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实用 必备!) 高考 地理 地舆 一轮 复习 温习 世界 核心 知识点 提纲 实用 必备 下载 _一轮复习_高考专区_地理_高中
- 资源描述:
-
1、【通用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世界地理 核心知识点提纲第一部分 地球与地图第一章 地球形状与大小考点: 1地球的形状,地轴,两级,赤道,经线,经度,本初子午线,纬线,纬度。 2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经纬网及其意义。 3地球的大小,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概要: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三轴椭球体。 2大小:地球的极半径63568千米,赤道半径63782千米,周长40000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二、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
2、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在地球仪上用不同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1地轴和两极 (1)地轴:地球自转时绕转的轴。(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 (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叫北极,与其相反的一点叫南极。 2纬线和纬度(1)赤道:在地球仪上,距离南北两极相等的大圆圈。 (2)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与经线垂直)。 (3)纬线的特点: &
3、nbsp; 指示东西方向 除极点外,都是圆(纬线圈) 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线长度=经度差111cos该纬线的纬度)所有纬线相互平行 (4)纬度及划分 纬度:该地的地球半径(该地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纬度分布规律:向
4、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 划分:赤道为0,向南、北极各90。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5)中、低、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一30,中纬度30一60,高纬度60一90。 (6)特殊纬线:O: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即南北纬度的划分起点。2326S,N:南、北回归线,太阳直射的最高纬线,温带与热带的分界线。 6634'S,N:南、北极圈,有无极昼极夜的界线,也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3经线和经度 (1
5、)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的纵(弧)线。 (2)经线的特点: 指示南北方向。 自成半圈,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且平分地球。 所有经线都等长,且相交于南北极点,两条经线间距从赤道向两极递减,最终为O。 经线长度=110纬度差。 (3)经度及划分 本初子午线:国际上把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定为O经线,也称本初子午线
6、。 经度:任一经线平面与本初子午线平面之间的夹角。 经度划分: O向东的经度数增大到180,为东经(E);向西的经度数增大到180,为西经(W)。经度分布规律:向东增大的为东经,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4)特殊经线 本初子午线:即O经线,为东西经度界线。 20W和160E,为东西半球的界线,20W以东为东半球,以西为西半球。(160E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 180经线,东西经分界线(以西是东经“E”
7、,以东为西经“W”),大致与日界线重合。 4经纬网在地球仪上或地图上,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称经纬网,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方法:一、经纬度的判读与计算方法1纬度的判断(1)判读; (2)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3)分布规律判读;(4)用经线长度反推纬度差;(5)用南北半球或南北极点判读。2经度的判断(1)分布规律判读;(2)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条经线经度和=180,分别对应的是东西经);(3)用纬线长度反推经度差;(4)确定本初子午线后,用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经。3.地
8、心对称点:纬度为南、北纬对称(度数不变,南、北纬互换),经度为经线圈对称。二、经纬网图上的最短距离与方向 球面上任意两点与地球球心的连线构成的三角形平面,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大圆劣弧,称之为大圆航线。大圆弧线就是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 (一)两地间最近航线:(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间为最短航程;(2)若两地经度和等于180(经线圈),最短航程为过极点:同位于北半球,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过北极点后再向南。同位于南半球,最短航程一定是先向南,过南极点后再向北。若两地位于不同半球,经过的纬度和<180。(3)两地经度和不等于180:甲位于乙地的东方,从甲地到乙地的最
9、短航程为:同在北半球,先向西北再向西南;同在南半球,先向西南再向西北。甲位于乙地的西方则在东西方向上相反。分别位于南北半球,沿大圆的劣弧航行。(4)在赤道上,则沿赤道劣弧航行。(5)在晨昏线上时,沿晨昏线劣弧航行。(二)利用经纬网确定两点方位: (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同一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同一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用劣弧确定),不在同一条经、纬线上时,要分别判断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2)用经纬度法判断: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3)按地球自转方向选择劣弧确定东西方向,按距离南北
10、极点远近判断南北方向。第二章 地球的运动考点:1地球的自转: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自转的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时区的划分、计算和应用,日界线,国际标准时,北京时间。2地球的公转:轨道、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公转的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更替,五带的划分。概要:一、地球运动和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1自转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1)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俯视:北逆南顺。 (2)周期 &n
11、bsp; 恒星日:以任一恒星(除太阳外)为参照,地球自转一周360,需时23时56分4秒。这是自转的真正周转。 太阳日:以太阳为参照,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日公转,自转一周36059,需时为24小时。为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时间单位。 (3)自转速度 角速度:地球表面除南北极点为零以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15时(或14分)。 线速度:从赤道(1670千米时)向南北极点递减,极点为O,( 60N、S的线速度为赤道的半)。 2地球
12、的公转运动 公转: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公转轨道为近似于圆的椭圆。 (1)公转方向 侧视太阳系:自西向东。 俯视:北(极上空)逆南(极上空)顺。 (2)公转周期 恒星年:以天空中任一恒星(除太阳外)为参照,地球公转一周360,需时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做1恒星年。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一次所需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叫做一个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直接影响地球上的光热季节变化。 &nbs
13、p; (3)公转速度 角速度:平均角速度为1天。近日点附近快,远日点附近慢。 线速度: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近日点附近快,远日点附近慢。 3地球公转运动及黄赤交角的影响 黄赤交角:地球赤道平面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2326)。南北回归线的纬度=黄赤交角南北极圈的纬度=90-南北回归线的纬度当黄赤交角变大时,热带和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1昼夜交替 (1)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
14、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为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为夜半球;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做晨昏线(圈)。如图29昼半球和夜半球以及如图210晨线与昏线的认识。 (2)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光线对当地地面的倾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在昼半球(白天)上大于0,在晨昏线(地平线)上等于O,在夜半球(黑夜)上小于0 (3)昼夜交替及原因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且自转周期为一天(太阳日)24小时,所以地球的昼夜周期也为一天24小时。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使整个地球表面
15、增热和冷却不致过分剧烈,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的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2地方时 (1)产生: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偏东地点的时刻要早一些,这样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称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 (2)计算:地球上任意两地,相对位置在东边的比相对位置在西边的地点地方时早,且经度每隔15,地方时差1小时。 例:甲地115E经线上的时间为8点,求位于151。W的乙地地方时? 计算方法如下: 第一步:画图,乙
16、地在甲地东边,乙地地方时比甲地早。 第二步:求甲乙两地相差经度:65+29=94 第三步:求甲乙两地相差时间:941小时15=6小时16分钟, 即乙地地方时比甲地方时早6小时16分钟。 第四步:求乙地方时为:8时+6时16分=14时16分。 3时区与区时 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很不方便
17、。1884年,国际上采取了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的时区,实行分区记时的办法。 (1)时区的划分 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至75E的15经度范围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其中本初子午线为中时区的中央经线。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合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24个时区。如图21l。 (2)区时的计算 区时是每个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刻。相差一个时区相差1小时。 计算步骤:第一步
18、,求中央经线的度数和时区数.已知经度数M,用15除,分四种情况求得时区数和中央经线的度数。当余数=O,M为中央经线,商为时区数余数<75,“商乘以15所得的积”为中央经线,商为时区数余数>75,“商+1与15的积”为中央经线,“商+1”为时区数 所求地为东经度即在东时区,所求地为西经度即在西时区。 第二步,求时区差。 若两地同在东时区或同在西时区,则时区差为大时区数减小时区数,若两地分别位于东时区和西时区,则时区差为两时区数相加。 第三步,求区时。 所求
19、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 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东边则用“+”,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的西边,则用“一”。若求出的时间>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所求时间为负值,则加24,日期减去1天。 如果已知A经度的地方时,要求B经度的区时,则用第一步的方法,先求出B经度所在的时区数和中央经线的经度数,再用地方时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3)标准时 世界各国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使用某个区的区时为本国统一的时间叫做标准时。如中国使用北京所在东八区的区时为全国统一时间,即“北京时间”为我国的
20、标准时。零时区的区时为世界标准时。印度采用半时区(东55区)为其标准时。 (4)国际日期变更线 概念: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的东侧的日期比西侧晚一天。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时为了附近国家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 &nb
21、sp;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在东西十二区内钟点相同,日期相差一天。如图212。4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偏移(1)产生原因: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就会与地球表面的经纬线发生偏移,即方向偏移。 因为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惯性,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如图213所示,在北半球,质点向北沿经线取A1B1方向作水平运动,经过一定时间后,经线从L1转至L2的位置。沿经线方向运动的质点,由于惯性
22、,必然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取A2B2的方向前进。这时,在L2位置上的人看来,运动质点已经离开经线方向而向右偏了,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向右偏。同样道理,沿纬线方向运动的质点也向右偏,图上C1D1则取C2 D2方向前进。南半球则向左偏。只有在赤道上,水平运动没有右偏或左偏现象,因为那里的经线方向是相互平行的。 (2)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发生偏移 北半球的河流水流向右偏,右岸(丙岸)被冲刷,河岸较陡;左岸(丁岸)泥沙沉积,河岸较缓。南半球的河流水流向左偏,左岸(乙岸)被冲刷,河岸较陡;右岸(甲岸)泥沙沉积,河岸较缓。三、地
23、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 从AB,直射点由赤道向北逐渐移到北回归线,公转速度渐慢。(7月初到达最远点,公转速度最慢),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增多,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半球相反。 从BC,太阳直射点由北回归线向南逐渐移到赤道,公转速度由夏至日到远日点(7月初)渐慢由远日点到秋分日渐快。北半球获得太阳光逐渐减少,南半球相反。 从C_D,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北逐渐移到南回归线,公转速度渐快。(1月初到达最近点,公转速度最快)。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继续减少,南半球相反。 从DA,太阳直
24、射点由南回归线向南逐渐移到赤道,公转速度由冬至日到近日点渐快,由近日点到春分日渐慢。北半球获得太阳光热逐渐增多,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判读与计算 在地球的光照图中,晨昏线将地球分成“昼夜两半球”。同一纬线的各点昼长相等,夜长也相等。其判读方法是:找出某地点所在纬线,看晨昏线将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夜弧各跨多少经度,再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来计算昼夜长短。 如图215中,就半球而言,每一条纬线都被经线分割成6等分,即每两条经线之间相隔经度30。以B点为例,B所在纬线的夜弧为2个间隔,加上加一半球还有2个间
25、隔,其 夜长为:22301小时15=8小时;B点昼长为4个经线间隔,加上另一半球还有4个间隔,其昼长为:24301小时15=16小时。同理,A点昼长24小时,夜长0小时。D点昼夜长各12小时。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为夏半年,昼长夜短;另一半球夜长昼短。如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半球则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如图216夏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的半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
26、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北半球则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如图217,冬至日昼夜长短变化图。 从冬至日到次年夏至日,北半球昼从最短到最长,夜从最长到最短;南半球昼从最长到昼最短,夜从最短到最长。从夏至日到冬至日,北半球昼从最长到最短,夜从最短到最长;南半球从昼最短到昼最长,夜从最长到最短。春分日全球昼夜等长。如图218。 (3)昼夜长短的纬度空间变化规律 赤道处上全年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两半球纬度相同的点昼夜长短相反。
27、 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即当地地方时为12点(JT午)的太阳高度。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同一纬度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