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古汉语通论十三连词、介词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汉语 通论 十三 连词 介词 课件
- 资源描述:
-
1、连词的概念与而以则、然则虽、虽然然、然而之连词1.连词的概念 连词是语言中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可以连接词、词组或句子,表示并列、承接、选择、进层、转折、假设、因果等关系。古代汉语中连词较多,常用的有:与、及、而、则、以、且、况、抑、虽、然、故、苟、倘、使、第令、之等等。这些连词,有的只连接词和词组(如:与、及),有的既可以连接词、词组,又可以连接句子(如:则、而),有的只能连接句子(如:虽、故)。2.与 主要用来连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组成联合结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连词“和”、“跟”等。例如:道二,仁与不仁而已矣。(孟子离娄上)蜩与学鸠笑之。(庄子逍遥遊)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2、?(孟子梁惠王上)如果有两个以上的并列成分,一般要在两个成分之间连续用连词“与”连接。例如: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汉书刑法志)物之所以然与所以知之与所以使人知之,不必同。(墨子经说下)杀晋君与逐出之,与以归之,与复之,孰利?(国语晋语三)“与”既作介词又作连词,区别有三点:1)连词“与”前后成分是并列关系,一般可以调换位置,意思是基本不变,介词“与”跟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宾语不能和前面的成分调换位置,否则意思大变,如“汉王与义帝发丧”变换为“义帝与汉王发丧”,则完全不能成立。2)介词“与”后面的成分可以是代词“之”,如“与之同命”,连词“与”不连接代词“之”。3)介词与后面
3、的宾语可以省略,连词与后面的成分不能省略。3.而 连词“而”一般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根据所连接的前后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有三种用法。1)用在联合结构之中,表示两种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前后成分是动词或形容词或主谓词组。如: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论语述而)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以上三例,而分别联结动词、形容词和主谓词组。从语义关系看,“而”字所连接的前后两成分,有时是顺接,即意思上是并列或相承的,“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而且”。有时是逆接,即意思上是相对或相反的,含转折义,“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但”“可是”。如:若网在手,
4、有条而不紊。(尚书盘庚上)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论语学而)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谋攻)古者禽兽多而人民少。(庄子盗跖)前二例“而”字顺接,后二例而字逆接。2)用在偏正结构中,连接状语和谓语动词,前后成分语义相承,是一种顺承。例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左传庄公十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子劝学)士朝而受业,昼而讲贯,夕而复习,夜而计过无憾,而后即安。(国语鲁语)北而攻齐,东而攻越。(墨子非攻中)以上四例“再”、“三”、“终日”、“昼”、“夕”、“夜”“北”、“东”都是状语,用“而”连接。这种连词而或可译成就,或可译成地,或译不出。3)用在主谓结构中,连接主语
5、和谓语。这种用法的“而”分别有“却”、“如果”、“则”的意思,也可以仅表对主语的强调。例如:郑伯南也,王而卑之,是不尊也。(国语周语上)子产而死,谁其嗣之?(左传襄公三十年)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马四足,一马而四足也。(墨子小取)有些“而”虽然有“却”、“如果”、则等义,并不能说明而字本身就含有这些意义。而不过是个单纯的连词而已,这些意义源于而所在句子和其他句法成分所构成的关系意义。“而”字有时可以连接名词性成分,例如:蟹六跪而二螯。(荀子劝学)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山海经海内东经)余狐裘而羔袖。(左传襄公十四年)帝颛顼高阳者,黄帝之孙而昌意之子也。(史
6、记五帝本纪)4.以 连词“以”可以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也可以连接分句。所连接的前后成分有多种意义关系。1)手段和目的关系 “以”字前项是手段,后项是目的,可译为“来”“用来”。例如: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左传僖公五年)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论语子张)2)原因和结果关系有前因后果和前果后因两种情况,“以”可译为“以致”“因为”等。例如:象有齿以焚其身(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败其师。(汉书息夫躬传)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六十六章)以晏子短,楚人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春秋杂下)秦以不早定扶苏,令赵高得以诈立胡亥,自使灭祀。(史记叔孙通列
7、传)3)连贯关系 “以”字前后的动作行为一先一后,或者前项是后项的方式、状态。例如:余折以御。(左传鞌之战)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郑县人卜妻子之市,买鳖以归。(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史记刺客列传)4)并列关系 “以”字前后成分分不出先后,“以”相当于连词“而”。例如:其为人也,善射以好思。(荀子解蔽)主明以严,将智以勇。(史记张仪列传)富以苟,不如贫以誉。生以辱,不如死以荣。(大戴礼记曾子制言)5)偏正关系 “以”字前项用作状语修饰后项。“以”或不译,或可译为“地”“着”等。例如: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
8、(孟子梁惠王上)前例“以”不译。后例“以”意思相当于“地”。“以”既作介词,又作连词。要注意区别。它们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介词“以”和后边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去修饰限定谓语,连词“以”前后成分,除偏正关系外,都是谓语,都用去陈述主语。5.则、然则 A.连词“则”主要用来连接分句,有时也连接动词、形容词及其词组。根据所连前后成分的意义关系,有以下四种用法。1)表示承接关系即前后两成分之间具有承接关系。其中有的是时间先后相承,“则”有“就”“便”“于是”之意。例如: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治天下十余岁则大败。(汉书贾谊传)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逍遥遊)木受绳则直,
9、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前二例表时间相承,后二例表因果相承。有的是逆时相承,即“则”后的分句表示的事情 比“则”前分句表示的事情先发生,“则”有“(原来)已经”之意。例如: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论语子路从而后)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2)表示假设关系 “则”用在前一分句中,表示一种假设情况,后分句表示结果或结论。这种“则”有“如果”的意思。例如:时则不至,控于地而已矣。(庄子逍遥逰)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无与战。(史记项羽本纪)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耶?”(史记李斯列传)3)表示让步关系 “则”用在前一分句中,表示姑且肯定分句所述情况,后分句
10、转述正意。这时,“则”有“固然”“倒是”等意思。例如: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郑风东门之墠)治则治矣,非书意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善则善矣,未可以战也。(国语吴语)4)表示转折关系 “则”所连接的前后两成分或两分句意思相悖,“则”有“可是”“却”“反而”等意思。例如:欲速则不达。(论语子路)竭力以事大国,则不得免焉。(孟子梁惠王下)B.“然则”是由指示代词“然”和连词“则”组成的词组,表示顺着上文语意中说应有的结果,意思是“既然如此,那么,”或“这样就”。例如:(知罃)对曰:“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左传成公三年)仲连曰:“然梁之比于秦若仆耶?”辛垣愆曰:“然。”鲁仲
11、连曰:“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战国策赵策)“然则”后来凝固成一个词,相当于“那么”,“然”已虚化无义。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范仲淹岳阳楼记)6.虽、虽然 A.连词“虽”一般连接分句,表示让步。可以分事实性让步和假设性让步两种。1)事实性让步 即“虽”字所在分句叙述的情况是已经存在的事实。这时“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虽然”。例如:十五岁矣,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战国策赵策)许既伏其罪矣,虽有君命,寡人弗敢与闻。(左传隐公十一年)灌婴虽少,然数力战。(史记灌婴列传)2)假设性让步即“虽”字所在分句叙述的情况是一种假设事情。这时“虽”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纵然”,“即使”
12、。例如: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虽杀臣,不能绝也。(墨子公输)B.“虽然”是由连词“虽”和指示代词“然”组成的词组,往往单独成句,意思是“虽然如此”,其中“虽”相当于现代汉语“虽然”,“然”相当于现代汉语“如此”。例如: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孟子许行)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中古以后“虽然”凝固成一个连词,不再含“如此”的意思,与现代汉语“虽然”相同。例如:虽然有以,非鬼非蜮,乃心忧矣。(庾信竹杖赋)7.然、然而 1)连词“然”:表示转折,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然而”、“可是”或“但是”。例如: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然子病矣。(左传鞌之战)先生有幸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