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6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人体所需的营养素4课件(PPT 156页).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56262
  • 上传时间:2022-09-02
  • 格式:PPTX
  • 页数:156
  • 大小:2.91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人体所需的营养素4课件(PPT 156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4课件PPT 156页 人体 营养素 课件 PPT 156
    资源描述:

    1、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 食品营养学教研组第1页,共156页。第三章第三章 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第一节第一节 蛋蛋 白白 质质第二节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第三节第三节 脂脂 类类第四节第四节 热热 能能第五节第五节 维维 生生 素素第六节第六节 矿矿 物物 质质 第2页,共156页。第一节蛋白质学习目标第一节蛋白质学习目标 知道氨基酸营养分类、氨基酸模式及应用 识记食物蛋白质营养分类的依据及分类;理解蛋白质互补作用、氮平衡的概念与需要量;知道食品蛋白质营养质量的评价标淮及应用 知道蛋白质的功能及食物来源 第3页,共156页。第一节第一节 蛋蛋 白白 质质

    2、一、蛋白质的功能一、蛋白质的功能二、氮平衡二、氮平衡三、必需氨基酸三、必需氨基酸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五、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五、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六、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六、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七、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七、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第4页,共156页。(一)、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1、起催化作用、起催化作用 2、调节生理机能、调节生理机能 3、氧的运输、氧的运输 4、肌肉收缩、肌肉收缩 5、支架作用、支架作用 6、免疫作用、免疫作用7、遗传调控、遗传调控第5页,共156页。一、蛋白质的功能一、蛋白质的功能(

    3、二)、建造新组织和修补更新组织(三)、供能 人体每天所需的能量有 14%来自蛋白质。(四)、赋予食品重要的功能特性 第6页,共156页。二、氮平衡二、氮平衡氮平衡氮平衡(nitrogen balance)(nitrogen balance):是反应机体摄入氮(食物蛋白质含氮量约为 16%)和排出氮的关系。氮平衡状态可用下式表示氮平衡状态可用下式表示:摄入氮=尿氮+粪氮+其它氮损失(由皮肤及其它途径排出的氮)第7页,共156页。二、氮平衡二、氮平衡1 1、氮的总平衡:、氮的总平衡:当膳食蛋白质供应适当时,其氮的摄入量和排出量相等。2 2、氮的正平衡:、氮的正平衡:氮的摄食量大于排出量。3 3、氮

    4、的负平衡:、氮的负平衡:氮的摄食量小于排出量。4 4、零氮平衡:、零氮平衡:摄入氮和排出氮相等。第8页,共156页。三、必需氨基酸三、必需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一)、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1 1、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人体需要,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不能满足肌体需要,必须有食物蛋白质供给的氨基酸 包括包括: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和组氨酸2 2、非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内能够合成,不一定通过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第9页,共156页。三、必需氨基酸三、必需氨基酸(二)、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需要量模式 1 1、需要量:、需

    5、要量:不同的年龄,其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不同2 2、氨基酸需要量模式:、氨基酸需要量模式:将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定为 l,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氨基酸模式。第10页,共156页。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1 1、蛋白质的消化率:、蛋白质的消化率:指该食物蛋白质被消化酶分解、吸收的程度 蛋白质消化率(%)/摄入氮100 2 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BV)(BV)生物价 氮储留量/氮吸收量 吸收氮=食物氮(粪氮粪代谢氮)储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内源氮)第11页,共156页。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四、食物蛋

    6、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3 3、蛋白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蛋白质食物中蛋白质的含量 常见食物蛋白质含量:大豆类30-40%;肉类12-20%;谷类少于10%4 4、氨基酸分、氨基酸分(amino acid score(amino acid score,AAS)AAS)氨基酸分=1g受试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毫克数/需要量模式中氨基酸的毫克数100 第12页,共156页。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四、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5 5、蛋白质功效比值、蛋白质功效比值(PER)(PER)蛋白质功效比值动物体重增加(g)/摄入食物蛋白质(g)被测蛋白质功效比值实验组功效比值/对照组功效比值 2.5 第13页,共1

    7、56页。五、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五、提高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措施 1、增加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 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概念: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称为蛋白质互补作用。互补措施:1)搭配食物的种类越多越好。2)食物的种属越远越好 3)最好集中食物同时吃第14页,共156页。六、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六、蛋白质的摄取与食物来源一、蛋白质的摄取 1、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营养状况评价 2、蛋白质摄入过多 二、蛋白质的需要量 三、蛋白质的食物来源 大豆及其制品、畜禽肉、乳、蛋、鱼等第15页,共156页。七、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一)、热加工的有益作用 1、杀菌和灭菌2、提高蛋白质

    8、的消化率3、破坏某些嫌忌成分4、改善食品的感官性质第16页,共156页。七、蛋白质和氨基酸在食品加工时的变化二、对蛋白质、氨基酸的破坏作用 1、加热:加热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营养价 值有一定损害 2、氧化: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破坏可由氧化引起。3、脱硫:含低糖的湿润食物剧烈加热时常引起胱氨酸、半胱氨酸显著破坏 4、异构化 第17页,共156页。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学习目标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功能2、理解并掌握食品中重要的碳水化合物3、掌握食品加工对碳水化合物的影响4、了解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第18页,共156页。第二节第二节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一、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一、碳水化合物的种类二、碳水化合物的

    9、作用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特点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特点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五、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来源五、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来源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第19页,共156页。碳水化合物的概念碳水化合物的概念 碳水化合物是多羟醛或多羟酮的环状半缩醛或其缩合物,如醛、酮、醇和酸等化合物的衍生物和聚合物 第20页,共156页。一、碳水化合物的种类分 类亚 组组 成糖单糖葡萄糖、半乳糖、蔗糖双糖蔗糖、乳糖、海藻糖糖醇山梨醇、甘露糖醇寡糖异麦芽低聚寡糖 麦芽糊精其他寡糖棉子糖、水苏糖、低聚果糖多糖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变性淀粉非淀

    10、粉多糖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亲水胶质物第21页,共156页。1 1、1)、膳食纤维的概念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和木质素统称为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壁或细胞体内2)、膳食纤维的种类 ()不溶性食用纤维:()可溶性食物纤维:3)、膳食纤维的功能第22页,共156页。不溶性食用纤维的生理功能 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减少有害物质与肠壁的接触时间,有利于粪便排出。促进胆汁酸的排泄,抑制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上升 不溶性食物纤维能促进人体胃肠吸收水分,延缓葡萄糖的吸收,改善耐糖量 改善神经末梢对胰岛素的感受性,降低对胰岛素的要求,调节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 第23页,共156页。可溶性食物纤维的生

    11、理功能 增强人体的免与功能。对癌细胞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可显著降低机体心肌组织的脂褐素和皮肤羟脯氨酸的含量,增加脑和肝脏组织中的酶活力 具有抗疲劳作用 许多活性多糖具有降血糖活性 降血糖抗血栓功能、保肝作用、抵抗放射性的破坏及增加白细胞含量等第24页,共156页。3、膳食纤维的功能(1)降低血浆胆固醇的作用。(2)对餐后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影响。(3)改善大肠功能。(4)改善大肠的代谢。(5)控制体重和减肥第25页,共156页。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二、碳水化合物的作用 供给热能供给热能 解毒作用解毒作用 节约蛋白质节约蛋白质 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维持脑细胞的正常功能 抗生酮作用抗生酮作用 协助胃

    12、肠系统协助胃肠系统第26页,共156页。三、碳水化合物的营养特点u 葡萄糖不属于必需营养素u 消化过程比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过程简单、效率高u 比蛋白质和脂肪的热卡值都低第27页,共156页。四、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与代谢 主要消化过程在小肠内进行 被分解为单糖后通过小肠粘膜吸收 n被机体吸收后的糖有三个基本去向 以糖原的方式储存 进入血液被直接利用 转变为脂肪第28页,共156页。五、碳水化合物的饮食来源 谷类是人类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最主要的来源 谷类中含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大约为6080左右 薯类食品碳水化合物含量大约为1525左右 第29页,共156页。六、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导致营养不足与肥胖

    13、导致营养不足与肥胖导致骨折与癌症导致骨折与癌症减少寿命减少寿命第30页,共156页。第三节第三节 脂类的学习目标脂类的学习目标1、掌握脂类的生理功能。2、掌握脂肪的组成及特征。3、了解脂类在精炼加工中的变化。4、掌握脂类在食品加工、保藏中的营养情况5、了解脂类的食物来源。第31页,共156页。第三节第三节 脂脂 类类 脂肪 类脂 油脂加工的化学 食品脂质在风味中的作用第32页,共156页。脂质的概念与分类 概念:概念: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具有脂的结构式或与脂肪酸有成酯的可能 由生物体产生并由生物体利用脂肪(三酯酰甘油、三酰基甘油、甘油三酯)类脂:磷脂固醇蜡分类第33页,共156页。一、脂

    14、肪 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种类 甘油 脂肪酸 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 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第34页,共156页。脂肪的化学结构与种类CH2OHCHOHCH2OH+OH-C-R1OOH-C-R2OOH-C-R3OCH2-OCH-OCH2-O-C-R1O-C-R2O-C-R3O脂肪(真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与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即甘油的三个羟基和三个脂肪酸分子的羧基脱水缩合而成的酯。分类:单纯甘油酯、混合甘油酯第35页,共156页。甘 油 甘油的一酯、二酯形式可作为食品乳化剂 甘油的特征性反应CH2OHCHOHCH2OH无水CaCl2 KHSO4 MgSO4高温CH2CHCHO+2H2O第36页,共156页

    15、。脂 肪 酸 脂肪中脂肪酸的种类1、饱和脂肪酸 低级饱和脂肪酸 C10 液态 高级饱和脂肪酸 C10 固态2、饱和脂肪酸 双键数=1 9-十四碳烯酸(豆蔻油酸)双键数1 9,12-十八碳二烯酸(亚油酸)第37页,共156页。脂 肪 酸 各类生物脂肪中脂肪酸的组成特点 植物中: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水产动物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占绝大部分 高等陆生动物中:软脂酸、油酸、硬脂酸第38页,共156页。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 主要的物理性质 1、色泽与气味 纯脂肪酸及其甘油酯无色无味 2、密度或相对密度 小于1;与分子质量呈反比 不饱和度越大,密度越大 3、熔点与沸点 碳链越长,熔点越高;偶数链高

    16、于相邻的奇数链第39页,共156页。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4、溶解度 在水中的溶解度:脂肪酸随碳原子数增加其溶解度减小 脂肪不溶于水 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 脂肪酸愈低级、不饱和程度越高溶解度越大。脂肪(油脂)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溶解度随 碳 链的增长而降低第40页,共156页。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5、黏度 脂肪中脂肪酸的饱和程度越大,粘度越大;碳原子数越多,粘度越大6、油脂的折光指数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与在油脂中的速度的比值 测定油脂的折光指数是检验油脂纯度和种类的方法第41页,共156页。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 主要化学性 1、水解与皂化 皂化作用:脂肪在碱性溶液中的水解 酸价:中和1g油脂中的游离脂肪

    17、酸所需的KOH毫 克数皂化价:皂化1g脂肪所需KOH毫克数 酯值:皂化1g纯脂肪所需要KOH毫克数不皂化物第42页,共156页。酯交换反应 酯与醇在强酸(如无水氯化氢、浓硫酸)或碱(或醇钠)催化下,可互相作用生成新的酯和新的醇,这种反应称为酯交换反应。催化剂为固体酸或固体碱第43页,共156页。脂肪及脂肪酸的性质2、加成反应 碘价:每100脂肪或脂肪酸所能吸收碘的克数 表示脂肪酸或脂肪中的不饱和程度。-CH2-CH=CH-CH2-+-CH2-CHCH-CH2-OOO23、氧化与酸败 酸败:天然油脂中的脂肪酸被氧化,发生酸臭和口味变苦的现象。氧化为:低级醛、羧酸和低级酮过氧化值:过氧化值:1千克

    18、样品中的活性氧含量,以过氧化物的毫摩尔数表示。第44页,共156页。五、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五、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 油脂热增稠R1-CH=CH-CH=CH-R2+R3-CH=CH-R4300R1-CH CH-R2CH CHCH CHR3R4第45页,共156页。五、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五、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 油脂在高温下的水解与缩合OCH2-OCH-OCH2OH-C-R-C-ROCH2 OHCH-OCH2O-C-R-C-ROO-H-H2 2O OOCH2-OCH-OCH2-C-R-C-ROCH2 CH-OCH2O-C-R-C-ROOO第46页,共156页。食品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食品

    19、热加工中油脂的变化 脂肪酸的热聚合与热分解 1、游离脂肪酸在300时发生热聚合现象2、Fe(R-CH2-COOH)2R-CH2-C-CH2-R=O350-360食品工艺中要求控制油温在食品工艺中要求控制油温在150150+FeCO3第47页,共156页。二、类 脂 1、磷脂分类鞘磷脂(鞘磷脂)(SM)是两性分子,一个极性头部,两个非极性尾部 脂肪酸碳链为偶数16、18、20;脂肪酸有饱和、不饱和之分。特征:甘油磷脂: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丝氨酸PS 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肌醇PI第48页,共156页。2、磷 脂1)、甘油磷脂 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的化学组成第49页,共156页。2、磷 脂 性

    20、质 吸水性强的无色蜡状物,氧化变为黄褐色 溶于乙醚、乙醇,不溶于丙酮 溶血磷脂:在相应的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一个脂肪酸残基,形成的磷脂。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 乳化剂、抗氧化剂、营养添加剂第50页,共156页。脑磷脂(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溶血脑磷脂 脑磷脂加快血液凝固第51页,共156页。磷脂酰肌醇R1 为软脂酸R2为花生四烯酸第52页,共156页。2、非甘油磷脂鞘磷脂鞘磷脂(SM)(SM)第53页,共156页。1.半乳糖脑苷脂,半乳糖脑苷脂,2.GM1神经节苷脂,神经节苷脂,3.唾液酸唾液酸第54页,共156页。3)、磷脂的性质 氧化性质 磷脂中的不饱和键被氧化后形成黑色聚合物 白色 黄

    21、色 黑色 溶解性质 具有亲水性和亲脂性 易溶于氯仿-甲醇混合溶剂;不溶于无水丙酮第55页,共156页。3)、磷脂的性质 水解性质 脂类的酶促水解磷脂酶A1(B1)磷脂酶A2(B2)磷脂酶CCH2OCR1CHOCR2CH2OPOXOX OO OO-磷脂酶D第56页,共156页。4)、磷脂的作用 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磷脂对人体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卵磷脂、脑磷脂具有抗氧化的功效,是抗氧化剂的增效剂 磷脂酰胆碱是很好的乳化剂第57页,共156页。类固醇:生物体内的以环戊烷的多氢菲为骨架的物质。分类:动物中:胆固醇 植物中:谷固醇、麦角固醇、豆固醇 性质:不溶于水、稀酸、稀碱,化学性质稳定 2、固

    22、醇在体内以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的形式存在第58页,共156页。3、蜡 蜡是不溶于水的固体,是高级一元醇与高级脂肪酸形成的酯。蜡的性质 常温下为固体熔点:60-80之间。不易被氧化、皂化较困难 蜡的生物学意义:保护作用第59页,共156页。三、油脂加工的化学 油脂的精炼沉降工艺沉降工艺:沉淀、过滤、离心分离 除去糖类、蛋白质、水脱胶脱胶(水化法):主要除去磷脂 用一定数量的热水或稀碱、盐及其它电解质溶液 脱酸脱酸:除去游离的脂肪酸 碱炼法、真空水蒸气蒸馏第60页,共156页。三、油脂加工的化学 脱色:加热后,加入吸附剂 脱臭:真空蒸汽脱臭法 脱蜡:根据熔点的差异,结晶析出 油脂氢化 将氢加到脂肪酸链

    23、的双键上 酯交换 酯和酸间、酯与醇间、酯与酯间的交换,其目的是使脂肪酸在脂肪中随机分布第61页,共156页。四、食品脂质在风味中的作用一、物理作用 影响食品的口感和气味例如:黄油中的香气主要是挥发性脂肪酸、异戊醛、2-乙酰-3-羟基丁酮二、脂作为风味的前身 酸败:脂肪酸氧化引起的变味 变味:由轻度氧化 硬化风味:优质在氢化过程中因起的变味第62页,共156页。头部尾部含氮基团磷酸基团甘油极性头部 非极性尾部第63页,共156页。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胆碱磷脂酰肌醇磷脂酰肌醇第64页,共156页。胆固醇胆固醇多氢菲的环戊烷第65页,共156页。第四节 热

    24、能学习目标 认识人体内的能量代谢 掌握其来源、消耗及在膳食中的分配 第66页,共156页。第四节第四节 热热 能能一、概述二、人体的热能消耗(一)基础代谢(二)体力活动(三)食物特殊动力作用三、产能营养素第67页,共156页。一、概 述 能量以往称热能,能量是一个系统作功的能力,生命物体与外环境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均需不断产生和消耗能量 1g碳水化合物产生能量为16.7kJ(4.0kcal)1g脂肪产生能量为36.7kJ(9.0kcal)1g蛋白质产生能量为16.7kJ(4.0kcal)1g乙醇产生能量为29.3kJ(7.0kcal)第68页,共156页。(一)基础代谢1、基础代谢:是

    25、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2、影响人体基础代谢的因素:体格的影响:体表面积不同生理、病理状况的影响环境条件的影响炎热或寒冷,过多摄食,精神紧张尼古丁和咖啡因可以刺激基础代谢水平升高。第69页,共156页。(二)体力活动 体力活动:除睡眠外,所进行的各种劳动或活动,是人体能量消化变化最大的部分。第70页,共156页。(三)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又称食物的生热效应,指因摄取了食物而引起的能量消耗。蛋白质最高,其次是碳水化合物,脂肪最低。第71页,共156页。三、产能营养素 能量系数:1g碳水化合物:17.15kJ*98%=16.81kJ(4.0kcal)1g脂肪

    26、:39.54kJ*95%=37.56kJ(9.0kcal)1g蛋白质:18.2kJ*92%=16.74kJ(4.0kcal)供能比例: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以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第72页,共156页。三、产能营养素 主要食源 碳水化合物的来源:谷类、糖类、豆类、坚果类。脂肪的来源:烹调用油、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蛋白质的来源:粮谷类、肉、鱼、蛋、禽、大豆及其制品、母乳。第73页,共156页。第五节 维 生 素 一一 、概述、概述 二、二、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 三、三、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 四、四、食品中维生素变化、食品中维生素变化

    27、、损失的常见原因损失的常见原因第74页,共156页。一、概 述维生素在机体内的作用:维生素在机体内的作用:作为辅酶或辅酶的前体;作为抗氧化保护系统的组分;参与基因调控;特定功能第75页,共156页。维生素的特点 维生素或其前体都存在于天然食物中 既不是能量物质,也不是结构组分 参与机体生理功能,在体内含量较少 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或合成能力较低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第76页,共156页。维生素的稳定性 维生素在生命有机体内以一类结构相关、营养功能类似的化合物形式存在 酸、碱、氧、光、热等的外界环境,对维生素的稳定性产生影响 维生素作为还原剂、褐变反应的反应物、分为物质的前体影响食品的品质

    28、。第77页,共156页。维生素的生物利用率 生物利用率生物利用率 摄入的营养素被肠道吸收吸收,在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或在体内被利用被利用的程度。影响维生素利用率的因素:影响维生素利用率的因素:膳食的组成 维生素的存在形式 特定维生素与膳食组分的相互作用第78页,共156页。维生素的命名与分类 维生素的命名 维生素的分类 脂溶性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V VA A、V VD D、V VE E、V VK K 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V VB1 B1 、V VB2 B2 、V VB6 B6 、V VB12B12、V VC C、VppVpp、生物素、叶酸、泛酸生物素、叶酸、泛酸第79页,共156页。

    29、二、脂溶性维生素第80页,共156页。1、化学结构:不饱和一元醇类 VA1为视黄醇,VA2称为脱氢视黄醇。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植物体中的一类多烯烃同分异构体及其衍生物。维生素维生素A A原原:能转化为维生素A的类胡萝卜素。(抗干眼病维生素)第81页,共156页。2 2、理化性质:理化性质:动物体内的维生素动物体内的维生素A A较为稳定较为稳定 维生素维生素A A和类胡萝卜素易受氧、光、温度的影响和类胡萝卜素易受氧、光、温度的影响 食物中的磷脂、维生素食物中的磷脂、维生素E E、C C有利于维生素有利于维生素A A的稳定的稳定3、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维持上皮组织健康及正常视觉,促进年幼动物骨维

    30、持上皮组织健康及正常视觉,促进年幼动物骨 骼骼的形成和正常生长。的形成和正常生长。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能。第82页,共156页。4、缺乏症缺乏症 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夜盲症、干眼病、角膜软化 5 5、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动物肝脏和鱼肝油动物肝脏和鱼肝油 牛奶、鸡蛋牛奶、鸡蛋 胡萝卜及深绿色蔬菜中胡萝卜及深绿色蔬菜中第83页,共156页。胆固醇7-脱氢胆固醇维生素D3麦角胆固醇维生素D21、化学结构:化学结构:维生素D是类固醇衍生物,主要有D4、D5紫外光紫外光具有生理活性的VD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2、理化性质:理化性质:无色晶体 耐热 对氧化剂

    31、、酸、碱稳定第84页,共156页。维生素D(抗佝偻病维生素)3、主要功能:调节钙、磷代谢,维持血液中钙、磷浓度正常,促使骨骼正常发育。4、缺乏症 儿童:佝偻病 成年人:骨质疏松、软骨病5、食物来源:肝、鱼、蛋黄、奶油、海产鱼油第85页,共156页。1、化学结构:三烯酚和生育酚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第86页,共156页。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2、理化性质 黄色无臭、无味、油状物;不易被酸、碱、高温破坏 极易被氧化3、生理功能:具有抗氧化剂的功能,捕捉自由基保护细胞膜上的不饱和脂肪酸 保护巯基不被氧化,从而保护某些酶的活性 抗不育、预防流产;延缓衰老预防心血管病、癌症第87页,

    32、共156页。维生素E(抗不育维生素或生育酚)4、缺乏症 影响正常生育;肌肉萎缩、肾脏受损5、来源:主要存在于麦胚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油和蔬菜中。第88页,共156页。1、化学结构:2-甲基萘醌的衍生物。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第89页,共156页。维生素K(凝血维生素)2、理化性质:黄色粘稠状物 可被空气中氧缓慢氧化 见光迅速分解 对热稳定 对碱不稳定3、生理功能:促进肝脏合成凝血酶原,调节凝血因子、的合成4、缺乏症:血凝迟缓5、来源:绿色蔬菜、鱼肉、肠道细菌第90页,共156页。三、三、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维生素第91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1和羧化辅酶和羧化辅酶1、化学结构:维生

    33、素B1又称硫胺素,在体内以焦磷酸硫胺素(TPP)形式存在。Cl-N+SCH3CH2CH2OHNNNH2H3CCH2第92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1和羧化辅酶和羧化辅酶2、理化性质:白色晶体 酸性环境中较稳定 碱性环境中易破坏,是最易破坏的维生素之一食品经12个月储存后的保留率食品经12个月储存后的保留率381.5 381.5 杏3572番茄汁60100绿豆876豌豆68100利马豆4892 橙汁78100第93页,共156页。3、生理功能:脱羧酶的辅酶 转酮醇酶的辅酶4、缺乏症 脚气病:表现出多发性神经炎。皮肤麻木、心力衰竭、四肢无力、下肢水肿、消化不良。5、来源:谷物的胚、糠、麸

    34、酵母 肉类(猪)蛋豆类第94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2 2和黄素辅酶和黄素辅酶、化学结构 维生素B2又称核黄素,由核糖醇和6,7-二甲基异咯嗪两部分缩合而成。第95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2 2和黄素辅酶和黄素辅酶、理化性质:橙黄色针状结晶,酸中稳定、碱中不稳定、对光敏感对热稳定、生理功能:维生素B2以FAD和FMN存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起着电子和质子的传递体作用。、缺乏症:缺乏时组织呼吸减弱,代谢强度降低。主要症状为口腔发炎,舌炎、角膜炎、皮炎等。第96页,共156页。、来源:含量最多:动物的肝、肾、心其次:牛奶、干酪、蛋类、酵母豆类、发芽种子、蔬菜、水果第97页,共

    35、156页。维生素B3又称泛酸,是由,-二羟基-二甲基丁酸和一分子-丙氨酸缩合而成。C H2CC H3C H3C HO HCON HC H2C H2O HC O O H第98页,共156页。第99页,共156页。、理化性质:淡黄色稠糊油状物,对氧化剂、还原剂稳定,中性溶液中对热稳定、生理功能泛酸作为辅酶A的组成成分参与物质代谢。它的重要生理功能是酰基的载体、来源:动物组织、谷物及豆类第100页,共156页。、化学结构:维生素PP包括尼克酸(又称烟酸)和尼克酰胺(又称烟酰胺)两种物质。NCOOHNCONH2NCO NH2HH第101页,共156页。NAD+(辅酶I)和NADP+(辅酶II)是维生素

    36、烟酰胺的衍生物,它们是多种重要脱氢酶的辅酶。第102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PPPP(抗癞皮病维生素)(抗癞皮病维生素)和辅酶和辅酶I I、辅酶、辅酶IIII、生理功能:生物氧化过程中重要的氢递体、理化性质:无色针状晶体,不易被光、热、碱破坏,是最稳定的维生素。、缺乏症:癞皮病、来源:酵母、肝脏、乳类、豆类、谷类人和动物肠道中细菌可合成烟酰胺第103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6 6和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醛、化学结构: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第104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6 6和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醛、生理功能:是氨基酸转氨作用、脱羧作用和消旋作用的辅酶。、理化性质:无色晶

    37、体对光、碱、高温敏感,在酸中稳定。、缺乏症癫痫样惊厥、皮炎、贫血、来源:谷物、肝、肉、绿叶蔬菜第105页,共156页。、化学结构:生物素(蛋黄中)-生物素(肝)尿素噻吩第106页,共156页。生生 物物 素素、理化性质:无色长针状结晶常温稳定高温氧化不稳定、生理功能:作为CO2的载体,在生物合成中起传递和固定CO2的作用。、缺乏症: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贫血、肌痛等、来源:玉米、花生、酵母、大豆第107页,共156页。FH4氨基羟基氨基羟基甲基碟呤甲基碟呤对氨基苯甲酸对氨基苯甲酸谷氨酸谷氨酸第108页,共156页。叶酸和叶酸辅酶叶酸和叶酸辅酶、生理功能:主要作用是作为一碳基团酶系的辅酶,参与多种

    38、生物合成过程。、理化性质:橙黄色粉末结晶对光照敏感、缺失症贫血症、来源:肠道细菌可合成叶酸第109页,共156页。、化学结构维生素B12又称为钴胺素。第110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1212和和B B1212辅酶辅酶2、生理功能:5-脱氧腺苷钴胺素是作为变位酶的辅酶 甲基钴胺素参与转甲基作用。高半胱氨酸甲硫氨酸N5甲基FH4FH4B12辅酶、NADH2FAD、ATP、Mg2+第111页,共156页。维生素维生素B B1212和和B B1212辅酶辅酶3、理化性质:粉红色结晶 对氧化剂、还原剂 日光敏感不稳定4、来源:只有某些细菌才能合成,人和动物体内肠道细菌能合成第112页,共156

    39、页。1、化学结构:酸性己糖衍生物还原性抗坏血酸氧化型抗坏血酸第113页,共156页。2、生理功能 在体内参与氧化还原,维持谷胱甘肽的还原状态。羟化反应:促进胶原蛋白和氨基聚糖的合成 解毒的功效3、理化性质 无色片状晶体 还原性强 不耐热 第114页,共156页。4、缺乏症 坏血病:口腔溃疡不易愈合,骨骼牙齿易折断或脱落。毛细血管通透性大,易出血。5、来源新鲜的蔬菜与水果中 第115页,共156页。四、食品中维生素变化、损失的常见原因 维生素含量的内在变化 采(宰)后食物中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食物预处理过程中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热烫与热处理的影响 加工后维生素的损失 加工用化学药品及其它食品组分的影

    40、响 第116页,共156页。维生素含量的内在变化 植物的维生素含量的内在变化 成熟期/未成熟期、产地、气候条件、农耕方式 动物体内的维生素含量的内在变化 生物调节机制 动物饲料第117页,共156页。采(宰)后食物中维生素的变化 采摘后维生素受到破坏的原因 细胞的完整性、酶的封闭性被破坏,引起维生素分布形式的改变及活性的变化 保护维生素的方法 冷藏条件 避免长时间储存 减少食物被破坏的程度 第118页,共156页。食物预处理过程中维生素含量的变化 水果、蔬菜的去皮整理去皮整理中维生素的损失 如抗坏血酸、硫胺素、叶酸 动物产品的切割、清洗切割、清洗使水溶性维生素的损失 谷物制粉制粉中维生素的损失

    41、第119页,共156页。热烫与热处理的对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 使维生素氧化和液相浸出(沥滤)影响热处理过程中维生素稳定性的因素 食品的化学性质、化学环境、维生素个形式的稳定性及沥滤时机第120页,共156页。贮藏过程维生素的损失 贮藏过程中维生素损失较小的原因 1、室温、低温下化学反应速率降低 2、溶解氧以耗尽 3、PH值低,对一些维生素有利 食品过于干燥,对氧敏感的维生素损失较大第121页,共156页。加工用化学药品对维生素的影响 氯对维生素的影响 食品中用氯的形式:HClO、ClO-、Cl2、ClO2 氯与维生素可发生亲和取代、氧化反应 硫酸盐/亚硫酸盐对维生素的影响 亚硫酸根可使硫胺素、维

    42、生素B6失活第122页,共156页。加工用化学药品对维生素的影响 亚硝酸盐 加入维生素C可使亚硝酸盐转为NO,并维持维C的部分活性 酸:增加抗坏血酸、硫胺素的稳定性 烷基化物:降低抗坏血酸、硫胺素、叶酸、泛酸第123页,共156页。第六节第六节 矿物质学习目标矿物质学习目标认识人体内的各矿物质认识人体内的各矿物质较熟练的记忆各矿物质的食源较熟练的记忆各矿物质的食源理解各种矿物质生理功能理解各种矿物质生理功能识记各种矿物质缺乏症识记各种矿物质缺乏症 区别矿物质与维生素在体内的作用区别矿物质与维生素在体内的作用第124页,共156页。第六节第六节 矿矿 物物 质质一、含义、分类和特点一、含义、分类

    43、和特点二、生理功能二、生理功能三、矿物质的摄取三、矿物质的摄取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区别与联系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区别与联系五、矿物质之间及与其它营养素间的关系五、矿物质之间及与其它营养素间的关系六、各种矿物质六、各种矿物质第125页,共156页。一、含义、分类和特点一、含义、分类和特点1 1、含义、含义:矿物质又叫无机盐或灰分,以无机化合物形式在体内起作用。2 2、分类、分类:常量元素(宏量元素):含量大于体重的0.01%。微量元素(痕量元素):含量小于体重的0.01%3 3、特点:、特点:在体内,不能生成也不消失,必需经膳食补充 体内分布极不均匀 矿物质之间存在协同或拮抗作用 摄入过多易产生

    44、毒害作用第126页,共156页。二、生理功能二、生理功能、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材料。、矿物质可调节体液平衡。、矿物质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矿物质是酶系统的活化剂5、协助多种营养素发挥作用第127页,共156页。三、矿物质的摄取三、矿物质的摄取 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 正处身体发育阶段大的青少年,易缺乏些矿物质 切忌把矿物质制剂当成补品大量滥用 在补充矿物质之前,熟悉各种矿物质的生理作用和特点 第128页,共156页。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区别与联系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区别与联系项目矿物质维生素化学性质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来源蕴含在土壤、石头中 生物体合成的有机小分子摄入量最小有效

    45、量与中毒量之间的差距很小维生素摄入过量引起中毒的机会很小第129页,共156页。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区别与联系四、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联系:维生素和矿物质是良好的伙伴,它们在体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保障人体健康第130页,共156页。(一)钙(一)钙1 1、钙的简介、钙的简介 钙是生物圈内分布最广泛的元素之一 钙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分 构成骨骼和牙齿 参与各种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2 2、钙的发现、钙的发现3 3、食物来源、食物来源4 4、代谢吸收、代谢吸收第131页,共156页。(一)钙(一)钙5、生理功能 构成骨骼和牙齿 维持所有细胞的正常生理状态 控制神经感应性及肌肉收缩 帮助

    46、血液凝固 减轻经前症状 减少疲劳,加速精力恢复 增强人体抵抗力第132页,共156页。(一)钙(一)钙6 6、需要人群、需要人群 1)经常腰背和痛经的人补充钙质会改善症状。2)成长期神经痛的青少年多摄取钙能使疼痛减轻。3)血糖低和处在更年期的人应摄入较多的钙。7 7、生理需要量、生理需要量 青春期、儿童为1000mg;成年人为800mg,孕中期妇女为1000mg;孕晚期妇女与乳母为 1200mg。成人最高摄入量为2g/d。第133页,共156页。(一)钙(一)钙8 8、过量表现、过量表现 1)肾结石。2)奶碱综合症-奶碱综合症的典型症候群包括高血钙症、碱中毒和肾功能障碍。3)钙和其它矿物质的相

    47、互干扰作用,高钙摄入能影响铁、锌、镁、磷的生物利用率。9 9、缺乏症、缺乏症 不同的人群缺钙会引起不同的症状 第134页,共156页。(一)钙(一)钙1010、摄取提示、摄取提示 补钙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 草酸和钙结合形成不溶性钙,影响钙的吸收 磷与钙可形成正磷酸钙,当钙磷比小于1时,则影响钙在人体内的驻留引起骨质疏松。钙与镁并用时,其比率应为钙:镁=2:1第135页,共156页。(二)硒(二)硒、硒的简介:、硒的简介:含量极微 分布分散 以三种非晶态固体形式存在 抗氧化、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生育功能等、硒的发现、硒的发现、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食物中硒含量测定值变化很大、代谢吸收、代谢

    48、吸收 吸收、转运、排出、贮存和分布受许多外界因 素的影响。第136页,共156页。(二)硒(二)硒 构成含硒蛋白与含硒酶的成分 抗氧化作用 对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预防与硒缺乏相关的地方病 抗肿瘤作用 抗艾滋病作用 维持正常生育功能第137页,共156页。(二)硒(二)硒6、需要人群男性、生活在贫硒地区的居民7、生理需要18岁以上者的推荐摄入量为50ug/d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为400ug/d8、过量表现指甲变厚、毛发脱落,肢端麻木,偏瘫第138页,共156页。(二)硒(二)硒、硒缺乏症 缺乏硒会导致未老先衰 严重缺乏硒会引发心肌病及心肌衰竭 发生克山病,大骨节病 精神萎靡不

    49、振,精子活力下降,易患感冒第139页,共156页。(三)锌(三)锌、锌的简介 锌是一种蓝白色金属 锌的化学性质活泼 锌易溶于酸、锌的发现、食物来源 动物性、植物性的食物都含有锌 食物中的锌含量差别很大、代谢吸收 十二指肠和近侧小肠处吸收率为20%-30%,小部分吸收在胃和大肠。第140页,共156页。(三)锌(三)锌、生理功能:催化催化 结构结构 调节调节6、需要人群:男性、前列腺病患者、女性痛经情况、流汗过多酗酒者、糖尿病患者7、生理需要量成年男子的锌推荐摄入量订为15.5mg/d,成年女子的锌推荐摄入量订为11.5mg/d,孕妇锌推荐摄入量订为16.5mg/d,乳母锌推荐摄入量订为21.5

    50、mg/d。第141页,共156页。(三)锌(三)锌8 8、过量表现、过量表现 锌对胃肠道的直接作用,导致上腹疼痛、腹泻、恶心、呕吐 贫血、免疫功能下降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可引起铜缺乏9 9、锌缺乏症、锌缺乏症 肠病性肢端性皮炎 严重缺锌引起的皮炎损害和免疫功能损伤 生长缓慢、皮肤伤口愈合不良、味觉障碍胃肠道疾患、免疫功能减退等第142页,共156页。(四)铁(四)铁、铁的简介、铁的简介 铁主要存在于血红蛋白中、食物来源、食物来源 铁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分布极不均衡 吸收率相差极大、代谢吸收、代谢吸收 吸收依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有不同,来自肉、禽、鱼类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血红素铁,机体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人体所需的营养素4课件(PPT 156页).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56262.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