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学1-2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儿童心理学1-2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心理学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掌握层次掌握层次v重点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二十世纪主要的儿童观,资料收集的方法,横向研究与纵向研究。v掌 握:西方早期的儿童观,遗传与环境之争,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v了 解:儿童成为被研究的对象。v1.1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学习意义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学?v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就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
2、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心理学的分类心理学的分类v心理学分为五个子领域,即:神经科学(Neuroscience)发展心理学(Developmental sychology认知心理学(Cogntive psychology)社会心理学(Society psychology)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心理学的分类心理学的分类v神经科学:通过观察人类大脑的反应来研究他们的心理v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是如何成长、发育和学习的一门学科v认知心理学:通过计算机方法来研究心理,即将心理比喻成计
3、算机,看人类是如何游戏、辨别语言和物体辨认等v社会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群体行为,怎样与他人交流v临床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本课程的研究对象本课程的研究对象v儿童心理学隶属于发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作为研究人类个体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按照人生的各个发展阶段,一般可分为儿童心理学、少年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年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等。它们分别研究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并揭示个体心理从一个年龄阶段发展到另一个年龄阶段的规律。法律规定的儿童是0-18岁,但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是胚胎期入小学前,即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
4、规律。本课程的研究内容本课程的研究内容v生理发展:各项生理指标的发展变化;各项生理机能的发展变化;身体各部分的比例和外貌的发展变化;脑神经系统的发展变化;感知觉器官、动作和运动技能的发展变化;影响心理的发育障碍或疾患等v认知发展:记忆、思维、问题解决、语言等的发展v情感和社会性发展:情绪能力的发展,气质、自我的发展,同伴关系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及性别角色的获得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任务v解决“3W”的问题:what(是什么),描述心理发展过程的共同特征与模式when(什么时间),揭示或描述这些特征与模式发展变化的时间表why(什么原因),对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进行解释,分
5、析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揭示儿童发展的内在机制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心理学?为什么要学习儿童心理学?v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旨在使学员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点,更好地支持、促进儿童的成长。希望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解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v左撇子、父子的语言模仿、小孩自私1.2 1.2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形成v古代儿童观古希伯来(公元前2000-公元前1250年):父权为主家长制,可决定孩子生死,体罚普遍 摩西(公元前十三世纪)改革后的儿童观子女并非私有物,是未来的天国公民,有独立人格,要求家长“努力理解儿童,唤起他的兴趣,赢得他的积极
6、同情”中世纪(约公元4761453年)以前:小型成人,父母决定生死 性恶论(中国荀子)鼓吹人生来性恶,要想净化灵魂,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预成论预成论否定儿童与成人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文艺复兴时期:家庭所有,父母无权虐待、性善论(伊拉斯莫斯 1469-1526)中古古代:父权、族长权实为君权,也经常遗弃儿童,一定程度决定幼儿生死1919世纪末期:儿童成为研究对象世纪末期:儿童成为研究对象v夸美纽斯:“适应自然”自然界中存在着一种起支配作用的普遍法则秩序,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7、所以人的教育也应遵循这一法则。他强调人生来就有智慧的种子,具有认识事物的能力,有求知和美德的欲望,要予以机会培养,以满足人的自然需要。教学应根据儿童成长的规律,使儿童循序渐进地、自觉地学习,不能强迫儿童学习。v洛克:“白板说”v卢梭:“以天性为师,而不以人为师”人天生自由而善良,应顺应儿童的本性进行教育(自然教育论)v达尔文:传记式研究,开创对儿童发展系统、科学的研究儿童心理学的产生儿童心理学的产生v儿童心理学奠基人: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学(第一部科学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v发展心理学始祖:美国,霍尔,问卷法v现代儿童心理学支柱:行为主义华生;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认知发展皮亚杰二十世纪主要的儿
8、童观二十世纪主要的儿童观v儿童拥有人权;v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v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v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v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v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得越多;v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能自我建构;v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v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1.31.3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v发展的概念v所谓发展乃是生物学与心理学上所使用的名词,其意思是指一个生物个体在解剖结构及生理与心理功能上,以一定的程序,由简单、幼稚、原本的状态,逐步演化、转变、成长
9、,变成较复杂、完整与成熟的状态,进而衰退、老化的整个程序与现象。v遗传与环境之争洛克与卢梭的天性与教养之争遗传决定论(英国博学家高尔顿,名人家谱调查法)环境决定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个体的行为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环境决定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加以控制的,只要确定了刺激和反应(即S-R)之间的关系,就可以通过控制环境而任意地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现代观点: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在不同领域,主导性有强弱之分。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v机械模型个体时被动的、封闭的,先前经验会成为日后行为的出发点,教学应注重内容结构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对 孩子行为的反馈上。典型代表:行
10、为主义学派v机体模型儿童是主动的,是开放的,是一个有机整体,能自我建构,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塑性。典型代表:认知发展学派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问题v连续论者:人类的发展是一个累加的过程,是一条平滑的曲线,是量的增加,早期经验会影响后期行为。v阶段论者:发展是一连串的突变,是阶段性发展曲线,是质的变化,个体特质会发生变化。v现代观点:连续与阶段相交替,量变累积到质变想一想:想一想:人在发展过程中,那些是量变,那 些是质变,那些是量变累积到质变?1.4 1.4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v资料收集的方法观察法:自然观察法、结构性观察(获得表象,推测原因)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获得
11、表象,推测原因)临床法:结合观察、谈话、实物操作(实践性的,总体效度差)个案研究法:建立研究对象的成长档案(外部效度差)跨文化研究:研究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发展的共性和文化差异信度和效度信度和效度v信度:主要是指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即测验结果是否反映了被测者的稳定的、一贯性的真实特征。v效度:即有效性,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效度是指所测量到的结果反映所想要考察内容的程度,测量结果与要考察的内容越吻合,则效度越高;反之,则效度越低。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v内部效度:研究的有效性,比如结果的可信度,真实性,有效性等等v外部效度
12、:是指研究结果能够一般化和普遍适用到样本来自的总体和到其它的总体中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变量条件、时间和背景的代表性和普遍适用性。外部效度可以细分为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两类。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总体效度和生态效度?v总体效度:总体效度:指研究结果能够适应于研究样本来自的总体的程度与能力,或说对总体的普遍意义。要使研究结果适用于总体,就必须从总体中随机选取样本,使样本对总体具有代表性。如果研究所选样本有偏差或数量太小,不足以代表总体,其结果就难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概括。v 生态效度:生态效度:是指研究结果可以被概括化和适应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的程度和能力。要使研究结果能够适用于其它研究条件和情景(例如,
13、自变量与因变量、研究程序、研究背景、研究时间和研究者等方面的不同),就必须特别设计研究条件与情景,保证对其它条件、情景有代表性。什么叫什么叫结构性结构性访谈?访谈?v结构式访谈结构式访谈又称标准化访谈,它是一种对访谈过程高度控制的访问。这种访谈的访问物件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方法选取,一般采用机率抽样。访问的过程也是高度标准化的,即对所有被访问者提出的问题,提问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对被访者回答的记录方式等是完全统一的。为确保这种统一性,通常采用事先统一设计、有一定结构的问卷进行访问。通常这种类型的访问都有一份访问指南,其中对问卷中有可能发生误解问题的地方都有说明。发展的研究设计发展的研究设计v横向
14、研究同时不同龄、易收集、难测因v纵向研究长时研究同一对象、易发现规律,周期长,成本高、练习效应v时序研究结合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同时选择不同龄的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研究思考题思考题v(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v(二)中世纪以前的儿童观是什么?系统地对儿童进行研究始于什么时间?具有代表性的儿童观有哪些?v(三)科学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v(四)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v(五)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学习经典理论的价值学习经典理论的价值v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育教学的规律,成为“有意识地教学”的教师提高理论素养,形成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更准
15、确地了解问题,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2.1 2.1 精神分析理论精神分析理论v精神分析精神分析是奥地利医学家弗洛伊德创建的治疗神经症的一种方法。其理论的中心概念是无意识;不符合社会规范的欲望和冲突被压抑在无意识中仍影响着意识,并可表现为神经症症状。v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被压抑的欲望绝大部分是属于性的,性的扰乱是精神病的根本原因。著有性学三论、梦的释义、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早期精神分析理论(早期精神分析理论(19201920年以前)年以前)v意识和无意识。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可分为3个部分:意识、潜意
16、识和无意识。意识指个人目前意识到的一切。潜意识指虽非目前意识到的但可以通过回忆而变为意识内容的一切。无意识则指被压抑而不能通过回忆再召唤到意识中的一切;这通常是不为社会规范所容的欲望。v压抑和抵抗。人的某些本能欲望常常是不被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等所容的。因此,欲望与规范就产生激烈的斗争,往往是欲望迁就规范受到压抑。由于压抑的无意识欲望不能闯进意识域里来,患者难以联想起自己的隐私这种现象,弗氏称为抵抗或抗拒。v泛性论。一个人从出生到衰老,一切行为动机,都有性的色彩,都受性本能冲动的支配。神经症的产生,就是由于性本能冲动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的结果。精神分析理论指出,在性的后面有一种潜力,这种
17、潜力常驱使人去追求快感。这种潜力被叫做里比多,又称性力。里比多的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以及生殖期等。v快乐原则和现实原则。人的行为受本能的支配,但同时又要受现实的限制。因此,人的心理也就有两种系统,每种系统各受特殊的原则支配。第一种系统受快乐原则的支配,形成于婴儿期;第二种系统除受快乐原则支配以外,还受现实原则支配,形成于婴儿期以后。后期精神分析理论(后期精神分析理论(19201920以后)以后)v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性本能和自我本能虽然各有不同的目的,但最后都是指向生命的生长和增进。因此,他把它们联成一体,称为生存本能。为了与生存本能形成两极性,于是他又假设了一个死亡本
18、能。死亡本能不是表现为一种求死的欲望,而是表现为一种自杀的欲望。当它向外表现时,它就成为破坏、征服的动力,表现为侵略的倾向。但当向外界的侵略受到挫折时,它往往退回到自我,成为一种自杀的倾向,这种倾向的活动范围很广泛,不限于杀人和自杀,还包括自我谴责、自我惩罚、敌手之间的嫉妒以及权威的反抗等。v精神结构理论。在无意识概念的基础上,他还提出了人的精神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的。最原始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意识的结构部分,由先天的本能、基本欲望所组成,是同肉体联系着的。自我是意识的结构部分,它处在本我和外部之间,它与本我不同,是根据外部世界的需要来活动的,所谓超我,就是道德化了的自我。它包括两个方
19、面:一方面就是通常所讲的良心;另一方面就是自我理想。超我的主要职能在于指导自我去限制本我的冲动。在正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状态中的。如果这种平衡关系遭到破坏,即会产生精神病。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论v口腔期(0-1岁):喂奶,奶瓶v肛门期(1-3岁):大小便训练v性器期(3-6岁):内化同性父母角色v潜伏期(6-11岁):去性欲冲动,自我超我壮大v两性期(12岁 以上):性欲回归,青春期,结婚、生育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v八个社会心理阶段,0-1岁(基本信任对不信任阶段)1-3岁(自主对羞愧阶段)3-6岁(主动对内疚阶
20、段)6-12岁(勤奋对自卑阶段)12-20岁(自我同一对角色混乱阶段)20-40岁(亲密对疏离阶段)40-65岁(繁衍对停滞阶段)65岁以后(自我完善对绝望阶段)v学前儿童的发展主要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的前四个阶段。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区别埃里克森与弗洛伊德的区别v埃里克森接受了弗洛伊德的许多观点,但他更强调儿童是积极主动且能适应环境的探索者,强调自我的功能,认为自我不仅仅是解决本我与超我冲突的简单仲裁者,人在各个发展阶段,都要发挥自我的功能来处理社会现实问题,以便成公地适应环境,此外他还特别强调社会文化对人格发展的影响。精神分析的教育启示精神分析的教育启示v重视早期经验和亲子关系。精神分
21、析理论认为,过去的生活与经历会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他们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早期经验对于人的一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父母的教养态度与方式以及亲子关系,直接决定着孩子童年生活经验的质量。精神分析的理论与研究,使人们开始注意哺乳方式、断奶时间与方法、大小便习惯的训练、亲子关系的处理等问题,注意到成人,尤其是父母在儿童早期生活和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使人们注重早期经验与早期教育以及亲子关系问题,是精神分析理论对幼儿教育的一大贡献。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幼儿教育应重视培养健全人格v精神分析学派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点。如果一味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
22、忽略健全人格的培养,则是教育的偏差与失败。健全人格的特征是“爱人的能力”,因此,人格教育被看做是道德教育。但是,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切忌生硬的道德知识灌输。教师应以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自己的“爱”去唤醒幼儿“爱人的能力”。只有从小受到尊重与关爱的幼儿,才能学会尊重与关心他人。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能让幼儿体验与感受到尊重、爱、安全、被接纳的环境,使幼儿在这样一种环境中,获得成功、自尊、自信的体验,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v注意培养幼儿的想像力与创造性。促进幼儿想像力与创造性的发展,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教学活动应当符合幼儿的兴趣与能力,支持与鼓励幼儿的探索与表现,避免
23、压力与紧张的心理气氛,使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自我,发现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成功的体验。游戏是幼儿想像力与创造性发展,处理消极情绪,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的途径。游戏应当是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应当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2.2 2.2 行为主义行为主义v2.1 华生(1978-1958)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创始人v华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是:心理学研究行为而不研究意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该是客观观察而不是自我内省(前两点主要是反对精神分析学派)个体的行为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后天环境决定的(白板儿童观)心理学的任务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华生的经典名言华生的经典名言v“给我一打健康而又没有缺
24、陷的婴儿,把他们放在我所设计的特殊环境里培养,我可以担保,我能够把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首领,甚至是乞丐或窃贼,而无论他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或他祖先的职业和种族是什么。”什么是行为什么是行为v行为:是可观察到的有机体的反应外显的习惯反应:包括开门锁、打网球、拉提琴、盖房子、与人说话、与人交往 内隐的习惯反应:包括条件反射所引引的腺体分泌、无声言语(即思维)、身体的定向或态度 外显的遗传反应:包括人的各种可以观察到的本能和情绪反应,例如抓握、打喷嚏、眨眼等 内隐的遗传反应:包括生理觉察所研究的内分泌系统和循环系统的各种变化。华生行为主义的教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