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油研究(精)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剩余油研究(精)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剩余 研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剩余油分布机理及预测技术剩余油分布机理及预测技术徐守余徐守余中国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华东)2022年年8月月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仅采出总储量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仅采出总储量的30左右,左右,这意味着还有大约这意味着还有大约23的剩余石油仍然被残留的剩余石油仍然被残留在地下。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在地下。剩余石油储量对于增加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提高采收率无异高采收率是一个巨大的潜力,提高采收率无异于找到新的油田。据估计,只要石油采收率上于找到新的油田。据
2、估计,只要石油采收率上升到升到50,就可使地球上的石油生产至少延续,就可使地球上的石油生产至少延续到到22世纪。如果世界上所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世纪。如果世界上所有油田的采收率提高1 1,相当于增加,相当于增加23年的石油消费量。年的石油消费量。因此,因此,从出现石油开采工业以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从出现石油开采工业以来,提高油田的采收率一直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和油藏工程师为之一直是油田开发地质工作者和油藏工程师为之奋斗的头等目标。奋斗的头等目标。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油藏中聚集的原油,在经历不同开采方式或不同油藏中聚集的原油,在经历不同开采方式或不同开发阶段后开
3、发阶段后,仍保存或滞留在油藏不同地质环境仍保存或滞留在油藏不同地质环境中的原油即为剩余油,这就是广义剩余油。中的原油即为剩余油,这就是广义剩余油。其中一部分原油可以通过油藏描述加深对油藏的其中一部分原油可以通过油藏描述加深对油藏的认识和改善油田开采工艺措施、进行方案调整而认识和改善油田开采工艺措施、进行方案调整而可被开采出来可被开采出来,这部分油多称为可动油剩余油这部分油多称为可动油剩余油,也就是狭义剩余油。也就是狭义剩余油。另一部分是当前工艺水平和开采条件下不能开采另一部分是当前工艺水平和开采条件下不能开采出来的、仍滞留在储集体中的原油出来的、仍滞留在储集体中的原油,这部分油常这部分油常称为
4、残余油。称为残余油。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1.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2.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3.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4.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1、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剩余油研究的方法和技术剩余油研究和预测是一项高难度的剩余油研究和预测是一项高难度的研究课题,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研究课题,目前已形成一系列成熟的剩余油研究和预测的方法技术,的剩余油研究和预测的方法技术,但每种方法技术均存在局限性。但每种方法技术均存在局限性。2022-8-
5、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1)、地质综合分析法)、地质综合分析法地质综合分析是研究和预测剩余油的有地质综合分析是研究和预测剩余油的有效手段之一,该方法在综合分析微构造、效手段之一,该方法在综合分析微构造、沉积相、储集体非均质等地质因素的基沉积相、储集体非均质等地质因素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剩余油进行础上,结合生产动态资料对剩余油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预测剩余油分布。综合研究和分析,预测剩余油分布。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A)、微构造综合分析微构造综合分析 微型构造是指由于储集体自身的微细起伏变化微型构造是指由于储集体自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
6、示的局部范围的构造特征。所显示的局部范围的构造特征。研究微型构造的目的是为调整注采方案及打调研究微型构造的目的是为调整注采方案及打调整井提供可靠地质依据整井提供可靠地质依据,在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在开发程度较高的地区充分挖掘油气藏潜力。区充分挖掘油气藏潜力。微型构造影响注入水的驱油方向、油井供油面微型构造影响注入水的驱油方向、油井供油面积,从而影响剩余油分布。积,从而影响剩余油分布。微型构造研究对长期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具微型构造研究对长期开发后期的剩余油挖潜具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微型构造研究内容包括:微型构造研究内容包括:微型构造的识别
7、微型构造的识别微型构造成因分析微型构造成因分析微型构造模式微型构造模式微型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微型构造与油气分布的关系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微型构造影响和控制剩余油分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微型构造影响和控制剩余油分布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微型构造存在,使得油气藏被分割成多个微实,因微型构造存在,使得油气藏被分割成多个微型圈闭,从而影响油气藏中流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型圈闭,从而影响油气藏中流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控制油气藏中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速度,控制油气藏中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一般认为,正向微型构造一般认为
8、,正向微型构造(微鼻状构造或微断鼻微鼻状构造或微断鼻)高高部位的井的含水率相对于侧翼部位的井的含水率要部位的井的含水率相对于侧翼部位的井的含水率要低,而含油饱和度却偏高。低,而含油饱和度却偏高。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类类 型型顶底顶底顶底顶底顶底顶底顶平顶平顶凸顶凸顶凹顶凹顶平底顶平底顶底顶底断鼻型断鼻型双凸型双凸型鼻状突起鼻状突起底凸型底凸型底平型底平型底平型底平型沟槽型沟槽型双凹型双凹型比例(%)比例(%)28.4228.4211.5811.589.479.478.418.417.377.3710.5310.539.479.4718.9518.95累积水油
9、比累积水油比2.972.974.464.463.123.124.984.985.765.768.798.796.866.8610.2810.28储量丰度储量丰度(104t/km2)24.524.523.723.720.220.218.918.916.816.816.816.817.417.413.613.6剩余油饱和度剩余油饱和度(%)46.746.744.544.545.445.443.843.842.142.139.739.740.240.236.836.8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B)、非均质综合分析、非均质综合分析包括储集体非均质和注采非均质两方面:包括
10、储集体非均质和注采非均质两方面:储集体非均质是指由于受储集体分布及连通性储集体非均质是指由于受储集体分布及连通性等因素的影响,油气藏内部储集体性质产生不等因素的影响,油气藏内部储集体性质产生不均匀变化,导致在油气藏内部的局部地区难以均匀变化,导致在油气藏内部的局部地区难以形成有效驱替,致使水驱效率低,形成剩余油形成有效驱替,致使水驱效率低,形成剩余油相对富集区。相对富集区。注采非均质是指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或注采工注采非均质是指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或注采工作制度不合理,导致油气藏内部局部地区不能作制度不合理,导致油气藏内部局部地区不能被有效驱替,形成剩余油相对富集区。被有效驱替,形成剩余油相对富集
11、区。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C)、沉积分析、沉积分析沉积微相沉积微相是其剩余油分布最根本的、内在的控制是其剩余油分布最根本的、内在的控制因素。因素。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差异对水驱油效率及剩余油沉积微相在平面上的差异对水驱油效率及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有较大的控制作用。的形成与分布有较大的控制作用。主流相与侧缘相物性差异越大,侧缘相的剩余油主流相与侧缘相物性差异越大,侧缘相的剩余油饱和度越高,剩余油富集区越大;侧缘相剩余油饱和度越高,剩余油富集区越大;侧缘相剩余油富集区随主流相含水升高而逐渐减少,但仍有局富集区随主流相含水升高而逐渐减少,但仍有局部剩余油富集区。部剩余
12、油富集区。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D)、断层封闭性分析、断层封闭性分析封闭性断层附近往往是剩余油较富集区,封闭性断层附近往往是剩余油较富集区,由于断层的封闭程度不同,往往造成在封由于断层的封闭程度不同,往往造成在封闭性好的断层附近有较多剩余油,剩余油闭性好的断层附近有较多剩余油,剩余油饱和度相对高,而在封闭性差的断层附近,饱和度相对高,而在封闭性差的断层附近,剩余油饱和度相差不大。剩余油饱和度相差不大。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4-764-7234-754-654-724-64-6124-4264-363-803-8003-833
13、-863-683-533-543-63-6093-6113-6133-52-732-742-792-52-512-532-4202-4402-4422-4442-4482-452-482-42-402-4002-412-4102-4112-4122-422-4083-5362-4804-7484-512x4293X573X583X6013X613X6193X633X692-462-4182-444-4604-644-714-614-7114-7204-4604-6404-544-6053-623-643-592-4092N413030303040404040502020303030400100
14、200m675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2)、地震和测井综合解释法地震和测井综合解释法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特征也会产生相应变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地球物理特征也会产生相应变化,利用这些变化研究和预测剩余油分布一直是化,利用这些变化研究和预测剩余油分布一直是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地球物理学家和石油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剩余油测井评价是目前剩余油宏观评价的主要手剩余油测井评价是目前剩余油宏观评价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研究开发过程中测井响应的演化,段之一,通过研究开发过程中测井响应的演化,分析和研究剩余油在储集体中垂向分布的规律,分析和研究剩余油在储集体中垂
15、向分布的规律,指导剩余油挖潜。指导剩余油挖潜。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13-713(19892)井年 月13C713(20008)井年 月自然电位 微电极 感应电导率(.m)(ms/m)25mV02650 550 450自然电位 微电极感应电导率(.m)(ms/m)25mV02150450 350 25044 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3)(3)、油藏数值模拟、油藏数值模拟法法油藏数值模拟是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是定量研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方法,该方法以地质模型为基础,利用油藏动静态资料,该方法以地质模型为基础,
16、利用油藏动静态资料,运用流体渗流理论,通过求解差分方程,获得储运用流体渗流理论,通过求解差分方程,获得储集体中网格节点的压力、剩余油饱和度等参数的集体中网格节点的压力、剩余油饱和度等参数的数值,从而研究和预测开发时期剩余油的空间分数值,从而研究和预测开发时期剩余油的空间分布。布。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4)、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油藏工程综合分析利用油藏工程方法主要是从统计规律或工程测试的利用油藏工程方法主要是从统计规律或工程测试的角度来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角度来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主要包括:(1)利用单层开采、新井投产、补孔改层等资料,利
17、用单层开采、新井投产、补孔改层等资料,研究平面、层间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平面、层间剩余油分布特征。(2)用生产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分井组统计采出用生产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分井组统计采出量,确定不同部位储量动用差异。量,确定不同部位储量动用差异。(3)结合井网、构造、微构造、沉积微相分析等研结合井网、构造、微构造、沉积微相分析等研究,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究,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4)利用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利用吸水剖面、产液剖面、C/O比等测试资料,比等测试资料,研究层间、层内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研究层间、层内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方法方
18、法使用条件使用条件优缺点优缺点相渗曲线法相渗曲线法相渗曲线资料较为齐相渗曲线资料较为齐全的层系或区块。全的层系或区块。取相渗曲线井周围区域计算效取相渗曲线井周围区域计算效果较好,远离该井区域计算效果较好,远离该井区域计算效果相对较差。果相对较差。水驱特征曲水驱特征曲线法线法高含水期、特高含水高含水期、特高含水期井。期井。预测的单井水驱控制储量和剩预测的单井水驱控制储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可能偏大或偏小。余可采储量可能偏大或偏小。无因次注入无因次注入采出法采出法井网规则、注采方式井网规则、注采方式较为固定的油田。较为固定的油田。结果准确性高研究参数少,应结果准确性高研究参数少,应用简单,但涉及到劈产问
19、题。用简单,但涉及到劈产问题。物质平衡方物质平衡方法法井网规则、注采方式井网规则、注采方式较固定且地层压力高较固定且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油藏。于饱和压力的油藏。计算公式相对简单,涉及到纵计算公式相对简单,涉及到纵向劈产和平面劈产。对于地层向劈产和平面劈产。对于地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脱气严重压力低于饱和压力、脱气严重的油藏,误差较大,不宜使用。的油藏,误差较大,不宜使用。水线推进速水线推进速度法度法研究层内不同均质段研究层内不同均质段水线推进速度。水线推进速度。借助取心井、借助取心井、C/O、同位素测、同位素测井等矿场资料,来分析层间或井等矿场资料,来分析层间或层内水淹状况。层内水淹状况。20
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83(4)韵律层水淹图韵律层水淹图图例图例30-40 20-30 10-20 10742各井组剩余储量丰度图各井组剩余储量丰度图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2、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研究研究研究剩余油形成机理剩余油形成机理,也就是研究并搞清油藏中,也就是研究并搞清油藏中的的油水渗流特征油水渗流特征、水驱油规律水驱油规律及及剩余油形成过程剩余油形成过程与分布规律。室内与分布规律。室内岩心水驱油试验岩心水驱油试验、水驱油、水驱油物理物理模拟模拟、及、及微观水驱油试验微观水驱油试验研究是实现此目的的研究是实现
21、此目的的重重要而必不可少要而必不可少的手段。借助这些研究技术手段,的手段。借助这些研究技术手段,深入研究储层深入研究储层沉积微相沉积微相、沉积韵律沉积韵律、垂向渗透率垂向渗透率、高渗透段高渗透段在层内纵向上的在层内纵向上的位置位置、润湿性润湿性、油水粘油水粘度比度比等因素对水驱油过程与效果的影响控制作用,等因素对水驱油过程与效果的影响控制作用,进而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进而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 非均质成因非均质成因构造层间层内平面剩剩余余油油分分布布主主控控因因素素非非均均匀匀驱驱油油油藏非均质开采非均匀储层流体断层构造起伏层间层内平面沉沉
22、积积相相成岩作用宏观微观岩性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沉积相变横向连续性纵向连通性孔隙结构相渗特征润湿性注采状况层系组合井网布署射孔位置注采对应注采强度压实压溶胶结交代重 结晶等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1)、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微观剩余油形成机理油气水多相流体在地下多孔储集体介质中渗流油气水多相流体在地下多孔储集体介质中渗流,受受到粘滞力、重力、毛管压力等三种作用力到粘滞力、重力、毛管压力等三种作用力,流体运流体运动方向和速度由这三种力的合力方向及其大小来决动方向和速度由这三种力的合力方向及其大小来决定定,毛管压力与重力的相对关系、粘滞力与重力的毛管压力与重力的相
23、对关系、粘滞力与重力的相对关系是决定油水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力学因素。相对关系是决定油水在多孔介质中运动的力学因素。微观剩余油形成受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孔隙介质的微观剩余油形成受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孔隙介质的润湿性、粒间表面张力、原油粘度和开采条件等诸润湿性、粒间表面张力、原油粘度和开采条件等诸因素制约,是一个很复杂的机理问题。因素制约,是一个很复杂的机理问题。剩余油微观分布控制因素:剩余油微观分布控制因素:孔隙网络结构孔隙网络结构、压力场压力场分布分布及及原油性质原油性质等三方面。等三方面。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
24、描述从动力角度来考察,水驱油过程中,储层孔喉从动力角度来考察,水驱油过程中,储层孔喉中中的原油所受的力主要有的原油所受的力主要有水动力水动力、流体压力流体压力、重力重力、毛细管毛细管力力、流体表面张力流体表面张力、以及、以及粘滞力粘滞力(界面摩擦力)等。一般(界面摩擦力)等。一般情况下,情况下,水动力水动力至少要克服至少要克服流体压力流体压力、重力重力、表面张力表面张力、粘滞力粘滞力。流体压力流体压力与油层埋深及承压状况有关;与油层埋深及承压状况有关;重力重力与驱替方向有关,向上驱替时为阻力,向下驱替时为与驱替方向有关,向上驱替时为阻力,向下驱替时为动力;动力;毛细管力毛细管力与表面张力与表面
25、张力和润湿接触角和润湿接触角成正比、与毛细管成正比、与毛细管半径半径rcrc成反比(成反比(Pc=Pc=(2.COS2.COS)/rc/rc),且对亲水油层),且对亲水油层表现为水驱油动力,对亲油油层表现为水驱油阻力;粘滞表现为水驱油动力,对亲油油层表现为水驱油阻力;粘滞力较为复杂,一般力较为复杂,一般油水粘油水粘度比越大,粘滞力越小度比越大,粘滞力越小。2022-8-1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储层地质学及油藏描述流体压力、重力、表面张力、粘滞力、毛细管力等可统流体压力、重力、表面张力、粘滞力、毛细管力等可统称称排驱压力排驱压力。在水驱油过程中,可概括为两种情况:。在水驱油过程中,可概括为两种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