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基础知识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农村民居抗震安全基础知识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民居 抗震 安全 基础知识 课件
- 资源描述:
-
1、一、基本概念 1、工程抗震:以减轻地震灾害为目的的工程理论和实践。2、抗震设防:各类工程结构按照规定的可靠性要求,针对可能遭遇的地震危害性所采取的工程和非工程措施。3、场地:工程群体所在地,大体相当于一个厂区、居民点或自然村的范围。4、约束砌体: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而采取的由圈梁和构造柱分割包围的砌体。5、圈梁: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在砌体房屋的墙体或基础面上设置的水平约束构件。分钢筋混凝土圈梁和钢筋砖圈梁。6、构造柱:为加强结构整体性和提高变形能力,在房屋中设置的钢筋混凝土竖向约束构件。二、抗震设计要求 1、抗震设防的思想原则:“三水准”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2、2、抗震设防分类:农村民居应属于抗震设防丙类建筑。依据: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第6.0.11条规定:住宅、宿舍和公寓的抗震设防类别可划为丙类,其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3、场地效应与场地分类:有利地段:稳定基岩、坚硬土或开阔平坦密实均匀的中硬土等。不利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河岸和边坡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不均匀的土层(如故河道、松散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等。危险地段: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及发震断裂带上可能发生地表错位的部位。抗震不利和危险地段可能发生的震害:条状
3、突出的山脊,孤凸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岩土失稳、山坡与山顶地震作用加强,高于坡脚13度;软弱土,液化土,地下结构上浮、地基、边坡失稳;河岸与边坡边缘、故河道,地裂与边坡失稳、不均匀震陷;不均匀地基(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及半填半挖地基),土层变化处地震作用增强且复杂、不均匀震陷;采空区,塌陷、地震反应异常;抗震危险地段,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等、地表错位。4、一般要求:承重结构:砖墙最小厚度240mm;层高小于3.6米;横墙最大间距11米(木屋盖)、18米(钢筋混凝土屋盖);房屋外墙四角必须设置构造柱,开间大于4.2米的房间两侧墙的交界处、大于2.1米的洞口两侧应设置构造柱,当女儿
4、墙的悬臂高度大于500毫米时,构造柱必须通到女儿墙顶部,并与女儿墙压顶圈梁相连接;构造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最小截面为240mmx180mm,纵向钢筋不小于412,箍筋间距不大于250mm,并应在柱上下端适当加密;构造柱与墙的连接应先砌墙后浇筑混凝土,墙应砌成马牙槎,并沿墙高每隔500mm设6拉结钢筋,每边各深入墙内不小于1米。屋盖处和每层楼盖处应设置圈梁,圈梁应是封闭的,遇到洞口或不能连续通过时,应采取补偿措施,如在洞口上下采用搭接圈梁等,圈梁截面最小尺寸180mmx120mm,混凝土C20,最小配筋:纵筋410,箍筋6250。现浇楼板在墙上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0mm,大梁在墙上的搭
5、接长度,当有梁垫时为240mm,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在墙上的支撑长度不宜小于240mm;三、抗震施工要求 1、场址选择:选择地势平坦、开阔,土层密实、均匀或稳定基岩等有利的地段(图2-36)。不宜在软弱土层、可液化土层、河岸、湖边、古河道、暗埋的滨塘或沟谷、陡坡、松软的人工填土,以及孤突的山顶或山脊等不利地段建房(图2-37)。不应在可能发生滑坡、崩塌、地陷、地裂、泥石流以及有活动断裂、地下溶洞等危险地段建房。在此类危险地段上,即使把房屋建得很坚固,一旦遭受地震灾害,轻则墙倒屋塌,重则会造成毁灭性灾难(图2-38)。2、基础施工:在软弱土层等不利地段建房,基础沟槽必须宽厚,槽底均匀铺设灰土层并分
6、层夯实后,用水泥浆砌砖或石料混凝土做好基础,还可用加桩等技术加固地基。对于一般的软土地基,应设置圈梁,以防不均匀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在盐碱地地区建房屋,应加强基础防潮、防碱、排水等措施,防止碱潮对墙体的腐蚀作用,以避免降低强度(图2-40)。3、主体施工:房屋体形要合理。设计房屋时,要避免立面上突然变化,平面形状也宜简单、规则,墙体布置得均匀、对称些,使房屋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对于土坯房,房屋高度 要低些,一般是一间一道横墙,硬山搁檩,双坡四出檐式;楼房采用内廊式平面,纵横墙较密,加上墙体间咬砌搭接,房屋的整体性就好(图2-41)。横墙要加密。横墙支撑着纵墙,限制纵墙的侧向变形,同时还承受屋
7、顶、楼层和纵墙等传来的地震力,在房屋抗震上起着很大的作用。所以,在地震区建造的房屋,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情况下,横墙宜布置得密些,一般居住用房以不超过两个开间为宜(图2-42)。如果使用上需要有更大的通间时,就要采用诸如加墙垛、圈梁等措施,来增强纵墙的强度和稳定性。墙壁上开洞要恰当。墙壁上开洞,削弱了墙的强度和整体性。应尽量少开洞或不开洞。开洞要均匀,不要在靠近山墙的纵墙上或靠近外纵墙的横墙上开大洞(图2-43)。4、屋面及维护施工:屋顶要轻。一般民用房屋的屋顶,常用的有草顶、泥顶和瓦顶等几种。由于各地做法不一,他们的重量差别很大,轻的每平方米只有十几公斤,重的每平方米可达数百公斤(图2-44)。
8、在地震区建房,应优先采用轻质材料做屋顶。围护墙和隔墙要轻。围护墙虽然是房屋的非承重部分,但地震时笨重围护墙的倒塌,同样会造成重大的灾害。例如,某度地震区的房屋,绝大多数是质量比较好的穿斗木骨架二层楼房,用土坯墙做围护墙,地震后木骨架大部分基本完好,而土坯围护墙却大都倒塌。因此,地震区需要采用轻质的围护墙和隔墙。尤其高烈度区的 木骨架承重房屋,可以采用下部做重的墙、上部做轻质墙的方法(图2-45)。屋顶上不要做笨重的附属物。屋顶上的附属物,如女儿墙、高门脸等,既笨重又不稳定,在度左右地震中就会大量破坏(图2-46),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地震区应当尽量不做或少做这类装饰性的附属物,如果必须建造
9、时,就要做得矮些和稳固些。5、墙体施工:墙体要选择好材料。墙体材料选择时要考虑强度和耐久性。一般来说,采用砖墙比土坯墙和石头墙好。对于石头房屋,有棱角毛石比光滑卵石好。土坯墙的强度和耐久性,同土质的好坏有很大关系,粘性较好的泥土比砂性太大或杂质太多的泥土好。有条件时,最好在制坯或夯墙的粘性土中掺和一些草筋(如麦秸、稻草或干净的杂草等),以增强土坯或土墙的强度(图2-47)。注意墙体砌筑形式和方法。普通粘土砖砌筑的墙体,除卧砌实心砖外,还有空斗墙、18墙和12墙。这三种墙在地震区使用时,必须采取加强措施。首先,房屋的高度应加以限制。其次,在施工中,除应确保施工质量外,还须在墙体联结处加砖垛、拉结
10、钢筋等。在屋顶和楼层下加砌一砖宽的卧砌实心砖带(不少于三皮砖)。这样,梁(屋架)或楼板的支承,不但加宽了,而且较为坚固。为了使砌体受力尽可能比较均匀,各类砌体中的块材在砌筑时都必须上下错缝。纵墙与横墙、内墙与外墙结合要牢靠,墙体之间互相依靠,方能更好地共同发挥抗震作用(图2-48、图2-49)。采用一系列构造措施。为了保证房屋具有必要的抗震能力,除使结构具有必要的强度外,一系列的构造措施也可以提高房屋结构的延性和刚度。除注意纵横墙、内外墙间的拉接外,宜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图2-50),以提高房屋的耐震能力。6、屋架施工:檩条要固定,屋架之间要设剪刀撑。地震中屋顶晃动最为剧烈。如果檩条搁
11、在屋架(梁)上而不加固定,屋架之间又无剪刀撑,地震时,这种不稳固的屋顶就会塌落。所以,应该将檩条与屋架(梁)固定牢,屋架间每隔一间要加剪刀撑(图2-51)。搁在墙上的檩条或屋架(梁)要锚固。屋顶的地震力是由搁在墙上的檩条端部传到墙上,或由搁在屋架(梁)上的檩条端部传给屋架,再由屋架支座传到墙上的。所以,除了檩条与屋架(梁),屋架与屋架之间要联结牢外,檩条、屋架(梁)与墙的联结也要牢靠。如果屋顶的整体性很好,又与墙联结可靠,那么,整个房屋就稳固而不容易破坏了(图2-52)。木骨架要稳定。地震区建造木骨架承重房屋时,除木料粗壮、榫结合又很牢固的穿斗木骨架外,一般的木骨架承重房屋,宜在梁(屋架)与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