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科学下(第五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科学下(第五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第五 单元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三年级第二学期大象版不一样的物体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五单元第一课不一样的物体2第五单元第二课固体3第五单元第三课液体4第五单元第四课气体5第五单元第五课混合的物体6第五单元第六课变化的物体固体、液体、气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通过比较观察,能够直接观察到三种物态的特征,引出固体、液体、气体等科学名词。用长、宽、高来描述物体的大小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 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固体知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
2、体积和质量。液体知道液体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液体的表面在静止时一般会保持水平。气体知道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物体的混合与分离根据物体的特征或材料的性能将两种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如分离沙和糖、铁屑和木屑等。物质的物理变化知道有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 改变。不一样的物体固体:有确定的形状不一样的物体液体和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能流动 测量大小用长、宽、高等数值描述测量质量用克、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测量工具:机械台称、米尺、卷尺测量液体的体积工具:量杯、量筒液体读取示数的方法:工具放平,视线与杯内液面
3、最低处保持水平气体:没有确定的体积,有一定的质量混合的物体: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的方法叫物质的分离变化的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物体,物质不发生改变本单元主要承担“搜集证据”探究要素能力培养。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探索固体、液体、气体的特征,了解人类对物质的利用。都是围绕“不一样的 物体”这一主题设计的。前四课是研究三种不同物态的相对特征;混合的物体 研究的分离技术则是对不同物体的不同性能的利用;变化的物体研究的则是人 们根据需要改变物体,让物体变得不同。本单元首先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直接对比观察,让学生知道固体有固定形状、液体和气体能流动但没有固定的形状等能够直接观察到的物态
4、特征。引导学生描述固体、液体、气体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表现出来的一些现象,比如水面总 是保持水平的现象。同时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宽、高,并学会用长、宽、高来描述 物体的大小;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通过用数字描述物体的大小和质量,理解固体具有确定的体积和质量。学习测量液体的质量和体积并学习使用确定的数 据描述液体的质量和体积。理解液体具有确定的质量和体积从而培养学生相对准确 的观察和测量能力。通过设法验证气体是否有质量和探究气体是否有确定的体积从 而理解气体有确定的质量,但没有确定的体积。了解人类对物体和材料的处理加工 和利用,能够根据物体或材料的一些特征和性能将两种混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最 后
5、通过探究物质的物理变化,能够描述常见的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知道有些物体 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如被切成小块、被挤压、被拉伸,纸被撕成小片等,构 成物体的物质没有改变,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尝试的探究精神。固体三年级的孩子对固体、液体和气体并不是一无所知。平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他们形成一些直接的感知。基于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认知经验从而引导学生通过科学的观察、比较来进一步形成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相关特征的科学认知。体积和质量对 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崭新的概念,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固体有确定的体积 和质量”,这是固体和液体相对气体而言特有的属性。作为三年级的孩子,要理解 这一属性必须
6、具备一定的基础认知。比如,首先建立质量和体积的概念。而亲身学 习测量固体的体积和质量是帮助学生建立体积和质量概念的必由途径。在实际测量 中感知液体的物态属性,是一种最直接的感知活动。1.通过不同物体在不透明瓶子里撞击的声音来进行物体的分类,激发学生对如何判断不同物体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观察并比较一组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知道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2.会准确描述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大小、轻重等特征;会用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大小,会用长、宽、高等数值描述物体的大小;会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认 识克、千克是表示物体质量的常用单位;了解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的工具,一 般
7、有皮尺、卷尺、机械台秤等。3.了解液体的特点,会用工具测量液体的质量;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有量杯和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杯内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通过比较测量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方法与测量固体的不同来证明液体有哪些特征。4.通过实验了解气体的特点,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通过实验证明空气没有确定的体积,但是有质量;进而整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明白它们之间的相 同之处和不同之处。5.能够按照不同的标准把混合在一起的物体分离开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列举生活中的物质分离方法。了解生活中更多物质分离的方法和技术,能够分离生活中简单的混合物质。6.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后,物体中的物质不会发生改变;能够根据物体的
8、变化来 确定物体中物质是否变化;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动手动脑和实践探究的能力。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2.制定单元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3.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选取情境素材、设定问题任务、设计评价 标准和方式。作业设计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教学的自然延伸与有效补充。科学合理的作业设计不仅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还能达到教与学和谐完美的统一。鉴于这样的认识,我将围绕“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分层、育人、因材施教的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着眼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全面提升,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本 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点,提升课堂质量。作业设计的分层化、多元化、合作性
9、和激励性是我此次设计想要达到的最终目标。我认为,真正的作业布置不该是传统模式下的做题,而应该是根据新课改的需要,通过作业引导、激励学生,实现师生心灵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双减”政策背 景下,小学生科学作业分层布置更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因此,参照教师 用书 的指导意见,结合本单元的知识点和本单元内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项:基础巩固题+拓展提升题+创新设计类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彩的作业设置能唤醒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起浓厚的课后学习氛围,所以,我设置了闯关模式:星力挑战。我在每一关设置的小题后面附有不同星力值,学生通过自己的自由组合累计获得的星力值可以兑换相应的小太阳,以此方式来调动起学生
10、学习的积极性。固体液体气体果汁是液体。()杯中的水面总是保持水平的状态。()固体可以直接放在桌面上,液体也可以。()面对转动的电扇,我们能够感觉到空气在流动。()小明手里的气球是圆形的,所以里面的气体有确定的形状。()设计你的专属“活动记录表”:找一些生活中的固体和液体,细心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把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寻找答案。(下图仅供参考)观察提示:1.把固体摆放在桌上,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形状。2.观察容器里的液体,想一想,它们能直接摆到桌子上吗?它们有固 定的形状吗?把它们倒到不同形状的容器里验证自己的想法。3.倾斜容器,观察液体的液面,描述你发现的现象。想一想,如果是 固体会出现这种现象吗
11、?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法。4.观察周围的空气,说一说它和液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呢?题目序号题目类型完成时间难度1基础类(必做)2 分钟2基础类(必做)3 分钟3巩固提升类(选做)8 分钟4创新类(选做)8 分钟1.通过基础练习,让学生更加清晰,更加深刻地掌握本节课需要学习的知识点。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角色扮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能通 过具体的练习,掌握所学知识并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设计个人专属“活动记录表”的形式,用观察并且加以提示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醒学生观察要完成的任务项目,还能让观察和交流变得有条不紊。从
12、儿童的视野选择作业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便于他们从原有意识和经验出发,仔细观察,发现方法,展开研究。充分调动和利用了学生积累的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了梳理和重新“认证”,成功地进行了科学“注册”。4.深化理解所学的知识,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的过程,以动态生成的方式完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练习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对科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通过具体的行动完成练习,掌握所学知识并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学会从科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846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