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孔孟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4.4《孔孟两篇》课件(粤教版必修4).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孟两篇 4.4 课件 粤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孔子 孔子(公元前孔子(公元前551551前前479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鲁国人。他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
2、的正统思想,影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影响极大。孔子被尊称为响极大。孔子被尊称为“圣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并在晚年整理“六经六经”(诗诗书书礼礼易易乐乐春秋春秋)。在我国历)。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倦,首开私人办学讲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二。论语论语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就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亚圣亚圣”孟子孟子 孟子孟子(约前约前372372前前289289),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战
3、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周烈王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周烈王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四年,约卒于周赧王二十六年。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
4、仁政学说被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最后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序诗诗、书书,述仲尼之意,述仲尼之意,作作孟子孟子七篇七篇”。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仅次于孔子的“亚圣亚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发展为仁政
5、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文章通过记述孔子同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展现了师文章通过记述孔子同冉有、季路的一次对话,展现了师生之间对季氏将讨伐颛臾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孔子一向反对生之间对季氏将讨伐颛臾这件事的不同态度。孔子一向反对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实行礼治,即用加强教国君进行武力征伐,以力服人;主张实行礼治,即用加强教化的方法,以德服人。化的方法,以德服人。全文共分三部分: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第第1 12 2段):写孔子认为冉有和季路应对季氏段):写孔子认为冉有和季路应对季氏将伐颛臾这件事负责。将伐颛臾这件事负责。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第3 3
6、5 5段):写冉有针对孔子的批评而自我辩段):写冉有针对孔子的批评而自我辩解。解。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第6 6段):孔子首先批评冉有政治品质不端正,段):孔子首先批评冉有政治品质不端正,同时指出冉有提出的讨伐颛臾的理由是强词夺理。同时指出冉有提出的讨伐颛臾的理由是强词夺理。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谈话,围绕“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仁政”的具体内容,并在一的具体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全文共分三部分: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7、(第第1 1段):提出段):提出“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疑问。的疑问。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第第2 24 4段):分析段):分析“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原因。的原因。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第第5 57 7段):阐述了孟子段):阐述了孟子“仁政仁政”的具体内的具体内容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主题主题1 1: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1.1.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孔子的主张是什么?明确:明确:“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8、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族归附。2.2.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忧”是什么?试分析其深层含义。是什么?试分析其深层含义。明确:明确:“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
9、质,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鲁国的政权。主题主题2 2:分析孔子的论证艺术:分析孔子的论证艺术1.1.当冉有推卸责任时,孔子是如何反驳的?当冉有推卸责任时,孔子是如何反驳的?明确:明确:孔子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手法。孔子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手法。引用:引用:“周任有言曰: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运用引用和比喻论辩有力、说运用引用和比喻论辩有力、说理透彻,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
10、臾进理透彻,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务,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2.2.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里听到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里听到“季氏将伐颛臾季氏将伐颛臾”的消息时,他的消息时,他的态度怎样?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的态度怎样?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明确:明确: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并责怪冉有。理由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孔子勃然大怒,并责怪冉有。理由有三:有三: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不
11、可伐,义正词严;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不可伐,义正词严;颛臾在颛臾在鲁国境内,不必伐,不容置辩;鲁国境内,不必伐,不容置辩;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无权伐。孔子论证充分,层层深入,极具论辩力。无权伐。孔子论证充分,层层深入,极具论辩力。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 主题主题1 1: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1.“1.“仁政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明确:明确: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孟子认为梁惠王要想使国民“加多加多”,称雄诸侯,必须,称雄诸侯,必须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得民心,进而得天下。施行仁政。只有行仁政,才能顺民意
12、,得民心,进而得天下。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而施行仁政的措施就是关注民生,休养生息,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生产,不征调百姓服役而耽误生产时节,不狂捕滥捞,不忽视时令伐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时令伐木,不误牲畜繁殖,不误粮食播收,种桑养蚕织布,“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使民养生丧死无憾”,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解除后顾之忧,百姓衣食安则心安,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从而稳定人心,巩固政权。然后再兴办教育,使人人知廉耻,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
13、业,社人人讲礼义,引人向善,倾心归附。至此,百姓安居乐业,社会长治久安,会长治久安,“王道可成王道可成”。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此外,国君要常自省,革除虐政、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苛政、酷政。孟子始终围绕仁民、富民、养民、教民、利民、保民,抓住百姓和保民,抓住百姓和“王道王道”形成的关系,体现出形成的关系,体现出“民为国本民为国本”的思想。的思想。2.2.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正确的态度。课文中孟子是怎样有了合理的措施,还需要有正确的态度。课文中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的?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的死活的?明确:明确:先用统治者对猪狗和饥
14、饿人的不同态度作对比,再运用先用统治者对猪狗和饥饿人的不同态度作对比,再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殍涂有饿殍”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刺人而杀之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明确指出,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明确指出,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暴政。统治者的暴政。3.3.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从孟子对梁惠王的指责中,可以看出孟子是一个具有怎样性格的人格的人?明确:明确:面对梁惠王面对梁惠王“于国于国”“”“尽心尽心”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的表白,他直言不讳,义正词严,批评统治者正词严,批评统治者“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15、涂有饿殍而不知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发”,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极端不平等,有力地揭露了统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他有着治者坑民害民的暴政。他有着“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我其谁”(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下)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的宏愿伟志;对时事的论述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既析之以理,娓娓而谈,又尖锐驳斥,辛辣讽刺,展示出一个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聪明机智、狂放不羁、豪爽直率、泼辣大胆、爱民重民、肩担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辩论家的
16、形象。天下、无畏无私的政治家、辩论家的形象。主题主题2 2:分析孟子的论证艺术:分析孟子的论证艺术1.1.孟子孟子“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何在的喻意何在?有怎样的效果?有怎样的效果?明确:明确:孟子不直接回答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的问题,而是以梁惠王“好战好战”为喻,启迪对方思考。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为喻,启迪对方思考。梁惠王自认为对于国家比邻国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国君尽心,政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应该主动投奔归顺他,但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自己的国民也他的目的并没有达到,邻国的国民并没有减少,
17、自己的国民也没有增多。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没有增多。这是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员,强化战备,老百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姓看穿了他的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巧妙地指出梁惠王所谓“尽心尽心”于国其实与于国其实与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孟子运用比喻化抽邻国之政相差无几,本质上都是虐民暴政。孟子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形象,化概念为具体,从而生动、有趣、有力地陈说事理,象为形象,化概念为具体,从而生动、有趣、有力地陈说事理,辩论是非,富有雄辩性、鼓动性和逻辑性。辩论是非,富有雄辩性、鼓动性和逻辑性。
18、2.2.除了比喻,文章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分析。除了比喻,文章还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举例分析。明确:明确:还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手法。本文第还运用了排比和对偶的手法。本文第5 5段的段的3 3种措施和第种措施和第6 6段的段的4 4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种主张,全用排偶,使句式在整齐中具有参差之美,音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调铿锵,极富音乐性,强化了小农生产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情景。同时,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情景。同时,排偶句式的运用,可突出思想,深化感情,增强气势。气势。以以“生命生命”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