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理论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学点理论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论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教育“大家”n夸美纽斯(捷克)。大教学论1632年。现代教育学之父。教育教学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夸美纽斯提倡的教学模式可以简要概括为:适应自然,班级教学。“感知记忆理解判断”为程序的课型。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n赫尔巴特(德国)。普通教育学 1806年。“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课型。戚勒尔(18171882)。戚勒尔把原来的第一个阶段分成两步,成为:预备、提示、联想、总括、应用五个阶段,在教育史上称为“五段教学法”。n五段教学法在19世纪下半叶曾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中小学,影响极为深远。n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
2、成为科学,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的教育体系,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n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n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n凯洛夫(前苏联)。教育学 1939年。n“凯洛夫教育学”把赫尔巴特学派的“五段教学法”,移植、改造为“组织教学检查作业引入新课题讲授新教材巩固复习布置作业”(适用于“综合课”)六段教学法。中国教育界在“向苏联学习”时,又普遍将“凯洛夫教育学”的“六段教学”加工成“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复习巩固布置作业”等“五段教学法”。“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乔伊斯和韦尔(美国)n教学模式概念创始人。教学模式 1972年。教学模式
3、常常表现为可操作的程序并蕴涵了相关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方法。课例、案例、教案、课堂实录 n杜威(美国)。民主主义与教育1916年。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n民主主义与教育、爱弥儿、理想国西方教育史三大里程牌。n卢梭(17121778):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人。真正自由的人只想他能够得到的东西,只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我就是我的第一基本原理。主张做中学。儿童中心论。n杜威提出了五步骤课型结构设计。n(1)教师给学生准备一种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并给予一些暗示,使学生在暗示中产生要了解某个方面问题的兴趣。教师在给予各种暗示时,应依据儿童的本能需
4、要和既有经验。n(2)学生在情境中产生一个真实的问题,作为引起思维的刺激物。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资料,使学生得以对付在情境中产生的问题。n(3)学生从资料的应用中产生对解决疑难问题的思考和假设。n(4)学生自己负责把设想出来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整理和排列。n(5)为了验证这些假设的价值,学生要根据这些假设亲自动手去做,在做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这些假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加涅与布卢姆n目前国内外流行的两种教育目标分类体系n一是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二是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n加涅的理想就是对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作出科学的精细说明,使教学成为实实在在的“教有定法”。n布卢姆认知目标分类所用的标准是测量
5、学的,其目的是为了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和评价。n加涅(美国)。学习的条件。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不同的学习类别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并能产生五种类型的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他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分解为九个阶段并根据这九个阶段相应地为教学过程设计了九个步骤。n引起注意。n告知学习目标。n刺激回忆。n呈现刺激材料。n根据学习者特征提供学习指导。n诱导反应。n提供反馈。n评定学生成绩。n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分类学认知领域 1956年。n教学应该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以教育目标为导向,以教育评价为调控手段,形成了完整的掌握学习理论体系。教学
6、评价的种类:根据评价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n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n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n情感领域目标分为五个亚领域,即接受(注意)、反应、价值评价、组织、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n技能领域目标分为下述七类,即知觉、定势、指导下的反应、机制、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n发现学习。提出了采用发现学习方式教学的六个步骤n(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n(2)使学生感到这种问题具有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以激起
7、他们探究欲望。n(3)提供解决问题的多种可能的假设,开阔学生的思路。n(4)协助学生收集与问题解决有关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n(5)组织学生审查有关资料,从中得出应有的结论。n(6)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去验证结论,使问题得到解决。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四大要素n建构主义实质是一种新的“知识观”n“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惟一的答案。随着人类的进步,新的假设将不断产生。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学习主体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这样看待知识时,知识就不再是一种存在于学习者个体之外的客观实体,它与学习者的理解方式和学
8、习方式相关。“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和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建构成的”。n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奥苏贝尔(美国)。自我发展与个性失调(1952)n 将“学习”按照其效果划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两种类型。n提出三步骤课型结构模式。n(1)提出先行组织者n(2)逐步分化n(3)综合贯通加德 纳(美国)。多元智能。n1.语言n2.数理逻辑n3.空间 n4.身体-运动n5.音乐 n6.人际 n7.内省 n8.自然探索(1995年补充)n9.存在(加德纳后来补充加德纳后来补充)皮亚杰(瑞
9、士)n认知发展理论:同化和顺应。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n个体从出生至儿童期结束,其认知发展要经过四个时期:(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2至7岁),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1至15岁),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所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班杜拉(1925)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n最大贡献是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10、与行为矫正技术。n儿童社会行为的习得主要是通过观察、模仿现实生活中重要人物的行为来完成的。n斯滕豪斯。在批判、反思目标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思想,从教育观和学生观上否定了目标模式的行为主义和机械主义倾向,肯定课程研究的重要性以及课程内容的内在价值,首次提出并实践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斯腾豪斯。n泰勒(美国)课程与教学的基木原理。提出目标模式。现代评价之父、现代课程论之父。n泰勒把课程编制的主要步骤列为四个问题:1)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4)我们怎样才能确当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概括地说,课程应分为教学目标、学
11、习活动、课程内容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四个基本的要家。这就是现代美国课程领域中产生广泛影响的“泰勒原理”。n施瓦布(19091988)n美国著名的课程论专家和生物学家。n实践性课程理论的观点:课程研究应当从课程实践的各种事实出发,而不是从现在的所谓普遍、科学的课程原理出发。n 2、课程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的“生态系统”,注重手段、过程的相互理解、相互作用。n n 3、强调教师是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在课程编制中起主导作用。学生虽不能开发、设计课程,但是有权选择课程,并向老师提出质疑,学生将自己的全部生活经验参与到课程的改造中,学生在过程中得到发展。n 4、施瓦布提出了课程开发的一种新的运作方式集体审议
12、n古德莱德(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教育理论家和研究者之一。他被认为是杜威衣钵的美国当代继承人)理想的课程,即指由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正式的课程,即指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领悟的课程,即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运作的课程,即指在课堂上或课外实行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课程。马斯洛(创立人本主义):需求层次理论。三大教学理论n苏联的赞可夫(1901-1977)“发展性教学”理论n美国的布鲁纳(1915-2016)“建构主义教学”理论n西德的瓦根舍(1896-1988)“范例教学”理论n国际上“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行为主义教
13、学理论n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任意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巴浦洛夫n斯金纳: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n桑代克:学习成功的条件有三个:练习律、准备律、效果律。罗杰斯(人本主义代表):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最优化教学理论的代表)斯宾塞;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课程是跑道(知识)。泰勒:课程是经验。杜威:课程是活动。维果茨基 苏霍姆林斯基勒温(美国)。行动研究之父。罗森塔尔。罗森塔尔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霍桑效应、马太效应。n苏格拉底。产婆术。n孔子。因材施教、循序
14、渐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温故知新、教学相长、学而不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n王阳明n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知行合一。外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走进新课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研究问题研究问题 条件条件 优势优势 实验法实验法 特定条件下什么/如何 控制 复现 测量测量/问卷法问卷法 谁/如何/多少 被试 概率 历史法历史法 过去事物的五W 史料 稳定性 文献法文献法 他人的认识 文献 间知/学科 访谈法访谈法 事实/理解与态度 进入/洞察 细节 个案法个案法 个体的事实与条件 信任 发现 比较法比较法 不同情景中的什么/如何/
15、为何 可比性 共性/差异 人种志人种志 特定情景中的什么与为什么 沉浸 多样性 叙事法叙事法 个体经验与知识 体验 提升意识 行动研究行动研究 行动中的问题 过程 改善行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区别 定性研究定性研究 定量研究定量研究研究环境研究环境自然情境自然情境 控制情境控制情境成果形式成果形式文字或图片文字或图片 数据数据关注重点关注重点过程过程 结果结果分析方法分析方法归纳归纳 演绎演绎关心的基本事情关心的基本事情意义与理解意义与理解 变量与操作变量与操作学术属性学术属性德育德育 教育理论教育理论 教育史教育史教育经济教育经济 教育心理教育心理研究目标研究目标描述事实、提高认识描述事实、
16、提高认识检验理论、证实事实检验理论、证实事实研究设计研究设计灵活、一般、可延伸灵活、一般、可延伸有结构、有预定、正式具体有结构、有预定、正式具体研究技术研究技术观察、访谈、文献法观察、访谈、文献法实验、有组织的交谈实验、有组织的交谈与被试的关系与被试的关系朋友关系朋友关系 工作关系工作关系研究工具研究工具笔记本、录音机等笔记本、录音机等项目表、问卷项目表、问卷关于解题的四点建议n一、审清“设问”n二、多角度思考n三、分层次回答n四、多写答案一、审清“设问”n明确出题意图和答题方向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4 小题,共小题,共50分。分。1漫画赏析:教育 丰子恺该漫画在一定
17、的程度上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请简要进行分析。集中反映出当前学校教育以固定的模式去培养学生,导致培养出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具体表现为:(1)在培养目标上,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多的是强调普遍性,而对特殊性关注不够。学校教育要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2)在培养手段上,总体来说比较单一,特别是学校课程的设置缺乏选择性。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3)在评价上,量化评价、结果性评价较多,而对发展性评价较少。评价应该更多元化,关注过程,应该尽可能地兼顾学生个性特点,鼓励学生探索和创新。n学生不是一张白纸,他们有着丰富的知识认知、概念理解和经验积累
18、。请简述研究学生常用的三种方法。n观察法。(2分)观察法是指在日常的学习生活或实验条件下,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谈举止、活动状态和对事物的反应来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方法。它包括日常观察和实验观察两种。前者是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后者是在实验室中进行的。(3分)n访谈法。(2分)访谈法指通过对学生及其家长、友人、亲密的同学进行家访、交谈,以了解与研究学生的一种方法。(3分)n测试法。(2分)测试法是一种通过各种考试、测验以及心理测试的方式,了解与研究学生的方法。测试法通常包括学科或专业考试、平时测验、课堂提问、心理测验(如智力测验、个性测验)等。(3分)nA教师进行了经典诵读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中的作用研究
19、。n研究问题:经典诵读在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中的作用以及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策略。n研究假设:诵读经典的小学生阅读能力要高于不诵读经典的小学生。n实验处理:给学生提供经典诵读。n样本:某小学三年级学生,4个班,共160人。n实验设计:平行班对比测试。(两个班诵读经典,另两个班不诵读经典)n 学生在不诵读经典条件下的阅读能力测试成绩。n 学生在诵读经典后的阅读能力测试成绩。n问:(1)仔细阅读上述材料,指出该项研究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6分)n(2)简要说明上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8分)n(3)请为上述课题重新设计一种研究方法。(6分)n1、自变量:经典诵读 因变量:学生阅读能力(测试成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