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小环境教育教材的探讨--以自然科为例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国小环境教育教材的探讨--以自然科为例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小 环境 教育 教材 探讨 自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學 號:5101042011報告人:孫錦進 指導教授:林昭遠老師 林俐玲老師一、前言二、研究流程三、研究材料四、研究方法五、結果與討論第一節研究動機臺灣地勢陡峻、地質脆弱、河短流急,颱風豪雨及地震頻繁,加上山坡地濫墾濫伐與超限利用等人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與土砂之嚴重災害。近期工廠排放廢水,汙染河川、汙染土地的新聞沸沸揚揚,顯示長久以來台灣重經濟輕環保,對水、土資源的保育,極為不重視。因此如何建立國人水土保持與環境資源保育正確觀念,並扎根於中小學學校教育課程,至為重要。教科書是中小學生學習的主要材料,也是教師教學的依據。透過教科書的內容,來達到課程的目標,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
2、研究方法結論第二節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如下:一、分析各版本國小教科書中水土保持教材比例與分布方式。二、探討各版本國小教科書中水土保持教材內容之呈現情形。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擬定研究目的文獻回顧研究範圍與方法確立內容分析分析資料彙整結果與討論結論與建議資料收集第一節名詞解釋(一)環境教育:環境教育是認知價值和澄清概念的過程,藉以發展瞭解和讚賞介於人類、文化和其生物、物理環境間相互關係所必須的技能和態度。環境教育也需要應用在有關環境品質問題的決策及自我定位的行為規範。國際自然資源保育聯盟(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 Union
3、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courses)Recourses)(楊冠政,20032003)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一)環境教育:指運用教育方法,培育國民瞭解與環境之倫理關係,增進國民保護 環境之知識、技能、態度及價值觀,促使國民重視環境,採取行動,以達永續發展之公民教育過程。環境教育法第二條第二項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三):環境教育課程目標,分別為:(1)環境覺知與敏感 經由感官覺知能的訓(觀察、
4、分、排序、空間關係、測、推、預測、分析與詮釋),培養學生對各種環境破壞及污染的覺知,以及對自然環境和人為環境美的欣賞與敏感性。(2)環境概知 教導學生瞭解生態學基本概、環境問題(如:全球暖化、河川污染、核污染、空氣污染、土石等)及其對人社會文化的影響(永續發展、生物多樣性);瞭解日常生活中的環保機會與動(如:溫室氣體減、資源節約與再用、簡樸生活、色消費等)。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3)環境價值觀與態 藉由環境價值觀的教學與重視,培養學生正面積極的環境態,使學生能欣賞和感激自然及其運作系統,欣賞並接納同文化,關懷弱勢族群,進而關懷未世代的生存與發展。(4)環境動技能 教導學生具辨認環境
5、問題、研究環境問題、蒐集資、建議可能解決方法、評估可能解決方法、環境動分析與採取環境動的能。(5)環境動經驗 將環境動經驗融入於學習活動中,使教學內容生活化,培養學生處生活周遭問題的能,使學生對學校及社區產生歸屬感與與感。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編號明下a-b-c的編號中,a代表核心能序號,b代表階段序號,c代表水號。第一階段為國小一至二級,第二階段為國小三至四級,第三階段為國小五至級,第四階段為國中一至三級。(1)環境覺知與敏感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1-2-1覺知環境與個人身心健康的關係。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
6、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1-2-3察覺生活周遭人文史與生態環境的變遷。1-2-4覺知自己的生活方式對環境的影響。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音、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1-4-1覺知人生活品質乃繫於資源的永續用和維持生態平衡。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2)環境概知2-1-1認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與人造環境,以及常的動物、植物、微生物彼此之間的互動關係。2-2-1瞭解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及其對個人、學校與社區的影響。2-2-2認生活周遭的環境問題形成的原因,並探究可能的改善方法。2-3-1瞭解基本的生態原則,以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係。2-3-2能比
7、較國內同區域性環境議題的特徵。2-3-3認全球性的環境議題及其對人社會的影響,並瞭解相關的解決對策。2-4-1瞭解環境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2-4-2認國內的環境法規與政策、國際環境公約、環保組織,以及公民的環境動。2-4-3能比較環境議題中文化間的差,並能解環境正義及世代公平的內涵。前言研究流程研究材料研究方法結論(3)環境價值觀與態 3-1-1能經由親近生物而懂得愛護與尊重生命,並瞭解生態保 育的重 要性。3-1-2能具有好奇心,體認人在生態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環境與人的相互關係。3-2-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3-2-2培養對自然環境的熱愛與對戶外活動的興趣,建個人對自然環境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