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句法》PPT课件(PPT 54页).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代汉语句法》PPT课件(PPT 54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句法 古代汉语句法PPT课件PPT 54页 古代汉语 句法 PPT 课件 54
- 资源描述:
-
1、 古代漢語句法o賓語前置賓語前置o行为数量的词序行为数量的词序o判断句判断句o被动句式被动句式第1页,共54页。宾语前置宾语前置o古代漢語的語序和現代漢語有很多相同的古代漢語的語序和現代漢語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種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地方,句子六種成分的位置基本是相同的,可以表示為:可以表示為:狀語,(定語)狀語,(定語)主語主語 狀語狀語謂語謂語補補語(定語)語(定語)賓語賓語。o但是在古代漢語中也有和現代漢語不同的但是在古代漢語中也有和現代漢語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賓語前置上地方,主要表現在賓語前置上 第2页,共54页。賓語前置o詞序和虛詞是漢語重要的詞序和虛詞是漢語重要的語法手段,
2、漢語詞序從古語法手段,漢語詞序從古到今都是主到今都是主-謂謂-賓式。古賓式。古代漢語中賓語前置是有條代漢語中賓語前置是有條件的。件的。第3页,共54页。(一一)疑問代詞作賓語疑問代詞作賓語o古代漢語中常用的疑問代詞有古代漢語中常用的疑問代詞有“誰、孰、誰、孰、何、曷、胡、惡、奚、安、焉何、曷、胡、惡、奚、安、焉”等,可用等,可用於問人、問事、問地點。先秦漢語中,疑於問人、問事、問地點。先秦漢語中,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必須放在謂語動詞之前。問代詞作賓語時必須放在謂語動詞之前。例:例:o 敢問何謂也?(左傳鄭伯克段于鄢)o 沛公安在?(史記項羽本紀o吾誰欺,欺天乎?(論語子罕)第4页,共54页。o如果
3、動詞前有助動詞,疑問代詞也應放在如果動詞前有助動詞,疑問代詞也應放在助動詞之前。例:助動詞之前。例:o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傳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傳成公三成公三年)年)o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時,也要前置。如:疑問代詞作介詞的賓語時,也要前置。如:o先生何以幸教寡人?(戰國策范雎說秦王)o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賈誼論積貯疏)第5页,共54页。如何、何如o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外。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的例外。“如何、何如如何、何如”在先秦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是凝固格式,表示时期就已经是凝固格式,表示“怎么样、怎样怎么样、怎样”。o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战国策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
4、也,果诚何如?战国策o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传 商量可否商量可否o古书上古书上“如何如何”又可以说成又可以说成“若何、奈何若何、奈何”o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左传o“如何、若何、奈何如何、若何、奈何”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中还可以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成为词语,成为“如(若、奈)如(若、奈)何何”的格式,表示的格式,表示“对对怎么样怎么样”o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列子第6页,共54页。(二)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 o這種句式需要同時具有兩個條件:這種句式
5、需要同時具有兩個條件:o1、句子必須是否定句,必須有表示否定的副詞或代詞、句子必須是否定句,必須有表示否定的副詞或代詞“不、未、無(毋)、莫不、未、無(毋)、莫”等。等。o2、賓語必須是代詞。、賓語必須是代詞。o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論語學而學而)o主賢明,能聽汝;不明,將不汝聽。(主賢明,能聽汝;不明,將不汝聽。(韓非子韓非子外外儲說下儲說下)o願,吾愛之,不吾叛也。(願,吾愛之,不吾叛也。(左傳左傳襄公三十一年襄公三十一年)o我無我無爾詐爾詐,爾無,爾無我虞我虞。(。(左傳左傳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第7页,共54页。o注意:注意:o用否定副词用否定
6、副词“弗、勿弗、勿”的否定句一般是不的否定句一般是不带宾语的,但如果出现宾语,而又是代词,带宾语的,但如果出现宾语,而又是代词,同样要放在动词前。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同样要放在动词前。这种情况比较少见。o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大国亦弗之从而爱利。墨子o如果動詞前有助動詞,代詞賓語也應放在如果動詞前有助動詞,代詞賓語也應放在助動詞之前。例:助動詞之前。例:o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魏風碩鼠)碩鼠)o晉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國語晉君之惠也,未之敢忘。(國語晉語)晉語)第8页,共54页。o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要求不如疑問代詞作賓語時嚴格,否定句代詞作賓語要求不如疑問代詞作
7、賓語時嚴格,因而同時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代詞賓語也可以不前因而同時滿足了以上兩個條件代詞賓語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漢語中兩種格式都有出現。例:置,先秦漢語中兩種格式都有出現。例:o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經王風王風黍離)黍離)o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傳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左傳襄公二十八襄公二十八年)年)o聖人不愛己。(荀子聖人不愛己。(荀子正名)正名)o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已经开始说明从先秦开始,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已经开始从前置向后置发展,因此出现两种情况并存的现从前置向后置发展,因此出现两种情况并存的现象。象。
8、第9页,共54页。o漢代以後宾语後置現象逐漸多了起來,但漢代以後宾语後置現象逐漸多了起來,但後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賓語後世的作者也有仿照上古的句式使用賓語前置的情況,例:前置的情況,例:o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蜀蜀書書諸葛亮傳)諸葛亮傳)o故之人不余欺也。(蘇軾石鐘山記)故之人不余欺也。(蘇軾石鐘山記)o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區寄傳)彼不我恩也。(柳宗元童區寄傳)o而狼未之知也。(馬中錫中山狼傳)而狼未之知也。(馬中錫中山狼傳)第10页,共54页。(三三)賓語用代詞複指賓語用代詞複指o古代漢語中爲了強調賓語,使賓語前置以後
9、,還古代漢語中爲了強調賓語,使賓語前置以後,還可以借助指示代詞可以借助指示代詞“是、之是、之”復指前置的賓語。復指前置的賓語。句子格式為:賓語句子格式為:賓語+是(之)是(之)+謂語動詞。例:謂語動詞。例:o將將虢虢是滅,何愛于虞?(是滅,何愛于虞?(左傳左傳僖公五年僖公五年o吾以子為吾以子為異之問異之問,曾,曾由與求之問由與求之問。(。(論語論語先先進進)o豈不穀是為?豈不穀是為?先君之好是繼先君之好是繼。(左傳。(左傳僖公四僖公四年)年)第11页,共54页。o這種賓語前置,還常在前置賓語之前加上這種賓語前置,還常在前置賓語之前加上“惟惟(唯)(唯)”字,構成字,構成“惟(唯)惟(唯)是(之
10、)是(之)”的格的格式,強調賓語的作用更加的明顯。如:式,強調賓語的作用更加的明顯。如:o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父母唯其疾之憂。(論語為政)為政)o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率師以來,唯敵是求。(左傳宣公十二年)宣公十二年)o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左傳去我三十里,唯命是聽。(左傳宣公十五年)宣公十五年)o當臣持竿臨河時,心無雜慮,惟魚之念。(列子當臣持竿臨河時,心無雜慮,惟魚之念。(列子湯湯問)問)o雞鳴而駕,塞井夷竃,唯余馬首是瞻。(左傳雞鳴而駕,塞井夷竃,唯余馬首是瞻。(左傳襄公十襄公十四年)四年)第12页,共54页。o如果前置的賓語是由疑問代詞如果前置的賓語是由疑問代詞“何何”作定語的
11、定中結作定語的定中結構短語,那麽復指的指示代詞一般用構短語,那麽復指的指示代詞一般用“之之”。o姜氏何厭之有?(左傳姜氏何厭之有?(左傳隱公元年)隱公元年)o孔子曰:孔子曰:“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劉禹錫陋室銘)(劉禹錫陋室銘)o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論語子張)子張)o夫子居之,何厭之有?(論語夫子居之,何厭之有?(論語子罕)子罕)o宋何罪之有?(墨子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輸)公輸)o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復,何禮之循?(商君書(商君書更法)更法)第13页,共54页。o如果前置的賓語是代詞,有兩種方法
12、:如果前置的賓語是代詞,有兩種方法:o1、沿用原來格式,復指的代詞只用、沿用原來格式,復指的代詞只用“之之”。例:。例:o“我之懷矣,自詒伊慼我之懷矣,自詒伊慼”其我之謂乎?(左傳其我之謂乎?(左傳宣宣公二年)公二年)o故事求遠而失近,廣藏而狹棄,斯之謂也。(新故事求遠而失近,廣藏而狹棄,斯之謂也。(新語語資質)資質)o2、不用復指代詞,直接把代詞、不用復指代詞,直接把代詞“是是”放在謂語動詞之放在謂語動詞之前。例:前。例:o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往爾貢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往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南征而不復,寡人是問。(左傳僖公四年)僖公四年
13、)第14页,共54页。是之谓,此之谓o古文中常见的凝固格式,分别是古文中常见的凝固格式,分别是“谓是、谓此谓是、谓此”的宾语的宾语前置,可译作前置,可译作“叫它,把它叫做叫它,把它叫做”,“此之谓此之谓”还可以还可以不带其他宾语单独形成一个分句。不带其他宾语单独形成一个分句。o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左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左传传o诗云: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孟子,此之谓也。孟子o此之谓也此之谓也古文中很常见的表示判断的分句,古文中很常见的表示判断的分句,“说的就是这个说的就是这个”第15页,共54页。介詞“以”的賓語前
14、置o將子無怒,秋以為期。(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詩經詩經衛風衛風氓氓)o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思無邪”。(論語(論語為政)為政)o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楚國方城以爲城,漢水以爲池,雖衆無所用之。(左傳(左傳僖公四年)僖公四年)o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李斯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李斯諫逐客疏)諫逐客疏)第16页,共54页。o除了強調介詞除了強調介詞“以以”的賓語而使之前的賓語而使之前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詞有時也具有相置以外,其他一些介詞有時也具有相同的做法。例:同的做法。例:o日居月諸,東方自出。(詩經日居月諸,東方自出。(詩經邶
15、風邶風日日月)月)o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墨啟乃淫溢康樂,野於飲食。(墨子子非樂上)非樂上)第17页,共54页。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表示行为数量的词序o现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现代汉语中表示行为数量,一般是把数词和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如和动量词放在动词之后。如“看三遍看三遍”o古代汉语中,则与之不同:古代汉语中,则与之不同:o一是一般不用动量词;二是数词一般放在一是一般不用动量词;二是数词一般放在动词之前。动词之前。o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列子o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又与之遇,七遇皆北。左传第18页,共54页。o古代汉语中,如果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古代汉
16、语中,如果要强调某一行为的数量,可以改变句式。把数词从动词前移到句尾,可以改变句式。把数词从动词前移到句尾,并在数词前用代词并在数词前用代词“者者”复指,复指,“者者”前前面的部分就成为全句的主语,句尾的数词面的部分就成为全句的主语,句尾的数词就成了全句的谓语了。就成了全句的谓语了。o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鲁仲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战国策终不肯受。战国策第19页,共54页。判断句判断句o判断句是指谓语对主语所代表的人、物或判断句是指谓语对主语所代表的人、物或所属性质、类别等进行判断的句子。所属性质、类别等进行判断的句子。o古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系词,
17、谓古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系词,谓语直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其类型语直接由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其类型共有四种。共有四种。第20页,共54页。1、“者者也也”o主语之后加代词主语之后加代词“者者”复指(有些著作认为是语气助词,复指(有些著作认为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语气),谓语之后用语气词表示提顿语气),谓语之后用语气词“也也”加强肯定语加强肯定语气。例如:气。例如:o南冥者,天池也。南冥者,天池也。庄子庄子逍遥游逍遥游o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荀子 王制王制 o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者,阳城人也。史记史记陈涉世家陈
18、涉世家o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贞者,事之干也。周易周易乾第一乾第一o弦高者,郑商也。弦高者,郑商也。公羊传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僖公三十三年第21页,共54页。2、“者者”o主语之后加主语之后加“者者”,谓语之后不加,谓语之后不加“也也”。例如:例如:o虎者,戾虫;人者,甘饵。虎者,戾虫;人者,甘饵。战国策战国策秦秦策策o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之资。老子老子二十七章二十七章o天下者,高祖天下。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史记魏其武安侯魏其武安侯列传列传o陈轸者
19、,游说之士。陈轸者,游说之士。史记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列传o栗者,民灾害所种。栗者,民灾害所种。晁错论贵栗疏晁错论贵栗疏第22页,共54页。3、“也也”o主语之后不加主语之后不加“者者”,谓语之后加语气词,谓语之后加语气词“也也”帮助判帮助判断。例如:断。例如:o制,岩邑也。制,岩邑也。左传左传隐公元年隐公元年o董狐,古之良史也。董狐,古之良史也。左传左传宣公二年宣公二年o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左传左传僖公四年僖公四年o夫轸,天下之辩士也。夫轸,天下之辩士也。战国策战国策秦第一秦第一陈轸去陈轸去楚之秦楚之秦o公曰:公曰:“此晋国之宝也。此晋国之宝也。”榖榖 梁传梁传僖公二年僖
20、公二年o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大夫之许,寡人之愿也。左传左传成公二年成公二年o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左传左传庄公十年庄公十年第23页,共54页。4、“”o主语之后不加主语之后不加“者者”,谓语之后也不用,谓语之后也不用“也也”。例如:。例如:o夫鲁,齐晋之唇。夫鲁,齐晋之唇。左传左传哀公八年哀公八年o君子之德,风;小人之风,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风,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论语颜渊颜渊o秦,虎狼之国。秦,虎狼之国。史记史记屈原列传屈原列传o荀卿,赵人。荀卿,赵人。史记史记孟轲荀卿列传孟轲荀卿列传o韩,天天之咽喉。韩,天天之咽喉。战国策战国策秦策秦策o刘备,天下袅雄。刘备
21、,天下袅雄。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第24页,共54页。古汉语中的否定判断句一般是在谓语之前加否定副词古汉语中的否定判断句一般是在谓语之前加否定副词“非非”表示。例如:表示。例如:o楚虽大,非吾族也。楚虽大,非吾族也。左传左传成公四年成公四年o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非君也,不类。”左左传传庄人八年庄人八年o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庄子秋水秋水o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孟子公孙丑下公孙丑下o此
22、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战国策战国策魏策魏策o我非生而知之者。我非生而知之者。论语论语述而述而第25页,共54页。o判断句的主语有时根本不出现,有时也可判断句的主语有时根本不出现,有时也可以承接上文而省略,这时以承接上文而省略,这时“也也”就是必不就是必不可少的。可少的。o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隐者也。”论语论语o项王按剑而跽曰: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客何为者?”张良曰: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史记史记第26页,共54页。o在先秦,由于判断句中一般都不用判断系词,所以,在先秦,由于判断句中一般都
23、不用判断系词,所以,象象“是是”、“为为”、“乃乃”、“即即”、“则则”、“维维”(或惟)这类词出现在句子中时,有时虽然(或惟)这类词出现在句子中时,有时虽然可以按照判断系词可以按照判断系词“是是”去翻译,但要意识到它们去翻译,但要意识到它们并不是判断系词,例如:并不是判断系词,例如:o是社稷之臣也。论语是社稷之臣也。论语o至攘人犬豕鸡豚者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也?墨子墨子o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 。左传左传僖公三僖公三十年(十年(“繁启蕃长于春夏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臧于秋冬,是又禹桀畜积收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