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9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部编九年级下册15无言之美课件.pptx

  • 上传人(卖家):田田田
  • 文档编号:350608
  • 上传时间:2020-03-10
  • 格式:PPTX
  • 页数:29
  • 大小:377.75K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部编九年级下册15无言之美课件.pptx》由用户(田田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九年级 下册 15 无言 课件 下载 _九年级下册_(统编)部编版_语文_初中
    资源描述:

    1、15 无言之美,情景导入,什么是“美”,怎样欣赏“美”,一直是人们积极探讨的话题。在一般人的眼里,美术作品中纷纭的色彩、华丽的外观是美;音乐中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曲调是美;文学作品中细致的刻画、详细的描写也是美,然而,在美学大师看来,美术中的含蓄、音乐中的无声、文章中的省略也是美的体现,甚至,它比有形之美更真切,更动人,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无言之美。,课时目标,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整体理解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 3.理解艺术中“无言之美”的含义,培养良好的审美观,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作者档案,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

    2、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学的人。他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享有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主要著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文题解说,无言之美这一标题点明了文章所谈论的主题是一个美学问题,文章从美术的观点来论述“无言之美”的意蕴。,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是朱光潜先生论美学的一篇文章,本文写于1924年,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无言之美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美学文章。,生难字词,意蕴(yn) 缥缈(pio mio) 铢(zh)两悉称(chn) 譬如(p) 涕下(t) 颦(pn) 暧暧(i) 悲笳(ji) 寥寥(lio) 心旷神怡(y)

    3、 悲怆(chung),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请你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作者首先从孔子与子贡的对话中引出无言的话题。并点明要从美术的角度关注无言之美。接着论证言和意的关系,并用以言达意的文学为例,说明文学乃至一切艺术都是尽量以言表间,而不能全然用意表意,也无需全然用言表意,从而引出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课文解析 整体感知,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作者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举了大量的例子,分别从美术与摄影的选择,文学中的意蕴之美,音乐中的无声之美,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等角度进行论证。最后作者再次强调结论: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课文解析

    4、精研细读,文章开头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有什么作用? 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入,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作者认为文学作品“要尽美尽善”“和自然逼真”,“才能引起美感”。后来又说“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这样说是不是矛盾?为什么?,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因此难以满足达到“尽善尽美”的条件,但文学仍然有“美”的境界,因为作者认为对于表达全部意旨,不仅是文学,“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

    5、,非唯不能,而也不必”,就算言语不能表现所有意旨,也能达到美。退一步讲,就算言完全能尽意,也不必要做到这一点,因为“言不尽意”给人带来的“无言之美”更难能可贵。,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相片和图画美术作品,黄山迎客松,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作者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了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文学上的 “无言之美”:,并不以尽量

    6、表现为难能可贵。,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文学上的 “无言之美”:,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音乐的 “无言之美”: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雕刻中的“含蓄不露”之美:,拉奥孔,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作者从哪些方面证明“无言”也能产生美?文章中主要

    7、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课文解析 精研细读,作者一共从四个方面入手,来论述“无言之美”的。运用的主要是举例论证的方法。首先,以“言尽一切”的相片和言及部分的图画进行对比,以图画之美来说明“无言之美”;以大量诗词为例,来论证“言不尽意”给人带来的美感和深远的情感体验;以音乐的“无声胜有声”来论证“无言之美”;以雕刻中流露和含蓄的区别,来体现“含蓄不露”的“无言之美”。,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作者通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为例,论述了文学作品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的观点。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选择一句你熟悉的诗句进行分析。,课文解析 拓展延伸,示例:例如李白的静夜思,全诗只有二十个字,静夜中,可写之景众

    8、多,诗人只写了“床前明月”,诗人所思,千头万绪,诗人却只一笔带过,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具体的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文学的言不必尽意,音乐的无声胜有声,以及雕刻的含蓄不露等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阐述了“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美学观点。,结构图示,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美学大师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文章提出的“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

    9、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这一观点,对于我们读书、作文都有很强的指导作用。,随堂测试,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意蕴(yn) 混合(hn) 缥缈(pio mio) B.譬如(p) 弯曲(q) 踉跄(ling qing) C.涕下(t) 树荫(yn) 暧暧(i) 铢两悉称(chng) D.悲笳(ji) 流露(l) 寥寥(lio) 东施笑颦(pn),随堂测试,2.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真正的诗意,不应只是优雅时光里读书弄茶的闲情逸致,更应是纵使身处困境,依然不忘抬头看那柳梢的月、檐角的星。 B.在清明、端午这样的小长假期间,远足登山成为人们首选的度假方式。人们流连于苍翠的林间,顿觉心旷神怡。 C.世界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人们的认识要跟上不断变化发展的世界,是不容易的。 D.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随堂测试,参考答案:,1.D(“树荫”的“荫”应为yn,“铢两悉称”的“称”应为chn。) 2.D(D.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摹仿得非常逼真、传神。不能用来修饰“演讲”。A.闲情逸致:指毫无事物所累,轻松超逸的情趣。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B.心旷神怡:心境开阔,精神愉快。C.瞬息万变: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部编九年级下册15无言之美课件.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5060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