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手工业教案.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高考历史专题:中国古代手工业教案.doc》由用户(小魏子好文库)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历史 专题 中国古代 手工业 教案 下载 _二轮专题_高考专区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中国古代手工业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1.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周时期:手工业发展,但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商周时期,设置管理官营手工业的机构工官,组织手工业生产。(“工商食官”制度是周代,尤其是西周春秋时期工商业制度。“工,百工;商,官贾也。”西周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并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是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
2、代手工业水平。明朝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取代了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古代手工业由官营为主到私营为主变化的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农业生产的进步为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提供原料;而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也有利于劳动力的获得;官营手工业陈旧的管理模式,压抑了生产者的积极性。)2.官营手工业概念:官营,指依靠国家权力,官府垄断经营。所谓官营手工业,指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等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它利用国家权力,征调最优秀的工匠,控制最好的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官营手工业及“匠户”的演变:西周:设工官管
3、理,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垄断经营。春秋战国: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汉武帝时代起:煮盐、冶铁、冶铜、铸钱等高利润行业收归官办,由政府垄断。(人民)西汉政府在长安设立服务于皇室的东西织室、齐郡设“三服官”(负责制作衣服满足皇室需要)。唐代: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专业人户称作“匠户”,唐代出现工匠定期在官营手工业作坊内服役的制度。中唐以后,役匠逐渐减少,雇匠增多。宋代:雇匠居多,实行薪酬制。元代:实行“匠籍制”,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不得脱籍改业;工匠世代相袭,承担官方的工役。明朝中期以后:将匠户制度改为轮班轮作,除分班定期服役
4、外,其余时间可以自制成品进入市场销售,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实行“班匠银”(输钱代役)代替“匠役制”。清顺治二年(1645)废除“匠籍制”,匠人获得自由身份。演变趋势:垄断地位三家并存日渐萎缩。特点:技术水平高(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工艺水平高),代表着生产技术的最高水平。历史地位:从商周到明朝前期,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产品及流通方式: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产品由官府统一调拨,不进入市场(除盐、铁等生活必需品)。经营方式:集中的大作坊,官府统一经营管理,生产不计成本。优势: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细密分工和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利于技艺水平提高。弊端:官府提供
5、原料,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大多采取强制劳动手段,不能调动工匠的积极性。工官制度使得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之间相互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也容易失传。3.私营手工业(大象称为民营,人教把民营和家庭手工业统称为民间手工业)产生和发展: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原因: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变革)。魏晋南北朝遭受摧残,隋唐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两宋后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尽管受到官府的压制和盘剥,仍在曲折中不断地发展壮大,成为手工业生产中日益重要的成份。明朝中叶以后,在制瓷、纺织、矿冶等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在纺织业中出
6、现资本主义萌芽。特点:民间私人经营,有较大的主动性。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产品按照市场需要进行生产,在市场流通。劳动者有较多人身自由,有一定报酬,劳动兴趣比较高。民营手工业中既有个体经营的小手工业,也有可以匹敌官营的大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以雇佣劳动关系为特征、以手工工场为标志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4.家庭手工业产生:家庭手工业随着小农经济的形成而出现,它与农耕相结合,以纺织为主,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产品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进入市场,
7、但数量很少。影响: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家庭手工业对于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附:中国古代宫廷工艺品和民间用品的差异:生产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由专门的官办皇家工场生产,而民间用品由普通的民间工场生产;用途不同:宫廷工艺品除供日常使用外,还供艺术欣赏,而民间用品一般是老百姓日常使用;管理机构不同:宫廷工艺品从生产到使用都由专门的官僚机构管理,而民间用品则由私人或家庭经营;工艺水平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水平是全国最高的,而民间用品则没有那么高的水平;生产者的身份不同:宫廷工艺品的生产者几乎没有人身自由,而且服务范围只限于
8、宫廷,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而民间用品的生产者则不受人身限制,技术的发明直接服务于社会;价值不同:宫廷工艺品造价昂贵,而民间用品则价格低廉。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中国古代手工业品是日用品和艺术品的完美结合,应用于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手工业产品向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古代专制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品方式,加强与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往来。)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投放市场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品投放市场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人民版:田庄手工业。随
9、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豪强地主控制下的田庄。田庄不仅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也生产自己需要的各种手工业产品。这种田庄中的手工业生产也是自然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二、主要部门和发展概况1.纺织业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织品。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人民:在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最初的纺织原料是葛和麻。)(岳麓:麻纺织业在母系氏族繁荣时期就已经产生。直到明朝中期,麻布一直是老百姓的主要衣料。)商朝:已有织机,还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官员。西周: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纺织业在经济生活中已经相当重要。西汉:提花机完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获“丝国”称号
10、。(希腊史学家谈到塞里斯人,指的就是中国人,Seres来源是“丝”,即丝国之意。)唐代: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丝织业重心南移。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作坊兴起。宋代: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活泼。明清:官府在苏杭等地设制造局。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发明新式纺车(脚踏三锭纺车),极大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明代后期,棉布逐渐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注: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部门得到了迅速的推广的原因:丝织品太贵重,往往为社会上层穿着,很难在民间推广;而棉布柔软、保暖,并且结实
11、耐用,适合各阶层穿着,社会需求量大;棉花种植由边疆向内地的推广,为棉纺织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棉花加工技术的进步也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取代麻布成为民众主要衣料的时间,有南宋、元朝、明代后期等不同说法。)2.陶瓷制陶业:新时期时代,开始烧制陶器,有彩陶、黑陶和白陶,彩陶已表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早期的瓷器是一种釉陶,又称原始青瓷。在瓷器技术成熟以后,某些釉陶并没有消失,如唐三彩曾盛行一时。唐三彩为后来的彩瓷开辟了道路。(釉是涂在瓷器、陶器表面使其显出光彩并起保护作用的玻璃质薄层,一般以石英、长石、硼砂、黏土等为原料制成。在金属表面施加的釉层称为珐琅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