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doc》由用户(xgx595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七月的天山 七月 天山 教学 设计
- 资源描述:
-
1、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1【学习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语句并积累。4、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课前准备】挂图、画有导游线路的小黑板、天山景物课件。【教学过程】1、直接揭题: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2、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让学生列出作者的游览路线)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x天山的美丽风光。3、引导读通: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
2、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索绕等。“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4、合作学习: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如:写雪峰、雪水时的确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许多叠词,读起来别有韵味,让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静的美,还有描写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读的句子。5、班级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会不到位的进
3、行点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6、激发兴趣,课外延伸: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7、摘抄优美词句: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这样的摘录。8、作业:复习词语卡。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2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课题,解题、了解作者,交流课前学生查阅的关于天山的资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总结: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2师生伴着优美的乐曲,跟随
4、作者一起走进七月的天山。出示天山课件。二、明确任务,阅读课文。1阅读要求:(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描写景物的?在文中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出示课件2全班交流。交流预设:(1)天山留下的印象是神奇的、美丽的(2)按照移步换景来描写景物。三、品读文字,理解课文。1师生共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1)指名朗读课文。(2)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3)学生自由讨论,然后交流。交流预设:这一段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等美景。例如,用衬托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蓝天云影衬托雪峰的高大、静美;
5、以溪流、鱼儿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用比喻的方法显示事物的特点:作者把雪峰比喻成白缎子,云彩的影子比喻成银灰色的花朵,说明雪山的白;把融化的雪水比喻成千百条闪耀的银链,溪流抛起的浪花比喻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见景象多么壮观、美丽。这样的描写充分地展示了天山的无限生机,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盛夏季节进入天山会有秋天般凉爽的原因。(4)总结学习方法:作者用到了衬托和比喻的方法来描写景物,自学课文时可以先找到这样的句子来品味天山景物的特点。(5)用勾画批注的方法围绕着“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自学4-5段,觉得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6)全班交流。交流预设:白皑皑的群峰雪线以下,是蜿
6、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白皑皑”写出了雪峰终年积雪;“蜿蜒无尽”是说原始森林连绵不断;“重重叠叠”说明了枝叶的茂盛;“漏”字与“细碎的日影”相照应。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文中几个比喻句:像织锦、彩霞、长虹,无不描绘出天山花朵的艳丽,“赛过八寸的玛瑙盘”显示花之大,“人浮在花海上”显示花之多。四、拓展练习。1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2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从课题入手,交流查阅天山资料,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在教师的梳理过程
7、中,教给孩子如何更有效地查阅资料的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很快地走进文本。在学生明确了初读课文的任务时,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充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学习略读课文时,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但是教师的行为不能省略,要在学习难点处充分地进行指导,给学生指明方向。这一课在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后,教师点拨课文第三段的描写方法,抓住重点词句进行解析,以此为基础鼓励学生体会品味其他段落,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而在“润物无声”的教学方法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品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感受到了天山的美。增宽了学生阅读的广度,增强了学生阅读的厚度。教材分
8、析:本文节选自天山景物记。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是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地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风韵的天山之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了解天山景物的特点。2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过程与方法:1交流搜集的资料,初步感知天山的美丽。2围绕“七月的天山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交流,
9、感受天山的魅力。3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方法。4摘抄文中的优美语句作为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北国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重难点分析:略读课文需要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感受七月天山的美景。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并以此来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确切的比喻,从中受到熏陶。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以及收集相关的资料。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3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
10、到美的熏陶。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课前准备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自学提纲1、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2、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3、回忆前一课的方法,自主学习。教学过程一、直接揭题,进入新课1、导语: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每当想到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百态、气势雄伟的三山五岳,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2、指名
11、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3、引入新课。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1、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之后小结:天山:亚洲中部的大山系,横贯x中部,西端伸入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全长2500千米,宽250300千米。平均海拔约5000米,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为7435.3米,峰顶白雪皑皑。天山博格达峰上的积雪终年不化,人们叫它“雪海”。在博格达峰的山腰上,有一个名叫“天池”的湖泊,海拔1900米,深约90米。池中的水都是冰雪融化而成,清澈透明,像一面大镜子。洁白的雪峰,翠绿的云杉倒映湖中,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相传3000多年前周朝的天子来到这里,王母娘娘就在这里设蟠桃宴招待他,因而古
12、称“瑶池”。现在这里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3、明确任务:“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回忆前一课的方法,自主学习。三、根据“阅读提示”速读全文,理清全文的游览顺序,引导理解内容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2、引导阅读,共同交流:(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让学生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13、)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也叫移步换景。)(2)学生朗读(或配乐朗诵)课文第二自然段;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明确: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描绘方法:a、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b、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明确: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
14、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最后,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4)朗读四自然段(或放配乐朗诵)自读交流: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学生边交流,教师演示。“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像织绵彩霞长虹”绘其艳;“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四、回归整体,小结学习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2、引导学生从描写方面体会精妙之处。3、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五、拓展训练1、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2、小练笔:注意顺序,全文以游踪为序写
15、景状物。练习设计1、多音字:饮重2、摘录喜欢的句子3、课外阅读天山景物记板书设计七月的天山雪峰、雪水、雪水溪流(水)移步换景密林(树)天山深处(花)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4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1.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2.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教学准备:搜集天山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
16、叶圣陶先生到金华的双龙洞走了一转,今节课,我们将来到西部,x的天山。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度语。用波浪线划出今节课的学习内容。2、默读课文,理清课文的结构,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用“”划出来。3、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词。二、新授(一)、第1自然段总写七月的x,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二)、学习第2自然段。1、 作者在第2自然段中主要写了什么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读了后,你觉得天山怎么样?3、指名读。师: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师:雪峰、雪水和溪流有什么特点呢?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把这些景物描写出来的?师:你们觉得哪些比喻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划出比喻句。
17、师出示比喻句。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指句读,齐读。师:的确,生动形象的比喻能把所见的景物变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除了比喻,这一段话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去欣赏?(三)、这篇课文其余各段中都有很多写得生动的地方值得我们探究。现在小组合作探究。等一下与大家交流。(出示学习方法,1、作者在第3、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划出好词好句。1、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里的天山又怎样?师:作者怎样把景物写具体的?(比喻)2、作者在第4自然段中主要写了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3、天山的水给天山增添了无限生机,树是那么
18、的密,花是那样的绵延,要是让你用一个字来概括七月天山的特点,你会用哪个字呢?(美)所以作者不由得发出赞叹?1、这句话是什么句?怎样改成陈述句?这句话强调节了什么。(四)、概括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三、总结写作方法:这单元里我们跟随作者们来到了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白银一般的-洞庭湖,风景旧曾谙的-江南,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着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声异的石钟乳和石笋的-双龙洞,有着奇异风光的天山,我们发现,我们的祖国可真是-美!”有空跟爸爸、妈妈一起去畅游大自然,并学课文的作者把看到的景物写来。要注意: 讲究写景的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腻的描写。(3)运用比喻、夸张、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把
19、景物描绘得淋漓尽致,美不胜收。四、作业:1、填空。2、请把你喜欢的优美语句找出来,并抄写在摘抄部上。板书:进入天山:雪峰、雪水、溪流七月的天山 再往里走:密林走进天山深处:野花教学反思:七月的天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围绕“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抓住景物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用优美的语言表情达意的”进行自主研读和交流。学生在朗读
20、中感受到了词汇的丰富,风景的优美和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讲课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欣赏句子“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要求学生合理运用比喻、排比的句式对身边熟悉的景物进行仿写练笔。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篇5七月的天山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人教版教材从三年级上学期起,开始出现略读课,形成了与精读课并重的基本课型。教学七月的天山,必须兼顾到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一、美美地读(12分钟左右)第一遍为朗读,要求读通读顺,读得流畅自然。说一说七月的天山给我们总的印象。第二遍为默读,要求读出线索
21、来。课文开头说“骑马上天山”,二三四自然段均有关于“骑马上天山”的表述,这是明显的一条线索。划出表示课文明线的句子,然后读起来,读中理解段落的两层次构成(但不予深究)。另一条线索是隐伏的线索,课文在二三四自然段都写到了“水”,寻读这些写水的句子,体会这条隐伏的线索。第三遍为默读,读中想象画面,拉出教学线条:第二自然段侧重写水,第三自然段写树,第四五自然段侧重写花。二、美美地品(12分钟左右)1.开展美点寻踪活动:这篇课文充满了“美”。请同学们默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用课文“美在”这样的句式说话。2.同学们自由发言。3.综合同学们的发言,教师小结:课文的写景之美:水之美、树之美、花之美,动静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