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提纲(2022).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提纲(2022).doc》由用户(luzy369)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历史 部编版七 年级 上册 知识 提纲 下载 _七年级上册_(部)统编版_历史_初中
- 资源描述:
-
1、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提纲朝代:夏商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魏蜀吴)两晋(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明清中国历史朝代歌:尧舜禹后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知识提纲:第1课 中华大地的远古人类1、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进,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最重要的作用。2、北京人称为“人”而非“猿”原因: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能直立行走第2课 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1、大汶口聚落:约四五千年前,位于山东泰安大汶口;出现随葬品玉器等,说明出现私有财产,产生贫富分化,阶级已经萌芽。2、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在房屋和农业生产方面特
2、征不同,是由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南方炎热潮湿,北方寒冷干燥)决定的。第3课 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1、炎帝和黄帝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史称“涿鹿之战”;后来为了争夺中原地区,又发生了阪泉之战,炎帝战败并归顺黄帝,二族联合并不断发展,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2、禅让制:尧、舜、禹先后都是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禅让制,成为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从此,我国开始了“公天下“的历史。3、大禹治水:方法: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简单地说,就是疏导。第4课 夏商西周的更迭1、夏朝的地位和意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奴隶社会。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
3、继位,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3、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是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和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历史的进步。4、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暴君暴政必将被人民所抛弃。第5课 早期国家与社会一、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周王巩固对周边的统治2.主要内容: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称为“授民授疆土”;诸侯须服从周王命令,保卫王室,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3.继承制度:依据血缘亲疏关系来确认权位和财产继承权的宗法制,并以此为原则进行分封。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嫡长子才能继承父亲的爵位;4.西周的统治阶级为:周王(周天子)、诸
4、侯、卿大夫、士,被统治阶级是平民与奴隶。5.作用:(1)拱卫王室,加强了周王室与各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2)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联系;(3)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6.礼仪教化配合暴力镇压(即军队和刑法),是夏商西周统治人民的另一种手段。 第6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一、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1.诸侯争霸的原因和目的: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3.齐桓公最先称霸原因:地理位置优越,拥有渔盐之利;任用管仲为相,注重发展经济,改革内政;(最重要的原因);提出“尊王攘夷”
5、的口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4、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5、晋楚争霸(1)晋文公称霸: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退避三舍)(2)楚庄王称霸:公元前606年,邲之战。(问鼎中原)二、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6、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7、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共同抗秦的策略。代表人物:苏秦、公孙衍8、连横: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代表人物:张仪第7课 铁器牛耕引起的社会革命一、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1.千耦其耘:大规模的集体耕作2.铁器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时间:春秋;牛耕在春秋出现,战国推广。3.铁器牛耕的作用:大大提高
6、了生产效率,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使个体生产成为可能。4.“公作则迟,分地则速”:体小农取代大规模的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生产单位。简单地说,奴隶主新兴地主;奴隶农民;土地公有土地私有二、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5、历史背景/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促使新兴地主要求社会变革(根本原因);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现实压力;秦孝公不甘于现状,企图变法图强。6、内容/措施:(1)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实行什伍连坐制。(2)奖励生产,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劳役。(受农民欢迎的措施)(3)奖励军功,依军功授爵位。(触犯旧贵族利益)(4)承认土地私有。(变法核心,最能体现改革性质)商鞅代表地
7、主阶级的利益。(5)推行县制,县令由国君直接任命。(对后世行政制度影响最深远)(6)统一度量衡7、影响/意义/作用: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强起来,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8、改革的成败(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一场改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虽死,秦法未败,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9、改革的启示:改革措施要正确、改革应顺应历史潮流等。改革者要有勇气和创新精神等。10、商鞅变法成功原因:变法符合时代需要;秦孝公支持;商鞅的坚持第8课 早期中华文化一、甲骨文、青铜器1.甲骨文(商朝):商周时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2.甲
8、骨文的影响/意义: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的。3.青铜器:铜锡铅合金。司母戊鼎(商朝):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4.金文(铭文)(商周):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5.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在殷墟(河南安阳)出土的。二、都江堰6、定义/概念/含义: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7、作用:防洪、灌溉。结构组成:分水鱼嘴(分水工程;内江:灌溉,外江:分洪)、飞沙堰(溢流排沙)、宝瓶口(引水工程)8、历史意义:维护了生态平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我国古代规
9、模最大、效益最好、历时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国当时的水利工程的先进水平,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2000年,都江堰与青城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第9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一、老子(李耳、老聃)春秋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主张一切事物有对立面并且可以相互转化(即辩证法),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著有道德经一书。二、孔子1、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成就:(核心:仁)(1)“仁”:爱人,广泛地理解和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礼”: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3)“德”(政治思想
10、):为政以德,主张以德化民。3、启示:人与人之间要换位思考,互相关爱;要遵循社会道德;要以德治国等4、教育成就:(1)教育举措:创办私学(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3)教育方法:因材施教。5、启示:教育公平;学生学习要坚持独立思考,学思结合等;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等。6、论语:由孔子弟子将孔子言论整理而成的书籍,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7、儒家学派的历史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是我国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三、百家争鸣8、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9、含义/涵义/定义/概念:春秋时期,思想学派众多,历史上讲这些学派统称为“诸子百家”。他们不仅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还会
11、相互争辩、驳难,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10、各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著作11、影响/意义/作用: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有力地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第10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秦统一六国1.历史背景/原因:(1)战国以来,统一成为大势所趋。(2)商鞅变法后,富国强兵(3)秦王嬴政雄才伟略,任用人才。2.过程:(1)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2)六国先后被灭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3)结果:公元前221年,建立了秦帝国,定都咸阳,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4)疆域:东至东海、南至南海、西至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四至点”3.意义/影响:(1)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
12、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2)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4、政治:(1) 皇帝制:采用“皇帝”称号,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2) 三公制:设立丞相(行政)、御史大夫(监察)、太尉(军事),直接对皇帝负责。(3)郡县制: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两级的地方行政机构,各级官员直接由朝廷任免。(4)影响:政治方面的措施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体现。此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由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成为历代封建王朝的基本政治制度。5、经济、文化:(1) 统一车轨:统一车辆形制,规定车辆两轮之间的距离为六尺。(2) 统一文字:先小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