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自动控制原理第2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第二章第二章 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数学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第二节第二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第三节第三节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第四节第四节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第五节第五节 信号流程图信号流程图第六节第六节 脉冲响应函数脉冲响应函数1 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人们常将描述系统工作状态的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理量之间用数学表达式或图形表示出来,这种描述系统各个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或图形数学表达式或图形称为系统的数学模型。称为系统的数
2、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方法:建立数学模型有两种方法: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和和实验辨识法实验辨识法。机。机理分析法是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这种方法是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理分析法是通过理论推导得出,这种方法是根据各环节所遵循的物理规律来编写;实验辨识法是由实验求取,即根据实验数的物理规律来编写;实验辨识法是由实验求取,即根据实验数据通过整理编写出来。据通过整理编写出来。本章着重讨论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通常会先把系统划本章着重讨论机理分析法。机理分析法通常会先把系统划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件(环节),分别求出每个部件(环节)分为若干个独立的部件(环节),分别求出每个部件(环节)的动态微分方程,然后再合并各
3、部件(环节),得到整个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然后再合并各部件(环节),得到整个系统的微分方程的微分方程 第一节第一节 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2一、列写环节一、列写环节(部件部件)微分方程的目的、方法与步骤微分方程的目的、方法与步骤 目的:通过该方程确定环节目的:通过该方程确定环节(部件部件)的输出量与给定量之的输出量与给定量之 间的函数关系。间的函数关系。方法与步骤:方法与步骤:(1)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环节环节的输入、输出变量。的输入、输出变量。(2)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传递遵循的有关规节列出相关的)从输入端开始,按信号传递遵循的有关规节列出相关的 微分方程。微分方
4、程。(3)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写出输入、输出变量的微分方程。(4)整理,输入量项)整理,输入量项=输出量项。输出量项。列写环节微分方程列写环节微分方程3RCiii0012;iRcuuduiiiCRRdt例例 编写运放电路环节微分方程编写运放电路环节微分方程 解解(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i、u0(2)根据运放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运放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并整理,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并整理,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02201iduRR CuudtR注注:简单电路可简单电路可3步;数学模型可急略步;数学模型可急略”
5、负号负号”。4*例例 编写编写RC电路环节微分方程电路环节微分方程 解解(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i、u0(2)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00iduRCuudt00iuRiuduiCdt5*例例 编写编写LRC电路环节微分方程电路环节微分方程解解(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uc(2)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该电路微分方程ccdiuRiLudtduicdt22cccdud uuRCLCu
6、dtdt(4)整理)整理22cccd uduLCRCuudtdt6例例 具有质量弹簧阻尼器的部件具有质量弹簧阻尼器的部件(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F、y(2)根据力学、运动学原理列微)根据力学、运动学原理列微 分方程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dtdyfFdtydaFFFmaffs22Fkydtdyfdtydm22解解7举例举例 编写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部件的微分方程编写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部件的微分方程 解:(解:(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d、n (2)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路原理列微分方程
7、根据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nceudtdiLRieedddddddmicMdtdnGDM37528(3)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可得电路微分方程 令令 edemdddcundtdnccRGDdtndGDRL3753752222emdmdddccRGDTRLT3752edmdmcundtdnTdtndTT22则得则得9二、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二、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编写(1)确定系统输入量、输出量;)确定系统输入量、输出量;(2)从输入端开始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件(环节),依有)从输入端开始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部件(环节),依有关定理列写
8、各个部件(环节)的方程组;关定理列写各个部件(环节)的方程组;(3)消去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4)整理。)整理。列写系统微分方程列写系统微分方程10举例举例 列写直流调速系统的微分方程列写直流调速系统的微分方程 11解解系统组成原理方块图系统组成原理方块图12(1)确定输入、输出量为)确定输入、输出量为Ug、n(2)根据力电路、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根据力电路、电动机力矩平衡原理列微分方程(3)消去中间变量并整理得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消去中间变量并整理得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微分方程其中其中 为正向通道电压放大系数为正向通道电压放大系数 为系统开环放大系数为系统开环放大系数n
9、KucundtdnTdtndTTuKuuuKuffedmmdksdfgk221)(gkrkmkmdUKKndtdnKTdtndKTT)1(112efskCKKKK1CeKKKs/113 *三、负载效应与相似性三、负载效应与相似性负载效应负载效应:后一级的部件影响前一级的输出量。后一级的部件影响前一级的输出量。在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时,若在部件(环节)划分时没有在建立系统微分方程时,若在部件(环节)划分时没有考虑考虑负载效应负载效应,即部件(环节)间存在的,即部件(环节)间存在的耦合关系耦合关系,将不,将不能得到系统准确的微分方程。能得到系统准确的微分方程。14RRCC iu ou1ouou举例举例
10、 列写电容、电阻网络的微分方程,其中列写电容、电阻网络的微分方程,其中 为输入电为输入电压,欲求以电容两端电压压,欲求以电容两端电压 为输出的微分方程。为输出的微分方程。iu15分析分析:方法一:方法一:视为两环节串联视为两环节串联 从第一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从第一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从第二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从第二个电容、电阻网络环节列出微分方程:代入上式中得:代入上式中得:11ooiduRCuudt1oooduRCuudt222()2oooid uduRCRCuudtdt16方法二:方法二:视为一个环节视为一个环节列出电路方程列出电路方程 利用拉氏
11、变换,并消除中间变量利用拉氏变换,并消除中间变量,可以解得:可以解得:RRCC iu oui1i2112122221()011()01iouRiii dtCii dtRii dtCCi dtuC222()3oooid uduRCRCuudtdt17 但实际上第一个网络和第二个网络之间存在但实际上第一个网络和第二个网络之间存在负载效应负载效应(耦(耦合),因此严格来说,它们不能划分为独立的两个环节串联。合),因此严格来说,它们不能划分为独立的两个环节串联。方法一的结果不够准确。方法二的结果准确。方法一的结果不够准确。方法二的结果准确。若在上述两个若在上述两个RC网络间加入电压跟随器进行隔离,消除
12、负载网络间加入电压跟随器进行隔离,消除负载效应,则方法一合理。效应,则方法一合理。18 以上例中的物理部件(环节)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模以上例中的物理部件(环节)不尽相同,但它们的数学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不同物理系统型却可以是相同的。我们把具有相同数学模型的不同物理系统称之为称之为相似系统相似系统。在相似系统中,占据相应位置的物理量称为。在相似系统中,占据相应位置的物理量称为相似量相似量。对于同一个物理系统,当输入量、输出量改变时,所求出对于同一个物理系统,当输入量、输出量改变时,所求出的数学模型却是不同的。利用相似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的数学模型却是不同的。利用相
13、似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一个易于实现的系统来研究与其相似的复杂系统,并根据相似系个易于实现的系统来研究与其相似的复杂系统,并根据相似系统的理论出现了仿真研究法。统的理论出现了仿真研究法。相似性相似性:19例例2-6 参向阅参向阅(p17)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具有相同的微分方程!20 对于部分的非线性系统来说,是对于部分的非线性系统来说,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近似可近似地视作线性系统,这种有条件地把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化为地视作线性系统,这种有条件地把非线性系统数学模型化为线性数学模型来处理的方法,称为线性数学模型来处理的方法,称为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这样做会使
14、问题简化,给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这样做会使问题简化,给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带来很大的方便,是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的方便,是工程中一种常见的、比较有效的方法。*第二节第二节 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非线性数学模型的线性化21线性化原理:线性化原理:设非线性方程为设非线性方程为 ,工作点为,工作点为 ,其各阶,其各阶导数均存在,则可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导数均存在,则可在工作点附近展开成泰勒级数当当 很小时,忽略二次以上导数项很小时,忽略二次以上导数项0020002()1()()()()()()2!rrdf rd f ryf rrrrrdrdr000()()()()rdf ry
15、f rrrdr()yf r00()yf r0()rr22或可表达为或可表达为简写为简写为 式中式中这就是非线性化方程,这种线性化方法叫做这就是非线性化方程,这种线性化方法叫做小偏差方法小偏差方法。注意注意:1.非线性方程必为连续。非线性方程必为连续。原因:断续的方程不能用台劳级数展开,因此不能采用此方原因:断续的方程不能用台劳级数展开,因此不能采用此方法。这类非法。这类非 线性称为线性称为本质非线性本质非线性。2.K值与工作点的位置有关。值与工作点的位置有关。3.考虑增量考虑增量X较小。较小。)(00rrkyyrkykry 0)(rdrrdfk 23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传递函数是重要的一种数学模
16、型在经典控制理论中,传递函数是重要的一种数学模型。第三节第三节 传递函数传递函数rbbaaaammmnnnnnndtrdydtdydtyddtyd001111一、传递函数的定义一、传递函数的定义 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线性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之比。号的拉氏变换之比。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线性定常系统微分方程的一般表达式:24 在在初始情况为零初始情况为零时,两端时,两端取拉氏变换取拉氏变换:整理得整理得:上式中上式中Y(s)输出量的拉氏变换;输出量的拉氏变换;R(s)输入量的输入量的 拉氏变换;拉氏变换;W(s)为系统
17、或环为系统或环节的传递系数。节的传递系数。11101110()()/()mmmmnnnnG sY sR sb sbsbsba sasa sa)()()()()(0011sRbsRbssyasysasysamnnnn25例例29 图图为集成元件和R、C组成的运算放大器,求其传递函数。解解 对于对于R、L、C组成的电路或运算放大器,用算子阻抗方法求传递函数组成的电路或运算放大器,用算子阻抗方法求传递函数较方便。该电路输入支路和反馈支路的算子阻抗分别为较方便。该电路输入支路和反馈支路的算子阻抗分别为CsRsZ1)(2211)(RsZ由由模拟电路模拟电路,理想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可视为,理想
18、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阻抗为无穷大,可视为“虚虚断断”,同时,同时,B点可视为点可视为“虚地虚地”,所以,所以 )()()()(201sZsUsZsUi26故有故有 TssCsRCsRsZsZsUsUsGi11)()()()()(12120CR2CRT1、注意注意,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模型,传递函数是一种数学模型,往往不赋予往往不赋予“正、负号正、负号”,所以上式所以上式中的中的“负号负号”常省略;传递函数有无量纲,由其输入量和输出量决定。由于常省略;传递函数有无量纲,由其输入量和输出量决定。由于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都是电压(运算放大器的输入量和输出量都是电压(V),所以上式的传递函数是无量纲)
19、,所以上式的传递函数是无量纲的。的。27例例 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求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传递函数。解解 以电枢电压为输入量,转速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已由式(以电枢电压为输入量,转速为输出量的微分方程已由式(222)给出)给出edmmdCundtdnTdtndTT22在初始条件为零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在初始条件为零时,对上式进行拉氏变换 edmmdCsUsNsTsTT)()1(2)1(1)()()(2sTsTTCsUsNsGmmded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传他励直流电动机的传函函28例例 图是单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图,求系统的传递函数。图是单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原理图,求系统的传递函数。2
20、9解解 本章笫一节本章笫一节己求出该系统的微分方程式为22(1)(1)(1)dmmgkkkT TTd ndnKnuKdtKdtK在初始状态为零的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有在初始状态为零的条件下,对上式两边取拉氏变换有2()()()()(1)(1)(1)dmmgkkkT TTKs n ssn sn susKKK2(1)()()(1)(1)(1)dmmgkkkT TTKssn susKKK或 2()()()(1)gdmmkn sKsusT T sT sK系统的传递函数为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30 1.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应于单输入传递函数的概念只适应于单输入-单输入线性定常系统。单输入线性定常系统。
21、2.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特性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变化无关。传递函数只与系统本身的特性参数有关,而与输入量变化无关。3.传递函数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动规律。传递函数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动规律。二、传递函数主要特点二、传递函数主要特点4.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阶次低于或至多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传递函数分子多项式阶次低于或至多等于分母多项式的阶次。5.分母称为特征多项式;分母称为特征多项式;令令特征多项式等于特征多项式等于0,称为,称为系统系统特征特征方程方程式;式;系统系统特征特征方程方程式的根,为式的根,为系统系统特征根,亦称为特征根,亦称为系统系统极点。极点。31 1 1、
22、传递函数的传递函数的多项式比的多项式比的表达形式表达形式 2.2.传递函数的传递函数的零极点零极点表示形式表示形式 3.3.传递函数的传递函数的时间常数时间常数表示形式表示形式njjmiignnnmmmnmpszsKcscscsdsdsdsabsG1101110111)()()(njimiinnnnmmmmsTsKsesesesfsfsfabsG1111111100)1()1(11)(传递函数三种表达式传递函数三种表达式三、三、32例例 己知系统的传递函数己知系统的传递函数 24112102sG sss对应的零极点表达式和时间常数表达式。对应的零极点表达式和时间常数表达式。解解 零极点的形式为
23、零极点的形式为211444135111126632ssssss 24112102sG sss 224141410.51210221 312 651sssG sssssss时间常数表达式为时间常数表达式为33 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由一些基本因子相无论什么样的系统,它的传递函数都是由一些基本因子相乘积而得到的。这些基本因子就是典型环节对应的传递函数。乘积而得到的。这些基本因子就是典型环节对应的传递函数。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把复杂的物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典型环节,利用传递函数和框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的一种重要方法。图来进行研究,这是研究系统的一种重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