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实用!).docx》由用户(wenku818)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统编 2019 高中历史 选择性 必修 国家制度 社会 治理 期末 复习 知识点 提纲 实用 下载 _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_统编版(2019人教部编版)_历史_高中
- 资源描述:
-
1、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提纲第一单元 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国家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王位传承:禹死后,其子启继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商朝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管理机构:有较系统的国家机构和分掌内外服各类事务的官吏。2西周政治制度(1)内容体制核心周天子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控制着镐京和洛邑附近的王畿地区分封对象与周天子有血缘关系的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等级关系周天子分封诸侯,诸侯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分封士,形成贵族等级分封序列继承
2、原则周天子与各级贵族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权利义务诸侯虽享有受封土地上的统治权,但要服从周天子的政令,承担对周王室的义务(2)特征:分封制与宗法制相配合,政治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3.原始民主传统(1)特点: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2)表现:国家遇到重大问题时,君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3)影响:在春秋各国政治中仍有一定影响。知识点二秦朝的政治制度1背景: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战争的混乱局面。2内容(1)皇帝制度:秦朝政治制度的核心,一切政治、军事、法律事务的决定权都在皇帝手中。(2)中央机构:三公九卿职责丞相百官之长
3、,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九卿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下设若干部门特点: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3)地方制度:郡县制秦朝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置郡守、郡丞和郡尉,另设监御史掌监察。郡下设县或道,根据户数的多少,置县令(长)、县丞、县尉。郡县主要官吏都由中央直接任命。(4)文书邮传:各级官僚机构以文书推行行政管理。建立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以保障皇帝和中央的政令能够传送到全国各地。知识点三两汉至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行
4、政制度(1)汉朝汉初:汉承秦制,中央行政制度仍为三公九卿制。汉武帝时:为了加强集权,设立中朝,从而使外朝丞相的权力大大削弱。西汉晚期:中朝尚书的权力逐渐增大。东汉: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三公权力受到削弱。(2)隋唐三省六部名称职能三省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与尚书仆射并称宰相,分掌宰相职权,在政事堂共同议政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意义:三省六部制体系完整,职责分明,相互制约,可以有效履行封建国家的不同职能。(3)宋朝最高行政长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之职。设枢密院掌管军
5、政,三司掌管财政大权。(4)元朝:实行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中枢制度。(5)明朝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宰相,秦汉以来绵延1 000多年的宰相制度终结。废宰相后设立内阁,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6)清朝:设立军机处设立:清朝雍正帝。职能:军机大臣直接秉承皇帝旨意,处理军国大事。地位: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2地方行政体制(1)两汉西汉:郡国并行制度郡县郡设太守,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太守选用属吏,分曹理事,各曹属吏分管具体事务郡下设县,县设令或长,其下有县丞、县尉及分曹属吏封国汉初地方行政制度中还包括王国和侯国。景帝、武帝后,诸侯国的权力被不断削弱东汉:东汉晚期,原来
6、的监察区“州”变为一级行政机构,形成州、郡、县三级制。(2)魏晋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制。(3)隋朝:废郡,以州统县,实行州、县二级制。(4)唐朝唐朝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后增至15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唐中期以后,在一些战略重地设节度使统兵征战,形成藩镇割据势力。(5)宋朝:宋朝分为州(府、军、监)和县二级,后又改道为路,从而形成路、州(府)、县三级制。(6)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化,形成了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7)明清:省、府、县三级制明初废行中书省,原行中书省的权力由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割。朝廷向各省派出
7、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清承明制,巡抚成了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第2课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一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古希腊的政治制度(1)雅典:古希腊民主政治国家权力内容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决定国家法律和政策议事会议员从公民中抽签产生,主要负责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草案,并参与国家日常管理官员由选举产生,大多一年一任,在任时需接受监督,随时可以被罢免和审判陪审法庭是主要司法机关,陪审员全体达6 000人之众,组成规模不等的法庭审理大小案件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度之上的民主。(2)斯巴达:古希腊寡头政治公民大会: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
8、权力机关,王位世袭,国王垄断了军事统帅权。长老会议员:仅30人,且终身任职。监察官:拥有主持公民大会、审判国王等重要权力。2古罗马的政治制度(1)罗马共和体制国家权力执政官两人,一年一任,由全体公民选举产生主要职责是担任军事统帅,主持公民大会和元老院,并执行相关决议元老院由卸任高级官员组成,终身任职,负责向官员提出建议,协调他们的行动公民大会有权立法、宣战、媾和与审判,是罗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特征: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局限: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所有官职均无薪金,穷人实际上无法出任。(2)罗马君主政治建立:公元前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政治。特征:皇帝
9、(元首)掌控罗马国家的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3局限性(1)无论是希腊城邦,还是罗马共和国,公民都是少数。(2)妇女、外邦人和奴隶不仅没有资格参与政治,还受到剥削和多种压迫。知识点二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1形成(1)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日耳曼人建立许多大小不同的王国。(2)日耳曼人君主把征服地区视为私产,进行分封,形成以封君、封臣为基本特征的封建制度。2发展:查理大帝一度建立起庞大帝国,后分裂形成西欧三个主要国家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雏形。3特点:世俗王权和基督教会的权力长期并立。(1)联系:国王依靠教会支持获得政权的合法性;教会依靠王权扩展基督
10、教,维护教会权威。(2)冲突国家表现法国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城市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支持国王,反对教皇,确立了国王有权征税的原则,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王权进一步强化英国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的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反对,被迫签署大宪章13世纪中后期,英国多次召开议会,议会权力逐渐加强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国王通过议会寻求政策支持;议会以向国王请愿的形式,要求国王改善统治知识点三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产生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1)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2)英国的法律由议会制定,国
11、王无权废止;议会定期召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3)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国王的权力限于任命议会多数派领袖出任首相,并批准首相提名的各部大臣,内阁实际掌握政府的权力。2美国的联邦制(1)背景:1775年,在北美的13个英国殖民地发起独立战争。次年,美利坚合众国建立。(2)标志: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国家结构: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对外代表国家主权,拥有宪法明确规定的权力,各州拥有一定的自治权。权力划分:三权分立总统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兼任陆海军总司令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拥有立法权和批准税收的权力法院掌握司法权3.法国共和制(1)背景1792年,法国首
12、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稳固。1870年,法国建立第三共和国。(2)标志:1875年通过新宪法。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4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评价(1)积极: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部分实现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理想。如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2)局限:如英国妇女长期没有选举权,美国宪法一度承认了黑人奴隶制的合法地位。(3)发展:经过1920世纪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渐走向稳定和成熟。第3课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知识点一民国时期的政治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的民主政治(1)中华民国建立时间:1912年1月1日。标志:
13、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的诞生。中华民国采用五色旗为国旗,改用阳历,以中华民国纪年。(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为防止袁世凯独裁。内容: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统颁布命令须由国务员副署才能生效。影响: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2北洋政府的政党政治(1)背景:辛亥革命后,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开始了政党政治的尝试。(2)过程1912年8月国民党成立后,宋
14、教仁等人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1913年春,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杀。(3)结果国民党发动了“二次革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和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二次革命很快被镇压下去。镇压二次革命后,袁世凯强迫国会议员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先后下令解散了国民党和国会。此后,政党政治名存实亡。3国民党时期的“训政”背景1928年中国国民党成为中国新的统治者内容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党政府总
15、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实质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4.国民党时期的“宪政”时间1948年内容国民党召开“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总统、副总统,建立总统府,取代国民政府评价国民党政权作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企图以此为其独裁统治披上“宪政”的外衣,但最终逃脱不了崩溃的命运知识点二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制度探索1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权(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2)标志: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
16、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大众。推选毛泽东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3)意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成立,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2抗日根据地的民主建设背景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主根据地逐步扩大内容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设置各级参议会,推行抗日民主制度,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在各级政权机关的工作人员组成上,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意义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3.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权建设(1)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内容: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意义: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
17、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2)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内容: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已经破产,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意义: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知识点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基础:1949年9月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2)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3)性质: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和主要内容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4)作用保证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一组织形式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
18、作主的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要进展,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5)挫折:1957年后,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破坏。(6)完善: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进一步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许多重要进展。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内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人民政协是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
19、表人士组成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其基本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我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完善改革开放后,该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写入宪法,使得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确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2)发展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
20、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等制度体系,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3)特点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同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了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符合我国国情,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4)影响:具
21、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势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春秋战国的大变革(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2)目的: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3)代表: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都主持了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最为彻底。(4)商鞅变法措施:秦国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
22、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作用: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一跃成为政治军事强国,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苦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措施及影响措施影响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