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选论 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表面活性剂选论 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表面活性剂选论 课件 表面活性剂
- 资源描述:
-
1、 表 面 活 性 剂 选 论 江 南 大 学 化 工 学 院 许 虎 君第一章 绪论11 表面活性剂发展简史一、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兴起与演变 表面活性剂是一种功能性的精细化工产品,俗称“工业味精”。近年来,已发展成为精细化工一个重要门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历史是从肥皂开始。1917年,德国Basf公司开发了苯的烷基化与磺化产品。此后,德国人Bohme开发了蓖麻油脂脂肪酸丁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1928年,H.Bertsch等用脂肪醇代替脂肪酸进行硫酸化,制得第一种合成的洗涤活性物,随后发展了脂肪醇、脂肪酸、脂肪胺的聚氧乙烯醚产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四聚丙烯为原料的支链十二烷基苯生产技术开发成功后,
2、市场大量需求支链烷基苯磺酸钠(ABS),其去污力好,洗涤剂所用的活性物大都采用了表面活性物,从而部分取代了肥皂。20世纪60年代起,由于四聚丙烯型支链烷基苯磺酸钠(ABS)的生物降解性差,造成公害,而被直链烷基苯磺酸钠(LAS)所取代,随之在数量,品种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国际上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倾向于生态安全、无环境污染、生物降解安全,功能性强,化学稳定性及热稳定性良好,而成本低的产品,“绿色”化原料倍受关注。二、世界表面活性剂科学与工业的现状。世界表面活性剂工业的现状是比较平稳的缓慢地增长,不同的地区发展有差异。全世界表面活性剂的产量,目前约在1000万吨以上。品种数量上,全世界已合成的表面
3、活性剂品种达16000个,但主要产量品种仍以LAS、AEO、AES、FAS等为主,其次为AOS、SAS。近年来,APG、MES亦有较大的发展趋势。由于脂肪醇生产成本的下降,脂肪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发展速度高于LAS。其品种上,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数量上发展也是较快的。但近年来,两性表面活性剂在发展速度上亦较快。随着表面活性剂工业的发展,表面活性剂科学的基础研究也愈来愈深入;其应用也不断地向新的领域拓展。12 表面活性剂的结构与分类一、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双亲结构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包括:长链疏水基因(亲油基)和亲水性离子基因或极性基因(亲水基)属于双亲结构。易于在溶液中定向地吸附于两相界面上,从而
4、降低了水的表(界)面张力;在某一浓度以上,分子相互缔合形成胶束。(一)疏水基:表面活性剂的疏水基主要是烃类,来自油脂化学制品或石油化学制品,其碳原子数为C8C20。疏水基:饱和烃:直链烷烃,支链烷烃和环烷烃。不饱和烃:脂肪族及芳香族,双键和三键,有弱亲水基作用。对于胶束形成,其每个不饱和烃的烃中减少11.5个CH2的效果相同。其它:脂肪醇、烷基酚、含氟或硅以及其它元素的原子团,含萜类的松香化合物,高分子的聚氧丙烯化合物等。(二)亲水基:两大类:离子型:阴、阳、两性离子,在水溶液中能离解为带电 荷的离子,如磺酸盐、羧酸盐等。非离子型:在水中具有极性而不能在水中离解,如聚氧 乙烯等。(三)连结剂:
5、亲水基和疏水基有两种连接方式:一种是直接连接,即疏水基物料直接与无机或有机化学剂反应而成。如脂肪酸与氢氧化钠直接形成肥皂。另一种是借助中间药剂作媒介而进行连接。二、表面活性剂的分类通常根据其在水溶液中离解与否进行分类为:(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为带有表面活性剂的阴离子和平衡阳离子。(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离解为带有表面活性的阳离子和平衡阴离子。(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其在水溶液中同一分子上有一阴离子及一阳离子在分子内构成内盐。(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不能在水中离解成离子,稳定性高,相容性好,性能优良。主要品种有:聚氧乙烯型、多元醇酯型、糖酯、糖醚(即糖苷APG)、聚
6、氧丙烯(PO)m与聚氧乙烯(EO)n嵌段共聚物(聚醚)、氧化胺、烷基醇酰胺型等。(五)特种与新型表面活性剂:结构上区别于上述表面活性剂,性能较特殊,且兼有阴、阳、非、两性离子特征。主要有: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元素表面活性剂、冠醚表面活性剂、微生物表面活性剂、反应性表面活性剂、多聚型表面活性剂等.其他还有开发的多效阳、非、阴功能的混杂型表面活性剂等。第一章 思考题1、国内外表面活性剂的品种、产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如何?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依据及特征是什么?第二章 原料的制取 表面活性剂分子由亲油和亲水两部分组成,本章仅介绍以表面活性剂的亲油部分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原料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的合成。21
7、 油脂衍生物一、油脂1、油脂的概念和来源 1)油脂的概念 油脂是多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三酯,此外还含有少量游离脂肪酸、高级醇、高级烃、维生素、磷脂、蛋白质及色素等。2)油脂的来源2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及油脂的分类油脂的脂肪酸组成:油脂的主要成分是多种甘油脂肪酸酯的混合物,同时还有少量的有机无机杂质。2)油脂的分类 按照来源分类:海产油脂、陆上动物油脂、乳脂和植物油脂四大类。3油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油脂的重要参数:酸值:中和一克油脂中的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衡量油脂的酸败程度。皂化值:皂化一克油脂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可说明油脂中的脂肪酸的碳链长度
8、。一般油脂的皂化值在180-200左右,甘油含量10%。碘价:每100克油脂吸收碘的克数。测定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程度。2)油脂的物理性质(1)色泽与气味(2)比重 液体油脂比重测定在20,固体油脂采用45以上。油脂比水轻,比重一般均小于1,天然油脂的比重波动在 0.8870.975之间。(3)熔点与凝固点(4)溶解度(5)折光指数(6)油性与粘度 3)油脂的化学性质:(1)油脂加氢 固体油脂在贮存、运输、使用等方面都比液体油脂更方便和广泛。所以许多油脂为提高其熔点和饱和程度,采用有催化剂存在的氢化处理。这样处理过的油脂叫硬化油或氢化油。如:CH2 O CO (CH2)16CH3 催化剂 C
9、H O CO (CH2)14CH3 +H2 CH2 O CO (CH2)7CH=CH(CH2)7CH3 加压 CH2 O CO (CH2)16CH3 CH O CO (CH2)14CH3 CH2 O CO (CH2)7CH2 CH2(CH2)7CH3 (2)水解与皂化 油脂水解又称油脂裂解,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CH2 O CO R CH2OH CH O CO R +3H2O CHOH +3RCOOH CH2 O CO R CH2OH 油脂与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钾溶液作用,即生成脂肪酸钠(或钾)盐与甘油,即生成肥皂,故称皂化反应。CH2 O CO R CH2OH CH O CO R +3NaOH
10、 CHOH +3RCOONa CH2 O CO R CH2OH (3)酯互换:酯互换包括酯与醇的醇解,酯与酸作用下的酸解和酯与酯作用的酯酯互换。醇解:油脂或脂肪酸一元酸酯(RCOOR)溶解于过量的醇(R”OH)中,可发生醇解反应。催化剂 RCOOR+R”OH RCOOR”+ROH 重要的是甘油三酯通过与甲醇的醇解即可得到脂肪酸甲酯和甘油。酸解:油脂或脂肪酸一元醇酯在硫酸催化下,可与脂肪酸发生酸解反应,生成新的酯与新的酸 催化剂 RCOOR +R”COOH RCOOH +R”COOR 酯酯交换 一种酯与另一种酯在催化剂存在下,加热到一定温度,进行酰基的互换,即酯酯交换 催化剂 RCOOR+R”C
11、OOR”RCOOR”+R”COOR (4)氧化与酸败 油脂在常温下氧化产生了一些有刺激性的很难闻的挥发物,即人们常说的哈喇味,这就叫做油脂的酸败。按引起酸败的原因和机制,可分为三种类型:水解型酸败 酮型酸败 氧化型酸败4、国内外油料生产的分布情况简述5、粗油脂的组成及精练方法(1)粗油脂的组分及精练的目的 未经精练的植物油脂一般称为粗油(毛油)。此外毛油中还混有数量不等的各类非油脂成分,有的为无机物质,有的为有机物质,统称为油脂的杂质。油脂中的杂质根据起在油脂中的存在状态大致可归纳为悬浮物质,水分、胶溶性杂质及脂溶性杂质等几类。粗油脂精炼的主要任务在于除去其含有的一些杂质,改善产品品质。粗油脂
12、精炼因油脂的使用状态和原油的品质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脱除油脂中的臭味组分的精练过程称脱臭。思考题:1.名词:干性油脂、半干性油脂、不干性油脂、油脂的碘价、酸值及皂化值。2.油脂的大致分类依据是什么?3.油脂脂交换的种类有几种?4.油脂的氧化与酸败的类型有哪几种?5.国内外日用化学工业所用油脂的资源状况如何?6.粗油脂中的悬浮杂质、胶溶性杂质、脂溶性杂质是什么?二、脂肪酸 1、脂肪酸工业的产生:脂肪酸(RCOOH)工业是随着近代的有机化学中对脂肪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后发展起来的。目前脂肪酸产品有天然脂肪酸和合成脂肪酸。天然脂肪酸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其存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脂肪酸与
13、甘油结合成甘油酯和脂肪酸与长链一元醇结合成的简单酯(天然腊)。2、国内外脂肪酸工业的状况 目前世界脂肪酸生产能力约为400多万吨,其中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的占60,塔尔油(纸浆废液)为原料的占20,合成脂肪酸占20。(1)美国 美国目前有18家脂肪酸主要生产厂家,按市场领域计算的美国脂肪酸消耗量:类别 比重()个人防护用品(化妆品、香皂、香波等)15.1 家庭清洗剂、干洗皂、织物柔软剂等 12.7 涂料(油漆、粘合剂、油墨等)15.1 工业用润滑油、腐蚀抑制剂、油田化学品和添加剂等 12.4 塑料工业 7.3 食品工业 7.1 纺织工业(不包括家用织物柔软剂)5.4 橡胶工业(不包括合成橡胶及胶乳
14、乳液聚合用酸)4.9 乳液聚合 4.8 沥青工业 2.0 选矿工业 1.5 其它(包括医药、蜡、润滑油、蜡蚀等)11.7 总计 100 从上表可看出,用作个人防护和家用化学品(即日用化工行业)的只占约28,其余70,多均为工业应用,所以脂肪酸最大的应用是在工业部门,并非局限于日用化工行业。美国的脂肪酸需求量仍将以35年平均增长率上升。美国脂肪酸用油脂原料:椰子油15、牛脂73、其它植物油脂12。主要生产厂家为:P&G Palm-Colgate Emery.(2)西欧 目前西欧有26家脂肪酸生产厂家,按脂肪酸蒸馏能力达120万吨左右(不包括塔尔油)。据西欧几家大公司预计,其消费量增长不大,估计年
15、增长率为1.52左右。主要生产厂家有:Henkel Unilever Hoechst.(3)日本及东南亚地区 日本目前从油脂水解生成脂肪酸的生产能力为36.5万吨/年,其中花王等五个主要厂家占生产能力的78,另外还有两套从塔尔油生产脂肪酸的装置,其能力约8.5万吨/年。以天然油脂为原料生产高级脂肪酸装置,近年来在椰子油和棕榈油相当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蓬勃发展。如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泰国等国扩建和新建生产装置。(4)中国 由于受油脂资源品种的制约,我国的脂肪酸工业起步较晚,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脂肪酸工业的发展十分可观。从脂肪酸产品品种来看,就天然油脂制脂肪酸,国外很多公司装置灵活性较大,可适用
16、于多种天然油脂,因此品种多。目前从世界各国来看,许多大公司投入大量的资金致力于脂肪酸衍生物的新产品的开发和应用领域的开拓。另外,随着将来地球上石油资源的慢慢耗尽,天然脂肪酸工业必将有更大的增长。3、脂肪酸的分类和命名其中我们经常遇到的有:饱和酸:十二酸:月桂酸 十四酸:(肉)豆蔻酸 十六酸:棕榈酸、软脂酸 十八酸:硬脂酸 二十酸:花生酸不饱和酸:十八烯酸:油酸 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 十八碳三烯酸:亚麻酸 二十二碳烯酸:芥酸 顺9,反11,反13十八碳三烯酸:桐酸 12-羟基顺9十八碳烯酸:蓖麻酸9,109,10,12,139,10,12,13,15,1613,149,11,13三、脂肪酸甲酯制
17、取方法有两种:甘油三酯与甲醇反应的酯交换法(即醇解).脂肪酸和甲醇的反应得直接酯化法。脂肪酸甲酯主要用于生产脂肪醇、烷基醇酰胺、-磺基脂肪酸酯钠盐和肥皂等产品。另外,生物柴油即是脂肪酸甲酯。四、脂肪醇 脂肪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它广泛用于轻工、纺工、化工等国民经济各部门中。最近以来,脂肪醇的用途不断增加,脂肪醇的需求量上升很快。脂肪醇产品中,C12C18醇大量用以制造各种阴离子、非离子、阳离子及两性表面活性剂中。脂肪醇系列表面活性剂在总的表面活性剂中的比例逐年上升。1950年C12C15醇系列表面活性剂占市场销售总表面活性剂量的1%,1985年已是38%,目前已上升至40%左右。脂肪醇的生产:以
18、天然油脂为起始原料,制得的醇称为天然脂肪醇,其制备工艺 见书P145。以石油化工产品为原料进行合成,成为合成脂肪醇。目前脂肪醇的全球年生产能力达200多万吨,其中天然脂肪醇约占60%。我国脂肪醇的生产能力约达30万吨/年。五、脂肪酰胺及脂肪胺 脂肪酰胺及脂肪胺主要使用油脂或其衍生物制取,可用于制备表面活性剂。1、脂肪酰胺 合成方法:铵盐脱水:RCOOH +NH3 RCOONH4 -H2O RCONH2 反应温度为180190 酯的胺解:CH2OCOR CH2OH CHOCOR +3NH3 3RCONH2 +CHOH CH2OCOR CH2OH2、脂肪腈:脂肪酸制腈:O O 催化剂 300375
19、 -H2O RC-OH +NH3 RC-NH2 RCN 反应放热:500KJ/mol;催化剂:磷化物、氧化铝及氧化锌等。主要工艺条件:脂肪酸与氨在300反应46h,生成酰胺;然后再在230下反应10h脱水。油脂制腈:德国Hoechst Co 技术:CH2OCOR CH2OH CHOCOR +3NH3 催化剂 3CHOH +3H2O +3RCN CH2OCOR CH2OH主要工艺条件:反应压力0.20.4MPa;230240,4h.脂肪腈的得率 92%94%,甘油回收率为90%。催化剂:磺酸盐或羧酸盐,如十二烷基苯磺酸盐等。3、脂肪伯胺 脂肪腈法:在Ni或其他催化剂存在下加氢还原,同时可生成少量
20、仲、叔胺。RCN +H2 Ni RCH2NH2 2RCN +H2 Ni (RCH2)2NH +NH3 3RCN +H2 Ni (RCH2)3N +NH3主要工艺条件:Ni加入量0.4%0.8%;反应压力1.56.0MPa;反应温度 120150;加水量0.5%1%,选择性为94%97%。其他方法:脂肪酸、氨和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课直接制取伯胺 RCOOH +NH3 +2H2O 催化剂 RCH2NH2 +2H2O 反应温度300,压力20.040.0MPa.4、脂肪仲胺 脂肪腈法:第一步:不加入控制反应选择性的添加物,在低温、高氢压下生成伯胺;第二步在高温、低氢压下脱氨。催化剂采用雷尼镍或负载镍(
21、Ni/SiO2)。第一步反应温度160180、氢压2.02.5MPa;第二步反应温度200、氢压0.5MPa。5、脂肪叔胺(1)R3N叔胺的制取:对称叔胺,可用作萃取各种金属离子的萃取剂和相 转移催化剂。a、脂肪腈与仲胺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 RCN +(RCH2)2NH+2H2 Ni (RCH2)3N +NH3 b、脂肪腈与脂肪醇在催化剂存在下加氢 RCN +RCH2OH+4H2 Ni (RCH2)3N +NH3+H2O(2)RN(CH3)2叔胺的制取 a.、脂肪醇直接胺化法 b、甲醛甲酸法 c、甲醛催化加氢法(3)双烷基叔胺的制取22 石油化学制品一、正构烷烃 由石油加工得到的液体或固体石蜡,
22、其组成主要为正构烷烃,经提取处理得到制取表面活性剂所需要的正构烷烃。二、直链单烯烃 高碳直链单烯烃是制取脂肪醇、脂肪酸、烷基苯、烷基磺酸盐、烯烃磺酸盐的原料。其制备方法主要有:1、长链正构烷烃脱氢2、乙烯聚合3、蜡裂解法4、氯化脱氯化氢法5、Shell高碳烯烃法三、脂肪醇 四、烷基苯(RB)1、RB的异构体及物理化学性质2、RB的生产方法五、烷基酚、烷基萘六、脂肪胺七、烯烃的环氧化物1、环氧乙烷 性质 生产工艺:氯醇法、氧化法2、环氧丙烷 性质 生产工艺:氯醇法、过氧化物液相氧化法思考题:1.脂肪酸甲酯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哪些?2.脂肪醇的生产工艺主要有哪些?3.脂肪胺的主要生产过程是什么?4.烯
23、烃的生产方法主要有哪些?5.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的主要生产方法及用途有哪些?第三章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3-1 概述 在水中能离解出具有表面活性的阴离子的一类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通常按亲水基可分为: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硫酸(酯)盐型、磷酸(酯)盐型等。在表面活性剂中,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发展最早、产量最大、品种最多、工业最成熟的一类品种。3-2 羧酸盐型表面活性剂 一、脂肪酸盐 脂肪酸的碱金属盐、碱土金属盐、高价金属盐、铵盐和有机胺盐统称为脂肪酸盐,也称为皂。RCOONa:是块状肥皂和香皂的表面活性组分,俗称硬皂。RCOOK:常用于制取液体皂,俗称软皂。多价金属皂一般不溶于水,洗涤制品中极少
24、应用,但某些金属皂具有特殊的工业用途(如Ba、Ca、Mg盐等)。1.油脂和脂肪酸甲酯的皂化 2.脂肪酸中和制皂 3.复分解法制皂:用于制取碱金属皂或高价金属皂 RCOOCH2RCOOCHRCOOCH2+3NaOH3RCOONa+CH2OHCH2OHCH2OHRCOOCH3+NaOHRCOONa+CH3OHRCOOH+KOHRCOOKRCOOH+N(CH2CH2OH)3RCOONH(CH2CH2OH)32RCOOH+CaO(RCOO)2Ca+H2OC17H35COONa2+ZnCl2(C17H35COO)2Zn+2NaCl(C17H35COO)2BaC17H35COOK2+BaCl2+2KCl二
25、、亲油基通过中间键与羧基连接的表面活性剂 肥皂的亲油基与羧基间引入中间键,可增加其亲水性能,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抗硬水能力,在这类产品中,Medialan and Lamepon是两种重要的产品。德国在二次大战时开发生产的Medialan,其名称为N脂肪酰基肌氨酸钠(或钾、三乙醇胺盐)其中脂肪酰基:椰子油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等.肌氨酸:甲胺,甲醛,氢氰酸等原料合成法 甲胺与一氯醋酸钠反应 N脂肪酰基肌氨酸盐的性能与应用:RCOCl+CH3NHCH2COOHNaOHRCONCH2COONaCH3+NaCl+H2OCH3NH2+CH2O+HCNNaOHCH3NHCH2COONaCH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