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第二册第十一章-立-体-几-何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第二册第十一章-立-体-几-何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第二 第十一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在平面几何里,我们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的画法和性质。在日常工作、生产实际和科学实验中,还常常会接触到空间图形,因此,还需要了解空间图形的有关知识。本章主要学习空间图形的画法、性质和有关运算知识。第一节平面及其性质一、平面及其表示法常见的桌面、黑板面、广场的地面、平静的水面等,都呈现出平面的形象。而几何里所说的平面是没有厚度的,它广阔无边,向四周无限延展。由于平面的广阔性,在画平面时也只能用平面的一部分来代表平面。当以适当的角度和适当的距离去观察桌面、黑板面、地板时,觉得它们很像平行四边形。因此,通常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平面,并记作希腊字母、等,写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角的内部;但也可用表示
2、平行四边形顶点的四个字母或对角的两个字母来表示。如图11-1中所示的平面可记作平面、平面或平面ABCD、平面AC等。图11-1二、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画法把空间图形画在纸上,就是用一个平面图形表示空间图形。这样的平面图形不是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而是它的直观图。要画空间图形的直观图,首先应学会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下面举例说明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例1画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画法:(1)在ABC中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A点为坐标原点作y轴,作ABC的高CD。画对应轴x轴y轴,使xAy=45(2)在x轴上,取点D、B,使AD=AD,AB=AB。过D点在轴上方作DC平行于y轴,使得D
3、C=DC。(3)连接AC和BC。所得的三角形ABC就是三角形ABC的直观图,如图11-2所示。图11-2上面画直观图的方法叫做斜二测画法。它的规则是:1)在已知图形中取互相垂直的Ox、Oy轴。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Ox、Oy轴,且使xOy=45。2)在已知图形中平行于Ox轴或O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Ox轴或Oy轴的线段。3)在已知图形中平行于Ox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不变,平行于Oy轴的线段,长度为原长的一半。例2画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画法:(1)在已知正六边形ABCDEF中取对角线AD为x轴,取对称轴HG为y轴,O为坐标原点。画出对应的x轴和y轴,使xOy=45。(2
4、)以O为中心在x轴上取AD=AD,在y轴取HG=HG,以H为中点画BCAD,并使BC=BC,以G为中点画EFAD,并使EF=EF。(3)连结AB、CD、DE、FA。所得的六边形ABCDEF就是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ABCDEF的直观图,如图11-3所示。图11-3三、平面的基本性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了平面的基本性质,这里将把它作为三条公理使用,它们是研究空间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理论基础。图11-4的所有点都在该平面内(如图11-4)。这时,称直线l在平面内,或平面经过直线l。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相交于经过这点的一条直线(如图11-5)。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
5、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图11-5公理3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作一个平面,并且只可以作一个平面(如图11-6)。图11-6图11-7由于点是构成直线和平面的最基本的元素,因此直线和平面都可以看做是点的集合,它们互相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之间的关系来表示,规定如下:公理3有以下推论:推论1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如图11-7a)推论2两条相交的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如图11-7(b)推论3两条平行直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如图11-7c)点A在直线l上,记作Al;点A不在直线l上,记作A l;点A在平面内,记作A;直线l在平面内,记作l或l;直线l与平面交于点N,记作l=N;直线
6、l与平面没有交点,记作l=;平面与平面相交于直线l,记作=l。例如,公理1可以用集合符号表示成:如果点A,点B,则直线AB。例3求证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个平面内。已知如图11-8所示,直线AB、BC、CA两两相交,其交点分别为A、B、C。图11-8求证直线AB,BC,CA共面。证明因为,直线ABAC=A,所以,直线AB和AC确定一个平面(推论2),因为,BAB,CAC,所以,B,C,所以,BC(公理1)。所以,直线AB、BC、AC都在平面内,即它们共面。一、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图11-9第二节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定义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由此可见,空间两条不重合
7、的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有三种:1)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2)相交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3)异面不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二、空间直线的平行关系在平面几何里我们已经知道,同一平面内,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相互平行。这一性质对于空间图形也同样成立。定理1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图11-10所示,已知ab,cb,则ac。图11-10这个性质是显而易见的。如物理学中所用的三棱分光镜,其三条棱是两两相互平行的。例1已知ABCD是四个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内的空间四边形,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如图11-11)。连接EF、F
8、G、GH、HE,求证:EFGH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图11-11证明因为EH是ABD的中位线,所以EHBD同理,FGBD,根据定理1,可知EHFG,所以四边形EFGH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平面几何中,对边分别平行并且同向的两个角相等,在空间图形中,这一定理也是正确的。定理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如图11-12)。图11-12三、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画异面直线时要把异面直线明显地画在不同的平面内,可以画成如图11-13所示那样。图11-13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它们的交角来表示。而两条异面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它们既不平行也不相交,怎样来确定
9、它们的关系呢?定义经过空间任意一点分别作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这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称为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如,设直线a、b是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分别引直线aa,bb,由定理2可知两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的大小,只由直线a、b的相互位置来确定,与O点的选择无关。我们把a和b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如图11-14a)、b)。点O常取在两条异面直线中的一条上。例如,取点O在直线b上,然后过点O作直线aa(如图11-14c)。那么a和b所成的角就是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图11-14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90,则称这两条异面直线相互垂直。异面直
10、线a与b垂直,也记作ab。例2如图11-15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指出下列各对线段的位置关系以及所成角的度数:(1)AB与CC1;(2)AA1与B1C;(3)A1D与AC。图11-15解(1)AB与CC1是异面直线,因为ABDC,所以AB与CC1所成的角可用DCC1度量,而DCC1=90,故AB与CC1成90角,即ABCC1;(2)同理可得,AA1与B1C是异面直线,成45角;(3)A1D与AC是异面直线,因为A1DB1C,所以A1D与AC所成的角等于ACB1,而ACB1是ACB1的内角,因ACB1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B1=60,故A1D与AC成60角。第三节直线与平面的
11、位置关系一、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观察:教室的地面和墙面的交线在地面上;两墙面的交线和地面只有一个交点;墙面和天花板的交线与地面没有交点,这些反映出直线和平面之间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相交。由此可见,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存在着三种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有无数个公共点;2)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3)直线和平面相交只有一个公共点。二、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如图11-18)。直
12、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平行于一个已知平面,那么过这条直线的平面与已知平面的交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如图11-19)。例1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E、F分别是AB、AD的中点,求证:EF平面BCD(如图11-20)。证明连结BD,在ABD中,EFBD。因为,EF不在平面BCD内,BD平面BCD。根据判定定理,故EF平面BCD。例2已知AB,ACBD,AC、BD与分别交于C、D(如图11-21),求证:AC=BD。证明过平行线段AC、BD作平面,则直线AB,且=CD,根据性质定理可知ABCD,又ACBD,从而四边形ACDB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C=BD。由例2可知以下结论成立:如果一条直线和
13、一个平面平行,那么夹在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间的平行线段的长相等。三、直线和平面垂直把一本书打开直立于桌面上,设书脊为AB,各页与书桌面的交线分别为BC、BD、,显然AB与这些交线都是垂直的(如图11-22)。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垂线;这条直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垂线足(垂足)。过平面外一点引一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距离称为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直线l和平面互相垂直,记作l(如图11-23)。空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两条相
14、交直线,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如图11-24)。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如图11-25)。例3如图11-26所示,平面内有RtABC,BAC=90,AB=4cm,AC=3cm,而PA,PB=5cm。求PA、PC的长(精确到0.1cm)。解因为PA,所以PAAB,PAAC。PAB、PAC都是直角三角形。所以PA=3(cm)PC=4.2(cm)例4已知(如图11-27)SAAB,SAAD,四边形ABCD是矩形,AB=9cm,AD=12cm,SC=25cm,求点S到平面AC的距离。解连结AC,因为ABCD是矩形,所以BC=AD=12,ABBC,则因为SA
15、AB,SAAD,所以SA平面AC。又因为AC平面AC,所以SAAC,SAC=90。故SA=20即点S到平面的距离为20。四、直线与平面斜交1.斜线及其在平面内的射影定义一条直线和平面相交但不和它垂直,这条直线就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叫做斜线足(斜足)。过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引垂线和斜线,从这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从这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从这点到斜足间的线段,叫做从这点到这个平面的斜线段。斜足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斜线段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图11-28过斜足和垂足的直线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如图11-28所示,PA、PO分别是从点P到平面的斜线段、垂线段,O是垂足,A是斜足,
16、OA是斜线段PA在平面内的射影,并且POA为直角三角形。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容易看出:从平面外一点向这个平面所引的垂线段和斜线中:(1)射影相等的两条斜线段的长相等,射影较长的斜线段也较长;(2)相等的斜线段的射影相等,较长的斜线段的射影也较长;(3)垂线段的长比任何一条斜线段的长都短。例5一根直杆垂直于地面,从杆顶向地面紧拉一绳,绳的另一端距杆足6m,又知绳比杆长2m。求杆与绳长。图11-29解如图11-29所示,AA为垂直于地面的直杆,AB为绳长。设,则,因为AA,所以AAAB。在RtAAB中有答:所求杆长为8m,绳长为10m。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例如,发射炮弹时,炮筒和地面形成一定的
17、角度,它表示直线对地面的倾斜程度。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该斜线与这个平面所成的角。图11-30我们规定: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那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成0角。如图11-30所示,AB与平面成0角,AA与平面成直角,AB与平面所成的角为。例6从平面外的一点P到这个平面引垂线PO和斜线PA、PB。已知PA=8cm,PB=5cm,且OA OB=4。求:(1)点P到平面的距离PO;(2)直线PA、PB和平面所成的角(如图11-31)。图11-31解(1)在RtPOA中,PO2=PA2-OA2=64-OA2;
18、在RtPOB中,PO2=PE2-OB2=25-OB2。于是64-OA2=25-OB2又OA OB=4则OA=OB代入上式得64-OB2=25-OB2解得OB=3,那么(2)直线PA、PB和平面所成的角分别是PAO和PBO。可知sinPAO=所以PAO=30同理sinPBO=0.8所以PBO=5318五、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三垂线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一条斜线在这个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其证明过程如下:图11-32已知DE,AB和AC分别是平面的垂线和斜线,BC是AC在平面内的射影,DEBC(如图11-32)。求证DEAC。证明AB,则ABDE。又DEBC,那么DE平面
19、ABC,于是DEAC。这个定理叫做三垂线定理,它讲到了三条垂线,如果AB,DE是BC的垂线,那么DE是AC的垂线。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请同学们自己证明)例7如图11-33所示,已知等腰三角形ABC的腰AB=AC=5cm,底边BC=6cm,自顶点A作三角形ABC所在的平面的垂线AD,AD=8cm,求点D到BC的距离(精确到0.1cm)。图11-33解作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的垂线AE,连结DE,由三垂线定理可知DEBC。在RtAEB中,AB=5cm,BE=3cm,有又EAD为直角三角形,即点D到BC的距离为8.9cm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