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信息技术2.0微能力]:小学三年级科学上(第五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pdf》由用户(ZLPDX)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信息技术2.0微能力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信息技术 2.0 能力 小学 三年级 科学 第五 单元 中小学 作业 设计 大赛 获奖 优秀作品 义务教育 课程标准 2022 年版 下载 _其它版本_科学_小学
- 资源描述:
-
1、目目录录作业设计方案作业设计方案1科学三年级第一学期大象版奇妙的声音团自然单元重组单元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第五单元(P47-48)2声音的传播第五单元(P49-50)3声音的高低变化第五单元(P51-52)4声音的强弱变化第五单元(P53-54)5自制乐器第五单元(P55-56)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举例说明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举例说明声音在不同物质中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知道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知道振动的变化会使声音的高低、强弱发生改
2、变。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乐于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多种思想、多种方法完成科学探究,体会创新乐趣。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知道保护听力的方法。能制作简单乐器,完成后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调整。能接纳他人的观点,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2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内容。注重学生在合作分享中,实事求是、追求创新。本单元选择学生已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声音为载体,落实作 出假设这一科学探究要素,而作出假设是学生在探究前对研究问题所进行的一种 科学预见性活动。本单元将遵循“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3、的学习过程,引领学生探索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振动的频率与音高、声 音的振幅与音量间关系的基本规律。以此使学生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 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第 1 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让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指导学生 通过触摸感受振动,从而得出结论:“声音因物体振动而产生。”第 2 课声音的 传播通过实验探究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进而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要通 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第 3 课声音 的高低变化通过观察乐器的高音区和低音区作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 认识到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有关。第 4 课声音的强弱变化通过体
4、验活动 弹奏皮筋琴作出猜想,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最终认识到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有关。第 5 课自制乐器通过观察认识吉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利用制作活 动加强学生的动手设计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本单元之前,学生通过自然界的风声雨声、城市里的汽车声、演出活动的 乐器声等体验活动,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蕴含的科 学知识缺乏比较系统的思考。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揭开声音的神秘面 纱,而且会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第一课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开始,再 到接下来集中探究“声音的传播”“声音的高低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学 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验,从中发现他们听
5、到的声音与观察到的现象之间的联系,对声音的理解逐渐加深。31.能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而产生的,能对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通过借助恰当的工具来观察一些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2.知道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能够基于已有经验,借助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实验,对声音的传播途径进行描述。3.知道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通过观察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按压钢尺一端到一定高度松手后声音的变化情况,并与振动联系起来。4.知道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的因素是物体振动的幅度,能对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并能把物体的振动与声音的变化联系起来。5.通过让学生
6、制作的简单乐器,组织开展一场充满童趣的音乐会,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知识带来的乐趣,并从中获取更多的成就感。1.声音产生的原因。理解、解释2.声音的传播途径。知道、描述3.知道物体振动的快慢影响声音高低变化。理解、观察描述、解释4.知道物体振动的幅度影响声音强弱变化。理解、观察描述、解释5.能制作能产生不同高低、强弱声音的简易装置。应用6 知道噪音的危害和防治,学会保护听力的常用方法。调查、查阅7.能如实记录和报告观察与实验的信息,培养基于事实表达观点的意识。经历8.乐于尝试运用不同思路和方法完成探究和实践,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乐于倾听他人观点。感受、经历作业设计大致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部分,这样
7、的设计意在遵循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探究活动中来。通过采用“猜想-质疑-验证”的探索方法以及多学科知识最终完成实验活动。使学生体会探索科 学知识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好科学的自 信心。具体体系设计如下:4另外,根据评价标准,确定针对性的评价的内容,采用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力求评价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 体验和个性化创意与表现。五、第 1 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同学们,请用心听一听我们身边的声音。2.关于声音你能提出哪些问题?3.猜一猜:声音可能是由产生的。一周学生通过用心聆听身边的声音并提出一些关
8、于声音的问题,最终猜想声音可能是由振动产生的。1.探究下面物体发出声音的原因并完成表格。5(1)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做好分工依次完成实验。观察每种物体发声时的变化情况,做好实验记录。(注意:制造声音时,控制好力度,以防损坏器材。)(2)思考:如果不让它们振动,还能发出声音吗?2.得出结论:声音因而产生。停止,声音消失。20 分钟实验一通过敲击放有小纸片的鼓面,观察小鼓发出声音和不发出声音时,鼓面和小纸片的变化;实验二通过用未击打过的音叉和击打过的音叉分别接触水面,观察水面的变化。最终通过思考发现:声音因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1.想一想,人是怎么发声的?把结论说给爸爸妈妈听。2.查阅资料
9、:响尾蛇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呢?10 分钟1.通过当小老师把人是通过声带振动发声的结论说与家长听。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响尾蛇尾部末端具有一串角质环,为多次蜕皮后的残存物,当遇到敌人或急剧活动时,迅速摆动尾部的尾环,每秒钟可摆动 40-60 次,能长时间 发出响亮的声音,故称为响尾蛇。6【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能得几个就把几个涂上颜色。评价内容学生自评能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知道声音产生的原因。能完成课中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乐于交流。评价内容教师评价乐于合作交流,语言表达准确。具备严谨、细致、一丝不 苟的科学态度。评价内容学生互评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课
10、程标准 指出:课时作业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科学知识 的内在逻辑,合理安排内容。本课时作业设计,首先通过课前作业用心聆听声音,这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其次在课中运用小组合作 方式进行实验,用有趣的实物、简单的动手操作,围绕核心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探 究,发展学生主动探究能力,提高合作交流能力。最后结合课外作业,使学生能 用所学知识解释人发声的原因。通过多种形式的探究引导,最终使学生深刻感知“声音因物体的振动而产生”。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从而树立学好科 学的自信心。第 2 课声音的传播1.自己动手在家用一次性杯子、牙签和毛线制作“土”电话,再和爸爸妈妈一 起玩一玩
11、自己制作的“土”电话。细心观察,想一想声音是怎样传进我们耳朵的?如果不用毛线连起纸杯,还能听到声音吗?请把你的猜想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一周通过用一次性杯子制作“土”电话,观察发现用毛线连起纸杯能听到声音,反之则听不到,了解到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71.分组实验,小组成员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说一说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中传播,并向方向传播。30 分钟实验 1 通过把耳朵贴在桌面,轻挠桌面,发现能听到声音,说明声音 可以在固体中传播;实验 2 通过把发声收音机用绳子绑在玻璃罩里,抽空玻璃罩 的空气,发现声音消失;打开玻璃罩,声音恢复-说明声音
12、能在空气中传播;实验 3 和实验 4 通过拿两块石块在水中敲击,每个方向都能听到声音,在鱼缸旁 拍手,水中的鱼会受惊吓,发现声音能在水中传播。通过思考得出结论:声音可 以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并向四面八方传播。81.宇航员在太空中为什么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请查阅书籍并结合课中实验结论和爸爸妈妈说一说原因。2.下面的成语蕴含了声音的哪些科学知识?3.书海拾贝。20 分钟1.通过查阅书籍发现太空中没有空气,而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所 以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面对面讲话。2.“隔墙有耳”这个成语蕴涵了声音是 可以在固体中传播的,并向四面八方传播的科学知识。3.通过阅读,使学生更加 深刻地理解声音的传播
13、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9【评价标准】根据评价内容,能得几个,就把几个涂上颜色。评价内容学生自评知道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能完成课中实验探究,实验过程中能积极思考,乐于交流。能认真阅读“书海拾贝”。评价内容教师评价实验分析能力的提高,乐于合作交流,能根据有说服力的证据调整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准确。具备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本作业设计意在让学生掌握一些操作、观察、推理的学习方法,培养 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猜想-实验探究-总结 归纳”的形式,层层递进,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使其在探究中获得新知。通 过让学生把结
14、论说给爸爸妈妈听,让家长给予及时评价。使学生乐于探究,提高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对科学学科的兴趣。最后通过书海拾贝,将科学知识与其他 学科相联系,并结合贝多芬晚年失聪却创作出世界名曲等故事,落实科学学科立 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科学课程育人功能。第 3 课声音的高低变化1.找一件家里的乐器演奏,你听到的声音高低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猜一猜 影响乐器声音高低变化的因素是什么?(1)我演奏的乐器是:。(2)我发现声音的高低。(填“一样”或“不一样”)(3)我的猜测:影响声音的高低变化。一周通过找一件家里的乐器演奏,发现听到的声音高低不一样,大胆地猜测:物体振动得快慢影响声音的高低变化。101.准
15、备一根 20 厘米长的钢尺,把钢尺分别伸出桌面 6 厘米、9 厘米、12 厘米、15厘米,用力拨动钢尺,同学们在用耳朵听到声音后,再用你们的眼睛看看钢 尺振动的快慢,并把它由快到慢按快、较快、较慢、慢记录下来,把听到的声音 由高到低用高、较高、较低、低记录下来。(1)尝试用力拨动钢尺一次,听钢尺产生的声音。想一想,做这个实验的时候 应该注意些什么?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为了保证实验的公平性,拨动尺子时,力度应该保持。(填“相同”或“不同”)(2)小组合作,完成实验并填写记录表。(3)通过实验,我发现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速度越,产生的声音越。(4)根据实验结果,我推测,如果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是
展开阅读全文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83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