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第15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大学物理第15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物理 15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目 录第14章狭义相对论基础第15章量子力学基础目 录第一节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第二节光的量子性第三节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第四节德布罗意波第五节不确定关系第六节波函数 薛定谔方程第十五章第十五章 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力学基础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著名论文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他在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适用于惯性参考系,它从时间和空间等基本概念出发,利用洛伦兹变换将力学和电磁学统一起来,建立了崭新的狭义相对论时空观,预言了时间延缓、长度收缩效应,并在此基础上修正和发展了牛顿力学,得出了质量-速度关系和质量-能量关系.狭义相对论在涉及高速运动情况时,与经典理
2、论显示出明显的区别,但在低速情况下,该理论自然还原为经典理论,显示出它的兼容性和普遍性.狭义相对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对整个物理学都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主要理论基础之一.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光是波还是粒子?牛顿把光看作一束粒子流,成功地解释了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现象,却不能解释光的折射现象.之后,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说明光具有波的特征,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则完全用波动的观点解释了光的反射、折射、干涉和衍射现象.19世纪60年代的麦克斯韦电磁理论预言光是一种电磁波并在后来的实验中得到证实.至此,光是一种电磁波的概念就根深
3、蒂固了.随着电磁理论的日臻完善,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大厦(包括牛顿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和电磁理论)已经非常宏伟,以至于当时的许多物理学家都认为物理学理论本身已经十分完美,剩余的工作就是如何应用它来解决具体的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 黑体辐射一、一、19世纪末,由于冶金技术和天文学观测的需要,人们开始深入研究热辐射现象.所谓热辐射现象,就是指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不断地向外界发射电磁波的现象.物体在发射电磁波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周围其他物体发射出来的电磁波,这种现象称为热吸收.为了定量描述热辐射现象,需要引入以下几个物理量: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4、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单色辐出度e(,T):物体单位表面积上发射波长为的电磁波的功率.(2)辐出度E(T):物体单位表面积上的辐射总功率.显然有吸收率A:物体吸收的热辐射能量和入射的热辐射总能量的比值.它用来描述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能力.其中,波长区间(,+d)的吸收率dA与区间宽度d的比值称为单色吸收率a(,T).(15-1)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所有辐射,那么该物体就称为黑体.黑体的吸收率为1.黑体是一种理想模型,自然界中不存在绝对的黑体,但有许多近似的黑体.例如,楼房上的窗户,可以想象从窗户照射进去的光线再从窗户
5、里发射出来的概率是很小的,因此,它就是一个很好的近似黑体.受此启发,物理学家就在空心容器上开一个小孔来近似地研究黑体的辐射行为,这就是黑体模型,如图15-1所示.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图15-1 黑体模型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859年,基尔霍夫首先发现,对于形状不同或者材料不同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率均不相同.但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率的比值却与物体的材料和形状无关,它只是物体所处温度和所辐射电磁波波长的函数.这便是著名的基尔霍夫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e(,T)和a(,T)为任一物体的单色辐出度和单色吸收率
6、,e0(,T)为黑体的单色辐出度,注意黑体能够吸收所有辐射,即黑体的吸收率和单色吸收率都等于1.该定律说明对于热辐射而言,一个好的发射体也必定是一个好的吸收体.(15-2)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879年,斯特潘从实验数据总结得出,物体的辐出度和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对于黑体为式中,0=5.6710-8Wm-2K-4,称为斯特潘常数.1884年,玻尔兹曼从理论上推得该式,因此,式(15-3)称为斯特潘-玻尔兹曼定律.(15-3)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894年,维恩从实验中发现黑体热辐射能谱分布曲线,如图15-2所示.峰值所对应
7、的波长与物体所处温度的乘积是一个常数,这就是维恩位移定律,其数学表达式为mT=b(15-4)式中,b=2.89810-3mK,称为维恩常量.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图15-2 黑体热辐射能谱分布规律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例例15-115-1】另由斯特潘-玻尔兹曼定律,可计算出太阳表面辐射的辐出度为M(T)=T4=5.6710-85 79646.4107 W/m2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 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二、二、对于以上实验结果,人们希望能用当时的物理理论予以解释,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计算黑体辐射的
8、能谱公式.一旦知道了能谱公式,其他辐射规律就都可以推导得到.1896年,维恩假设黑体辐射能谱的分布规律与麦克斯韦分子速率分布相似,并结合实验数据得到一个经验能谱公式为(15-5)式中,c1、c2为两个经验参数,可由实验数据拟合得到.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9001905年,瑞利和金斯将热辐射和物体中带电粒子的振动相联系,利用经典电磁理论,并结合统计物理中的能量按自由度均分定理,推导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即e0(,T)=2c-4kT (15-6)式中,c为真空中的光速,k为玻尔兹曼常数.如图15-3所示,与实验数据比较可以发现,维恩公式在短波方向与实验结果符合得很
9、好,在长波方向则差别较大.瑞利-金斯公式恰恰相反,在长波方向符合得很好,而在短波方向竟然得出无穷大的荒谬结果,这被形象地称为“紫外灾难”.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图15-3 维恩公式、瑞利-金斯公式、普朗克公式与实验结果的比较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900年,普朗克经过两个多月的探索,最后发现,如果假设频率为的振子所携带的能量是不连续的,即分立的,其取值只能是一个最小能量单元h的整数倍,即假定频率为的振子的能量为=h,2h,3h,(15-7)这一理论称为普朗克的能量量子化.在这个理论的基础上,就可以按照经典物理中的麦克斯韦-玻尔
10、兹曼分布律和能量自由度均分定理推得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15-8)式(15-8)就是著名的普朗克公式,其中h=6.62610-34Js,称为普朗克常数.在长波方向,很大,则 将其带入式(15-8)即可得到瑞利-金斯公式.在短波方向,很小,则ehc/kT很大,此时略去分母中的1,则式(15-8)就回到了维恩公式.从图15-3中可以发现,普朗克公式在全波段都与实验结果相吻合.第一节第一节 黑体辐射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化普朗克量子化尽管普朗克的能谱公式在全波段都与实验结果十分一致,但是普朗克假定了振子的能量是一份一份的,是不连续的,即能量是量子化的,这与经典电磁理
11、论对光波的描述相矛盾.经典电磁理论认为光是电磁波,起源于带电粒子的振动,其能量取决于振子的振幅,而振幅是可以连续变化的,因此电磁波的能量也应该是连续的.对此,普朗克本人也十分迷惑,他在得到式(15-8)之后,仍然幻想在经典物理学的框架内,不借助能量量子化的假定推导该式.为此,他花费了十多年的时间,最终以失败告终.能量量子化的假定实际上蕴含着超出经典物理学框架的、更深刻的思想,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世界由此拉开序幕.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 光电效应实验一、一、1887年,赫兹首先发现,若用光照射处在火花间隙下的电极,则火花会比较容易从电极间通过.之后,勒纳德于1900年对这个效应做了进一步
12、研究,并指出光电效应是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入射光的能量而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现象.光电效应的实验装置与结果如图15-4(a)所示.图15-4 光电效应(a)实验装置 (b)伏安曲线与光强的关系 (c)伏安曲线与频率的关系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从光电效应实验可归纳出以下规律:(1)入射光频率一定时,饱和电流Im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如图15-4(a)所示,A是阳极,K是金属阴极,当外加的正向电压足够大时,从阴极K逸出的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再继续增大正向电压,A、K间通过的电流将不再随电压的增加而增加,此时的电流就称为饱和电流.图15-4(b)给出了入射光频率相同,光强不同的条件下得到的三条光电
13、流-电压的变化关系,由下到上入射光强依次递增.可以看出,随着光强的增加,饱和电流也增加.详细的研究表明,光电效应实验中的饱和电流正比于入射光强.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2)入射光频率一定时,反向截止电压U0取决于阴极材料,与入射光强无关.若外加电压是A负K正,则为反向电压.对于固定的入射光频率和入射光强,随着反向电压的增加,从阴极K逸出并能到达阳极A的电子会越来越少,A、K间的电流就会越来越小,电流变为0时的电压就称为反向截止电压.图15-4(c)中的U0即为不同阴极材料的反向截止电压.(3)对于给定的阴极材料,反向截止电压正比于入射光频率,且存在一个最低频率,称为红限频率.当入射
14、光频率低于此值时,就不会产生电流.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4)光电效应具有瞬时响应特性,即从光照射到阴极表面到产生电流(有电子从阴极K发出)的时间间隔不大于纳秒数量级.以上实验结果,除(1)之外的另外三点都无法用经典物理理论予以解释.按照经典物理理论,金属阴极中的电子在光线(电磁波)的照射下做受迫振动,并吸收电磁场的能量.只要电子吸收足够多的能量,就可能从金属表面逸出,产生光电效应.因此,只要光强足够强,或者照射的时间足够长,电子就会积累到足够的能量并从表面逸出,从而发生光电效应现象.这样,首先,反向截止电压应该与入射光强有关;其次,光电效应不应该受到频率的限制;最后,电子要积累到
15、足够的能量所需要的时间应该在毫秒量级,并且这个时间应该随着光强的增加而缩短.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 爱因斯坦光子说二、二、1905年,爱因斯坦注意到,借助普朗克能量量子化概念可以解释光电效应,他在普朗克能量量子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光子学说.他认为在光电效应中,入射光可以看作一束入射的粒子流,即光子.光子和金属中的电子相碰撞,其能量将被电子全部吸收,电子获得能量的多少取决于入射光子的能量.而光子的能量可以参照普朗克能量量子写出,即光子能量为=h (15-9)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光子与电子碰撞时把能量全部传给电子,电子获得的能量在从金属表面逸出的过程中由于和其他电子、原子
16、的碰撞要损失掉一部分,这部分能量称为逸出功,用A0表示.剩余的能量就是电子逸出时所具有的动能,称为电子的初动能.逸出功是材料属性,同种金属的逸出功相同,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这样,描述光电效应的能量方程为 h=A0+12mev2max (15-10)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另外,电子的能量是在和光子碰撞的瞬间一次性获得的,而不是逐渐积累的;再者,对于给定的入射光频率,入射光的光强(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上的能量)与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入射的光子数目成正比,所以光强越大,入射的光子越多,和光子发生碰撞并逸出的电子也就越多,从而饱和电流也就正比于入射光强.这样,光电效应的所有实验结果都可以
17、得到解释.毫无疑问,爱因斯坦取得了成功.不仅如此,爱因斯坦还进一步指出光子具有动量,即频率为的光子所具有的动量为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15-11)式(15-9)和式(15-11)合在一起称为爱因斯坦关系式,它们是爱因斯坦光子学说的核心.有趣的是,这两式的左边是能量和动量,反映了光子粒子性的一面;而右边却与波长和频率相联系,代表了光子波动性的一面.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 康普顿散射三、三、当光照射到某物体时,光线就会向各个方向散开,这种现象称为光散射.通常而言,光在散射过程中的波长不会发生变化,这种普通的散射现象在经典物理学中可以得到圆满解释.1923年,康普顿在用X射
18、线(比紫外线波长更短的光)进行光散射实验时发现,散射光中除原波长的光线外,还会出现一些波长更长的光线,这就是康普顿效应.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图15-5所示为康普顿散射实验示意图.实验时,X射线源S发出的X射线被石墨散射,散射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由X射线谱仪测定记录,绕散射中心转动X射线谱仪,可以测定不同方位角散射出的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图15-5 康普顿散射实验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到:(1)对于不等于零的散射角,除了原波长的光外,还有波长更长的光出现,并且波长的改变量(与入射光波长的差)随着散射角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散射角度的增加,原波长
19、光的强度降低,新波长光的强度增加.(2)波长改变量与入射光波长和散射物质无关,但是对于固定的散射角,原波长光的强度随着散射物质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加,同时新波长光的强度会减弱.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对于这些实验结果,经典物理学能够很好地解释有关原波长光的现象,但是却不能解释波长为什么改变及相应的变化规律.康普顿指出,若借用光子概念,把光的散射过程看作入射的光子和物质中的电子的碰撞过程,则利用相对论的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就可以解释波长变化的规律.X射线光子的能量在103 eV以上,轻物质中外层电子的能量只有几个电子伏,相比之下,轻物质中的电子可以看作自由电子,设X射线的波长为,按照爱因斯
20、坦关系式,即式(15-9)和式(15-11),相应的光子能量和动量分别为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电子的初动量为0,初始能量为mec2,这里的me为电子的静止质量,c为光速.如图15-6所示,散射(碰撞)后,设光子沿方向射出,波长变为,相应的动量为p,能量为E,则(15-12)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图15-6 康普顿散射模型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电子沿方向反冲,速度为v,能量和动量设为Ee和pe.按照相对论力学,则(15-13)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对散射过程应用能量守恒定律,得到h+mec2=h+Ee (15-15)(15-14)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
21、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应用动量守恒定律,得到p-p=pe (15-16)由式(15-13)式(15-16),可以解得(15-17)式中,称为康普顿波长,用c表示.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实验现象是客观存在、不可辩驳的.判断一个假设或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就是理论推导的结果是否与实验相吻合.从以上分析过程可以看出,如果赋予光子确定的能量和动量,就可以利用动量守恒、能量守恒和相对论的相关公式非常完美地解释康普顿散射实验规律.这就说明:爱因斯坦关于光子动量、能量的假设,即光子学说是正确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微观领域的粒子也是成立的;爱因斯坦相对论是正确的.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黑
22、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实验,是相互独立、层层推进、彼此统一的三个实验.对黑体辐射现象的研究,普朗克首先引出了能量量子化的概念;受此启发,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学说,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康普顿更进一步,借用能量、动量守恒和相对论,又完美地说明了康普顿散射.从表面来看,这是三个不相关的实验,但是在本质上,它们都反映了光波的能量、动量具有颗粒性,即光可以像粒子一样和其他物质(或微观粒子)相互作用、相互碰撞,并发生能量、动量的转移.简而言之,这三个实验都反映了光波的粒子性一面.第二节第二节 光的量子性光的量子性在光学中,从光程差出发,利用波的叠加原理,可以非常好地说明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换句话说,在处
23、理光的干涉、衍射问题时,把光看作纯粹的波就可以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在处理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时,需要把光看作一类粒子,才可以解释相关结果.那么,光到底是粒子还是波?实际上,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也就是说,在一些问题,如干涉和衍射中,光的波动性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另一些涉及光和物质的相互作用的问题,如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中,光的粒子性则占据主导地位.光既是粒子又是波,但不是纯粹的经典粒子,也不是纯粹的经典波这便是目前对光的本性最恰当的描述.第三节第三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大家已经知道,通过量子化的概念可以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散射等实验现象.那么,量子化概念是不是在微观世
24、界领域还具有更深刻的意义?丹麦物理学家玻尔运用量子化概念解释说明了氢原子的结构和光谱规律.第三节第三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氢原子光谱一、一、第三节第三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玻尔的氢原子理论式(15-18)就是著名的里德伯光谱公式.在式(15-18)中,RH=1.097 373107 m-1,称为里德伯常数.该式具有非常鲜明、简洁的规律性,它所预言的谱线也都在后来的实验中得到了证实,如1908年发现了对应于m=3的帕邢线系,1916年发现了m=1的赖曼线系,1922年发现了布喇开线系,1924年发现了普丰德线系.那么,这种规律性到底反映了什么样的物理本质呢?第三节第三节 玻尔的氢原
25、子理论玻尔的氢原子理论 原子结构模型二、二、1897年,J.汤姆孙发现了电子.在此之前,原子被认为是物质结构的最小单元,是不可分的,可是电子的发现却表明原子中包含带负电的电子.那么,原子中必然还有带正电的部分,这就说明原子是可分的,是有内部结构的.执着的科学家就会继续追问:原子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的?简洁的里德伯光谱公式是不是氢原子内部结构的外在表现?第三节第三节 玻尔的氢原子理论玻尔的氢原子理论为此,J.汤姆孙在1904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枣糕式模型.该模型认为,原子可以看作一个球体,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均匀分布在球内,电子则一颗一颗地镶嵌其中.1909年,J.汤姆孙的学生卢瑟福为了验证原子结构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