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引语 研究 修辞 视角 课件
- 资源描述:
-
1、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引语研究的语用修辞视角辛 斌(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一引言一引言 随着语用学、功能语言学和话语分析的兴起,人们则更多关注引语的话语功能和其对话性特征。二对引语的语义和语用解释二对引语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一些传统的引语理论,如等同论(the identity theory)、名称论(the name theory)、描写论(the descriptive theory)和指示论(the demonstrative theory)等,都严格区分词语的使用(use)和提及(mention)。例如,假设Alice说了下面这句话:(1)On Tuesday George said
2、Im sad(Clark&Gerrig 1990:800)Alice和George说了同一个句子(类型type)的两个不同标记(token),如果George实际上说的是另一个句子的标记(例如“Im hungary”),那么Alice做出的整个陈述就是假的。这种观点显然是建立在“逐字引用假定”(verbatim assumption)上的。但许多学者指出,所谓的“逐字引用假定”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种幻想或错觉(见Baynham,1996;Clark&Gerrig,1990等)。以“逐字引用假定”为前提的提及论根本无法解释译文引用。例如(2)“I give Yang Liwei a great d
3、eal of credit,”said Huang Weifen,the astronauts coach(who does not speak English).(China Daily,Oct.20,2003)Clark和Gerrig(1990)提出的展示论(the demonstration theory)和Saka(1998,2005)提出的明示论(the ostension theory)等均主要从语用的角度解释引语现象,认知语境和说话者意图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展示行为有三个主要特点:(1)展示是一种非严肃行为 (2)展示是一种描绘(depiction)行为而非描述(descript
4、ion)行为 (3)展示具有选择性。1)引用是把别人的话语从原来的语境转移到引用者的说话语境,并构成引用者话语的一部分,这是一种转换。2)最典型的引语(直接引语和纯粹引语)是一种描绘而非描述,虽然它构成引用者话语的一部分,但其内部结构相对独立,不必受引用者话语结构的影响;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引语不仅可用来展示他人的话语而且还可以用来展示外来语、各种非语言声音,甚至手势神态等。3)引语和其它事物一样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展示的选择性原则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既可以引用形式(包括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又可以引用内容,而不必受“逐字引用假设”的限制。通常情况下,说话者的意图是使受话者关注由词汇和句法表达的话语的概
5、念内容,Saka将此称作P原则(Principle(P))。在引用的情况下,引号表示说话人所明示的主要不是词语正常的外延(denotation),而是其它特征,至于是什么特征取决于语境上下文。根据Saka的观点,我们可以说,在间接引语的场合,说话者意在使听者注意引语的所指或者它所表达的内容,而在直接引语的场合,则意在使听者注意引语所表示的除其所指或内容之外的其他相关特征,至于是什么相关特征则要从语境上下文来判断。Saka认为,“使用和提及是一枚硬币的两面,虽然不同但却相互蕴含”(1998:131),虽然两者是不同的语用现象,但说话者可以使受话者在理解话语的概念内容的同时也注意话语的其他相关特征
6、,因为引语不仅指示作为标记的自身,根据认知模型的网络特点和联想关系,它也延后明示其背后的类型、词汇特征、内部结构、指称对象和语义内容等一系列相关事物或方面。Stainton(1999)把引语的意义区分为与命题真假有关的和与言语行为恰当与否有关的两个方面。Recanati(2001)则把引语的意义分为两个层面:由语言/语义规则决定的合成内容(compositionally articulated content,简称c-content)和由人们日常对话语真值的评价所反映的直观内容(intuitive content,简称I-content)。直观内容是通过对合成内容的语用丰富(pragmatic
7、 enrichment)而产生的。(3)Quine said that quotation“has a certain anomalous feature.”(4)Quine said that quotation has a certain anomalous feature.(Davidson 1984,in Recanati 2001)Garcia-Carpintero(2005)支持Recanati的观点,认为在像(3)这样的例子里,引语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引号内的成分是被提及的,目的在于引起受话人对其本身的注意;另一方面它是被使用的,既像通常对词语的使用一样,用于指称事物或表达思想内
8、容。持类似观点的还有Predelli(2003)和Potts(2004)。Predelli 把类似于Recanati的直观内容的那部分意义叫做“附加内容”(attached content),认为有引号出现的句子除了增添了引号的常规意义也与引语的信息内容相联系。Potts对引语的意义也采取两分法。(5)George said:Tony is very special.(6)a.the proposition that George claimed that Tony is very special b.the proposition that George uttered the senten
9、ce Tony is very special Potts把(6)中的a叫做“常规意义”(regular meaning),把b叫做“言语转述意义”(speech report meaning)。我们可以根据范畴理论或者原型理论(prototype theory)推测,最典型的引语(即纯粹引语和直接引语)通常会同时具有这三个层面的意义;随着引语典型性的减弱,其所表示的意义也会在三个层面的框架内发生变化。例如,间接引语通常只具有第一和第三层面的意义,在引语是各种非语言声音的情况下,或者当说话者明知受话人不懂却引用外来语时,那么引语就只有第二和第三层面的意义。从语用的角度而言,一般的引语都会具有第
10、三层面的意义,即引用目的。三对引语的话语功能解释三对引语的话语功能解释 Saka(1998)把引语作为一种“提及”(mention)机制,认为它可以用于将词语原汁原味地归属他人,将说话者自己与引号内的词语保持距离,表示标题或头衔,表达反语,解释真实性、意义、外部否定(external negation)和间接话语(indirect discourse)等。Goffman(1974:12)从纯粹语用的角度罗列了引号的下列用途:(A)表示我们在引用他人话语并表明引语的起始和结束;(B)暗示引号内的词语可能引起争议,只能做出特殊的理解;(C)暗示所引用的词语毫无道理或者根本不存在其所指称的事物;(D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