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之美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典诗词之美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典 诗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古典诗词之美什么是美?什么是美?说说你认识的美说说你认识的美1 1、美恶皆在其心。(美恶皆在其心。(礼记礼记)2 2、充实之谓美。(、充实之谓美。(孟子孟子)3 3、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不全不粹不足以谓美。(荀子荀子)4 4、美在物体的形式(欧洲古典主义)、美在物体的形式(欧洲古典主义)5 5、美在完善。、美在完善。6 6、美即愉快。、美即愉快。7 7、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8 8、“美是生活。美是生活。”“”“任何事物,我们在任何事物,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那就是美的
2、,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到生活的,那就是美出生活或使我们想到生活的,那就是美的。的。”(俄(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9 9、美是主观实践与客观实际交互作用后、美是主观实践与客观实际交互作用后的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的主客观的统一。(李泽厚)审美审美:美在哪里?美在哪里?尽尽日寻春不见春,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归来笑笑拈梅花嗅,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春在枝头已十分。舟还长沙舟还长沙侬家家住两湖东,侬家家住两湖东,十二珠帘夕阳红。十二珠帘夕阳红。今日忽从江上望,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始知家在画图画图中。中。家在自己眼中家在自己眼中,朝夕朝夕
3、晤对晤对,原也平淡无奇原也平淡无奇,可是可是,当换个角度从江上去望当换个角度从江上去望,却发现它宛在画图之中却发现它宛在画图之中,融在自然之中。融在自然之中。“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审美的欣赏并非对于一个对象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而是对于一个自我的欣赏。”“”“移情作移情作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用所指的不是一种身体感觉,而是把自己自己感感到审美对象里面去。到审美对象里面去。”一部艺术作品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一部艺术作品不是一下子就能被人领会,而是逐步被人领会的,人们领会,而是逐步被人领会的,人们越是把它多读,它就越是变得容易懂,越是把它多读,它就越是变得容易懂,越
4、是给人带来快感,随着时间而越增越是给人带来快感,随着时间而越增其美。其美。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非常悠久,非常悠久,从第一部诗歌总集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算起,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战国以来,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战国以来,“楚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一代一代之文学之文学”,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即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学倾向、文学主流。明清小
5、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学主流。明清小说出现之前,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诗歌发展史。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发展史。它真实记载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感情世界,显示了我们民族悠久的文化传统和广泛的审美情趣。和广泛的审美情趣。诗的奥妙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奥妙历来为人所乐道,而诗的诗的艺术真谛艺术真谛又往往在可谈与不可又往往在可谈与不可谈之间,这真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谈之间,这真是诗评诗话、千言万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语,而未足穷其情,诗学美学层出不穷,终难尽其意。此古今作者所不穷,终难尽
6、其意。此古今作者所以各有一得也。以各有一得也。林庚林庚古典诗词鉴赏概说:1、言不尽意、言不尽意2、得意忘言、得意忘言3、以意逆志、以意逆志4、析其理趣、析其理趣5、体其兴趣、体其兴趣6、言志与缘情、言志与缘情古典诗词鉴赏概说:语言,尤其是诗词的语言是人类伟大的语言,尤其是诗词的语言是人类伟大的创造,它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它同人创造,它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然而它同人类丰富的情感和大千世界相比,又显得苍白类丰富的情感和大千世界相比,又显得苍白无力。例如无力。例如周易周易系辞上系辞上中说:中说:子曰: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7、”子曰:子曰:“圣人立象以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以尽其言。”1 1、言不尽意:言不尽意:庄子对语言的深意问题也有研究:庄子对语言的深意问题也有研究:天天道道中说:中说: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所贵也。语之所贵也,意也。意有所有所贵也。语之所贵也,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随,意之所随者,不可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者,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者,为其贵非其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庄子说道不可言传,实质是说一种不受外庄子说道不可言传,实质是说一种不受外物束缚支配的自
8、由精神境界,即美的境界物束缚支配的自由精神境界,即美的境界是不可言传的是不可言传的 优秀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优秀的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 共同特点:它所引起的审美感受共同特点:它所引起的审美感受是不能用语言穷尽的,总是是不能用语言穷尽的,总是“言有言有尽而意无穷尽而意无穷”。诗的意、境存于言外、象外,诗的意、境存于言外、象外,是极精微的,而这正是诗歌产生是极精微的,而这正是诗歌产生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原因。文章之韵即指精微之意、境。之韵即指精微之意、境。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至如天真挺拔之句,与造化争衡,可以意会,难以言状。可以意会,难以言状。近而不浮,远而不尽,
9、然后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以言韵外之致耳。可以言韵外之致耳。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象外之象,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景外之景,岂容易可谈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雄浑)司空图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二十四诗品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去了文也有诗;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去了文也有诗;去了意也有诗;去了理也是诗。去了意也有诗;去了理也是诗。不要死在它的句下,不要在字面上打不要死在它的句下,不要在字面上打架。真正的诗既注重文字
10、,又讲道理。形架。真正的诗既注重文字,又讲道理。形式像诗不定是诗;写诗的人,不见得就是式像诗不定是诗;写诗的人,不见得就是诗人。诗人。周汝昌周汝昌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一首诗要有隽永的诗味,就不能只有表象的简单含意,而是要有单含意,而是要有“韵外之致韵外之致”。例如陈子昂的例如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并没有很具体。并没有很具体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的形象,但因在其中表现了“心事浩茫连广宇心事浩茫连广宇”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的无穷时空感,透露出“壮志难酬壮志难酬”和和“生年生年不满百,常
11、怀千岁忧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的深沉复杂心情,它的韵外之致韵外之致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李就非常丰富,令人回味无穷。至于李商隐以商隐以锦瑟锦瑟为代表的为代表的“无题诗无题诗”,更是通,更是通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过既鲜明又朦胧的意象,曲折地表现了一种深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层错综的情思,可算是韵外之致的典型之作了。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古往今来,一切伟大的诗人、艺术家之所以能从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寻常痛苦甚至丑恶的事物里发现美和诗意,就是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够将事物摆到一定的
12、距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调整,能够将事物摆到一定的距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离加以观照和品味的缘故。例如竹子,在一般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里,它不过是可以架屋、造纸和当柴烧的寻常之物,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另是一种眼光,从它那但中国古代诗人面对竹子,却另是一种眼光,从它那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里发现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动人、美丽、清新的世界。“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寒天草木黄落尽,犹自青青君始知”(岑参),(岑参),“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李白),(李白),“绿垂风折绿垂风折笋,红绽雨
13、肥梅笋,红绽雨肥梅”(杜甫),(杜甫),“始怜幽竹山窗下,不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改清阴待我归”(刘长卿),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刘长卿),在这些诗人的眼中,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彻底改变了看待事物的普通方式,所以普通的竹子已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具有生命的颤动和美好的性格,竹子在诗人的“心理心理距离距离”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的作用下,已进入了艺术世界,获得了美的意味。味。2 2、得意忘言:得意忘言:诗歌鉴赏离不开诗人借以言志传情的诗歌鉴赏离不开诗人借以言志传情的言辞,但读者不可停留在言辞的表面意义言辞,但读者不可停留在言
14、辞的表面意义上,而应当用言辞的情韵义、暗示义和象上,而应当用言辞的情韵义、暗示义和象征义,探求作家的意蕴,得其意而忘其言,征义,探求作家的意蕴,得其意而忘其言,沉浸在一个联想想象的世界里,沉浸在一个联想想象的世界里,才能充分获得鉴赏的乐趣。才能充分获得鉴赏的乐趣。如陶渊明在如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中所言:中所言: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食。实例:实例:出出 塞塞 王昌龄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是一首被人称为“唐人七绝压卷之作”的
15、诗歌。如果我们不忘其象把它变成现代汉语,则是这样:秦朝时候的明亮的月亮,汉朝时候的秦朝时候的明亮的月亮,汉朝时候的关口,上万里的长征,人还没有回来。关口,上万里的长征,人还没有回来。只要叫只要叫“龙城龙城”的那个飞将军还在人世,的那个飞将军还在人世,就不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就不让胡人的骑兵度过阴山 这样解释全诗索然无味,且意思不通。这样解释全诗索然无味,且意思不通。如果我们如果我们忘言忘象忘言忘象,从意象、意境去探索,从意象、意境去探索作者之意,那这首绝句则妙趣横生:作者之意,那这首绝句则妙趣横生:明月照关山是雄浑苍茫的境界;关、山、月在明月照关山是雄浑苍茫的境界;关、山、月在古诗中是情韵极浓
16、重的意象,征人思乡,恋人念远古诗中是情韵极浓重的意象,征人思乡,恋人念远的深沉情感尽含其中:秦汉时既已如此,见此事此的深沉情感尽含其中:秦汉时既已如此,见此事此情非一时,且用互文,加重了历史(时间)感。地情非一时,且用互文,加重了历史(时间)感。地广时长,情意浓重,不是七个字的表象所能涵盖的。广时长,情意浓重,不是七个字的表象所能涵盖的。万里长征,抛家弃亲,辛苦跋涉,艰难度日;万里长征,抛家弃亲,辛苦跋涉,艰难度日;人未还是人未还是“古来征战几人回古来征战几人回?”的重唱。试问:城的重唱。试问:城关如此雄伟,为何征人不回?是战死?是苦死?虽关如此雄伟,为何征人不回?是战死?是苦死?虽没有答案却
17、更让人思索没有答案却更让人思索。龙城飞将军是李广,他骁勇善战,爱护士龙城飞将军是李广,他骁勇善战,爱护士兵,人们怀念他,已含今将之无能与不恤士兵,人们怀念他,已含今将之无能与不恤士兵之意,兵之意,“但使但使”,虚词传情,充满肯定和,虚词传情,充满肯定和信念。信念。胡马连阴山都不敢过,何况城关呢?人与胡马连阴山都不敢过,何况城关呢?人与城对比,人比城重要;战争胜败主要在人,城对比,人比城重要;战争胜败主要在人,尤其在将领;甚至还有对消极防御的否定之尤其在将领;甚至还有对消极防御的否定之情。情。如此佳作,何以不被称为如此佳作,何以不被称为“压卷之作压卷之作”?3、以意逆志孟子孟子万章上万章上:“说
18、诗者不以文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为得之。”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清人吴淇在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缘起六朝选诗定论缘起中,则中,则认为认为“以意逆志以意逆志”是是“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以古人之意求古人之志,乃就诗论诗乃就诗论诗”。王国维则将。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以意逆
19、志”与孟与孟子的子的“知人论世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诵其诗其诗,读其书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玉溪生年谱会玉溪生年谱会笺序笺序)他认为他认为“意逆意逆”是强调评论者在对作品是强调评论者在对作品进行解释时,应贯彻进行解释时,应贯彻“知人论世知
20、人论世”的原则,以的原则,以避免主观武断之弊。避免主观武断之弊。4 4、析其理趣、析其理趣 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文学文学引了郭璞的两引了郭璞的两句诗:句诗:“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林无静树,川无停流。”虽然完全在描摹自然景象,但其中虽然完全在描摹自然景象,但其中包含了万物皆变、世事无常的哲理和诗包含了万物皆变、世事无常的哲理和诗人对人生的感慨,景、理、情三者和谐人对人生的感慨,景、理、情三者和谐统一在八个字中统一在八个字中 。渭川田家渭川田家 王维王维 斜光照墟落,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倚杖候荆扉。雉雊雉雊gugu麦苗秀,麦苗秀,蚕眠桑叶稀。蚕眠桑叶
21、稀。田夫荷锄立,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即此羡闲逸,怅然吟怅然吟式微式微。王维正是看到了美丽恬静、闲王维正是看到了美丽恬静、闲逸和谐的农村风光,才顿时想到了逸和谐的农村风光,才顿时想到了诗诗邶风邶风式微式微中中“式微,式式微,式微,胡不归微,胡不归”,产生了退隐山林的,产生了退隐山林的念头。这里,诗人不知不觉地表现念头。这里,诗人不知不觉地表现了他的人生哲理,而读者在他幽远了他的人生哲理,而读者在他幽远恬淡的意境中也不知不觉地领略了恬淡的意境中也不知不觉地领略了这种哲理。这种哲理。和子由渑池怀旧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
22、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雪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5、体其兴趣:体其兴趣:在在沧浪诗话沧浪诗话诗辨诗辨中,严羽把中,严羽把“兴趣兴趣”作作为为“诗之法有五诗之法有五”之一提出;又说:之一提出;又说:“诗者,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羚羊挂角,无无迹可求。迹可求。”“兴兴”指指“诗兴诗兴”,即作家在和外,即作家在和外物接触中所引起的情思和创作冲动物接触中所引起的情思和创作冲动,即即文心雕文心雕龙龙
23、物色物色篇所说的篇所说的“情往似赠情往似赠,兴兴来如答来如答”之之“兴兴”。“趣趣”则指诗歌的韵味则指诗歌的韵味,与与钟嵘钟嵘诗品诗品所说的所说的“滋味滋味”、司空图所说的、司空图所说的“味外之旨味外之旨”(与李生论诗书与李生论诗书)相通。)相通。“兴趣兴趣”则是诗歌创作要有感而发:即则是诗歌创作要有感而发:即事名篇,兴会神到,诉诸艺术直觉,不事名篇,兴会神到,诉诸艺术直觉,不假名理思考,表现上则要求自然天成,假名理思考,表现上则要求自然天成,不事雕镂。诗自然应该有感而发,不能不事雕镂。诗自然应该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但一时兴会神到,不假名理无病呻吟,但一时兴会神到,不假名理思考的诗,固然可
24、以成为名篇,也未必思考的诗,固然可以成为名篇,也未必篇篇都是佳作,同样,思出沉郁,有为篇篇都是佳作,同样,思出沉郁,有为而作之诗,也未必都不是好诗。而作之诗,也未必都不是好诗。6 6、言志与缘情、言志与缘情中国古代文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和术语,对诗中国古代文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和术语,对诗歌基本性能与特点的两种概括。歌基本性能与特点的两种概括。关于言志说,最早见于关于言志说,最早见于尚书尚书尧典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关于缘情说,陆机在关于缘情说,陆机在文赋文赋中指出:中指出:“诗缘诗缘情而绮靡。情而绮靡。”钟嵘在钟嵘在诗品序诗品序中指出中指出:“:“气之
25、气之动物动物,物之感人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形诸舞咏。”二、优秀的诗作,优秀的诗人的标准二、优秀的诗作,优秀的诗人的标准大凡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诗人须有大凡在艺术上有所建树的诗人须有“志、才、情、气、神志、才、情、气、神”五大涵养,也是构成诗词五大涵养,也是构成诗词“内质美内质美”(诗歌思想美)的五大要素。(诗歌思想美)的五大要素。古往今来第一流好诗都来源于诗人具有古往今来第一流好诗都来源于诗人具有俯仰天地、俯仰天地、包藏宇宙的大志。包藏宇宙的大志。“诗言志,当先正其心志诗言志,当先正其心志”、“品高则诗高品高则诗高”表明诗人的艺术才华、艺术个性来源表明诗人的艺术才华、艺术个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