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药品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检验记录的技术要求课件(PPT 313页).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化学药品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检验记录的技术要求课件(PPT 313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药品的质量研究和质量检验记录的技术要求课件PPT 313页 化学药品 质量 研究 质量检验 记录 技术 要求 课件 PPT 313
- 资源描述:
-
1、化学药品的质量研究和化学药品的质量研究和 质量检验记录的技术要求质量检验记录的技术要求江苏省药品检验所 周帼雄第1页,共313页。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第2页,共313页。由于药品是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的特殊商品。因此药物的质量研究与质量标准的制订是药物研发的主要内容之一。在药物的研发过程中需对其质量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制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并不断地修订和完善,以控制药物的质量,保证
2、其在有效期内安全有效。第3页,共313页。一、药品的质量研究第4页,共313页。药品的质量研究是质量标准制定的基础,质量研究的内容应尽可能全面,既要考虑一般性原则,符合化学药物质量标准建立的规范化过程技术指导原则以及化学药物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指导原则等的常规要求;又要有针对性,要结合所研制原料药或制剂的特性、采用的制备工艺、稳定性等,以使质量研究的内容能充分地反映药品的特性和质量情况。第5页,共313页。同时应与已上市产品或原剂型产品(一般应为原发厂产品)进行必要的质量对比研究,重点是原料药的晶型、原料药和制剂的有关物质,以及难溶性药物口服制剂的溶出行为、特殊剂型药物的释放特性等。第6页
3、,共313页。质量研究的内容 主要包括药品性状、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等几个方面,由于研究内容很多,在这里,主要对以下内容进行探讨。第7页,共313页。第8页,共313页。第9页,共313页。第10页,共313页。第11页,共313页。第12页,共313页。第13页,共313页。第14页,共313页。第15页,共313页。第16页,共313页。第17页,共313页。第18页,共313页。第19页,共313页。第20页,共313页。第21页,共313页。第22页,共313页。第23页,共313页。第24页,共313页。第25页,共313页。第26页,共313页。第27页,共313页。第28页,共3
4、13页。第29页,共313页。第30页,共313页。第31页,共313页。第32页,共313页。第33页,共313页。第34页,共313页。第35页,共313页。第36页,共313页。第37页,共313页。第38页,共313页。第39页,共313页。第40页,共313页。第41页,共313页。第42页,共313页。第43页,共313页。第44页,共313页。第45页,共313页。第46页,共313页。第47页,共313页。第48页,共313页。第49页,共313页。第50页,共313页。第51页,共313页。第52页,共313页。第53页,共313页。第54页,共313页。第55页,共313页
5、。第56页,共313页。第57页,共313页。第58页,共313页。第59页,共313页。第60页,共313页。第61页,共313页。第62页,共313页。第63页,共313页。第64页,共313页。第65页,共313页。第66页,共313页。第67页,共313页。第68页,共313页。第69页,共313页。第70页,共313页。第71页,共313页。第72页,共313页。第73页,共313页。第74页,共313页。第75页,共313页。第76页,共313页。第77页,共313页。第78页,共313页。第79页,共313页。第80页,共313页。第81页,共313页。第82页,共313页。第8
6、3页,共313页。第84页,共313页。第85页,共313页。第86页,共313页。第87页,共313页。第88页,共313页。第89页,共313页。第90页,共313页。第91页,共313页。第92页,共313页。第93页,共313页。第94页,共313页。第95页,共313页。第96页,共313页。第97页,共313页。第98页,共313页。(一)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第99页,共313页。任何影响药物纯度的物质统称为杂质。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应参照化学药物杂质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本项研究包括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准确地分辨与测定杂质的含量并综合药学、毒理及临床研究的结果确定杂质的合
7、理限度。这一研究贯穿于药品研发的整个过程。第100页,共313页。由于药品在临床使用中产生的不良反应除了与药品本身的药理活性有关外,有时与药品中存在的杂质也有很大关系。例如,青霉素等抗生素中的多聚物等高分子杂质是引起过敏的主要原因。所以规范地进行杂质的研究,并将其控制在一个安全合理的限度范围之内,将直接关系到上市药品的质量及安全性。第101页,共313页。由于此项研究探索性很强,希研究单位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对杂质进行研究,用科学实测数据证明药品中存在的杂质可被控制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就达到了杂质研究的目的。第102页,共313页。1杂质的分类依据分类化学类别和特性有机杂质、无机杂质、有机挥发性
8、杂质来源有关物质(包括化学反应的前体,中间体,付产物,降解产物等)其他杂质,外来物质结构其他甾体,其他生物碱、几何异构体、聚合物毒性毒性杂质(具强烈不良生物作用)普通杂质(在存在量下无显著不良生物作用)第103页,共313页。一般主要按照杂质的理化性质分类:有机杂质包括工艺中引入的杂质和降解产物等,由于这类杂质的化学结构一般与活性成份类似或具有渊源关系,通常又可称之为有关物质。第104页,共313页。无机杂质通常是已知的,主要包括:反应试剂、配位体、催化剂、重金属、其他残留的金属、无机盐、活性炭等。第105页,共313页。残留溶剂是指在原料药、辅料及制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溶剂。其研究应参照有
9、机溶剂残留量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和“残留溶剂测定法”(中国药典2019年版附录P)。第106页,共313页。2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包括化学法、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光谱法、色谱法等,因药物结构及降解产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降解产物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法。通过合适的分析技术将不同结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构的杂质进行分离、检测,从而达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到对杂质的有效控制。目前普遍采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用的杂质检测方法主要为高效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色谱、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法
10、。毛细管电泳法。第107页,共313页。应根据药物及杂质的理化性质、化学结构、杂质的控制要求等确定适宜的检测方法。由于各种分析方法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进行杂质分析时,应注意不同原理的分析方法间的相互补充与验证。第108页,共313页。3杂质检测方法的验证重点在于专属性和灵敏度的验证。专属性系指在其他成份可能共存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能准确测出被测杂质的特性。第109页,共313页。检测限是反映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一个重要指标,系指分析方法能检测药品中被测杂质的最低浓度,但不必定量。第110页,共313页。对于原料药,可根据其合成工艺,采用各步反应的中间体(尤其是后几步反应的中间体)、立体异构体
11、、粗品、重结晶母液等作为测试品进行系统适用性研究,考察产品中各杂质峰及主成分峰间的分离度是否符合要求,从而验证方法对工艺杂质的分离能力。第111页,共313页。为了考察方法能否有效检测出原料药或制剂中的降解产物,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制剂的处方与工艺,贮存条件等选用合适的酸、碱、光、热氧化反应等加速破坏性试验来验证分析方法的专属性,必要时可采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质谱检测器等检测峰的纯度。第112页,共313页。强制降解试验对于未知杂质的分离度考察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主要是提供关于杂质(特别是降解物)与主成分的分离情况、样品稳定性及降解途径等重要信息。破坏试验的程度暂无统一要求,一般以强力破
12、坏后主成分的含量仍占绝大部分为宜。此时已产生了一定量的降解产物,与样品长期放置的降解情况相似,考察此情况下的分离度更具有实际意义。第113页,共313页。4有机杂质的定量方法:有机杂质的检测方法一般多采用HPLC法,有时也采用TLC、GC等其他方法。第114页,共313页。如采用如采用HPLC法,须采用法,须采用峰面积,具体定量方法有外峰面积,具体定量方法有外标法(杂质对照品法);加标法(杂质对照品法);加校正因子的主成份自身对照法;校正因子的主成份自身对照法;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份自身不加校正因子的主成份自身对照法;峰面积归一化法。对照法;峰面积归一化法。第115页,共313页。法定量比较准确
13、,采用时应法定量比较准确,采用时应对对照品进行评估和确认,并对对照品进行评估和确认,并制订质量要求。法应对校正制订质量要求。法应对校正因子进行严格测定,仅适用于因子进行严格测定,仅适用于已知杂质的控制。法的前提已知杂质的控制。法的前提是假定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是假定杂质与主成分的响应因子基本相同(杂质对主成份的子基本相同(杂质对主成份的相对晌应因子在相对晌应因子在0911范范围内)。围内)。第116页,共313页。法简便快捷,但因各杂质与主成分响应因子不一定相同、杂质量与主成分量不一定在同一线性范围内、仪器对微量杂质和常量主成分和积分精度及准确度不相同等因素,所以在质量标准中采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14、。第117页,共313页。5杂质检测数据的积累 杂质检测数据的积累是制杂质检测数据的积累是制订质量标准中杂质限度的重订质量标准中杂质限度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包括药品研要依据之一,它包括药品研制过程中所有批次样品(包制过程中所有批次样品(包括用于安全性、临床研究的括用于安全性、临床研究的样品)的杂质检测数据。样品)的杂质检测数据。第118页,共313页。检测结果应提供具体数据(如杂质的保留时间及含量),不能笼统地表述为“符合要求”或合格等。建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产品批号、生产日期、单个杂质及总杂质的含量并应提供色谱图。第119页,共313页。马来酸罗格列酮有关物质检查结果批号08010708020
15、2080211080218080228马来酸罗格列酮保留时间(分)265281278275279280748739738736740738杂质(%)(未还原物)052054050056046杂质(%)030030032038035总杂质(%)0981109309511第120页,共313页。方法学研究中杂质分离度和检测限的图谱、代表性批次的图谱、采用其它杂质检测方法所得的图谱、加速及长期稳定性试验的图谱等,可以辅助说明产品中杂质的概况。第121页,共313页。第122页,共313页。第123页,共313页。3.1676.256.76313.54815.04819.0639.28第124页,共3
16、13页。6有机杂质的限度测定第125页,共313页。质量标准中对有机杂质的限质量标准中对有机杂质的限度规定应包括:每一个已知度规定应包括:每一个已知杂质、未知杂质及总杂质。杂质、未知杂质及总杂质。共存的异构体和抗生素的多共存的异构体和抗生素的多组分一般不作为杂质进行控组分一般不作为杂质进行控制,必要时作为共存物质在制,必要时作为共存物质在质量标准中规定其比例。质量标准中规定其比例。第126页,共313页。单一的对映体药物,其对映构体应作为杂质控制。由于创新药物与仿制药情况不同,在确定杂质限度时,可有所区别。第127页,共313页。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杂质的研究是药品研究的重要方面,它贯穿于究的重
17、要方面,它贯穿于整个药品研究的始终。药整个药品研究的始终。药品中杂质是否能得到合理、品中杂质是否能得到合理、有效的控制,直接关系到有效的控制,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可控性与安全药品的质量可控性与安全性。性。第128页,共313页。在进行杂质研究时应重点关注杂质检测方法的选择性与验证及杂质检测数据的积累,这些数据是制订杂质限度的依据。在确定杂质的限度时,一定要综合考虑杂质的安全性、生产的可行性与产品的稳定性。第129页,共313页。(二)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第130页,共313页。药物中的残留溶剂系指在原料药或辅料的生产中,以及制剂制备工艺中使用或产生而又未能完全去除的有机溶剂。由于有机溶剂对环境人体
18、都有一定的危害,因此为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用药安全应参照化学药物残留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需对残留溶剂进行研究和控制。第131页,共313页。(1)原料药合成工艺中可能涉及的残留溶剂主要为合成原料或反应应溶剂,影响最终产品中残留溶剂水平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合成路残的长短,有机溶剂在其中使用的步骤、后续步骤中使用有机溶剂对之前使用的溶剂的影响,中间体纯化方法,干燥条件,终产品精制方法和条件等。一般分为三类。第132页,共313页。第133页,共313页。第134页,共313页。第135页,共313页。第136页,共313页。第137页,共313页。(2)残留量的检测方法一般采用气相色谱法(GC),
19、GC具有检测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的特点,可通过方法学研究确定合适的检测条件。第138页,共313页。测定方法测定法适用范围色谱条件测定法第一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等温法检查有机溶剂数量不多,且极性差异较小柱温40100;氮氧为载气,流速1.0-2.0ml/分,以水为溶剂时顶空瓶平衡温度为70-85,平衡时间为30-60分,进样温度为200,如采用FID,温度为250.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分别连续进样2次,测定待测峰面积。第二法毛细管柱顶空进样系统程序升温法检查有机溶剂数量较多,且极性差异较大时非极性色谱系统,柱温一般先在30维持7分钟,再以8/分的升温速率升至120,维持15分钟;极性色谱
20、系统,柱温一般在60维持6分钟,再以8/分的升温速率至100,维持20分钟;氮气为载体流速2.0ml/分,以水为溶剂时,顶空瓶平衡温度70-85,平衡时间为30-60分钟,进样口温度为200同上第三法溶液直接进样法检查有机溶剂沸点较高按气相色谱法的系统适用性试验要求取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2-3次,测定待测峰的峰面积第139页,共313页。五、注意事项 1、测定溶剂的选择应能同时溶解供试品和需要检查的残留溶剂,且不干扰被检查有机溶剂的测定,一般来说,对不溶于水的原料药,可选择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或其他适宜的溶剂;当要测定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乙酰胺的残留量时,可以采用二甲亚砜或其他适宜的溶
21、剂;第140页,共313页。2、进样方法的选择:通常沸点低的有机溶剂采用顶空进样法,当供试品本身对测定有影响,也可采用顶空法。沸点高的溶剂可采用溶液进样法。3、应根据供试品中残留溶剂的沸点选择顶空温度。对沸点较高的残留溶剂,通常选择较高的顶空平衡温度;但此时应兼顾供试品的热分解特性,应避免供试品产生的挥发性热分解产物对测定的干扰。第141页,共313页。4、顶空平衡时间应能保证供试品溶液的气-液两相足够的时间达到平衡,一般为30-45分为宜,如过长可能引起顶空瓶的气密性变差,导致定量准确性的降低。5、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必须使用相同的顶空条件,由于静态顶空进样时,抽取的是处于气液平衡的顶空气
22、,所以每个顶空瓶只能取样1次,供试品溶液必须放入2个顶空瓶中,以保证2次进样的要求。第142页,共313页。6、对残留酯类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测定,不应采用酸或碱溶液作溶剂,以避免酯类化合物水解而无法检出。7、采用顶空法时,常见的干扰作用有共出峰干扰(未知有机挥发性化合物与待测物的色谱峰重叠)和热降解干扰(供试品热裂产生待测物,如含甲氧基的化合物热裂解可产生甲醇),第143页,共313页。通常采用的排除方法是在另一种极性相反的色谱系统中对相同供试品再进行测定,比较不同色谱系统中测定结果的差异。如二者结果一致,则可以排除测定中有共出峰的干扰;如二者结果不一致,则表明有共出峰的干扰,排除是否有热降解干
23、扰需要通过测定已知不含该溶剂的对照样品来加以判断。第144页,共313页。8、当采用顶空法时,供试品与对照品处于不完全相同的基质中,故应考虑气液平衡中的基质效应,通常采用标准加入法来验证定量方法的准确性,并应以标准加入法的结果为准。第145页,共313页。9、气相色谱仪的普通不锈钢管路、进样器的衬管等对有机胺等含氮碱性化合物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致使其检出灵敏度降低,当测定此类化合物时,应采用惰性的硅钢材料或镍钢材料管路,此外供试品溶液应不呈酸性,以免待测物与酸反应成盐后不易气化,对不宜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可采用其他方法如离子色谱法等。第146页,共313页。通常采用弱极性的色谱
24、柱或填料经碱处理过的色谱柱分析含氮碱性化合物,如果采用胺分析专用柱进行分析,效果更好。10、残留溶剂测定通常采用FID检测器,对含有卤素的有机溶剂如三氯甲烷,应采用ECD检测器易得到高的灵敏度。第147页,共313页。11、采用溶液直接进样法时,不应采用酸或碱溶液作为溶剂,避免色谱柱的损坏。12、气相色谱法对残留溶剂的定量有三种方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加入法。通常采用内标法,当存在基质效应时,应采用标准加入法。13、附表2,附表3中列出了各残留溶剂与丁酮的相对保留时间,供定性鉴别时参考。第148页,共313页。由于在药品中通常需要同时检测多种溶剂,为操作的可行性和简便性建议尽量采用相同色谱条
25、件控制多种类的残留溶剂。第149页,共313页。如 奥美拉唑 残留溶剂 取本品约0.5g、精密称定,置顶空瓶中加二甲基乙酰胺3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二氯甲烷、乙腈、甲醇与丙酮适量,置同一量瓶中,加二甲基乙酰胺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100g,60g,160g与160g的混合溶液,精密量取3ml置顶空瓶中,作为对照品溶液。照残留溶剂测定法(附录P第二法)测定,以聚乙二醇2M为固定相,柱温采用程序升温方式,45保持8分钟,然后以每分钟45升至200,含二氯甲烷、乙腈、甲醇与丙酮均应符合规定。第150页,共313页。(3)在方法学验证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专属性;检测限;定量限;线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