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资料参考模板范本.doc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资料参考模板范本.doc》由用户(林田)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险源 辨识 评价 风险 控制 资料 参考 模板 范本
- 资源描述:
-
1、危险源辨识、评价与风险控制传统安全管理与现代安全管理的区别:一)传统安全管理侧重于追究工人的操作责任,忽视创造本质安全的物质条件。二)传统安全管理是被动的事故管理,忽视了对事故发生前的潜在危险因素的识别与预防,忽视了对信息流的管理。三)传统安全管理是开放式的管理,重检查,忽视反馈原则,是不封闭的管理。四)传统安全管理凭经验和直观感觉处理问题,是一种定性管理,忽视了定量的概念。五)传统安全管理孤立地对待问题,忽视了“人机”系统。现代安全管理的特点:1、以预防事故为中心,进行预先安全分析与评价;2、从提高设备、设施的可靠性入手,把安全和生产的稳定发展统一起来;3、变纵向单科为横向结合,推行全面安全
2、管理;4、变面向过去为面向未来,推行事前预测;5、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推行反馈原则指导下的安全评价;6、变管理的对象为管理的动力,实行人性化、本质化管理。一个选择题目:什么是安全?A、多年来一直没有发生事故B、基本上达到法律、法规的要求C、不可接受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几个概念:危险源(hazard):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风险(risk)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即对某种可预见的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严重程度这两项指标
3、的综合描述(两者缺一不可,也就是说有危险源不一定产生风险)。风险是危险源引发的结果。f(L,C)=LC问题:到底是乘飞机安全还是坐汽车安全?危险源 vs 风险危险源(危害) 根源风险(危险) 隐患伤亡事故、职业病 事故危险源的分类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的分类(两类);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16类);GB/T13861-9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五大类);安全科学理论对危险源的分类:第一类危险源: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称为第一类危险源。为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
4、险物质,控制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为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引起的物的故障和人的失误)。两类危险源之间的关系第一类危险源是伤亡事故发生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发生的严重程度;第二类危险源是第一类危险源造成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第一类危险源的存在是第二类危险源出现的前提,第二类危险源的出现是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的必要条件。危险源辨识的顺序一起伤亡事故的发生往往是两类危险源共同作用的结果。危险源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类危险源,在此基础上再辨识第二类危险源。危险源的其他分类:一、GB
5、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对危险源的分类(16类):物体打击、车辆危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GB/T13861-90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对危险源的分类(五大类):1、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危害、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灼(冻)伤的高(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缺陷等)2、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3、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
6、、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4、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5、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监护失误、其他)危险源辨识的依据只要某活动或活动场所有GB/T13861或 GB6441中任何一种情况,即可辨识其为危险源。危险源辩识三时态/三状态/七类型三时态:过去时(如过去化学品使用常发生伤人事件)现在时将来时(如新项目引入带来的OHS问题)三状态:正常状态异常状态(如施工、机器检修等)紧急状
7、态(如火灾、爆炸、台风暴雨、地震等)七类型: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危险源辨识应考虑的三个对象企业所有(区域界定)的活动所有的设备设施所有的人员危险源的描述及举例:危险源的描述应叙述完整,具体(通常采用一个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来描述):危险源:脚手架拆除过程中发生的物料坠落风险:人身伤害、职业病时态:现在时状态:异常不完整/错误的描述:仓库的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复印机的使用;甲醇。正确的描述:仓库的危险化学品潜在的火灾;复印机使用产生的辐射;甲醇引起的中毒。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讨论会2、问卷调查3、现场观察4、查阅有关记录5、获取外部信息6、工作任务分析7、
8、安全检查表 (SCL)8、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9、事件树分析(ETA)10、故障树分析(FTA)危险源辨识中须重点考虑的内容:1、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特种作业;2、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危险设备、设施;3、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的作业活动和情况;4、易燃、易爆特性的作业活动和情况;5、高空、特殊设备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的依据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事故产生的后果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DL E CD:危险源带来的风险值;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风险等级:一般分为五级:1、稍有危险,可以接受;2、一般危
9、险,需要注意;3、显著危险,需要整改;4、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5、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风险定性评价方法:根据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等级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等级来判定以下情况均可评价为重大危险源:1、评价为一、二、三级风险;2、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3、相关方有合理抱怨或要求的;4、曾经发生过事故,未采取任何防范或控制措施的;5、直接观察到可能导致危险的错误,且无适当控制措施的。风险控制策划重大危险源的控制途径1、对一、二级风险可采用OHS目标和OHS管理方案予以控制;2、对一、二、三、四级风险,可制定适用的运行控制程序;3、建立应急响应和准备控制程序进行管理。重大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可按
10、以下顺序依实际情况选择技术措施1、消除风险直接安全技术措施1)确保机械、电气、厂房、工量刃具等的本质安全2)采用无毒无害原辅材料代替有毒有害原辅材料2、降低风险间接安全技术措施1)多种机械、电气、电子、光电式安全防护装置及措施2)采用低毒低害无害原辅材料代替高毒高害原辅材料3)采用多种除尘、通风换气、降噪、防辐射技术措施3、规避风险指示性安全技术措施1)检测报警装置及仪器2)警示标志4、减弱风险操作性安全技术措施1)个人防护用品2)安全操作规程3)安全教育培训上述四种技术措施,前三种可通过建立目标和管理方案实现,第四种通过加强管理(如运行控制和应急程序)实现。引发事故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的不安全行
11、为环境的不安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管理缺陷事 故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MS )的基本内容OSHMS 逻辑结构图持续改进 ACTION4.6管理评审4.2 职业安全健康方针4.5检查与纠正措施4.5.1绩效测量与监测4.5.2事故、事件、不符合和纠正与预防措施4.5.3记录和记录管理4.5.4审核4.3策划4.3.1危害辩识,风险评价与危险控制策划4.3.2法律及法规要求4.3.3目标4.3.4OSHMS管理方案 CHECK PLAN4.4 实施与运行4.4.1机构和职责4.4.2 培训,意识和能力4.4.3 协商与交流4.4.4 文件化4.4.5 文件与资料控制4.4.6 运行控制4.4.
12、7 应急预案与响应 DO危害辨识频率分析严重性危险评价维持管理改善计划或管理控制检查纠正评审改进可接受危险 ?持续改进NoYesPLANDOCHECKACTION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工作程序划分作业活动辨识危害确定风险决定是否是可承受风险确定风险控制措施评审风险控制措施的充分性设计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的表格1、作业活动2、危害因素3、危险类别及后果4、发生的可能性5、后果严重程度6、风险水平7、现有控制措施8、风险控制策划9、评价人、姓名、日期辨识评价策划人员的要求1、经过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相关知识的培训;2、要有员工代表参加;3、辨识评价结果要经过上级安全管理部门或授权人批准划分作业活动I
13、SO9000:2000标准的过程方法是划分和识别作业活动的重要工具。按过程方法识别作业活动,就是要明确作业活动的过程链要考虑常规的活动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识别作业活动要真正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作业活动划分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危险源辨识的充分性。对常规活动要以施工工序为主线(分部工程)划分作业活动。如:建筑施工,可以划分为:施工准备、土方工程、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工程、装饰装修工程、楼地面工程、屋面工程、安装工程、交付后保修阶段等。对施工阶段分部的作业活动需要细分-作业类别(分项工程),对每一作业类别,再细分为作业活动。如:地基与基础工程可划分为:地基与基础
14、施工、基础钢筋施工、基础模板施工。地基与基础施工又可细分为: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承台施工、防水防腐施工、基础砌筑等作业活动。基础钢筋施工可细分为:钢筋制作加工、钢筋绑扎作业活动。非常规的活动很容易遗漏:非常规的活动:特殊情况发生时才进行的活动;计划外的,不经常进行的活动。如:设备发生故障后的维修活动。如:混凝土搅拌站停电后的清理,也属于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某年,某公司一工地在搅拌混凝土时,因砂仓内砂料少,并且不下滑,现场负责人安排现场一工人进砂仓内掏砂,在掏砂过程中,砂料坍塌,造成该工人死亡。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施工现场的施工活动比较复杂,交叉作业较多。既有自有队伍
15、的作业活动,也有分包队伍或劳务队伍的施工活动,还有监理、业主、参观访问者等其它人员的活动;同时相邻施工单位的作业活动也可能影响项目部施工人员的安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都要辨识,不能遗漏。在辨识活动时,不仅要考虑施工活动,还要考虑管理活动、辅助作业活动和生活活动。要考虑施工过程的各个阶段,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的工作。准确反映各个施工步骤的施工计划网络图对于划分作业活动,识别活动过程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资料。所有与施工活动有关的场所的活动都要识别,信息都要收集,并在危险源辨识时加以考虑。如:员工宿舍的相关信息、食堂的相关信息、加工场所的环境、材料仓库、机械存放场地等。这些场所的危险源在辨识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