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4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课件)营养和慢性病.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58397
  • 上传时间:2022-09-02
  • 格式:PPT
  • 页数:141
  • 大小:1.28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课件)营养和慢性病.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课件 营养 慢性病
    资源描述:

    1、第五章第五章 营养和慢性病营养和慢性病 全国人大常委、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中国营养学会名誉理事长王陇德院士在营养立法研讨会上的讲话(节录)慢性病是我国国民的主要杀手,国民死因的83%都与慢性病密切相关。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有1.6亿血脂异常人群、有1.6亿高血压人群、有2000万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都很高,其中慢病发病率还在增加。如2型糖尿病2010年相关专家新估算患者达9200万人,与2002年相比增加3倍,还有约1.4亿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脑卒中占我国国民死因的首位,并有大量的致残患者。引致脑卒中的高发因素之一是2型糖尿病。慢性病防控不力的状态如果持续下去,

    2、今后30年可能会发生井喷,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期。慢性病的发生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肥胖和超重是慢病的高发人群,其中营养是影响国民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慢病的两大因素包括营养和运动。国民具备慢性病预防素养的只占4.66%。营养健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营养立法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根本保障。仅从慢病预防的角度看营养立法就刻不容缓。超重:体重超过了相应身高所对应的标准值。肥胖:体脂(全身或局部)的百分比异常高。第一节第一节 肥胖病肥胖病 肥胖病: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达到危害健康程度的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2009中国儿童少年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

    3、告营养与健康报告 中国有1200万超重肥胖少年儿童。城市儿童膳食中脂肪提供的能量占总能量摄入的比例已从24.4%增加到35.9%,超过了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30%的上限。全球1.55亿超重肥胖少年儿童中的1/13集中在中国。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Overweight ChildrenThe evolution of mankind2.5 mn years50 years英报称中国人正以惊人速度变胖英报称中国人正以惊人速度变胖 n2006年年8月月19日日英国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社论:中国社论:中国

    4、的肥胖问题正以的肥胖问题正以“惊人惊人”速度增长,近速度增长,近15%的人超重,在的人超重,在15年里,儿童肥胖的问题增长年里,儿童肥胖的问题增长了了27倍。倍。13亿中国人的增重带来了一些问题,亿中国人的增重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糖尿病和心脏病流行。如糖尿病和心脏病流行。伯明翰大学的糖尿病和肥胖组组长柏奈特:伯明翰大学的糖尿病和肥胖组组长柏奈特:“这这太惊人了,事实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太惊人了,事实上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这种情况。”2000年,年,718岁青少年的过重和肥胖是岁青少年的过重和肥胖是1985年的年的28倍。现在世界约倍。现在世界约1/5的过重或肥胖人士是中国人。的过重或肥胖人士

    5、是中国人。柏奈特教授说:柏奈特教授说:“人们把这称为西方化的结果,人们把这称为西方化的结果,但大部分是城市化的结果。城市化带来饮食和生但大部分是城市化的结果。城市化带来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锻炼的变化。所有证据都活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锻炼的变化。所有证据都表明表明活动减少与饮食潮流相比,在造成肥胖中的活动减少与饮食潮流相比,在造成肥胖中的作用更大或至少一样作用更大或至少一样。”美国洛杉矶时报:中国人的腰包逐渐鼓起来后,他们的腰围也开始不断增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肥胖率每10年就增加一倍。而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因肥胖引起的慢性病正在逐渐增多,到2020年,慢性病的治疗费用将占

    6、总体医疗花费的29.2%。肥胖中国:腰围增长如何改变一个国家一书的合著者马修克莱布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是研究日益富庶的发展中国家的样本。美国保健事务: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增幅超过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这个数字在未来20年还可能增加一倍。1982年,中国人口的7被认定为超重,如今,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超重者。15年来,每年都会有1.2的人成为肥胖者。肥胖的年龄也日益提前,7岁以下的儿童中有近1/5超重,7是肥胖儿童,比例远比欧洲国家高得多。二、肥胖病的评价1.体质指数(BMI):体重与身高平方的比率(kg/m2)当BMI达到一特定水平时,部分亚洲人群的体脂含量均高于高加索人种。

    7、BMI的升高与死亡率的升高以及广泛的疾病谱具有密切的关系。Limitations of BMIBothmenhaveaBMIof312.腰围(WC)对内脏脂肪的预测优于腰臀比3.腰臀比(WHR):超过0.9(男)或0.8(女)为中心性肥胖4.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或105)或=身高(cm)-1050.95.皮肤皱褶厚度二、肥胖病的评价三、肥胖的判定标准三、肥胖的判定标准1.按身高计算的标准体重 超过20%为肥胖 10%为超重,20%-30%为轻度肥胖,30%-50%为中度肥胖,50%以上为重度肥胖,100%为病态肥胖。体重不能反映体内的脂肪含量。2.BMI 18.5-24.9

    8、为正常范围,大于25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亚洲人体型偏小,不适宜。BMI为24.9时,日本人的高血压危险增长3倍。在美国的日本人BMI大于23时,心血管病危险明显增加。香港地区的中国人,BMI在23.7时死亡率最低,高于此值时开始上升。三、肥胖的判定标准三、肥胖的判定标准2.BMI 2000年亚太地区会议提出新的亚洲标准:BMI在18.5-22.9为正常,大于23为超重,大于30为肥胖。中国人BMI的正常范围应该比亚洲标准低些,因为中国人的肥胖有两大特点:体型小、肚皮大、危害大。2001年,中国肥胖问题专家组根据流行病学心血管并发症与体重关系的研究,提出24为超重,28为肥胖。三、肥胖的判定

    9、标准三、肥胖的判定标准3.腰围(WC)WTO建议男性WC94cm,女性80cm为肥胖。成人BMI:25-34.9,男性腰围102cm,女性腰围88cm,患病危险增加。在19601962年到19992000年间,美国人男女腰围分别增长了10cm和17cm。三、肥胖的判定标准三、肥胖的判定标准四、肥胖的分类四、肥胖的分类(一)单纯性肥胖 体态匀称、皮下脂肪分布均匀。多数患者喜食油腻以及甜味食品,不爱活动,有胸闷、汗多、气短等症状。肥胖儿童99%以上属于单纯性肥胖。(二)继发性肥胖1.下丘脑病变:包括先天性代谢缺陷、炎症、创伤、出血、肿瘤等。2.垂体病变: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垂体瘤等3.甲状腺功能减

    10、退症4.皮质醇增多症 面部、颈背、躯干部脂肪沉积增多,而四肢脂肪分布相对减少,形成典型的向心性肥胖。四、肥胖的分类四、肥胖的分类5.胰岛素病变:胰岛素瘤、功能性自发性低血糖症、反复发作的低血糖,迫使病人通过增加进食来缓解症状。加上高胰岛素血症使合成代谢增加,导致肥胖。胰岛素瘤患者40%伴有肥胖。6.性腺功能减退症及其它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症 男性无睾或类无睾综合征四、肥胖的分类四、肥胖的分类1.性别性别一般来说,一般来说,成年女性肥胖多于成年男性成年女性肥胖多于成年男性女性体脂主要分布在臀部,男性分布在腹部。女性体脂主要分布在臀部,男性分布在腹部。2.种族种族在美国非西班牙裔黑人妇

    11、女(在美国非西班牙裔黑人妇女(37)和墨西哥裔)和墨西哥裔妇女(妇女(33)的肥胖发生率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的肥胖发生率高于非西班牙裔白人妇女(妇女(23),在男性中未观察到这种差异。),在男性中未观察到这种差异。美国土著居民和太平洋岛国居民高肥胖发生率。美国土著居民和太平洋岛国居民高肥胖发生率。五、肥胖病的流行病学五、肥胖病的流行病学3.社会经济状况社会经济状况肥胖是富贵病肥胖是富贵病发达国家的女性发达国家的女性社会经济状况与肥胖发生率呈明社会经济状况与肥胖发生率呈明显的负相关显的负相关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水平与肥胖正相关社会经济水平与肥胖正相关4.年龄年龄 在发达国家,主要在中年人

    12、中流行。在发达国家,主要在中年人中流行。五、肥胖病的流行病学五、肥胖病的流行病学六、肥胖的原因(一)能量摄入过多(一)能量摄入过多 能量需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年老时,能量需要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因此,年老时,为了为了维持体重,食物的摄取量应相应地减少维持体重,食物的摄取量应相应地减少。胖子比瘦子食量大,且吃的较快。胖子比瘦子食量大,且吃的较快。食堂进餐吃的多。食堂进餐吃的多。能量密度较高的膳食能量密度较高的膳食脂肪是重要的产能营养素脂肪是重要的产能营养素炸土豆片、糖是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炸土豆片、糖是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From Ancient to Modern.DietsTheNutrit

    13、ionTransitionProgram,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Consumption of Animal Foods(kg/capita/yr)Source:State Statistical Bureau,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1952-2000(二)内分泌疾病,较少见(二)内分泌疾病,较少见 胰岛细胞瘤或注入过量胰岛素产生的胰岛素过高胰岛细胞瘤或注入过量胰岛素产生的胰岛素过高症可导致进食和脂肪贮留增加。症可导致进食和脂肪贮留增加。皮质醇增加皮质醇增加 甲状腺机能过低甲状腺机能过低(三)下丘脑性肥胖(

    14、三)下丘脑性肥胖 外伤、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疾病外伤、恶性肿瘤和炎症性疾病六、肥胖的原因(四)能量消耗(四)能量消耗1.基础代谢率是休息状态下身体的总能量需要。基础代谢率是休息状态下身体的总能量需要。约占能量总消耗的约占能量总消耗的70。婴儿最高,儿童期逐渐。婴儿最高,儿童期逐渐下降,成年后期每下降,成年后期每10年大约减少年大约减少2。代谢率有家代谢率有家族倾向。族倾向。瘦体质较高者代谢率较高。瘦体质较高者代谢率较高。瘦体质较少且休息代谢率较低者活动量较低、体瘦体质较少且休息代谢率较低者活动量较低、体脂较高,有变胖的可能性。脂较高,有变胖的可能性。(五)遗传(五)遗传七、肥胖的原因From An

    15、cient to Modern.WorkTheNutritionTransitionProgram,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From Ancient to Modern.TransportTheNutritionTransitionProgram,TheUniversityofNorthCarolinaatChapelHillGENETICS PERMITS OBESITY.ENVIRONMENT CAUSES OBESITY.Hill&Dietz(六)其他因素(六)其他因素p出生体重大或怀孕期间母亲患出生体重大或怀孕期间母亲患型糖尿病型

    16、糖尿病p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多囊卵巢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激素缺乏症及胰岛瘤激素缺乏症及胰岛瘤p药物,如下丘脑激素、氯丙嗪、三环抗抑药物,如下丘脑激素、氯丙嗪、三环抗抑郁药如阿密替林、二苯环庚啶、糖皮质激郁药如阿密替林、二苯环庚啶、糖皮质激素、类固醇(甲地孕酮)、素、类固醇(甲地孕酮)、2-丙基戊酸钠、丙基戊酸钠、胰岛素、锂、磺酰脲胰岛素、锂、磺酰脲七、肥胖的原因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一)与心理和社会的关系(一)与心理和社会的关系u不同社会状态和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社会状态和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态度。u肥胖的成人或青少年,特别是女性,其自信肥胖的成人或青少

    17、年,特别是女性,其自信心会下降,自身形象也会受影响。心会下降,自身形象也会受影响。u女性肥胖者社会经济成就感及社会主动性较女性肥胖者社会经济成就感及社会主动性较低。低。(二)患病率 脂肪分布比超重本身更危险。上身型肥胖者死亡率、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的危险增加。葡萄糖不耐受、胰岛素的抵抗性、血压和血脂升高都与腹部脂肪或上身脂肪的增加正相关。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统冠心病尿失禁充血性心力衰竭蛋白尿心肌病癌症左室肥大乳腺癌猝死结肠癌深静脉血栓十二直肠癌肺食道癌哮喘贲门癌阻塞性睡眠窒息胆囊癌肺栓塞肥胖换气不足综合征内分泌骨骼肌肉2型糖尿病骨关节炎血

    18、脂异常背痛代谢综合征痛风不孕症神经/感觉胃肠道脑性假瘤胃十二指肠反流肌萎缩胆石症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1.肥胖与2型糖尿病 腹部脂肪和体重的增加加重糖尿病的危险性。随着体重的减轻,葡萄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性减轻。美国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肥胖或超重的占85%。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ObesityandDiabetesRiskBMI LevelsIncidence New Cases per 1,000 Person-Years2.肥胖与心血管疾病 肥胖以及向心性脂肪分布与多种类型的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有关,包括冠心病、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猝死。男性型肥胖(

    19、过多的体重主要分布于身体上部和腹部)比女性型肥胖(过多的体重主要分布于臀部和大腿)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更强。达到理想体重可使肥胖病人的血压几乎恢复正常。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ObesityandHypertensionRisk%Systolic 140 mm HgBMI LevelsCanadian Guidelines for Healthy Weights.CatNo.H39-134/1989E;1988:69.3.癌症 肥胖增加发生和死于乳腺(绝经妇女)、结肠、十二指肠、食道、胃、肝、肾、子宫及其他器官癌症的危险。美国约3%的癌症可能与肥胖有关。腹部脂肪的增多预示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八

    20、、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4.肝胆疾病 肥胖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性,高达25%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可能发展为肝硬化。20-30岁肥胖妇女胆囊病的发病率是正常体重妇女的6倍,60岁时,肥胖妇女中1/3可能发生胆囊病。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5.肥胖与生殖 肥胖与月经紊乱、闭经及不孕等有关。妊娠期肥胖会提高母亲与小孩的患病率,先天畸形的危险增加,特别是中枢神经管缺陷。多囊性卵巢疾病。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三)肥胖与死亡率(三)肥胖与死亡率 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关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关 与与BMI在在20-25的人相比,的人相比,BMI30的人死亡的人死亡率增加率增加50-100。儿童

    21、时期的超重可使成年时的死亡率增加儿童时期的超重可使成年时的死亡率增加50,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增加100。八、超重和肥胖对健康的影响九、肥胖病的预防和治疗(一)运动(一)运动 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使能高强度的体力活动可使能量消耗增加量消耗增加2-42-4倍。倍。(二)营养治疗1.控制总能量2.蛋白质的供给 牛奶、鱼、鸡、鸡蛋清、瘦肉3.限制脂肪摄入九、肥胖病的治疗4.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选择玉米面、荞麦面、燕麦、莜麦 严格限制糖、巧克力、含糖饮料及零食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6.膳食纤维7.营养的三餐分配以及烹调 早餐27%、午餐49%、晚餐24%动物性蛋白和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尽

    22、量安排在早餐和午餐,晚餐以清淡为主。采用蒸、煮、烧、汆等,忌油煎、炸。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8.注意事项 感到焦虑时应避免进食来缓解 避免边看电视边吃零食 进食时充分咀嚼 规律饮食,不暴饮暴食 避免经常喝酒或经常在饭店进餐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8.注意事项 晚餐要少,避免睡前加餐 多吃蔬菜,少吃荤菜 避免偏食、挑食,改掉喜吃甜食、零食、临睡前吃点心、饭后立即睡的习惯。因咖啡、浓茶能刺激胃液分泌,增进食欲,需禁咖啡和浓茶。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Lets start now!Lets start now!(三)减肥药 降低食欲或增加饱足感 抑制膳食脂肪的吸收 增加产热 药物治疗常用于BMI30kg

    23、/m2或BMI27kg/m2但伴有肥胖合并症的患者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p曲美(sibutramine)5-羟色胺:增强饱胀感p塞尼可(orlistat)抑制脂肪的消化p麻黄素 增加能量消耗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俏妹牌减肥胶囊”的保健食品标示出品/生产企业:青海青藏高原天然药用植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标示批准文号:卫食健字2003查出违禁物质“西布曲明”和“酚酞”。(四)手术治疗 腹腔镜调整束胃术、胃旁路术、胰胆管分流术 BMI40kg/m2或BMI35kg/m2伴有肥胖合并症者九、肥胖病的预防与治疗(五)肥胖治疗对合并症的影响 体重下降510可改善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睡眠窒息以及其他肥

    24、胖合并症的状况。伴随体力活动增加的轻度体重下降即可防止单纯性糖尿病病程的加重。九、肥胖病的治疗第二节 糖尿病n 糖尿病是糖代谢障碍所致的血糖过高并经尿排出,糖尿病是糖代谢障碍所致的血糖过高并经尿排出,从而导致体脂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表现为高血糖、从而导致体脂和蛋白质的大量分解,表现为高血糖、糖尿、多尿、多食、多饮、消瘦和衰竭。糖尿、多尿、多食、多饮、消瘦和衰竭。n 一组起因于胰岛素分泌损伤、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一组起因于胰岛素分泌损伤、胰岛素作用缺陷或二者兼有的代谢紊乱。二者兼有的代谢紊乱。n 胰岛素参与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脂肪沉积。胰岛素参与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脂肪沉积。任意两次空腹血糖任意两次

    25、空腹血糖7.0mmol/L7.0mmol/L,或任意一,或任意一次血糖次血糖11.1 mmol/L11.1 mmol/L,并出现,并出现DMDM相关症状。相关症状。葡萄糖负荷后葡萄糖负荷后2 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11.1 mmol/L11.1 mmol/L。一次空腹血糖在一次空腹血糖在6.7-6.9mmol/L6.7-6.9mmol/L称为称为空腹血空腹血糖受损糖受损。有空腹血糖受损或葡萄糖耐受异常(给予有空腹血糖受损或葡萄糖耐受异常(给予葡萄糖后葡萄糖后2 2小时血糖小时血糖7.8-11mmol/L7.8-11mmol/L的个体的个体患有患有前糖尿病前糖尿病。一、糖尿病的分类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

    26、病(幼年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幼年糖尿病、型糖型糖尿病)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继发型糖尿病:由于其它疾病理引起胰腺损继发型糖尿病:由于其它疾病理引起胰腺损伤或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伤或严重的胰岛素抵抗。(一)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一)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型糖尿病)T 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胰腺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胰腺-细胞细胞破坏而导致胰腺破坏而导致胰腺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绝对依赖,绝对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来阻止酮症酸中毒、昏迷和死亡。外源性胰岛素来阻止酮症酸中毒、昏迷和死亡。遗传

    27、与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病毒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或直接损伤胰腺的病毒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或直接损伤胰腺的细细胞。胞。一、糖尿病的分类NORMALISLETSDM-TYPE1DM-TYPE2(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型糖尿病)型糖尿病)p与胰岛素抵抗、胰岛细胞代偿性胰岛素分泌不足以及不断增加的肥胖有关。p占糖尿病患者的90-95%,大部分患者无典型症状,不绝对依赖外源胰岛素。p引起胰岛素抵抗的因素:肥胖、遗传和衰老。一、糖尿病的分类 男性的体脂分布男性的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相关性高于女性。性高于女性。女性

    28、女性腹围腹围89cm89cm,男性,男性102cm102cm作为胰岛素作为胰岛素抵抗增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指标。抵抗增加、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指标。胰岛素抵抗随年龄增长而增加。胰岛素抵抗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一、糖尿病的分类 型糖尿病的症状型糖尿病的症状伤口愈合困难伤口愈合困难视物模糊视物模糊反复性牙龈或膀胱感染反复性牙龈或膀胱感染手或足的知觉变化手或足的知觉变化许多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发现血糖高许多患者无明显症状,仅发现血糖高一、糖尿病的分类(三)妊娠糖尿病(三)妊娠糖尿病 孕期发生或在孕期第一次发现不耐受葡萄糖。孕期发生或在孕期第一次发现不耐受葡萄糖。约约2 2的孕妇,一般发生在第二和第三孕期。

    29、的孕妇,一般发生在第二和第三孕期。在多数情况下,分娩后耐糖量恢复正常。在多数情况下,分娩后耐糖量恢复正常。华人患病率较高。华人患病率较高。一、糖尿病的分类(三)妊娠糖尿病(三)妊娠糖尿病u对于高风险的妇女(明显肥胖、个人孕期糖尿病史、糖尿或高强度家族糖尿病史),应尽快进行葡萄糖耐受试验。u中度危险的妇女应在妊娠24-28周之间进行葡萄糖试验。u 75g或100g葡萄糖负荷来确诊。空腹:5.3mmol/L餐后1h:10.0mmol/L餐后2h:8.6mmol/L一、糖尿病的分类 全球范围内每10秒就有1个糖尿病患者死亡,2个人被诊断为新发糖尿病。2007年全球约有2.46亿人患糖尿病,其中46%

    30、为4059岁劳动力人口。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0年发表了一篇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专家撰写的论文,指出中国现有9240万成人患有糖尿病,其中男性5020万,女性4220万。20岁以上成人糖尿病的患病率达9.7%。其中,男性患病率10.6%,女性患病率8.8%。1.48亿人处于糖尿病前期,比例达15.5%。更糟糕的是,60%的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情况。是2002年调查数字的3倍以上,更超过了国际糖尿病联盟对中国的估计。二、流行状况二、流行状况 正常情况下,血糖含量保持在恒定的范围(3.9-6.1mmol/L或700-1100mg/L)。血糖浓度低于8.8mmol/L时,肾小管细胞几

    31、乎可以把滤入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吸收,血糖浓度高于8.8-10mmol/L时,出现糖尿。血糖浓度保持相对恒定是细胞进行正常代谢、维持器官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之一,特别是脑组织。三、血糖的调节1.体内因素的调节(1)胰岛素 促进肝糖原的生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脂肪的合成。糖尿病时,能量不足导致脂肪大量分解,产生大量酮体,引起脂血症和酮血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缺乏时,蛋白质的分解加强,消耗过多,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三、血糖的调节Glucagon and Insulin are Peptide Hormones Made in the Pancreas High Glucose Signals I

    32、nsulin release Low Glucose Signals Glucagon release生长激素释放抑制因子(2 2)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 加速肝糖原分解加速肝糖原分解 促进糖原异生促进糖原异生 激活脂肪组织内的脂肪酶,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激活脂肪组织内的脂肪酶,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提高血液脂肪酸水平,促进酮体生成,从而抑制周围提高血液脂肪酸水平,促进酮体生成,从而抑制周围组织摄取葡萄糖,间接升高血糖。组织摄取葡萄糖,间接升高血糖。三、血糖的调节2.食物的调节(1)食物碳水化合物 不同类型的碳水化合物产生不同的血糖反应 抗性淀粉、寡糖以及膳食纤维对血糖反应的应答缓慢而平稳。(2

    33、)食物血糖生成指数3.其他食物因素 糊化程度 水果中的果酸延长胃肠排空时间,降低血糖生成指数 富含脂肪、蛋白质的食物血糖生成指数较低。高血糖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发生糖尿。因尿液的渗透压增加,出现尿频和尿量增多,导致烦躁、饮水量大增,消耗体内大量的钾、钠等阳离子。随着葡萄糖的排出以及糖异生作用的增强,体脂和体蛋白大量消耗,产生酮体等有毒物质,机体消瘦,发生神经症状。四、病因 肥胖使葡萄糖利用率下降,中等肥胖者发生糖尿病的机率是正常人的2倍,而严重肥胖者是正常人的20倍。女性10年内减轻5kg体重,可使糖尿病发生率下降50或更多。绝经前期妇女腹部脂肪的增多可引起糖耐量异常。四、病因五、临床表现

    34、与并发症(一)糖尿病本身的临床表现 易于疲劳、逐渐消瘦。多饮、多尿、多食,尿量增加3-5倍,总尿 量可达2-3L以上,有的甚至达到10L。型糖尿病症状不明显。(二)并发症1.感染 疖痈较多见 严重时发生全身性败血症 结核:肺结核多见,发病率是正常人的3-5倍。五、临床表现与并发症Gangrenous(坏疽)ExtremityDiabeticFootUlcerCirculation problems 皮肤真菌感染较多。其它容易感染的的部位:泌尿生殖系统:肾盂肾炎、膀胱炎、真菌性阴道炎、坏死性肾乳头炎等胆囊炎牙周炎、牙龈溢脓鼻窦炎等五、临床表现与并发症3.心血管病变(1)心脏病变:冠心病(心肌梗塞

    35、、心绞痛)和糖尿病心肌病。(2)脑血管意外:脑梗死及脑出血,可出现偏瘫。脑出血发生率与非糖尿病患者相近,而脑梗死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倍。(3)下肢血管病变 合并有神经病变时,易引起感染,导致下肢坏疽或发生溃疡(糖尿病足),是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五、临床表现与并发症p 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累积全身多个系统,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包括: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肾病 视网膜病变 神经病变p 糖尿病是造成成人失明、非创伤性下肢截除以及尿毒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五、症状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一)(一)型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治疗)型糖尿病的治疗(胰岛素治

    36、疗)可置于皮下更好地监测血糖,也有利于医师和患者及时调节治疗方案。进餐时间和量尽可能每天保持一致,以保证血糖在24h内尽可能接近正常 体力活动六、糖尿病的治疗(二)型糖尿病的治疗1.降低心血管病风险 膳食和运动是达到血糖优化的第一步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以控制血糖、血压和胆固醇。轻度的体重减小(5%-10%)将减少用药量。2.延缓葡萄糖吸收的a-糖苷酶抑制剂 减少餐后高血糖症的发生。引起胃肠胀气、腹痛和腹泻。六、糖尿病的治疗3.胰腺移植4.改变生活方式 坚持每天锻炼30 min,每周5d 降低5体重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的危险性,延迟糖尿病的发生达11.1年。型糖尿病人减重6-20kg,即使没有达到理

    37、想体重,也有明显的效果,包括血糖改善、血浆中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降低。六、糖尿病的治疗Weight management and diabetesStop smoking1.碳水化合物 限制蔗糖的摄入以改善血糖水平。果糖代替其他碳水化合物时,餐后血糖反应降低。水果、蔬菜和蜂蜜所含的适量果糖不会有问题,但果糖用作甜味剂时,并不比其它营养性甜味剂有更多的好处。高强度的甜味剂用于糖尿病膳食产生的能量极微,包括阿斯巴甜(天冬酰苯丙酸甲酯)、糊精、双氧恶噻嗪K、三氯蔗糖和甜蜜素。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2.脂肪的摄入 饱和FA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美国糖尿病协会)。限制胆固醇的摄入,一般应低于300

    38、mg/d,相当于1个鸡蛋黄中胆固醇的含量。反式脂肪酸的消费增加心血管病的危险性,应尽可能减少摄入。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3.蛋白质 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和机体功能。成人蛋白质摄入量:0.8g/kg.d,占每日总能量的10左右。低蛋白膳食降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对于代谢活跃、生长旺盛的个体(如儿童、青少年、孕妇)以及为减肥而采用较低能量膳食的人应大于20。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4.纤维 多食富含天然纤维的食物,如蔬菜、豆类、谷粒和水果。5.乙醇 每日适量饮酒可减少型糖尿病的发生。2001年美国哈佛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观察46892名健康男子12年,发现日饮酒精量15-29g较不饮酒者相比发病率降低36%,

    39、周饮酒5次以上,尽管饮酒量小,仍可得到最大的保护。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 胰岛素或磺脲类药物治疗的病人饮酒时应当进食,空腹饮酒抑制肝脏葡萄糖的生成,导致低血糖。严重胰岛素缺乏时,饮用大量乙醇或长期饮用会引起血糖过高。胰腺炎、高甘油三酯血症、神经病变、心肌病和肾衰患者应避免或严格限制酒精摄入量。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6.微量营养素(1)镁 有利于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高血脂。(2)锌 型糖尿病是否补锌尚不确定。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3)铬 葡萄糖耐受因子,参与体内葡萄糖的稳态调节 海带、莲子、绿豆较丰富(4)硒 糖尿病患者血硒较低,补硒可降低血液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心肌细胞、肾小

    40、球以及眼晶体免受氧自由基的攻击。海产品、海带、紫菜、大蒜含硒丰富。(5)钙和磷 糖尿病患者钙磷缺乏容易引起骨质疏松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6)维生素 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维生素C没有明显的效果。烟酰胺具有预防作用。维生素B1、B2、B6、B12对糖尿病多发性神经炎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七、糖尿病的营养干预第三节第三节 痛风痛风 痛风是嘌啉代谢紊乱以及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临床表现:高尿酸血症 反复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关节滑液中的白细胞内含有尿酸钠晶体。痛风石(尿酸钠结晶的聚集物)主要沉积在关节内及关节周围,有时导致畸形或残疾。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组织和血管发生痛风性肾实质病变、尿路结石

    41、。高嘌啉饮食、酒精、饥饿 肥胖、高血压病、慢性肾衰、糖尿病酸中毒 利尿剂、小剂量水杨酸、滥用泻药 激烈的肌肉运动、酗酒、缺氧、外科手术、放疗、化疗均加速ATP分解,其代谢产物为次黄嘌呤、黄嘌呤和尿酸。二、原因及发病机制二、原因及发病机制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1.高尿酸血症 女性大于357mol/L,男性大于416mol/L。2.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骤然起病,第一次发作在夜间,85%-90%是单关节受累,最常侵犯的是第一跖趾。3.间歇期 两次发作之间的间歇期为6个月至2年之间,少数5-10年才复发,个别患者无复发。4.痛风石与慢性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石的形成与高尿酸血症的程度或时间正相关。痛风石的

    42、核心是尿酸钠,在其周围出现慢性炎症反应,其内有巨噬细胞、上皮肉芽肿纤维增生。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 痛风石为黄白色赘生物,形态无规则,大而表浅,破溃长期不愈,有白色物排出。痛风石可累及心脏,典型部位在耳轮,常见部位还有第一大足趾、指、腕、膝、肘等。直接侵袭关节及肌腱使关节运动受限,造成机体畸形和功能障碍。未进行药物治疗的痛风患者中约有半数出现痛风石。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5.痛风的肾脏病变 尿酸盐在肾脏集聚 20%的痛风病人出现 腰痛、浮肿、高血压、轻度蛋白尿、尿呈酸性或血尿,晚期出现氮质血症和尿毒症6.肾结石三、临床症状三、临床症状四、营养治疗四、营养治疗(一)保持适宜体重(二)多摄食素

    43、食为主的碱性食物 各种蔬菜、水果、鲜果汁、土豆、甘薯、海藻、紫菜、海带等。西瓜和冬瓜属碱性食物,且有利尿作用,对痛风治疗有益。(三)合理的膳食结构(四)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约8-10杯,肾结石者最好3000ml。开水、淡茶水、矿泉水、鲜果汁、菜汁、豆浆等。(五)避免饮酒 乙醇代谢使血液乳酸浓度升高,乳酸抑制肾小管排泄尿酸,使肾脏排出尿酸减少。酗酒与饥饿同时存在是痛风急性发作的诱因。饮酒过多产生大量的乙酰辅酶A,甘油三酯升高。啤酒含有大量嘌啉。四、营养治疗四、营养治疗(六)良好的饮食习惯 暴食暴饮或一餐进食大量肉类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诱因。不要随意漏餐,每天至少3餐。少用刺激性调味品。

    44、食物多样以谷类为主、清淡少盐,食物清洁卫生、不变质。四、营养治疗四、营养治疗(七)避免高嘌啉食物 外源性尿酸占体内总尿酸的20%,严格的饮食控制只能使血尿酸降低10-20mg/L,因此不提倡长期采用严格的限制嘌啉的膳食。急性发作期宜选用第一类含嘌啉少的食物,以牛奶及其制品、蛋类、蔬菜、水果、细粮为主。四、营养治疗四、营养治疗(七)避免高嘌啉食物 缓解期可增选嘌啉中等的第二类食物,但应适量。肉类消费每日不超过120g,尤其不要一餐进肉食过多。急性期或缓解期均应避免高嘌啉的第三类食物,如动物内脏、沙丁鱼、凤尾鱼、小鱼干、牡蛎、蛤蜊、浓鸡汤以及鱼汤、火锅汤等。四、营养治疗四、营养治疗第四节第四节动脉

    45、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心血管疾病是一些在心脏或血管所发生的疾病,包括卒中。冠心病(CHD)是最普遍的一种心血管疾病。美国冠心病死亡率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50%。CHD是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冠状动脉变窄。-3脂肪酸在脂肪酸在预防预防CVD方面的作用方面的作用-3脂肪酸能降低CVD的死亡风险。建议摄入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鱼和鱼油是-3脂肪酸的丰富来源,特别是EPA和DHA。经常食用(每周多于5次)鱼类的人CHD死亡率降低38%。每月摄入1-3次鱼类食物显著降低CHD(11%)和卒中(9%)。植物来源的-3脂肪酸以-亚麻酸(ALA)的形式

    46、存在于亚麻籽、一些坚果、豆类以及绿叶蔬菜中。ALA的摄入与CHD的流行程度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负相关。仅有少量的ALA转化为EPA,转化率约为7%。转化为DHA的ALA一般少于5%,可能仅有1%。-3脂肪酸在脂肪酸在预防预防CVD方面的作用方面的作用-3脂肪酸降低脂肪酸降低CVD风险风险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1.降低心率失常2.降低甘油三酯 高甘油三酯患者每天摄入2-4克EPA+DHA降低20%-40%。但会提高血清胆固醇浓度。总胆固醇升高0-6%3.-3脂肪酸能小幅度、剂量依赖性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血压正常者没有作用或轻微 对于年龄较大(45岁)或患高血压(BP140/90mmHg)的人群,

    47、血压降低程度可能较高。4.减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扩展 鱼油的效果明显,而葵花籽油不明显。-3脂肪酸降低脂肪酸降低CVD风险风险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反式脂肪酸对反式脂肪酸对CVD风险的影响风险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证明反式脂肪酸对血液脂质有不良影响,并能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饱和脂类和反式脂类增加LDL的程度相当,但是,反式脂肪酸还能降低HDL。反式脂肪酸含量增加2%使LDL和HDL胆固醇的比值增加0.1个单位,相当于CHD风险增加53%。第四节第四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以下5种情况出现任何3种可诊断为代谢综合征:低HDL甘油三酯升高高血压腹部越来越

    48、肥胖空腹血糖升高第四节第四节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每一项都是CVD独立的危险因子,一起出现,增加心脏病、卒中和型糖尿病的风险。出现代谢综合征时CVD的发生风险增加1倍,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倍。代谢综合征很普遍,在美国约有27%的20岁以上的人有这种症状,其发病率随年龄和体重的增加而升高。预防预防CVD的膳食的膳食1.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的膳食 低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富含水果、蔬菜、全谷类、无脂或低脂乳品以及适量的瘦肉、鱼和禽肉。适量大豆蛋白代替某些动物食品。2.组合膳食 4种膳食成分:大豆蛋白、坚果(杏仁)、粘性纤维和植物固醇 任何一种都能降低LD

    49、L4-7%3.地中海式膳食 20世纪50年代,首次报道一些地中海地区人群CVD发病率和血清胆固醇水平较低,尽管膳食脂肪的消费也较高(33%-40%的能量来自脂肪)。坚持地中海式膳食能减轻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大量的水果、蔬菜、鱼类和坚果、适量的葡萄酒橄榄油是膳食脂类的主要来源少量或适量摄入奶及奶制品(主要是奶酪)很少食用红色肉类预防预防CVD的膳食的膳食4.治疗高血压(DASH)的膳食疗法4.1DASH研究 高血压增加CHD和恶性心血管事件的危险2-3倍。富含水果和蔬菜、低脂乳品、全谷类、禽类、鱼类和坚果。显著降低总胆固醇、LDL和HDL胆固醇,对甘油三酯水平没有明显影响。预防预防CVD的膳食的膳

    50、食4.2低血糖生成指数膳食 餐后高血糖是CVD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子 进食膳食生糖指数最高的人群患CVD的风险较高。总胆固醇显著降低、LDL稍稍下降,对HDL以及甘油三酯水平没有影响。增加饱腹感,从而降低下一餐的总能量摄入。预防预防CVD的膳食的膳食 食物的血糖生成指数与颗粒大小、成熟度、加工程度、宏量营养素含量、食物多样化以及烹调类型的影响。乳品、水果和巧克力简单糖类含量高,但是血糖生成指数较低。即使血糖生成指数较低,过量摄入也会具有较高的血糖反应。预防预防CVD的膳食的膳食4.3低碳水化合物膳食 每天摄入的碳水化合物少于50g,或者每天的总能量摄入中只有不到10%的能量来自碳水化合物,因此,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课件)营养和慢性病.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58397.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