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282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小儿推拿课件(PPT 282页).pptx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54341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格式:PPTX
  • 页数:282
  • 大小:3.9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小儿推拿课件(PPT 282页).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小儿推拿课件PPT 282页 小儿 推拿 课件 PPT 282
    资源描述:

    1、 刘氏小儿推拿刘氏小儿推拿第1页,共282页。第2页,共282页。刘开运教授简介 刘开运 (1919-2003),男,苗族,湖南省花垣县麻栗场镇老寨村人。出身中医世家,苗族后裔,御医后代,曾叔祖父刘杰勋为清朝御医,家族业医三百年。祖传中医、苗医、推拿三套绝技,融汉、苗医药于一炉,独树一旗,是国内唯一精通中医、苗医、推拿的名老中医,尤以独具特色的小儿推拿而蜚声于国内外。第3页,共282页。刘开运教授简介 1960年被派往上海推拿学校,参加卫生部主办的全国推拿师资进修班,与丁季峰等推拿大师一起进行学术交流;返湘后留任湖南中医学院附一院从事推拿临床工作。1968年响应国家“把医疗卫生工作重点放到农村

    2、去”的号召,前往湘西州古丈县平坝乡开展卫生工作。1970年调入吉首卫校,从事中医临床和教学工作。第4页,共282页。刘开运教授简介 湖南省首批名中医,我国推拿领域一代名师。曾担任全国第一届推拿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老一生学验俱丰,造诣精深,尤其在小儿推拿方面尊古而不泥古,承家技而敢创新,创立独特的五经配伍推治法,独树一帜。刘老钻研理论的同时勤于临床实践,擅于灵活运用推拿治疗小儿各种疾病。第5页,共282页。刘氏推拿主要特点 在手法方面:一是刘氏推拿在“古八法”基础上,创立了“刘氏小儿推拿十法”;二是刘氏推拿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具有刘氏风格的复式手法。第

    3、6页,共282页。刘氏推拿主要特点 在取穴方面:一是刘氏小儿推拿取穴强调少而精,常用穴位50个,重点穴位20个。二是刘氏小儿推拿取穴首选五经穴。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 三是有固定习惯用穴即常例穴。天门、坎宫、太阳、总筋、阴阳。从而形成常例穴、五经穴、配穴的取穴格局。第7页,共282页。刘氏推拿主要特点 在操作程序方面:一是强调开门关门,即刘氏小儿推拿操作有特定的开门穴和关门穴。二是注重操作程序的规范和完整性,考虑小儿推拿操作实际,形成固定操作程序。第8页,共282页。刘氏推拿主要特点 在治疗方面:一是刘氏小儿推拿取穴 二是强调五经配伍推治,主治五脏之病症,尤以脾肺两脏之常见病症疗效最好。

    4、三是强调调整患儿体内阴阳平衡。四是强调推拿手次,手次多少与年龄、病情轻重有关,体现治疗剂量。第9页,共282页。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生理特点: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理特点: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于康复。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第10页,共282页。小儿推拿手法的特点:轻快,平稳,柔和,着实。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柔中有刚,实而不滞。第11页,共282页。推拿手法-柔和“柔和”是推拿手法的特征和基本要求。“柔和”指手法动作的温柔,力量的缓和,变换的自如。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使“刚中有柔,柔中有刚”,实现“刚柔相济”。第12页,共282页。推拿

    5、手法-柔和 柔和与力度较轻有关,但柔和却不等于轻手法。柔和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状态。这种境界和状态寓于各种手法之中,只有在相当熟练地掌握了某种手法和长期运用某种手法之后才会在不自觉间从手的操作过程中流露出来。第13页,共282页。推拿手法-柔和 所以,在临床上,要获得手法的柔和,必须反复演练手法,必须加强手法的理论学习、理解和感悟,必须加强功法的训练。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走。第14页,共282页。推拿手法-柔和 在手法运用中,可以考虑通过以下两点来使手法柔和。其一是振动类手法和摆动类手法以柔和见长,如果在一般手法中参以振动和摆动术式,则会改变一般手法的原有性质,增添柔和的特性。如拿法配合振法,

    6、点按加振颤。第15页,共282页。推拿手法-柔和 刘氏小儿推拿流派手法表现出明显的摆动特征可能与刘开运老前辈参加上海推拿学习班,感悟与借鉴一指禅的摆动有关。其二是增大接触面。在力度相对不变的情况下,接触面积越大,压强越小,力越分散,患者就会感受舒适一些,手法也就显得柔和了第16页,共282页。小儿推拿手法的操作一般顺序 (1)由上到下:先头面,后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下肢。(2)先做无刺激的手法,把刺激性强的手法放在最后。这样利于患儿配合治疗。以免哭闹,影响疗效。第17页,共282页。小儿推拿手法作用的次数 一般原则是年龄越小次数越少,年龄越大一般原则是年龄越小次数越少,年龄越大次数越多。次

    7、数越多。俗有:大三万,幼三千,婴三百之说。俗有:大三万,幼三千,婴三百之说。第18页,共282页。小儿推拿疗效影响因素 明确的中医证型诊断是保证疗效的前提。明确的中医证型诊断是保证疗效的前提。“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小儿年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年龄越小治小儿年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适用年龄疗效果越好。适用年龄:小儿推拿适用于小儿推拿适用于6岁以下小儿。岁以下小儿。小儿精神状态对疗效的影响。小儿安静与小儿精神状态对疗效的影响。小儿安静与哭闹状态下效果不同。哭闹状态下效果不同。第19页,共282页。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常用手法第20页,共282

    8、页。一、基本手法一、基本手法 刘氏小儿推拿十法:推、揉、拿、按、摩、运、搓、摇、掐、捏。刘氏小儿推拿形成以推、揉为主,拿、按为次,兼以摩、运、搓、摇、掐、捏的手法运用特点。第21页,共282页。(一)推法(一)推法【操作方法】此法演变于成人推法。它属于螺纹推的范畴。其操作形式有:直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做直线推移。旋推法:用拇指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做旋转推移。分推法:两手拇指螺纹面同时操作,由一点向两个相反方向同时推移。第22页,共282页。直推法直推法 第23页,共282页。旋推法旋推法分推法分推法第24页,共282页。【手法要求】着力自然,均匀,轻巧柔和,推时穴位有推动感。但皮

    9、肤无移动。速度宜快,200次/分。【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推以通之,即开通关窍,疏通经络,祛除邪气,调节脏腑。适用于小儿各种疾病的治疗。其中直推重在祛邪,多为清法;旋推重在补虚,多为补法;分推即分阴阳,重在调和人体的阴阳。第25页,共282页。(二)揉法(二)揉法【操作方法】小儿揉法有别于成人,以指端揉运用最多。其操作形式有:旋转揉法:指端吸定一定部位,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往返揉法:指端吸定于一定部位,作前后或上下往返揉动。临床上揉法除单独使用外,往往与按法、掐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常用有揉中加按和掐后加揉法二种形式。第26页,共282页。第27页,共282页。第28页,共282页。【

    10、手法要求】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200280次/分钟。【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揉以散之,即具有理气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多用于胸胁腹部胀满疼痛、食积、呕吐、发热、便秘,甚至昏迷,惊风等病症的治疗。第29页,共282页。(三)按法(三)按法【操作方法】用指面按压穴位的称按法。拇指按法按触面较小,刺激强度容易控制,全身都可应用;屈指按法适用于关节骨缝处;掌根按法接触面大,刺激缓和,用于腰背部及腹部;鱼际按法柔和,常用于头面及胸腹部位;全掌按多用于腹部。第30页,共282页。第31页,共282页。第32页,共282页。【手法要求】按而不动,逐渐向下适度用力,

    11、避免过猛产生抵触。【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按以止之,即有止痛、止呕吐、止咳喘、止泻功能。临床上单独使用较少,往往与揉法相结合,形成复合手法。第33页,共282页。【操作方法】手掌或指(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檫,称之摩法。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四)摩法(四)摩法第34页,共282页。第35页,共282页。【手法要求】手指用力宜轻柔,节律均匀,动作协调,与皮肤形成摩擦尤如盲人导物状。120150/分。【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摩以解之。即疏通气机,缓解疼痛,消食导滞。多用于食积、虫积、腹痛等病证治疗。顺时钟:疏通气机,通便;逆时钟:促进消化。第36页,

    12、共282页。(五)运法(五)运法【操作方法】以指端或掌根,鱼际等处在皮肤上由甲方沿着一定的方向通过直线或弧线运达乙方的称运法。为特殊形式的推法,手法如推法,力度较推法为轻。第37页,共282页。第38页,共282页。【手法要求】此法与推法相似,但较之推法宜轻宜慢,摩擦而行,深部组织不被带动,同时弧度面积也较大。【临床运用】功能特点运以祛之,即运正祛邪。运法小儿多施于上肢的穴位,且往往与掐法相结合。第39页,共282页。(六)掐法【操作方法】拇指指甲刺入穴部的称掐法。掐法属强刺激手法,以指代针,常用于点状穴,是急救常用手法;应用时可重刺激穴位,但次数少,可不用润滑剂,但勿伤皮肤。掐后在穴位上继用

    13、指揉法,以缓解不适之感。第40页,共282页。第41页,共282页。【手法要求】逐渐用力,达深透为止,避免掐破皮肤,掐后轻揉局部。【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掐以醒之,即强心醒神,属刺激手法。常用于高热、昏迷、抽搐等病症的治疗。临床上掐法往往与揉法相伍,形成复合手法。第42页,共282页。(七)捏法(七)捏法【操作方法】用两拇指与食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交替向上推移至肺俞的称为捏脊法,亦称翻皮法。主要用于脊背线状部位,故称“捏脊”,对疳积有显著疗效,又称“捏积”,操作时可捏三下提拿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是治疗小儿常用方法。第43页,共282页。第44页,共282页。第45页,共28

    14、2页。【手法要求】提时用力适度。不宜重捏或拧转,两手交替向前。【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捏以松之,即络行松气。小儿单用主要为捏脊(翻皮),用以治疗胃肠道的各种病症,复合手法往往与拿揉相伍,如拿捏合谷,肥胖患儿捏脊多拿捏合用。第46页,共282页。(八)拿法(八)拿法【操作方法】将拇指和其他手指对称用力,连续一紧一松的拿起某一穴位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称拿法。此法为复合手法,含捏、提、揉三种动作形态。操作时以捏法为基础,提、揉为辅助。第47页,共282页。第48页,共282页。【动作要求】动作缓和而有连贯性。力宜适宜,避免突然性。【临床运用】拿法具有强心通络之功,即拿以强之。小儿主要用于惊风、昏迷等危重病

    15、症抢救及推拿收尾。第49页,共282页。(九)搓法(九)搓法【操作方法】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称为搓法。搓法小儿少用。临床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对称用力搓捻。第50页,共282页。【手法要求】两指对称用力,着力不宜大,捻动快,移动慢。【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搓以除之,即活筋脉,除麻木。小儿多施于手指关节部。主治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病症。第51页,共282页。(十)摇法(十)摇法【操作方法】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摆的称摇法。第52页,共282页。【手法要求】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

    16、生理范围内。【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摇以活之,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项、腰部。第53页,共282页。二、复式手法二、复式手法 一种或几种手法,在一个或几个穴位上按一定程序进行特殊的推拿操作,有相应的功能和固定的名称,称为复式手法。第54页,共282页。(一)推胸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腹按膻中穴上揉转50100次,称按揉膻中;继用两手中指腹,从膻中穴同时向左右分推至两乳头3050次,称分推膻中;接着用食、中、无名指并拢,以三指指腹从小儿胸骨上窝向下直推经膻中至胸骨下角3050次,称直推膻中;第55页,共282页。之后用食、中指分开,以两指腹按压小儿一至五肋间的前正中线与锁骨中线之间的

    17、部位35遍,称按压肋间。以上四部操作,称“推胸法”。第56页,共282页。【临床应用】推胸法的功能特点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膻中穴为气之会穴,居胸中,胸背属肺,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气喘、咳嗽、呕逆均有效。第57页,共282页。(二)开璇玑【操作方法】分推1-5肋间范围超过锁骨中线5次;食中至直推鸠尾向下至脐25次;摩挪脐至大横5-10次;直推脐至中极25次;以上四步操作,称开璇玑。第58页,共282页。【临床应用】推璇玑的功能特点宽胸理气,降逆止呕。主治胸闷痰喘,积食不化,呕吐,泄泻。第59页,共282页。(三)推腹法【操作方法】用中指腹在中脘做顺时针方向揉转,称安中调中法。用中指腹

    18、做逆时针方向揉转,称补中法。先做安中调中法,继用食、中两指从小儿剑突下,轻轻直推至脐,次数为揉转次数的1/2,称消导法。操作均100200次。以上三法总称“推腹法”。第60页,共282页。【临床应用】推腹法功能特点健脾和胃,消食导滞,补脾益气,降气通便。安中调中法具调理脾胃,安抚中焦功能,用于脾胃不和,中焦功能紊乱所致的各种病症治疗;补中法具补脾益气,健胃助运功能,常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病症治疗;消导法具消积导滞,降气通便功能,用于食滞不化、脘腹胀满、大便不通等胃肠里实症治疗。第61页,共282页。(四)推背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腹分别置于两侧肺俞穴上,右顺时针,左逆时针揉按5080次

    19、,称揉肺俞。用两拇指或中指从风门穴沿肩胛骨下缘,经肺俞向外下方斜推至两肩胛骨下角50100次,推呈“八”字型;继从肺俞直向下推至膈俞50100次,推呈“|”型,称推“介”字。第62页,共282页。用中指腹蘸盐粉或姜汁,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斜擦过肺俞,以皮肤发红为度,称盐擦“八”字。以上诸法总称推背法。第63页,共282页。【临床应用】推背法功能特点宣肺止咳,化痰退热。其法是临床治疗小儿肺系病症常用手法,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多痰等病症。第64页,共282页。(五)常例【操作方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开天门,天门穴定位在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

    20、,24次;坎宫定位是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横线,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作分推,24次;太阳在眉后凹陷处,用中指端揉该穴为揉太阳24次;耳后高骨在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用两拇指或中指端揉之,24次。第65页,共282页。第66页,共282页。【临床应用】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除烦安神的作用,还可清热明目、止头痛,并防止惊风。第67页,共282页。(六)运土入水【操作方法】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脾土穴推起,沿小天心、掌小横纹,推运至小指端肾水穴止,呈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第68页,共282页。【临床运用】

    21、功能特点滋补肾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用于治疗小便赤涩、频数、小腹胀满、泄泻、痢疾等病症。第69页,共282页。(七)运水入土【操作方法】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做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儿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使掌面向上,另一手拇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肾水穴推起沿手掌边缘,经掌横纹、小天心,推运至拇指端脾土穴止,呈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左右。第70页,共282页。【临床运用】功能特点健运脾胃、润燥通便。用于治疗脾胃虚弱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泻痢、疳积等病症。第71页,共282页。(九)水底捞明月【操作方法】医者持患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先滴一、二滴凉水在掌心,用中指在内劳

    22、官周围旋运之,并结合以口吹气,边吹边旋运推之(以不超过十八口气为限)。【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清心火、退实热。第72页,共282页。(十)打马过天河【操作方法】医者用一手捏住患儿四指,将掌心向上,另一手的中指指面运内劳宫后,再用食、中、无名指三指由总筋起沿天河水弹打至洪池穴,或用食、中指沿天河水弹击至肘弯处,弹击约2030遍。【临床运用】功能特点清热通络、行气活血,用于高热烦躁、神昏谵语、上肢麻木抽搐等实热病症。第73页,共282页。(十一)大推天河水【操作方法】患儿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身前。用一手握住患儿四指,使患儿掌面与前臂掌侧向上,另一手食、中指螺纹面并拢,蘸水自内劳宫穴经总筋沿天河水向上

    23、直推至洪池止,呈单方向推100200次。【临床运用】本法大凉,功效清热。用于治疗热病发热。第74页,共282页。(十二)总收法【操作方法】医者用一手食指或中指着力,先掐、后按揉患儿肩井穴;用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住患儿食指和无名指,屈伸患儿上肢并摇动其上肢2034次左右。【临床运用】功能特点通行一身之气血、提神。用于久病体虚,内伤外感诸证,推拿操作结束之前用本法收尾。第75页,共282页。第76页,共282页。小儿推拿常用穴部小儿推拿常用穴部第77页,共282页。小儿推拿特定穴特点:第一:第一:其穴位表面形态不仅具有点状;还有线(带)状,以及面状。第二:第二:其多数分布于双手,其次为头

    24、面,胸背及下肢较少。第三:第三:有关特定穴的内容比较朴素,尚没有象十四经那样成为一个理论系统。小儿推拿穴部与手法、功效往往结合为一体,形小儿推拿穴部与手法、功效往往结合为一体,形成相对固定形式。成相对固定形式。第78页,共282页。刘氏小儿推拿常用穴部50余个,其中重点穴部30个。刘氏小儿推拿重视五经配伍推治,强调开门关门,并推出推胸法、推腹法、推背法等。第79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1、天门【位置】从印堂到神庭穴之间。【操作】运用大拇指侧面从印堂穴向额上神庭穴两手交互直推二十次左右。此法为“开天门”和“头部手法一”,属常例手法。【功能】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惊安神。【主治】外感内伤诸病

    25、证。第80页,共282页。第81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2、坎宫【位置】自眉头起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操作】用大拇指正面从印堂穴处沿眉骨向眉梢分推十数次。此法名为“推坎官”“头部手法二”,属常例手法。【功能】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疼。【主治】外感内伤诸病证。第82页,共282页。第83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3、太阳【位置】眉梢外侧一横指之凹陷处。【操作】由眉梢向耳后处用两大指斜推二十次左右名为“推太阳”,“头部手法三”,属常例手法。与开天门,推坎宫合用,为推拿时的首推穴。用左手或右手的中指端按压于太阳穴,向耳或眼方向揉按之名“揉运太阳”。【功能】推太阳:疏风解表 清热明目止头

    26、疼。运太阳:向眼方向运转为补(双则),向耳方向揉中加按为泻。男:揉按左太阳发汗,右太阳止汗。女:揉按右太阳发汗,左太阳止汗。【主治】外感发热 头疼 汗证 外感内伤诸病症。第84页,共282页。第85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开天门、推坎宫、推揉运太阳比较:共同属常例手法、疏风解表。开天门侧重开窍醒脑、镇惊安神。推坎宫侧重醒脑明目、止头疼。推、运太阳侧重清热明目、止头疼、发汗、止汗。第86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4、耳后高骨【位置】耳后乳突下凹陷处。【操作】用中指作揉按法。揉5下按一下,共30-50次。【功能】止咳化痰,安神除烦。【主治】咳嗽,吐痰,惊风。第87页,共282页。第一节头

    27、面部 5、风池【位置】风府穴两侧入发际凹陷中。【操作】用两中指按风池穴35下,按后加揉1020下。【功能】祛风解表。【主治】感冒,头疼,项强。第88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6、百会【位置】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叉点。【操作】用大指端揉按之,也可用灸法。【功能】镇惊安神,升阳举陷。【主治】惊风,眩晕,昏厥,脱肛,遗尿等。第89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7、印堂(大天心)【位置】两眉连线中点。【操作】用大指甲按后加揉运。【功能】醒神开窍,疏风解表。【主治】神志昏迷,头疼。第90页,共282页。第91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8、水沟(人中)【位置】在鼻下人中沟上三分之一处。【操作

    28、】用大指甲陷之,掐后加揉或掐之醒神即止(不要掐破皮肤)。【功能】醒神开窍。【主治】昏迷,牙关紧闭,抽搐不止。第92页,共282页。第93页,共282页。第一节头面部 9、承浆 【位置】下唇下中央的凹陷中。【操作】用大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按。【功能】醒神开窍,止吐止泻。【主治】实热,吐泻,惊风,昏迷。第94页,共282页。第二节胸腹部 1、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按而揉之数十下,揉后再用两手中指横开左右分推数十下。继用食、中、无名指由上往下直推数十下,最后用中、食指分开按压胸部各肋间三至五遍。此法名为“推胸法”。【功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主治】胸闷,咳嗽,气喘,痰鸣

    29、等。第95页,共282页。第96页,共282页。第二节胸腹部 2、乳旁(神封)【位置】乳头外侧旁开两分处。【操作】以大指或中指两边揉边按数下。【功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降逆止呕。【主治】胸闷,咳嗽,呕吐。第97页,共282页。第二节胸腹部 3、乳根 【位置】乳头下一肋间处。【操作】以大指或中指面边揉边按数十下。【功能】宽胸理气,止咳平喘。【主治】咳嗽,胸闷。第98页,共282页。第二节胸腹部 4、中脘【位置】脐上四寸。【操作】用中指面作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名为安中调中法;逆时钟方向揉转数十下,名为补中法;先顺时钟方向揉转百数十下,接着由上往下直推旋转揉的半数,为消导法;经上三法总称为“推

    30、腹法”。【功能】宽中理气,健脾和胃,消导积滞。【主治】胃痛,胀满,积滞,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第99页,共282页。第100页,共282页。第二节胸腹部 5、肚脐(神阙)【位置】肚脐正中。【操作】以大指面或中指面揉转百余次。【功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主治】腹痛,腹胀,吐泻,食积,便秘,肠鸣。第101页,共282页。第102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1、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棘突下。【操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按后加揉。【功能】退热解表。【主治】高热,项强,咳嗽等。第103页,共282页。第104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2、肩井【位置】在大椎穴与肩髃穴连线的

    31、中点。【操作】以拇指与食指二指对称用力提拿,称拿肩井。作为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用指端按之,称按肩井。【功能】宣通气血,发汗解表。【主治】感冒,头项强,肩背痛,惊风;治疗结束后的总收法。第105页,共282页。第106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3、创新 【位置】在第一至二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有咳嗽者,此处多明显压痛。【操作】用大指或中指按揉之,以皮肤发红为度。【功能】降逆,止咳,平喘。【主治】咳嗽,气喘。第107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4、肺俞【位置】在第三胸椎旁开一横指半处。【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2030 次,称揉肺俞;自肩胛骨内从上向下呈“介”字形推50100次,称推肺俞

    32、;然后用盐粉和姜汁擦之,以皮肤发红为度,称盐擦“介”字,以上诸法总称为推背法。【功能】清肺平喘,止咳化痰。【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第108页,共282页。第109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5、龟尾【位置】尾椎骨端。【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数十下。【功能】止泻,通便。【主治】泄泻,便秘。第110页,共282页。第111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6、七节【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操作】用中指螺纹面作推法,由上往下推为推下七节,由下往上推为上七节。【功能】推上七节具有温阳止泻之功,推下七节具有泻热通便之功。【主治】肠热便秘,泄泻,脱肛。第112页,共282页。第1

    33、13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6、推脊【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指沿脊柱由上往下推数十次,此法为推脊。【功能】清热。【主治】发热。第114页,共282页。第三节肩背腰骶部 8、捏脊【位置】脊柱骨两旁,由肾俞到肺俞之间。【操作】用两大指和食中指对捏脊柱旁开一二指的皮肤,由肾俞处从上往下翻捏至肺俞,左右各35次,此法为捏脊法,又名“翻皮法”。【功能】消食导滞。【主治】消化不良,泄泻。第115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总筋【位置】腕横纹的正中处。【操作】用大指甲掐或指端揉按之。掐35 次揉按20次左右,分别称为掐总筋,按总筋。按总筋与分阴阳同属上肢常用手法。【功能】

    34、掐总筋具有退热止呕,镇惊止痉之功。【主治】发热,呕吐,惊风抽搐。第116页,共282页。第117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阴阳【位置】总筋两旁,小指侧为阴,大指侧为阳。【操作】以两指面从总筋处向左右两边分推二十余次,此法名为分阴阳。属常用手法。【功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消食导滞。【主治】寒热往来,腹胀,呕吐,泄泻,痢疾。第118页,共282页。第119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3、脾经【位置】大拇指螺纹面。【操作】用大指螺纹面于患儿螺纹面上,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线推移。此法为脾经。【功能】健脾胃,补气血,清湿热,止吐泻。【主治】腹泻,便秘,痢疾,食欲不振,疳积,呕吐等。

    35、第120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应用】补脾经主要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形体消瘦等症。清脾经主要用于湿热内蕴、肌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及热结便秘等症。脾为后天之本,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常不足,故一般脾经以补为主。若脾实证需用清法,需清后加补,补法操作次数为清法一半。第121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4、肝经【位置】食指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食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肝经。【功能】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主治】急慢惊风,烦躁不安,目赤口苦等。第122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应用】清肝经常用于急

    36、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咽干等症。刘老认为小儿肝常有余,肝经宜清不宜补,故补肝经很少用,以免引动肝风肝火;若确属肝虚,需补肝经时以补肾经代之,为补母实子法。第123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5、心经【位置】中指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中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心经。【功能】清心泻火,除烦安神,补益气血。【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赤涩,惊悸不安,气血虚弱等。第124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应用】清心经常用于心火炽盛而引起的高热神昏、面赤、口疮、小便短赤等,多与清天河水、清小肠、清后溪等合用。刘老认为小儿心

    37、常有余,补心经,易动心火易动心火,故本穴宜清不宜补;若气血不足致面色无华、心烦不安、睡卧露睛等症需用补法时,可补后加清,清法操作次数为补法一半或以补脾经代之。第125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6、肺经【位置】在手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无名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作直线推移。此法名为推肺经。【功能】补益肺气,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主治】感冒,发热,咳嗽,胸闷,气喘,虚汗,脱汗等。第126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应用】补肺经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自汗怕冷、易感冒等肺气不足病证。清肺经常用于感冒、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证、热证。第127页,共

    38、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7、肾经【位置】手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大指螺纹面至患儿小指螺纹面上作旋转推移。【功能】滋补肾阴,温养下元,清利下焦湿热。【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胃虚腹泻,遗尿,虚喘等。第128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应用】补肾经主要用于治疗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精亏所致的久泻,多尿,遗尿,虚喘等病证。清肾经主要用于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等。“肾为先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刘老认为肾经宜补不宜清。治疗膀胱湿热、小便赤涩时常以清后溪代之。第129页,共282页。第130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五经推拿次数:主、兼、次三者之间递次减100次,即为剂量问题。小儿推拿以1个月

    39、-6岁为效佳 年龄:补清 1个月12个月 150次 60次 1岁3岁300次150次 4岁6岁400次200次 6岁9岁600次300次 10岁12岁 800次400次第131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8、推大肠【位置】轻握拳,第五掌关节后外侧横纹尽头。【操作】用大指向小鱼际部直推约100次。【功能】清热利尿。【主治】膀胱湿热,小便淋沥刺痛等。第132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9、小天心【位置】在内劳与总筋之间正中央。【操作】用大指或中指指端揉按2030次,称揉按小天心。用大指甲由小天心掐运至内劳或由内劳掐运至小天心35次,称为掐运小天心。【功能】揉按小天心:滋阴清热;掐运小天心:镇惊

    40、安神。【主治】阴虚内热,久热不退,惊风眼翻。(惊风握拳眼往上翻:由小天心至内劳;惊风握拳眼往下翻:由内劳至小天心)第133页,共282页。第134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0、内劳宫【位置】掌心中央屈无名指于手心,指尖所指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为掐内劳;用大指揉之为揉内劳。【功能】掐内劳:发汗退热;揉内劳:清心退热【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等。第135页,共282页。第136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1、版门(板门)【位置】从虎口经鱼际直至总筋之间的一条直线。【操作】用大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按版门。由虎口经鱼际向总筋掐运2030下,再加揉按之或由总筋掐运至虎口2030次,再

    41、揉按之称揉按版门。【功能】揉按版门:止咳化痰,降逆平喘;掐运版门:止泻(虎口向总筋)、止呕(总筋向虎口)。【主治】咳嗽,气喘,呕吐,腹泻。第137页,共282页。第138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2、运肾入脾(运脾入肾)【位置】由大指根至小指根沿腕部的一条弧线。【操作】由大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小指根称运脾入肾。由小指根掐运至小天心直至大指根称运肾入脾。【功能】消热祛湿,健脾润燥。【主治】小便赤涩,腹胀,痢疾,吐泻,便秘,食谷不化。第139页,共282页。第140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3、中冲【位置】中指尖端距瓜甲约一分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功能】醒神,镇惊。【主治】高热,

    42、昏迷,惊厥,抽搐不止。第141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4、四横纹(四缝)【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横纹处。【操作】用大指各掐45次,继加揉捻45次。【功能】健脾和胃,行气导滞。【主治】消化不良,疳积,腹痛,腹胀,肠鸣。第142页,共282页。第143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5、老龙【位置】中指背面高甲一分正中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功能】镇惊开窍。【主治】急惊暴卒,昏迷不醒。第144页,共282页。第145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6、外劳宫【位置】在掌背正中与内劳宫相对。【操作】用大指或中指面揉运数十次,揉后加按。【功能】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主治】外

    43、感风寒,腹痛腹胀腹泻,脱肛,遗尿,疝气等。第146页,共282页。第147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7、二扇门【位置】中指根背上两侧凹陷中。【操作】用大、食二指挟掐后揉。【功能】镇惊止痉。【主治】急惊风发热者,口眼歪斜(歪斜向左:掐右手穴,歪斜向右:掐左手穴)。第148页,共282页。第149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8、合谷【位置】手背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操作】用大、食二指头对掐35次。【功能】镇惊醒神。【主治】急惊,昏迷不醒。第150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19、一窝风【位置】手背腕横纹凹陷处。【操作】用大指掐之,掐后继揉运数十次。【功能】通经活络,温中行气

    44、,止痹痛,利关节。【主治】急慢惊风,各种腹痛,关节屈伸不利。第151页,共282页。第152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0、阳池【位置】手背腕横纹凹陷向上2分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按。【功能】止痛。【主治】各种疼痛。第153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1、三关【位置】前臂桡侧,阳池至曲池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面自阳池推上曲池或自曲池推下阳池,前者称为推上三关;后者称为推下三关(男:推上三关;女:推下三关)。此法总称为推三关法。【功能】发汗解表。【主治】外感表证。第154页,共282页。第155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2、六腑【位置】曲泽至大陵成一直线。

    45、【操作】大指桡侧或食、中指指面由曲泽推至大陵或由大陵推至曲泽,前者称推上六腑;后者称推上六腑(男:推下六腑;女:推上六腑)。此法总称退六腑法。【功能】祛邪清热。【主治】里实证,高热。第156页,共282页。第157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注:推三关、退六腑法应相互并用。表证:以推三关为主,每推三关三下,必须退六腑一下。里证:以退六腑为主,每退六腑三下,必须推三关一下。为协调阴阳之良法。第158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3、水底捞月【位置】掌心内劳官穴周围。【操作】医生持患儿左手四指,掌心向上,先滴一二滴凉水在掌心用中指在内官劳周围旋运之,并且结合口吹气,边吹边旋运之(以不超过18口

    46、气为限)。此发又名“退烧手法一”。【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各种高热。第159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4、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曲泽成一线。【功能】清热泻火【主治】大推天河水:清热之力稍弱,主治一般热证或表热证。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较强,主治高热或伴昏迷者。第160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操作】用食、中指沾凉水又内劳官起经过总筋直推至曲泽穴处,每轻推一次结合吹气一口(以不超过18口气为限)。此法又名为“大推天河水”或“退烧手法二”。用食、中指沾凉水,由总筋处交互拍打如弹琴状至曲泽穴,每拍打一番结合吹口气(以不超过18口为限)此发又名“打天马过河”或“退烧手法三”。第161

    47、页,共282页。第162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6、威灵【位置】手背二、三掌骨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威灵。【功能】开窍醒神。【主治】惊风。第163页,共282页。第四节上肢部 27、精宁【位置】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本节后歧缝间。【操作】用掐法称掐精宁。【功能】行气,破结,化痰。【主治】气喘,干呕,惊风。第164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1、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开一横指处。【操作】用大指或中指端揉中加按。此法称揉按足三里。【功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路。【主治】腹涨,腹痛,泄泻,呕吐,下肢痿软无力。第165页,共282页。第166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2、

    48、大敦(三毛)【位置】足大指毛际处。【操作】用大指甲掐之。【功能】熄风止痉【主治】惊风。第167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3、委中【位置】腘窝中央横纹处。【操作】用拇食指端拿窝中筋腱或掐按之,前者名为拿委中;后者为掐委中。【功能】活气血,舒筋脉,解痉。【主治】惊风,抽搐,下肢痿软。第168页,共282页。第169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4、承山【位置】小腿后正中,腓肠肌腹下凹陷中。【操作】用大指面揉按之。【功能】消食止滞,熄风解痉。【主治】食积,腹胀,便秘,惊风抽搐。第170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5、昆仑【位置】足外踝后缘和跟腱内侧中间的凹陷处。【操作】用大、食指对称拿或掐之,

    49、继面揉之。【功能】醒神解痉。【主治】昏迷不醒,抽搐不止。第171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6、仆参【位置】昆仑穴直下半寸处。【操作】大指或拇、食指重拿之,继以揉之。【功能】醒神。【主治】昏迷不醒。第172页,共282页。第五节下肢部 7、涌泉【位置】屈趾足掌心正前方凹陷中。【操作】揉中加按或原位抖按之不转,前者为揉按涌泉;后者为抖按涌泉。【功能】男:左揉转加按为止吐;右揉转加按为止泻;左右相等的揉转加按为止吐止泻。女:左揉转加按为止泻,右揉转加按为止吐,左右相等的揉转加按为止泻止吐。原位抖动按之不转:除内热。【主治】呕吐,泄泻或吐泻兼作,久热不退。第173页,共282页。附一:穴位的功能归

    50、类 一、退热的穴位与手法 揉太阳,掐内劳,清脾,清心,清肺,掐运小天心,揉外劳,推三关(表),退六腑(里)水底捞月,打天马过河,大推天河水,揉肺俞,推脊柱,按涌泉。第174页,共282页。附一:穴位的功能归类 二、止咳化痰的穴位与手法 推膻中,揉乳房,揉乳根,补脾,清补肺,补肾,揉肺俞,按丰隆,按揉创新。第175页,共282页。附一:穴位的功能归类 三、止腹痛的穴位与手法 清脾或补脾,清肝,揉一窝风,揉外劳,掐四横纹,揉中脘,揉肚脐,揉丹田,揉按足三里。第176页,共282页。附一:穴位的功能归类 四、止呕吐的穴位和手法 清脾或补脾,清肝,揉膻中,揉乳房,揉中脘,按足三里,版门,揉按涌泉,推脊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小儿推拿课件(PPT 282页).pptx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54341.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