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2022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docx》由用户(alice)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学 2022新大象版六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表格式) 大象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教学 设计 表格 下载 _六年级上册_大象版(2024)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课题:水滑梯的秘密 备课时间:2022年8月24日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大象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主题水滑梯的秘密课时2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侧重培养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这两个科学要素。教材分析水滑梯的秘密是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的准备单元,本单元内容只有一课,没有具体的科学知识目标,侧重培养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这两个科学探究要素。在本课中,学生将经历一个较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但又有所侧重,就是在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两个步骤上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2、即逐渐形成科学的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学情分析学生对滑梯比较熟悉,也容易理解影响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远近受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积极探索,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学习目标(1)科学观念:了解所学的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科学思维: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探究实践:探究从斜面上滑落的物体的滑行距离与物体重量、下滑点高度的关系。(4)态度责任: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评价任务1. 通过结合生活经验,能说出科学知识在日常中的应用。2.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学习处理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教学环节 &nb
3、sp; 教学过程评价标准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PPT出示教材上水滑梯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玩过水滑梯吗?有两位小朋友玩水滑梯的时候,发现他们从水滑梯上滑下来以后在水面上的滑行距离不一样,对此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生:我想知道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它们有着怎样的关系。情景引入,引发学生思考。环节二:猜想假设环节三:制订计划师:对于这个问题,你们有什么初步的猜想吗?生1:我觉得和他们的体重有关,重的人滑行距离会比较长,轻的人会比较短。生2:我认为可能与下滑点的高度有关,下滑点高的滑
4、行距离长,下滑点低的滑行距离短。生3:师:看来同学们的假设各不相同。那么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重量以及物体下滑点高度这几个因素是否有关?它们之间是否有你们所说的关系?让我们借助实验来证实吧。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问题提出假设。师:在获取数据之前,我们要先制订好探究计划。请同学们先进行小组讨论:需要什么材料?怎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可能出现怎样的实验结果?(学生组内讨论后汇报)生1:需要斜面、小车、皮尺这三个材料。生2:斜面固定在桌子上,坡度不变,让小车分别从不同的高度(3厘米、6厘米、9厘米) 滑下。测量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每个高度重复实验3次。师:根据设计的方案,请你说明出现怎样的
5、实验结果就证实了我们的假设。生:我预测小车分别从不同高度的下滑点下滑,在地面滑行的距离会有长、中、短的数 据,这样就能说明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物体下滑点高度是有关系的。师:实验中有几个细节需要注意:要注意保持斜面与桌面接触位置和坡度不变。在探究下滑点高度与在地面滑行距 离的关系时,我们可以用直尺分别量出距离地面高度为9厘米、6厘米和3厘米的地方,做好标记。再让小车分别从这三个高度滑下。在同一条件下,每次的测量结果会有一定的差 别,这是小车与地面的轻微撞击、地面摩擦等难以避免的因素导致的,属于实验误差。为了 尽量减小误差,斜面的坡度要小一点,而且每个实验至少要重复3次。如实将实验数据填 写在实
6、验记录单上。学生组内讨论后汇报。环节四:实验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动手操作实验,师指导下自己解决问题。环节五:处理信息(学生汇报数据)师:在同一条件下,每个实验重复3次获得的数据要怎么处理呢?生:求平均值。师:没错,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对多次实验的数据进行处理可以减小实验的误差。但是,如果某次测量结果与其他两次测量结果相差明显很大,这个数据产生明显误差的原因可 能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生1:我觉得这个数据可能是操作不当导致的。生2 :还有可能是测量的时候出错了。生3:我认为这个数据是错误的,因此不能再和其他两次的数据一起求平均值,应该舍弃。
7、师:非常棒,有理有据。某次实验出现较大误差时,我们应该将这个数据剔除并查找原因,然后最好再重新做一次实验。现在就请同学们将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填写到数据处理表中。学生分组处理数据,并填写数据处理表。环节六;汇报交流,得出结论师:处理好数据以后,要想从这些数据中找出规律、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生:我们应该看看数据处理表中包含了哪两个变量,然后对数据进行比较,看看随着一个变量的变化,另一个变量是否跟着变化。如果没有跟着变化,说明这两个变量是没有关系 的;如果跟着变化,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是有关系的。师:说得非常好。看来通过五年的科学学习,同学们对怎样从实验数据中得出结论已经比较熟悉了。是的,有
8、了实验数据,我们首先要对数据进行分析,确定我们所研究的变量;然 后对每个数据进行比较,确定变量之间是否有关系;最后通过概括,总结变量之间的关系,得 出结论。下面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结论?要特别注意说明你们是怎么得出结论的。生:我们小组研究了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下滑点高度的关系。从我们数据处理表 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下滑点高度为3厘米时,小车在地面上的平均滑行距离为35.2厘米;高度为6厘米时,距离为65.7厘米;高度为9厘米时,距离为85.1厘米。对这三组数据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随着下滑点高度的增加,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也跟着增加。因此我们概括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下滑
9、点高度有关。下滑点高度越高,物体在地面 滑行的距离越远。师:汇报得非常完整,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表达得也非常清晰。非常好!生: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的关系。从我们的数据可以看出,给小车加上2个螺母时,小车在地面的平均滑行距离为85.1厘米;给小车加上4个螺 母时,距离为85.3厘米;给小车加上6个螺母时,距离为85.4厘米。对这三组数据进行比 较后我们发现,随着螺母的增加,虽然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也有一点点的增加,但是这个 差别太小了,我们不确定是不是实验误差造成的,不确定能不能得出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 与小车重量有关的结论。师:你们虽然没有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你们的思考
10、过程非常完整清晰,而且表现出严 谨的科学态度,老师也为你们点赞。师:从他们小组的情况来看,仅仅凭借数据有时确实难以发现它们背后是否存在规律。为了更好地看出这些数据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除了数据处理表,还有没有更直观的展示方式呢?生:数学课上我们学过统计图,用统计图可以更清楚地展示数据变化的情况。师:表扬这位同学,能够学以致用。没错,运用统计图,比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数据中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选用条形统计图吧。请同学们根据数据处 理表中的数据画出条形统计图。师:请同学们再来汇报一下,根据条形统计图,我们有什么发现?生1: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下滑点高度的关系
11、。从条形统计图 中,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随着下滑点高度的增加,小车滑行的距离也跟着增加。生2:我们小组研究的是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的关系。从条形统计图上来看,小车重量的增加对小车的滑行距离没有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和研究下滑点高度的小组 的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后,我们更加确定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没有关系。师:看来统计图确实能够帮助我们更直观地对数据进行对比,更直接地通过概括得出结论。哪位同学能把我们今天的探究结论完整地概括一下?生: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与小车重量无关,但是与下滑点高度有关。下滑点越高,小车在地面的滑行距离越远。学生能积极思考,概括总结。环节七;反思评价,表达交流师:
12、概括得很全面、准确!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否证实了自己的假设呢?生1:我的假设是物体滑行的距离与下滑点高度有关,我的假设被证实了。生2:我的假设是物体滑行的距离与物体重量有关,通过实验发现我的假设是错的。师:最后我们再回想一下,在处理信息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我们都用了哪些方法?生1:处理信息的时候我们用了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处理多次实验的数据,这样可以减小误差。生2:我们还用统计图来展示数据,这样能更直观地看到数据中的规律,能更直接地得出结论。生3 :我们还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对比,然后概括出了结论。生4:能及时反思,提升自我总结交流能力。板书设计水滑梯的秘密物体在地面的滑行距离 &n
13、bsp; 与物体的重量无关与下滑点高度有关作业/拓展巩固扩展练习题教学反思课题:显微镜下的细胞 备课时间:2022年8月24日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大象出版社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显微镜下的细胞课时一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认识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教材分析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教学,将继续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物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教材中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等不同的植物细胞,使用图示和语言
14、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交流和总结,并结合阅读等活动了解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进而运用比较、概括等思维方式得出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学情分析学生对显微镜比较陌生,也没有探索过微观世界,对此充满神秘与好奇。学习目标(1)科学观念:学会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及装片的制作过程。(2)科学思维:培养科学探究意识,增强探究本领。(3)探究实践:能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进行观察,并能利用图示和语言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细胞。(4)态度责任: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评价任务1. 通过观察,能描述洋葱细胞的主要特征。2. 通过动手制作洋葱表皮临时切片,并能使用显微镜观察表皮细胞
15、。3. 通过观察更多生物体细胞,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评价标准环节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自然事物,其中哪些是有生命的?生1:植物、动物和人。生2:人也属于动物。师:是的,植物、动物包括人,都是生物。生物体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1:我们学过人体包含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2:消化系统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师:它们是人体的消化器官,这些器官是由什么组成的呢?生:应该是由一块一块的肉组成的。
16、师:其实人体的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组成的,其中就有组成肌肉的肌组织,还有组成我们身体表皮的上皮组织,组成我们神经系统的神经组织,还有组成我们血液、骨、软骨、脂肪等的结缔组织。生:那组成这些组织的又是什么呢?师:是啊,这个问题问得好。科学家总是想研究宏观物体是由什么微小的物体组成的,它们是怎样组织在一起的,这些微小物体在这个宏观物体中起什么作用。生物学家也是这样。显微镜就是帮助生物学家研究生物微观结构的重要工具,它可以把物体放大几百倍以上。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使用显微镜来观察研究生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大家有兴趣吗?生:有兴趣!情景引入,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环节二:观察环节三:实验师:我们知道,植物和动
17、物一样也包含一些器官,还记得一般植物有哪些器官吗?生: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师:完全正确。像洋葱的一个个鳞片其实就是洋葱的叶。每片鳞片都有一层内表皮和一层外表皮,这层内表皮特别薄,我们今天就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这层内表皮是由什么组成的。我们每个组都有一块洋葱,用镶子在洋葱鳞片的内表皮上撕下一层薄薄的膜(教师演示),这就是洋葱的内表皮,大家先分别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它是什么样的。(学生分组用肉眼和放大镜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结果)师:请大家尽量使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结果。生:这层洋葱内表皮非常薄,基本上是透明的,柔软,光滑,呈淡淡的紫色,在放大镜下能看到一些紫色的小颗粒。师:
18、描述得很详细,使用的语言也很规范。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的内表皮,会看到什么样子?学生直观观察并描述观察到的结果。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显微镜。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放大仪器,由镜座、镜柱、镜筒、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准焦螺旋等部分构成。(教师边介绍边演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练习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师: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内表皮时,不能直接把它放到载物台上,要先把它做成装片。(教师指导学生制作洋葱内表皮装片以及使用装片进行观察)能认识显微镜各组成部分。学生制作装片并在显微镜下观察,做好观察记录环节四:处理信息师:你在显微镜中看见了什么?能在纸上或黑板上简单地画一画吗?(学生们交流后,尝
19、试完成洋葱表皮细胞构造图)生1:我们小组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它是一个个的小格子,就像一个个小房间一样,排列很紧密。生2:这是我们小组绘制的洋葱表皮细胞图,从图中看每个小格子里都有一个小点。师: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洋葱表皮细胞图)师:(小结)通过用显微镜观察,我们发现洋葱的表皮并不是像用肉眼看到的那样,仅仅是一层近似透明的薄膜,而是由很多小格子构成的。这些小格子是细长的,一排排的,排列得很整齐、很紧密。这些小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的细胞。师:(大屏幕演示)把一个洋葱表皮细胞放大,我们会发现洋葱表皮细胞是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叶绿体、液泡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小点就是细胞核。师:(继续大屏幕演示
20、植物的叶纵切、根横切在显微镜下的拍摄图)这些是植物的叶和根的细胞。谁来指出哪些是细胞?分别是什么形状?(学生观察并汇报交流)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汇报交流,我们发现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初步建立细胞的概念,认识细胞结构图。观察更多生物体细胞,拓宽知识面。环节五:阅读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其实,动物和人体也是由细胞构成的。老师这里给大家展示几种动物细胞。(教师课件展示几种动物细胞图片)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吗?生1:植物体是由很多细胞构成的。植物不同部分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生2:动物和人体也是由各式各样的细胞构成的。
21、不同的细胞,形状、大小也不同。生3:植物、动物包括人体都是由各种各样的细胞构成的。生4:师:是的,把这些发现概括起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板书设计 显微镜下的细胞1滴清水2撕表皮 3浸润标本 4观察记录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单位。作业/拓展巩固扩展练习教学反思课题:发面的秘密 备课时间:2022年8月24日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大象出版社
22、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显微镜下的世界 课时一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设计者目标确定的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继续使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探究微生物中的真菌。教材分析发面的秘密为本单元第二课,以酵母菌为例,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中的真菌。教材以生活中妈妈用酵母粉蒸馒头的情境引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蒸出来的馒头又松又软,酵母粉里有什么神奇的东西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酵母粉,并用图示或文字描述自己的发现,知道酵母粉中有许多酵母菌,并通过收集资料来获取酵母菌的更多信息,进一步了解酵母菌。然后设计实验来验证酵母菌在发面过程中的作用。在处理信息环节引导学生整理实验结果,结合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