充:列宁指出,承认物质世界的先在性,是一切唯物主义的共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1)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区分物质与意识的唯一特性。 (3)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补充:恩格斯指出,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补充: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们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注意:

    26、人只能将物质由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但是不能消灭物质本身。注意:客观存在不等于客观实在。注意:“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的”概括了物质的共性客观实在性,是针对整个物质世界而言的,是哲学意义上的物质;任何“物质”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指的是具体的物质形态。二、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正确理解: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改变了人的生理结构,形成了手脚分工;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形成了语言和意识;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形成了社会关系。因此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补充:生活环境的变化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形成的一种自然因

    27、素。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如何理解: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因此,人类社会也是属于物质世界,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补充:恩格斯指出,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三、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产生过程中的四个进化环节:(1)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2)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3)动物的感觉和心理(4)人类意识2、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人的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28、物,而且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即人脑的生成,促进了意识的表达手段即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提供和丰富了意识的内容。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不仅是人脑的机能,而且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离开了客观存在,就不可能有意识。注意: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人脑加工改造的结果,“人脑”与“大脑”不能混淆;意识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这体现了意识的本质。补

    29、充: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3)人的意识本身就根源于物质,物质是本原,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物质决定意识。(4)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我们应当自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立场,反对一切有神论。 运动的规律性一、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2、运动是有规律的3、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及方法论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意识的

    30、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意识到能动作用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2、四个方面的要求本框重点和难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与要求;意识活动的特征;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一、规律是客观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2、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3、运动的地位: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4、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注意:割裂运动与物质之间的联系,脱离物质谈运动

    31、属于唯心主义;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5、运动都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3)世界观和方法论:a.规律是客观性的、普遍的,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将遵循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b.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

    32、世界,造福人类。 注意: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有两个,大家视题目选择写哪一个。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就是人们在反映客观事物的时候总是包有一定的目的,在行动之前要确定目标、行动方式和行动步骤。(2)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并不限于客观世界有什么就反映什么,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有所选择。 (3)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复制当前现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4)

    33、结论: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补充:毛泽东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即自觉的能动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2)正确的意识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4)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

    34、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个内容也可以用来回答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1、含义: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补充:实事求是中的“实事”指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中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2、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35、2)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3)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与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4)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补充唯物论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

    36、,树立正确的意识。 第一框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第三课 把握世界的规律 第二框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第三框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第三课关键句:本课的阐述唯物辩证法,其主题是世间万物是以何种状态存在,唯物辩证法内容的三个关键词是“联系”“发展”“矛盾”;联系的观点与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属于辩证法的观点;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的观点。我们要自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的客观

    37、性3、联系的多样性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2、坚持系统优化的方法本框重点和难点: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一、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与多样性1、联系的普遍性(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的含义或者三个表现a.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b.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c.整个世界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注意:联系既有空间的范畴,也有时间的范畴2、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含义:联

    38、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联系的客观性方法论(1)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2)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来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注意: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属于诡辩论。 3、联系具有多样性(1)联系的多样性含义 世界上的事物和现象是千差万别的,如果说所有的事物和现象的产生、存在和消亡都离不开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那么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就意味着联系是多种多样的。(2) 联系具有多样性及方法论 注意:下列各种条件的称呼一定要背出 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

    39、条件,又要恰当运用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注意:多种多样的联系,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希望大家记住。注意:做“联系的多样性”客观题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要求来做。(3)地位: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注意: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事物之间,不能说是事物内部。4、联系的类型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自在事物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了,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虽然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注意: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创造人为事物联系的物质条件。二、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辩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期末知识点复习提纲(全面!).doc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07035.html
    wenku818
         内容提供者      个人认证 实名认证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