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67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2章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48096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格式:PPT
  • 页数:67
  • 大小:1.82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2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公差 配合 技术 测量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2章 技术测量基本知识 2.1 概概 述述 2.2 长度基准与长度量值传递系统长度基准与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2.3 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的分类 2.4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思考题与习题2.1 概 述 在机械制造业中,判断加工完成的零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需要通过测量技术来进行。测量技术主要是研究对零件的几何量进行测量和检验的一门技术,其中零件的几何量包括长度、角度、几何形状、相互位置以及表面粗糙度等。国家标准是实现互换性的基础,测量技术是实现互换性的保证。测量技术就像机械制造业的眼睛一样,处处反映着产品质量的优劣,在生产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所谓“测量”

    2、,是指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而进行的实验过程。通俗地讲,就是将一个被测量与一个作为测量单位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这一过程必将产生一个比值,比值乘以测量单位即为被测量值。测量可用一个基本公式来表示,即 L=q E 式中:L被测量值;E测量单位;q比值。测量单位的选择取决于被测几何量所要求的测量精度,精度要求越高,测量单位就应选得越小。分析整个测量过程可知,一个完整的测量过程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被测对象:主要指零件的几何量。(2)计量单位:是指国家的法定计量单位,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常用单位有毫米(mm)和微米(m)。(3)测量方法:是指测量时所采用的测量器具、测量原理以及检测条

    3、件的综合。(4)测量精度:是指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任何测量都避免不了会产生测量误差。因此,精度和误差是两个相互对应的概念。精度高,说明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值,测量误差更小;反之,精度低,说明测量结果远离真值,测量误差大。由此可知,任何测量结果都是一个表示真值的近似值。“检验”是一个比“测量”含义更广泛的概念。对于金属内部质量的检验、表面裂纹的检验等,就不能用“测量”这一概念。对于零件几何量的检验,通常只是判断被测零件是否在规定的验收极限范围内,确定其是否合格,而不一定要确定其具体的量值。2.2 长度基准与长度量值传递系统2.2.1 长度基准长度基准 为了保证工业生产中长度测量的精确度,首先要

    4、建立统一、可靠的长度基准。国际单位制中的长度单位基准为米(m),机械制造中常用的长度单位为毫米(mm),精密测量时,多用微米(m)为单位,超精密测量时,则用纳米(nm)为单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1 m=1000 mm,1 mm=1000 m,1 m=1000 nm 在1983年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审议并批准了一个米的新定义:“米等于光在真空中在1/299 792 458秒的时间间隔内的行程长度”。新定义带有根本性变革,它建立在一个重要的基本物理常数(真空中的光速 c=299 792 458米/秒)的基础上。c常数是一个不存在误差的精确值,精度上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其稳定性和复现性是原

    5、定义的100倍以上,实现了质的飞跃。2.2.2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使用光波长度基准,虽然可以达到足够的准确性,但却不便直接应用于生产中的量值测量。为了保证长度基准的量值能准确地传递到工业生产中去,就必须建立从光波基准到生产中使用的各种测量器具和工件的尺寸传递系统(见图2-1)。目前,量块和线纹尺仍是实际工作中的两种实体基准,是实现光波长度基准到测量实践之间的量值传递媒介。图 长度量值传递系统 2-12.2.3 量块基本知识量块基本知识 由图2-1长度量值传递系统可知,量块是机械制造中精密长度计量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实体标准,它是没有刻度的平面平行端面量具,是以两相互平行的测量面之间

    6、的距离来决定其长度的一种高精度的单值量具。量块的形状一般为矩形截面的长方体和圆形截面的圆柱体(主要应用于千分尺的校对棒)两种,常用的为长方体(见图2-2)。量块有两个平行的测量面和四个非测量面,测量面极为光滑平整,非测量面较为粗糙一些。两测量面之间的距离 L 为量块的工作尺寸。量块一般用铬锰钢或其他特殊合金钢制成,其线膨胀系数小,性质稳定,不易变形,且耐磨性好。量块除了作为尺寸传递的媒介,用以体现测量单位外,还广泛用来检定和校准量块、量仪;相对测量时用来调整仪器的零位;有时也可直接检验零件,同时还可用于机械行业的精密划线和精密调整等。1.量块的中心长度量块的中心长度 量块长度是指量块上测量面的

    7、任意一点到与下测量面相研合的辅助体(如平晶)平面间的垂直距离。虽然量块精度很高,但其测量面亦非理想平面,两测量面也不是绝对平行的。可见,量块长度并非处处相等。因此,规定量块的尺寸是指量块测量面上中心点的量块长度,用符号 L 来表示,即用量块的中心长度尺寸代表工作尺寸。量块的中心长度是指量块上测量面的中心到与此量块下测量 面相研合的辅助体(如平晶)表面之间的距离,如图2-3所示。量块上标出的尺寸为名义上的中心长度,称为名义尺寸(或称为标称长度),如图2-2所示。尺寸小于6 mm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上测量面上;尺寸大于等于6 mm的量块,名义尺寸刻在一个非测量面上,而且该表面的左右侧面分别为上测量

    8、面和下测量面。图2-2 量块 图2-3 量块的中心长度 2.量块的研合性量块的研合性 每块量块只代表一个尺寸,由于量块的测量平面十分光洁和平整,因此当表面留有一层极薄的油膜时(约0.02 m),用力推合两块量块使它们的测量平面互相紧密接触,因分子间的亲和力,两块量块便能粘合在一起,量块的这种特性称为研合性,也称为粘合性。利用量块的研合性,就可以把各种尺寸不同的量块组合成量块组,得到所需要的各种尺寸。3.量块的组合量块的组合 为了组成各种尺寸,量块是按一定的尺寸系列成套生产的,一套包含一定数量不同尺寸的量块,装在一特制的木盒内。国家量块标准中规定了17种成套的量块系列,从国家标准GB 60932

    9、001中摘录的几套量块的尺寸系列如附表附表2-1(P71)所示。量块组合方法及原则量块组合方法及原则:(1)选择量块时,无论是按“级”测量还是按“等”测量,都应按照量块的名义尺寸进行选取。若为按“级”测量,则测量结果即为按“级”测量的测得值;若为按“等”测量,则可将测出的结果加上量块检定表中所列各量块的实际偏差,即为按“等”测量的测得值。(2)组合量块成一定尺寸时,应从所给尺寸的最后一位小数开始考虑,每选一块应使尺寸至少去掉一位小数。(3)使量块块数尽可能少,以减少积累误差,一般不超过35块。(4)必须从同一套量块中选取,决不能在两套或两套以上的量块中混选。(5)组合时,不能将测量面与非测量面

    10、相研合。(6)组合时,下测量面一律朝下。例如:要组成28.935的尺寸,若采用83块一套的量块,参照附表2-1,其选取方法如下:以上四块量块研合后的整体尺寸为28.935。93.27005.1935.28第一块量块尺寸为1.0055.2643.1第二块量块尺寸为1.43205.6第三块量块尺寸为6.5020 第四块量块尺寸为20 4.量块的精度量块的精度 1)量块的分级 按国标的规定,量块按制造精度分为6级,即00、0、1、2、3和K级。其中00级精度最高,依次降低,3级精度最低,K级为校准级。量具生产企业根据各级量块的国标要求,在制造时就将量块分了“级”,并将制造尺寸标刻在量块上。使用时,就

    11、使用量块上的名义尺寸。这叫做按“级”测量。2)量块的分等 量块按其检定精度,可分为1、2、3、4、5、6六等,其中1等精度最高,依次降低,6等精度最低。当新买来的量块使用了一个检定周期后(一般为一年),再继续按名义尺寸使用即按“级”使用,组合精度就会降低(由于长时间的组合、使用,量块有所磨损)。所以,就必须对量块重新进行检定,测出每块量块的实际尺寸,并按照各等量块的国家标准将其分成“等”。使用量块检定后的实际尺寸进行测量,叫做按“等”测量。这样,一套量块就有了两种使用方法。按“级”使用时,所根据的是刻在量块上的名义尺寸,其制造误差忽略不计;按“等”使用时,所根据的是量块的实际尺寸,而忽略的只是

    12、检定量块实际尺寸时的测量误差,但可用较低精度的量块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因此,按“等”测量比按“级”测量的精度高。2.3 测量方法与测量器具 2.3.1 计量器具的分类计量器具的分类 计量器具可按其测量原理、结构特点及用途分为以下五类:(1)基准量具和量仪:在测量中体现标准量的量具和量仪。例如:量块、角度量块、激光比长仪、基准米尺等。(2)通用量具和量仪:可以用来测量一定范围内的任意尺寸的零件,它有刻度,可测出具体尺寸值。按结构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固定刻线量具:如米尺、钢板尺、卷尺等 游标量具:如三用游标卡尺(含带表游标卡尺、数显游标卡尺等)、游标深度尺、游标高度尺、齿厚游标卡尺、游标量角器等。

    13、螺旋测微量具:如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螺纹中径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等。机械式量仪:如百分表、内径百分表、千分表、杠杆齿轮比较仪、扭簧仪等。光学量仪:如工具显微镜、光学比较仪等。气动量仪:是将零件尺寸的变化量通过一种装置转变成气体流量(或压力等)的变化,然后将此变化测量出来即可得到零件的被测尺寸。如浮标式、压力式、流量计式气动量具等。电动量仪:是将零件尺寸的变化量通过一种装置转变成电流(或电感、电容等)的变化,然后将此变化测量出来即可得到零件的被测尺寸。如电接触式、电感式、电容式电动量仪等。(3)极限规:为无刻度的专用量具。它只能用来检验零件是否合格,而不能测得被测零件的具体尺寸。如:塞规、卡

    14、规、环规、螺纹塞规、螺纹环规等。(4)检验装置:是量具量仪和其它定位元件等的组合体,用来提高测量或检验效率,提高测量精度,便于实现测量自动化,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较多。2.3.2 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计量器具的基本技术指标 度量的技术指标是指测量中应考虑的测量工具的主要性能,它是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的依据。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如图2-4所示。图 2-4 计量器具的基本度量指标 (1)刻度间隔 C:也叫刻度间距,简称刻度,它是标尺上相邻两刻线中心线之间的实际距离(或圆周弧长)。为了便于目测估读,一般刻线间距在12.5 mm 范围内。(2)分度值 i:也叫刻度值、精度值,简称精度,它是指测量器具标

    15、尺上一个刻度间隔所代表的测量数值。(3)示值范围:是指测量器具标尺上全部刻度间隔所代表的测量数值。(4)量程:计量器具示值范围的上限值与下限值之差。(5)测量范围:测量器具所能测量出的最大和最小的尺寸范围。一般地,将测量器具安装在表座上,它包括标尺的示值范围、表座上安装仪表的悬臂能够上下移动的最大和最小的尺寸范围。(6)灵敏度:能引起量仪指示数值变化的被测尺寸的最小变动量。灵敏度说明了量仪对被测数值微小变动引起反应的敏感程度。(7)示值误差:量具或量仪上的读数与被测尺寸实际数值之差。(8)放大比 K:也叫传动比,它是指量仪指针的直线位移(或角位移)与引起这个位移的原因(即被测量尺寸变化)之比。

    16、这个比等于刻度间隔与分度值之比,即 K=C/i。(9)修正值:是指为了消除和减少系统误差,用代数法加到测量结果上的数值。它的大小和示值误差的绝对值相等,而符号相反。在测量结果中加入相应的修正值后,可提高测量精度。(10)不确定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测量时,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被测几何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2.3.3 测量方法的分类测量方法的分类 在测量中,测量方法是根据测量对象的特点来选择和确定的,其特点主要是指测量对象的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形状特点、材料性质以及数量等。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1)据获得被测结果的方法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直接测量:测量时,可直接从测量器具上读出被

    17、测几何量的大小值。例如:用千分尺、卡尺测量轴径,就能直接从千分尺、卡尺上读出轴的直径尺寸。间接测量:被测几何量无法直接测量时,首先测出与被测几何量有关的其他几何量,然后,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式进行计算来求得被测几何量的尺寸值。通常为了减小测量误差,都采用直接测量,而且,也比较简单直观。但是,间接测量虽然比较繁琐,当被测几何量不易测量或用直接测量达不到精度要求时,就不得不采用间接测量了。(2)根据被测结果读数值的不同,即读数值是否直接表示被测尺寸,测量方法可分为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全值测量):测量器具的读数值直接表示被测尺寸。例如:用千分尺测量零件尺寸时可直接读出被测尺寸的数值。相对测量

    18、(微差或比较测量):测量器具的读数值表示被测尺寸相对于标准量的微差值或偏差。该测量方法有一个特点,即在测量之前必须首先用量块或其他标准量具将测量器具对零。例如:用杠杆齿轮比较仪或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零件的长度,必须先用量块调整好仪器的零位,然后进行测量,测得值是被测零件的长度与量块尺寸的微差值。一般地,相对测量的测量精度比绝对测量的高,但测量较为麻烦。(3)根据零件的被测表面是否与测量器具的测量头有机械接触,测量方法可分为接触测量和非接触测量。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量头与零件被测表面以机械测量力接触。例如:千分尺测量零件、百分表测量轴的圆跳动等。非接触测量:测量器具的测量头与被测表面不接触,不存

    19、在机械测量力。例如:用投影法(如:万能工具显微镜、大型工具显微镜等)测量零件尺寸、用气动量仪测量孔径等。接触测量由于存在测量力,会使零件被测表面产生变形,引起测量误差,使测量头磨损以及划伤被测表面等,但是对被测表面的油污等不敏感;非接触测量由于不存在测量力,被测表面也不会引起变形误差,因此,特别适合薄结构易变形零件的测量。(4)根据同时测量参数的多少,测量方法可分为单项测量和综合测量。单项测量:单独测量零件的每一个参数。例如:用工具显微镜测量螺纹时可分别单独测量出螺纹的中径、螺距、牙型半角等。综合测量:测量零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参数的综合效应或综合指标。例如:用螺纹塞规或环规检验螺纹的作用中径

    20、。综合测量一般效率较高,对保证零件的互换性更为可靠,适用于只要求判断工件是否合格的场合。单项测量能分别确定每个参数的误差,一般用于工艺分析(即分析加工)过程中产生废品的原因等。(5)根据被测量或敏感元件(测量头)在测量中相对状态的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静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敏感元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动态测量:测量时,被测表面与敏感元件处于(或模拟)工作过程中的相对运动状态。动态测量生产效率高,并能测出工件上一些参数连续变化的情况,常用于目前大量使用的数控机床(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加工中心等设备)的测量装置。由此可见,动态测量是测量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6)根据测量

    21、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所起的作用不同,测量方法可分为被动测量和主动测量。被动测量:在零件加工后进行的测量。这种测量只能判断零件是否合格,其测量结果主要用来发现并剔除废品。主动测量:在零件加工过程中进行的测量。这种测量可直接控制零件的加工过程,及时防止废品的产生。2.4 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2.4.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及产生原因1 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测量误差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差,以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来表示。绝对误差是指测量结果(x)与被测量真值(x0)之间的差值,即 =xx0式中:测量误差;x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x0被测量的真值。测量结果可能

    22、大于或小于真值,故值可能为正值,亦可能为负值,绝对误差为代数值。绝对误差只能反映同一尺寸的测量精度,评定不同尺寸的测量精度就需要用到相对误差。相对误差f是指测量的绝对误差与被测量真值(x0)之比的绝对值。由于测量结果近似于真值,因此常用测量结果代替真值,即 相对误差f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数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000|100%100%100%xxfxxx 例如:有两个被测量的实际测得值 X1=100,X2=10,,则其相对误差为 由上例可以看出 两个不同大小的被测量,虽然具有相同大小的绝对误差,其相对误差是不同的,显然,表示前者的精确度比后者高。01.02120000002220000001

    23、111.01001001.010001.010010001.0100XXf1f2f1f22 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产生测量误差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测量器具误差。是指测量器具内在误差,包括设计原理、制造、装配调整存在的误差。(2)基准件误差。常用基准件如量块或标准件,都存在制造误差和检定误差,一般来说,基准件的误差不应超过总测量误差的1/51/3。(3)环境误差。是指由于环境因素与要求的标准状态不一致以及测量装置和被测量本身的变化、机构失灵、相互位置改变等引起的误差。这些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引起空气各部分的扰动)、震动(大地微震、冲击、碰动等)、照明(

    24、引起视差)、电磁场等。其中温度误差的影响最大。(4)测量方法误差。是指测量时选用的测量方法不完善而引起的误差。(5)人员读数误差。是指测量人员因生理差异和技术不熟练引起的误差,常表现为视差、观测误差、估读误差和读数误差等。2.4.2 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测量方法测量误差的分类和测量方法 1.测量误差的分类测量误差的分类 根据误差的特点与性质,以及误差出现的规律,可将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三种基本类型。(1)系统误差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同一被测几何量进行多次重复测量时,误差的数值大小和符号均保持不变;或按某一确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称为系统误差。前者称为定值系统误差定

    25、值系统误差,如,量块检定后的实际偏差,千分尺不对零而产生测量误差等。后者称为变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所谓确定规律,是指这种误差可表达为一个因素或几个因素的函数。例如:尺长是温度的函数,改变温度,尺长将按照热胀冷缩的确定规律变化,从而引起误差。又如:分度盘偏心所引起的按正弦规律周期变化的测量误差。系统误差由于具有一定的规律,理论上讲比较容易发现和剔除。但是,也有一些系统误差由于变化规律非常复杂,一般不太容易发现和剔除。(2)随机误差随机误差 在相同的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量值,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以不可预定的方式变化着,但误差出现的整体是服从统计规律的,这种类型的误差叫随机误差。大量的实践证明,多

    26、数随机误差,特别是在各不占优势的独立随机因素综合作用下的随机误差,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的。曲线计算公式:式中:y概率密度;e自然对数的底数 2.718 28;随机误差;s均方根误差,又称标准偏差。2221e2yss 正态分布曲线如图2-5所示。随机误差有如下特性。对称性。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单峰性。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比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机会多。图2-5 正态分布曲线 有界性。在一定测量条件下,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大于某一界限值。抵偿性。当测量次数n无限增多时,随机误差的算术平均值趋向于零。(3)粗大误差粗大误差 粗大误差(也叫过失误差)是指超出了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误差

    27、。它的产生是由于测量时疏忽大意(如读数错误、计算错误等)或环境条件的突变(冲击、振动等)而造成的某些较大的误差。在处理数据时,必须按一定的准则从测量数据中剔除。粗大误差的数值较大,它是由测量过程中各种错误造成的,对测量结果有明显的歪曲,如已存在,则应予剔除。常用的剔除方法为,当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即残余误差的绝对值|i|3s 时,测得值就含有粗大误差,应予剔除。3s 作为判断粗大误差的界限,此方法称为3s 准则。2.随机误差的数据处理随机误差的数据处理(1)随机误差的评定指标。算术平均值。是测量列中的n个测量值的代数和除以测量次数n。残余误差vi。残余误差vi有两个特性:一是残余误差的代数和

    28、等于零;二是残余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11niixxniivxx 任一测得值的标准偏差s。由于随机误差是未知的,标准偏差s 就不能确定,所以只能用残余误差估算出标准偏差s。标准偏差s 近似等于各误差平方和的平均数的平方根。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对于有限次测量来说,随机误差超出3 范围的可能性可以当作零,因此可将认为3 看作随机误差的极限值。同理。xnss(2)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随机误差的处理方法是利用测量列计算有关的评定指标,确定出随机误差的极限范围,进而写出测量结果。如果用单个测得值xi(测量列中任意一个)表示测量结果,则可写为x=xi 3 s。如果用算术平均值表示测量结果,则可写为x 。3(

    29、24.9970.0019)mmxdxs 【例 2-2】用立式光学计对某轴等精度重复测量10次,按测量顺序将各测得值列于表2-3中,假设系统误差已消除,粗大误差已剔除,试确定测量结果。24.49971ixnx 计算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计算残余偏差,见下页表格。计算单个测得值的标准偏差。211382.1m1101niivns表2-3随机误差数据表序 号测得值xi(mm)残差vi=xi(mm)残差的平方v2(mm)2124.99439224.999+24324.999+24424.99439524.998+11624.999+24724.99611824.998+11924.998+111024.9

    30、9524算术平均值 计算单个测得值随机误差极限值。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标准偏差。2.1m=0.64m10 xnss 计算算术平均值的极限误差。算术平均值表示随机误差测量结果。3(24.9970.0019)mmxdxs 单个测得值表示随机误差测量结果。例如,第8次测得值为24.998 mm,可写为 d8=(24.9980.006 3)mm附表 2-1 成套量块尺寸表(摘自GB 60932001)思考题与习题 2-1 什么是测量?一个几何量的完整测量过程包含哪几个方面的要素?2-2 随机误差有几个特性?各是什么?随机误差能消除吗?2-3 粗大误差能剔除吗?怎样进行处理?2-4 尺寸29.765 mm和38.995 mm按照83块一套的量块应如何选择?2-5 测量80和150两个长度量值,其绝对测量误差的绝对值分别为6 和8 ,请问两者的测量精度哪个较高?2-6 什么是测量器具?常用测量器具有哪些?2-7 用千分尺对某一零件的尺寸进行10次测量,测得值为:23.31、23.45、23.46、23.18、23.70、23.21、23.65、23.55、23.46、23.35,请计算其测量结果。mmmm 2-8量块按“级”使用与按“等”使用有何区别?按“等”使用时,如何选择量块并处理数据?2-9测量误差按性质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第2章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48096.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