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1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先秦诸子散文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46598
  • 上传时间:2022-09-01
  • 格式:PPT
  • 页数:51
  • 大小:2.05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先秦诸子散文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先秦 诸子 散文 课件
    资源描述:

    1、先秦诸子散文 本讲学习要点:本讲学习要点: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二、儒家思想概说二、儒家思想概说三、道家思想概说三、道家思想概说四、先秦诸子语录赏析四、先秦诸子语录赏析五、五、秋水秋水赏析赏析一、百家争鸣形一、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成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大变革的产物。社会大变革的产物。士阶层的解放为士阶层的解放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各国起了重要作用。各国国君争相礼贤下士,国君争相礼贤下士,稷下是重要的文化学稷下是重要的文化学术中心。术中心。养士之风盛行。养士之风盛行。经济根源:生产力发展出现多种经济基础并存局面。政治状况:奴

    2、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历史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阶级基础:阶级结构、阶级关系十分复杂,代表不同阶级立场的思想家层出不穷,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见解,并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出现了“诸子百家”。社会环境:在诸侯割据称雄的时期,统治者不可能推行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相反,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成为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都有了发展机会。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竞相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形成了“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十家九流十家九流”汉书艺文志汉书艺文志将战国主要将战国主要思想学派分为十家思想学派分为十家儒、儒、墨、道、法、阴阳、名、纵墨、道、法、阴阳、名、纵横、杂农、

    3、小说。西汉人刘横、杂农、小说。西汉人刘歆在歆在七略诸子略七略诸子略中讲小中讲小说家去掉,称为说家去掉,称为“九流九流”。“三教九流三教九流”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本意是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流派。术流派。“三教三教”:指儒教、:指儒教、道教、佛教。道教、佛教。“九流九流”是先是先秦的九个学术流派秦的九个学术流派:儒家、道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一)孔子(公元前(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前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年),名丘,字仲尼,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其先祖原为宋国贵族,后逃难到鲁国,成了鲁人。孔子

    4、幼年到鲁国,成了鲁人。孔子幼年丧父,曾做过小官吏。中年以丧父,曾做过小官吏。中年以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司后,担任过鲁国的中都宰和司寇等职。去职后,他周游列国。寇等职。去职后,他周游列国。晚年又回到鲁国。孔子后半生晚年又回到鲁国。孔子后半生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孔子的大部分时间从事讲学。孔子的言论,由其门人整理成为言论,由其门人整理成为论论语语,论语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想的主要依据。孔子像(唐吴道子画)孔子像(唐吴道子画)孔子认为,要实孔子认为,要实现现“德治德治”(礼治),(礼治),必须提倡必须提倡“仁仁”学,学,即通过各人内心修养,即通过各人内心修养,形成形成“仁仁”

    5、这个无美这个无美不备的德性。不备的德性。“仁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心。“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就就是他给是他给“仁仁”所下的所下的两个最主要的定义。两个最主要的定义。孔子办教育孔子办教育 孔子办教育,推广私人讲学,孔子办教育,推广私人讲学,对打破对打破“学在官府学在官府”、贵族垄断、贵族垄断教育有很大贡献。他破除等级、教育有很大贡献。他破除等级、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地域和种族的界限,提出“有教有教无类无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的主张。这是学术下移、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庶人议政历史趋势的必然结果。孔子在教学实践中重视启发学孔子在教学实践

    6、中重视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调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学与思的关孔子在教学中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系、学习与复习的关系。孔子孔子是是一位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的教育家,他的弟子以教育家,他的弟子以“循循善诱循循善诱”来赞扬他。来赞扬他。后人评孔子后人评孔子 诗诗有之: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氏书,想见其为人。天下君王至于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

    7、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圣矣!史记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世家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朱子语类朱子语类卷九三卷九三 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盖闻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明;后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师表万世者也。师表万世者也。元元加封孔子制加封孔子制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曲阜孔庙中的孔子塑像 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孔子问李老聃图(明代画)论语论语

    8、十则十则1.1.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yu)乎?有朋自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nyn),不,不亦君子乎亦君子乎?2.2.曾子曰:曾子曰:“吾日三省吾日三省(xngx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传不习乎?”?”3.3.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4.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5.子曰: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9、知也。不知,是知也。”6.6.子曰: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7.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8.曾子曰: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9.子曰: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10.子贡问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子曰:曰:“其恕乎其恕乎!己所

    10、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支,孔子死后,儒家分为八支,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即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战儒,孙氏之儒,乐正氏之儒。在战国时期,儒家除和其他学派论战外,国时期,儒家除和其他学派论战外,他们内部的各派间也相互论争。他们内部的各派间也相互论争。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孟氏之儒的代表人物是孟轲。孟轲(公元前孟轲(公元前371371年前年前289289年),年),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他曾受战国时邹(山东邹县)人。他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嫡孙)的门人。孟

    11、业于子思(孔子嫡孙)的门人。孟子的学生整理记载他的言论,编成子的学生整理记载他的言论,编成孟子孟子一书。一书。先秦诸子语录先秦诸子语录孟子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孟子梁惠王上梁惠王上)老吾老,幼吾幼。第一个“老”和“幼”是动词,第二个“老”和“幼”是名词。教材解释为“恭敬地奉养自己的长辈,慈爱地养育自己的子女”,更精确翻译应该是以恭敬老人的礼数来奉养我的父辈,以关爱孩子的态度来养育我的子弟。以及,以这样的态度来推及(别人的老人和孩子)。运于掌,运转于掌心,比喻很容易就能治理天下。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

    12、。王曰: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孟子子梁惠王下梁惠王下)雪宫:齐宣王的离宫(行宫)。非,非其上的“非”即非议,非也的“非”即不对,错误。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

    13、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孟子答非所问,转换话题,利用一切机会劝谏君王实行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孟子孟子尽心下

    14、尽心下)社,土神;稷,谷神。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后世以社稷指代国家。丘,田野。丘民,田野之民,草民。想要为天子必须得到草民的拥护,而得到天子欢心最多也就能当诸侯,得到诸侯欢心最多也就能当大夫。诸侯假如危及社稷,则应撤换他们另立新君。补: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社稷假如不能庇佑百姓,那么就连社稷坛都要变置重修。考:历史上有过毁坛变置的记录吗?)粢zi1,古代供祭祀的谷物。这是最能集中反映孟子民本思想的一段话。景春曰: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孟子曰:“是

    15、焉得为大丈夫乎?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居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此之谓大丈夫。”(孟子孟子滕文公下滕文公下)景春,孟子同时代人,纵横家。人姓名。公孙衍、张仪,也都是纵横家。公孙衍合纵,张仪连横。公孙衍先在秦国为相,后又离开秦国策划合纵,一度身佩楚、韩、赵、魏、燕五国相印。张仪先说楚,楚相失玉,门人诬之,张乃说秦,说从前我没有偷你的玉,无限我窃玉,今天小心点,我要来偷你们的城了。纵横家们多类此,没有

    16、一定行为准则,所以孟子瞧不起他们,认为他们没有资格称大丈夫,只配称小妇人。“居天下之广居”三句,说大丈夫应该立足高远,立身正大。道,即仁政。“得志”两句,得志便率领百姓一起走上大道,之代道。这两句演变为后世儒家著名的两句话: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富贵不能淫,淫,辞海解“惑乱”,有的人“一阔脸就变”,迷惑了本心,不知自己是谁。贫贱不能移,移,改变节操。如论语雍也载: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而不改其乐,孔子称赞他说:贤哉回也!威武不能屈,屈,使动用法,使之屈。后世最典型的例子有苏武、文天祥等。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故天将降大

    17、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孟子子告告子下子下)空,穷也;乏,绝也。使其一无所有。行拂乱句,言使为事总是出错,不能成功。动心忍性,谓竦动其心,折磨其心绪。坚忍其性,以难以忍受之事磨练其性,使其坚忍。曾,通增。以上述办法来增加其

    18、原来不具备的品质。恒,经常。人总是在多次错误后,才能知道应该怎么做。衡,权衡。人总要在心力交瘁,权衡再三后,才会有所作为。征,表征。这样的脱胎换骨过程,最终一定会从神情上表现出来,从语言上表达出来,而后必然为人们所了解。法家拂士。法家,非百家之法家,乃制定法度坚持法度的大臣。拂bi4通弼,弼士,辅弼的贤士。入,指国内;出,指外部。内无人敢于忤逆,外无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很快会亡。然后,然,这样,指上面这些话。日后司马迁有一段话可是说是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最好注解。史记太史公自序:“昔西伯拘羑you3里,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19、;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三)荀子(三)荀子 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学赵国人,生卒年不详,他的学术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术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298298年年至公元前至公元前238238年。著作保存在年。著作保存在荀子荀子中。中。荀子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荀子是儒家八派中的一派的创始人。荀子的创始人。荀子“重法重法”,他,他的思想在实质上和法家思想有的思想在实质上和法家思想有不少一致的地方,荀子是一位不少一致的地方,荀子是一位以儒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以儒

    20、家学说为基础,批判地吸取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思想取各家之长,自成体系的思想家。家。三、老庄及道家思想三、老庄及道家思想 姓李,名耳,字聃,号伯姓李,名耳,字聃,号伯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阳,春秋后期楚国人,曾任“周守藏之史周守藏之史”,与孔子同,与孔子同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时而年长于孔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作老子派的创始人,作老子(又又称道德经称道德经)。老子图老子图老子讲道老子讲道图图一、以一、以“道道”为核心。为核心。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道道”在在 老子老子 中出现中出现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了七十多次。老子认为“道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是天地万物的本源,是万物存在

    21、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在与变化的普遍原则和根本规律。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章二十五章二十五)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二、以辩证法思想为其思想的精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能胜,其无以易之。”(”(章七十八章七十八)祸兮,福祸兮,福之所倚;之所倚;福兮,祸福兮,祸之所伏。之所伏。(章五十八章五十八)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三、三、“无为而治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和的政治主张和“小国小国寡民寡民”的社会理想。的社会理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22、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章二章二)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章四下八章四下八)小国小国 寡寡 民。使有什伯之器民。使有什伯之器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四、独特的美学观:四、独特的美学观: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真正的美只能是自然本身,要通过通过”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办法体现。的办法体现。老子的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思想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一、韵散结合的特殊文体。文句大体整齐,随文成韵,规则不一,与论语的文句大体整齐,随文

    23、成韵,规则不一,与论语的纯散文体不同。纯散文体不同。谷神不死,是谓玄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谷神不死,是谓玄门。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章六章六)老子的艺术特色老子的艺术特色老子的艺术特色老子的艺术特色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二、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比喻蕴涵深刻哲理,不同于一般的简单比喻。天之道,其犹张弓欤?天之道,其犹张弓欤?(章七十七章七十七)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天地之间,其犹橐籥(古代风箱古代风箱)乎?虚而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不屈,动而愈出。(章五章五)三、语言凝练精妙,三、语言凝练精

    24、妙,多用格言、警句。多用格言、警句。合抱之木,生于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始于足下。(章六章六十四十四)老子的艺术特色老子的艺术特色 道家学派是由老子创道家学派是由老子创始的,战国前期继承始的,战国前期继承老子思想的有关尹等,老子思想的有关尹等,关尹又叫环渊,关尹又叫环渊,“学学黄老道德之术黄老道德之术”,成,成为老子思想的直接继为老子思想的直接继承人。战国中期的庄承人。战国中期的庄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继承和发挥了老子、关尹的思想,是子、关尹的思想,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人物。庄子,名周,宋国蒙(河

    25、南商庄子,名周,宋国蒙(河南商丘附近)人。庄子的思想,保存在丘附近)人。庄子的思想,保存在庄子庄子一书中。庄子的学说比老子一书中。庄子的学说比老子更消极。更消极。秋水赏析秋水赏析(1)(2)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26、我之谓也。且夫我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北海若曰: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

    27、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似稊米之在大

    28、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秋水译文 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江河注入黄河,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于是乎黄河神河伯自己十分欣喜,以为天下的美景全集中在自己这里了。顺着流

    29、水往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于是乎河伯才收起(改变)了欣喜的脸色,抬头看着渤海神若叹息道:“有句俗话说,听到了许多道理,就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即是说的我呀。并且我曾经听到有人小看孔仲尼的见闻、轻视伯夷的义行,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见您的大海难以穷尽,我如果不到您的面前来,那就危险了,我会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讥笑。”渤海神若说:“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关于大道理的问题,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流出来,向大海

    30、观看,才知道你的浅陋,这就可以与你谈论大道理了。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了。万千条江河归向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满盈;尾闾排泄它,不知什么时候停止,可它不虚空;春天、秋天它没有变化,洪水、大旱它不知道。这表明它的容量超过长江、黄河的容量,不可计数。但是我未曾藉此自我夸耀,因为自以为列身于天地之间,从那里汲取阴阳之气,我在天地里面,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上一样,正存有自己所见很少的想法,又怎么会自我夸耀呢?计算一下四海在天地间,不象小洞在巨大的水泽里吗?计算一下中原在天下,不象梯米在大仓里吗?称事物的数量叫做万,人类只是占其中的一类;人类遍布天下,谷物所生长的地方,车船所通达的地方都有人,令

    31、人只是占其中的一千;这表明人与万物相比,不象毫毛的末梢在马体上吗?五帝所连续统治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担忧的,以天下为己任的贤人所劳碌的,全不过如此而已。伯夷以辞让君王位置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他们这样自我夸耀,不正象你刚才自我夸耀河水之多一样吗?”【题解题解】秋水秋水是是庄子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样去认识外物。【主旨主旨】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32、它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有限的,它的客观思想意义在于人的认识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既然是有限的,人们就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的见闻而自满自足,而应不断开阔眼界,不停止学习。不停止学习。全文分文两段:全文分文两段:第一段第一段: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写河伯望洋兴叹,自识其丑。1、展现一幅秋水应时而降的景象,河伯见而自喜。、展现一幅秋水应时而降的景象,河伯见而自喜。2、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何伯见而自识其丑。、展现北海的浩瀚景象,何伯见而自识其丑。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何伯,第二段:写北海若以自然之广大、宇宙之无穷开导何伯,使

    33、之开阔眼界,不敢自满。使之开阔眼界,不敢自满。1、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说明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2、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与天地阴阳相比,大海也微不足道,所以自己不敢自满。自满。3、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道理。、进一步说明世间万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道理。4、对伯夷、仲尼的、对伯夷、仲尼的“自多自多”进行嘲笑。进行嘲笑。【层次结构层次结构】1 1、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庄子散文善于运用寓言来进行说理。2 2、文章开头有一段景物描写,这有两个作用:、文章开头有一段景物描写,这有两个作用:一是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

    34、海苍茫无垠的气象,形象一是从河伯初见河水上涨的壮观景象,到看到大海苍茫无垠的气象,形象渲染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二是用河景与渲染主旨,表现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而客观世界是无限的,二是用河景与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海景这样具体的景物互相比照,来衬托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的认识境界。3 3、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庄子散文善于援譬设喻。“井蛙不可以语于海井蛙不可以语于海”“”“夏虫不可以语于冰夏虫不可以语于冰”“”“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曲士不可以语于道”比喻比喻人的认识不可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因而是有限的,吾在天地之人的认识不可

    35、能超越其生存活动的客观环境,因而是有限的,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等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等几个比喻,说明事物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应该不断开拓自己视野。人的认识十分有限,因而应该不断开拓自己视野。4 4、本文采用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本文采用逐层推进式论证方法。由小及大,由河伯至大海;再由大至小,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人的由小及大,由河伯至大海;再由大至小,说明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层层比较得出认识能力是有限的,通过层层比较得出“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的道的道理。文章运用排比

    36、与反诘两种修辞手法,使说理极有气势。理。文章运用排比与反诘两种修辞手法,使说理极有气势。【艺术特色艺术特色】法家和韩非法家和韩非 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战国早期的法家有李悝、吴起、商鞅、申不害、慎到等,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都是各国变法运动的倡导者。后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韩非是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是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80280年,死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233233年,是先秦法家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韩非子一书中。法家是主一书中。法家是主张君主专制的,商鞅注重张君主专

    37、制的,商鞅注重“法法”,申不害注重,申不害注重“术术”,慎到注重,慎到注重“势势”。左传左传左传左传是一部编年体春秋是一部编年体春秋史,亦称史,亦称春秋左传春秋左传。旧传。旧传是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所撰。是春秋时鲁国人左丘明所撰。近人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以近人多认为是战国初年以春春秋秋为纲,博采各国史料编成为纲,博采各国史料编成的。的。左传左传的纪事编年起自的纪事编年起自鲁隐公元年(公元前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722年),年),与春秋相同;止于鲁悼公四年与春秋相同;止于鲁悼公四年(前(前464464年),比年),比春秋春秋多出多出1717年,其叙事直到悼公十四年。年,其叙事直到悼公十四年。我国现存

    38、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记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整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记载了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四年至鲁悼公四年260年间周王朝及各国年间周王朝及各国诸候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诸候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各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交各文化等方面的重大事件。与西汉。与西汉初年写定的春秋公羊传、春秋初年写定的春秋公羊传、春秋穀梁传合称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春秋三传”。左传简介左传简介 关于作者身份说法不一。司马关于作者身份说法不一。司马迁、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班固并说迁、班固都说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为鲁太史。唐以后学者多有左丘明为鲁太史。唐以后学者多有异议。然作者为

    39、战国初年或稍后之异议。然作者为战国初年或稍后之人,且为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各人,且为一个充分掌握春秋时代各国史料的学者则无疑问。国史料的学者则无疑问。关于左传的作者关于左传的作者左传的思想倾向左传的思想倾向1、民本思想。记述根据人民利益、民本思想。记述根据人民利益发表的政见。发表的政见。2、爱国思想。记载表现爱国主义、爱国思想。记载表现爱国主义的事例。的事例。左传左传 的艺术特色的艺术特色1、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叙事富于故事性、戏剧性。2、善于写战事。、善于写战事。3、行人辞令之美。、行人辞令之美。国语国语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其文偏重记言。全书二十书,其文偏

    40、重记言。全书二十一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十二年至一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十二年至战国初年这一历史时期内周王战国初年这一历史时期内周王朝及鲁、齐、晋、郑、楚、吴、朝及鲁、齐、晋、郑、楚、吴、越等七国的重要史实。与左越等七国的重要史实。与左传相为表里,故后来又名传相为表里,故后来又名春秋外传。春秋外传。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现代学者司马迁认为此书是左丘明所作;现代学者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的史料集,具体的认为它是战国初期之人整理的史料集,具体的作者已不可考见。作者已不可考见。国语的思想倾向国语的思想倾向 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由注反映了儒家崇礼重民等观念。由注重天命转而对人事重视,以民心的向重天命

    41、转而对人事重视,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背为施政的依据。国语的艺术特色国语的艺术特色一、以记言为主,同时注意描述人物的精神面貌。一、以记言为主,同时注意描述人物的精神面貌。二、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二、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三、非出一人之手,文章风格并不统一。三、非出一人之手,文章风格并不统一。战国策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二百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二百四五十年间谋臣策士的言论和四五十年间谋臣策士的言论和活动。作者不可考,大概是战活动。作者不可考,大概是战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国时各国史官或策士所辑录。西汉刘向重加整理,按国别整西汉刘向重加整

    42、理,按国别整理为十二策,定名为战国理为十二策,定名为战国策。策。1、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2、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宣扬争名逐利的人生观。战国策的思想倾向战国策的思想倾向曾被视为曾被视为“畔经离道之书畔经离道之书”。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战国策的艺术特色一、长于说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一、长于说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二、描写人物的形象极为生动。三、运用譬喻、寓言增强论者的说服力。三、运用譬喻、寓言增强论者的说服力。课外阅读提示课外阅读提示1、结合所学文章,了解先秦时期形成百家争、结合所学文章,了解先秦时期形成百家争鸣的历史状况,进一步

    43、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鸣的历史状况,进一步理解先秦散文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和现实意义。2、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儒家与道家同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泛读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体会部分,泛读一些儒家文化的主要作品,体会儒与道的思想精华。儒与道的思想精华。3、先秦散文经历了散文最初的发展过程,注、先秦散文经历了散文最初的发展过程,注意体会不同时期散文创作方法的演变。意体会不同时期散文创作方法的演变。一、填空题一、填空题1、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散文和、先秦时期,我国散文可分为散文和散文两大类。散文两大类。2、老子为我国、老子为我国_学派的创始人。学派的创始人。3、左传是我国很早

    44、的一部体史书。、左传是我国很早的一部体史书。4、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所谓春秋三传,指的是、和。和。5、和是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和是先秦时期两部国别体史。6、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战国策是记载战国时期_言行的史料言行的史料汇编。汇编。二、选择题二、选择题 1、左传采用的是纪年、左传采用的是纪年 A、周王朝周王朝 B、鲁国鲁国 C、齐国齐国 D、晋国晋国2、左传同春秋相比,所记载的年代。、左传同春秋相比,所记载的年代。A、相同相同 B、长长 C、短短3、战国策的现存本为整理、战国策的现存本为整理 。A、刘向刘向 B、陈寿陈寿 C、苏秦苏秦 D、司马光司马光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的“民本民本”思思想提出者是想提出者是_。A、孔子孔子 B、孟子孟子 C、老子老子 D、庄子庄子5、下面几组著作中,全部是诸子散文的是、下面几组著作中,全部是诸子散文的是。A、左传、老子、孙子左传、老子、孙子 B、论语、吕氏春秋、晏子春秋论语、吕氏春秋、晏子春秋 C、国语、论语、孟子国语、论语、孟子三、问答题三、问答题秋水秋水揭示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揭示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有什么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先秦诸子散文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46598.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