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模块四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工程地质模块四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地质 模块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模块4地质年代和地质构造010203地质年代第四纪地质岩层产状PART ONEPART TWOPART THREE04地质构造PART FOUR目 录05新构造运动与活断层PART FIVE06地质图PART SIX01地 质 年 代整个地球历史可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地球发展的时间段落称为地质年代。岩层的地质年代有两种,一种是绝对地质年代,另一种是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从形成到现在有多少年。它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不能反映岩层形成的地质过程。4.1.1地质年代的分类相对地质年代能说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其相对的新老关系,如哪些岩层是先形成的,是老的;哪些岩层是后形成的
2、,是新的,它并不包含用年表示的时间概念。可以看出,相对地质年代虽然不能说明岩层形成的确切时间,但能反映岩层形成的自然阶段,从而说明地壳发展的历史过程。所以在地质工作中,一般以应用相对地质年代为主。4.1.1地质年代的分类1.绝对地质年代许多岩石中含有微量的放射性元素,在岩石形成初期,放射性元素的含量比(丰度)是固定的。4.1.1地质年代的分类自岩石形成开始,其所含的放射性同位素(母体)开始衰变,如无特殊的地质作用影响,蜕变产物(子体)仍会保存于岩石的矿物晶体格架之中。通过仪器可以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母体)和蜕变产物(子体)的含量,进而可推算出岩石的形成时间。2.相对地质年代(1)沉积岩相对地
3、质年代的确定。沉积岩岩层(地层)的相对地质年代主要是根据地层层序、岩性变化、接触关系和生物层序来确定的。4.1.1地质年代的分类地层层序。正常沉积的地层应该是先沉积的岩层在下,后沉积的岩层在上,形成上新下老正常、自然的层序规律。这样,就可以由岩层在层序中的位置来确定其相对地质年代。经历了剧烈地质构造变动地区的岩层可能会使岩层的正常层序发生变化,因此判断此岩层的相对地质年代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岩性变化。作为岩层对比的基础,在一定区域内、同一地质时期所形成岩层的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是一致或近似的。接触关系。根据不同地质年代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来确定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但需注意,同一地质年代的不同
4、地区,由于沉积物的组成不同,性质不一定相同;同一地区在不同地质年代,也有可能形成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岩层。整合接触。在沉积盆地的稳定沉积环境中不同时代的沉积物地层一层层连续沉积,中间没有间断,这种地层之间的接触关系称为整合接触。4.1.1地质年代的分类平行不整合接触(假整合)。当地壳原来的沉积环境发生变化,地壳上升,地层表面不但不再沉积新的沉积物,还要受到风化剥蚀的作用,形成高低不平的侵蚀面,之后地壳再次下降,侵蚀面上又有新的沉积物和沉积地层出现。这时侵蚀面上下的新老地层之间的岩层大致平行,其间的接触关系为不整合(假整合)接触,该侵蚀面为不整合面,如图所示。角度不整合接触。当地壳地层因构造变动发生
5、褶皱和断裂时,水平岩层发生倾斜,上升后的倾斜岩层经过风化剥蚀后,再次下降后有新的沉积物沉积,这时新老地层之间有地层缺失,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岩层成角度相交,这种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如图所示。4.1.1地质年代的分类1平行不整合;2角度不整合生物层序。地球上的生物进化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化的,灭绝的生物不会重复出现,每一个地质年代都有适应那个年代地质环境和发展阶段特有的古生物。不同的地质年代沉积的沉积岩中都含有和该地质年代相对应特征的古生物化石群。不论距离远近,含有相同化石的岩层都是在一个地质年代形成的。因此,根据岩层中所含化石的地质年代就可以确定岩层的地质年代。4.1.1地质
6、年代的分类(2)岩浆岩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接触关系。根据岩浆岩体与周围围岩的接触关系来确定岩浆岩的相对地质年代。侵入接触。岩浆侵入到沉积岩层中,使围岩发生热力变质现象。根据侵入关系可知,岩浆侵入体的形成年代晚于周围围岩形成的地质年代,如图(a)所示。沉积接触。岩浆岩经过长期风化剥蚀后,在其侵蚀面上又发生新的沉积,形成新的沉积岩层(无变质现象),在新沉积岩的底部有时可发现由岩浆岩组成的砾岩或岩浆岩风化剥蚀的痕迹。根据岩浆岩与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可知,岩浆岩形成的地质年代在先,沉积岩形成的地质年代在后,如图(b)所示。4.1.1地质年代的分类穿插构造。根据岩浆岩的侵入体(岩株、岩脉等)与被它侵入的围岩
7、(可以是岩浆岩和沉积岩)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其相对地质年代,岩浆岩的侵入体应比被它穿过的最新岩层还要年轻,如图所示。4.1.1地质年代的分类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单位,即地质年代单位,按级别从大到小划分为宙、代、纪、世、期等,宙是国际地质年代中延续时间最长的第一级地质年代单位,整个地质历史时期分为隐生宙和显生宙;宙内再分为代,整个地质年代划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它们标志着生物演化的几个主要发展阶段,代内又划分为纪,纪内又划分为世、期等。宙、代、纪、世是国际通用的地质时间单位;期的划分和命名仅适用于一个生物地理区,其下还可再分为时,也属区域性年代单位。4.1.2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与
8、上述地质年代单位分别对应的国际性地层空间划分单位为宇、界、系、统,区域性地层单位是阶和带。例如,古生代形成的地层称为古生界,奥陶纪形成的地层称为奥陶系等。按地质年代的早晚顺序进行排列,地质时期相对年代的划分如表所示,表见下页。4.1.2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4.1.2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4.1.2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4.1.2地质年代的时间划分02第四纪地质“第四纪”一词由1829年法国地质学家德努埃所创,他把地球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第四纪是指地球发展历史中最近的一个时期。4.2第四纪地质1839年赖尔把现生种属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达90和含人类活动遗迹的地层划为第四纪,奠定了第四纪地层划分系统的基础。
9、直到1881年第二届国际地质学会才正式使用“第四纪”一词。第四纪的下限一般定为248万年。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更新世分为早、中、晚三个世,它们的划分及绝对年代如表所示。4.2第四纪地质1.第四纪地质概况大约在200多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这是地球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在北京周口店附近的石灰岩洞穴中发现了生活在四五十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的头盖骨化石及其使用的工具。地球上巨大块体大规模的水平运动、火山喷发、地震等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地区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对于评价工程区域的稳定性来说是一个基本要素。第四纪时期地壳有过强烈的活动,为了与第四纪以前的地壳运动相区别,把第四纪以来发生的地壳运动称为新
10、构造运动。第四纪气候多变,曾多次出现大规模冰川。第四纪气候寒冷时期冰雪覆盖面积扩大,冰川作用强烈,称为冰期;气候温暖时期,冰川面积缩小,称为间冰期。4.2第四纪地质第四纪冰期,在晚新生代冰期中规模最大,地球上的高、中纬度地区普遍为巨厚冰流覆盖。由于当时气候干燥、因而沙漠面积扩大。中国大陆在第四纪冰期时,由于海平面下降,因此渤海、东海、黄海均为陆地,台湾与大陆相连,气候干燥,风沙盛行,黄土堆积作用强烈。第四纪冰川不仅规模大而且频繁,对深海沉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第四纪冰川作用有20次之多,而近80万年每10万年有一次冰期和间冰期。4.2第四纪地质2.第四纪沉积物第四纪沉积物是这一时期古环境信息的主
11、要载体,是研究第四纪古环境的物质基础。对沉积物成因类型的判别,主要依据是沉积物产出部位的地貌、沉积体的形态、沉积物的结构和构造、沉积物的物质组成、生物化石的种类及排列方式、地球化学指标。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根据沉积物形成的环境和作用应力,分为陆相、海陆过渡相和海相三大类,各种成因类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亚类。4.2第四纪地质(1)残积物。残积物是指原岩表面经过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的碎屑物。残积物主要分布在岩石出露地表及经受强烈风化作用的山区、丘陵地带与剥蚀平原。残积物组成物质为棱角状的碎石、角砾、砂粒和黏性土。残积物裂隙多,无层次,不均匀,如以残积物作为建筑物地基,则应当注意不均匀沉降和土
12、坡稳定问题。4.2第四纪地质(2)坡积物。坡积物是指在片流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在斜坡地带堆积的沉积物。它是在进行山区公路勘测设计中经常遇到的第四纪陆相沉积物中的一个成因类型。因为它顺着坡面沿山坡的坡脚或山坡的凹坡呈缓倾斜裙状分布,所以在地貌学上又称为坡积裙。坡积物的上部常与残积物相接,堆积的厚度也不均匀,一般上薄下厚。坡积物底面的倾斜度取决于基岩,颗粒自上而下呈现由粗到细的分选现象,其矿物成分与下伏基岩无关。作为地基时,坡积物易产生不均匀沉降,且极易沿下卧岩层面产生滑动而失稳。这些在工程设计、施工中都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4.2第四纪地质(3)洪积物。由洪流搬运、沉积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洪积物。其
13、地貌特征是靠谷口处窄而陡,离谷后逐渐变为宽而缓,形如扇状,称为洪积扇。洪积物一般分布在山谷中或山前平原上。在谷口附近多为粗颗粒碎屑物,远离谷口的颗粒逐渐变细,这是因为地势越来越开阔,使得山洪的流速逐渐减缓。把洪积物作为建筑物地基时,应注意不均匀沉降。4.2第四纪地质(4)冲积物。冲积物是指河流在河床中或溢出河床的堆积物。冲积物是平原区地下主要含水层系和工程建筑的基础。冲积物主要分布在河床、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中,其成分非常复杂,河流汇水面积内的所有岩石和土都能成为该河流冲积层的物质来源。4.2第四纪地质冲积物的分选性好,层理明显,磨圆度高。山区河流沉积物较薄,颗粒较粗,透水性很强,抗剪强度
14、高,承载力较大,几乎不可压缩,是良好的地基地层。但在山区河谷地带进行工程建设时,必须考虑山洪、滑坡和崩塌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生。(5)淤积物。一般由湖沼沉积而形成的堆积物称为淤积物,主要包括湖相沉积物和沼泽沉积物等。湖相沉积物包括粗颗粒的湖边沉积物和细颗粒的湖心沉积物。后者主要为黏土和淤泥,夹有粉细砂薄层(黏土呈带状,强度低,压缩性大)。湖泊经逐渐淤塞和陆地沼泽化会演变成沼泽。沼泽沉积物即沼泽土,主要由半腐烂的植物残余物一年年积累起来形成的泥炭所组成。泥炭的含水量极高,透水性很低,压缩性很大,不宜作为永久建筑物的地基。4.2第四纪地质4.2第四纪地质(6)冰碛物与冰水沉积物。冰川融化,其搬运物就
15、地堆积形成冰碛物。冰碛物的主要特点是巨大的石块和泥质混合在一起,粒度相差悬殊,缺乏分选,磨圆差,棱角分明,不具成层性,砾石表面常具有磨光面或冰川擦痕,砾石因长期受冰川压力作用而弯曲变形。冰雪融化形成的水流可冲刷和搬运冰碛物进行再沉积,形成冰水沉积物。冰水沉积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分选和良好的层理。(7)风积物。风积物是指经过风的搬运而沉积下来的堆积物。风积物主要以风积砂为主,其次为黄土风积物(由砂和粉粒组成),其岩性松散,一般分选性好,孔隙度高,活动性强,通常不具层理,只有在沉积条件发生变化时才发生层理和斜层理,工程性能较差。(8)混合成因的沉积物。混合成因的沉积物保持原成因特征,常见的有残积坡积物
16、、坡积洪积物和洪积冲积物等。4.2第四纪地质03岩 层 产 状岩层在空间的产出状态和方位称为岩层的产状,它反映了岩层在三维空间的存在方位和延展方向。岩层的产状用产状要素表示,如图4-4所示。AOB走向;ON倾向;ON倾斜线;倾角4.3.1产状要素AOB走向;ON倾向;ON倾斜线;倾角1.走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走向。岩层的走向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称该岩层的走向线(见图4-4中的AOB线)。走向线所指的方向即走向。走向线是直线,两头各指一方。例如,若岩层一头指向南,则另一头指向北,该岩层的走向为南北向。4.3.1产状要素4.3.1产状要素2.倾向垂
17、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一条射线,此射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称为岩层的倾向。岩层的倾向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在岩层层面上垂直岩层走向线的射线称岩层的倾斜线(见图4-4中的ON线),倾斜线在水平面的投影,即倾向线(见图4-4中的ON线)。倾向线所指的力向,即岩层的倾向。由于倾向线是射线,故岩层的倾向只有一个方向。3.倾角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称为岩层的倾角。岩层的倾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可见,当=0时,为水平岩层;当90时,为直立岩层;当090时,为倾斜岩层。4.3.1产状要素1.岩石产状的测量野外地质调查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测量岩层产状,岩层产状是在野外直接用地质罗盘在岩层层
18、面上测量出来的。其走向、倾向、倾角的测定方法如下:(1)确定岩层的真正露头,选择层面产状有代表性的平整的岩层层面。4.3.2岩层产状的测量及表示方法(2)将地质罗盘的长边(罗盘刻度的南北方向)紧贴岩层层面,并使罗盘水平(气泡居中),读罗盘的指南针或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即为所测的岩层走向。因为走向线两端的延伸方向均是岩层的走向,所以同一岩层的走向有两个,其数值相差180。(3)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罗盘的短边紧贴岩层层面,并使罗盘水平(气泡居中),读罗盘指北针所指的方位角,即为所测的岩层倾向。倾向只有一个方向,通常岩层的倾向与走向之间相差90。(4)将罗盘的长边沿着最大倾斜方向(与走向
19、线垂直)紧贴岩层层面,并旋转倾角指针,至垂直气泡居中(或放松悬锤倾角指针),此时倾角指针所指的度数即为所测岩层的倾角。4.3.2岩层产状的测量及表示方法2.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在地质图上,岩层的产状用符号表示。例如,30长线表示岩层的走向,与长线垂直的短线表示岩层的倾向(长短线表示的均为实测方位),数字表示岩层的倾角。在文字记录中,岩层产状有方位角表示法和象限角表示法。岩层产状记录中最常用的方法是方位角表示法。4.3.2岩层产状的测量及表示方法(1)方位角表示法。以正北方向为0,将岩层走向线或倾向线与正北方向所夹角度按顺时针方向记录下来。方位角表示法通常只记倾向和倾角。例如,走向南西200、倾向
20、南东110、倾角30产状的岩层,因走向可用倾向加减90得到,故一般只记倾向和倾角,可表示为“S20W,SE,30”。(2)象限角表示法。以东、西、南、北为标志,以正北或正南方向为0,以正东或正西方向为90,将走向线或倾向线所在的象限角以及它与正北或正南方向所夹的锐角记录下来,一般记录走向和倾向的象限角及倾角。例如,N60W/20SE,表示走向北偏西60,倾角20,倾向南东。4.3.2岩层产状的测量及表示方法04地 质 构 造4.4地 质 构 造构造地质是研究地质体结构、形成机制、历史发展过程的学科,在工程地质研究中被概括地称为地质体结构,如岩体结构、土体结构等。但它没有包括构造地质的全部,如构
21、造地质研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地壳活动性问题,地壳活动方式、活动速率及今后活动趋势等。其中,地壳活动性这个大课题的研究内容就是以构造地质为主,配合地貌、第四纪及年龄测试、大地变形测量等。地壳运动不仅改变了地表形态,也改变了岩层的原始产状,使其发生变形、变位,甚至破裂,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构造形态。这些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岩层产状变化而形成的不同构造形态统称为地质构造。4.4地 质 构 造1.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影响的沉积岩,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近于水平的。但在长期复杂的地质运动过程中,即使受地壳构造运动的影响不强烈,或只受升降运动的影响,但岩层原始产状也经历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因此具有绝对水平构造的岩层几乎是
22、不存在的。我们经常把倾角小于5的岩层所具有的构造称为水平构造的岩层,如图所示。4.4.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2.单斜构造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原来的水平岩层改变了原始状态。如果岩层向一个方向倾斜,岩层层面又近于平面,则称其为单斜岩层。单斜构造可以是褶曲构造的一翼、断层的一盘,也可以由局部地层的不均匀升降造成,如图所示。4.4.1水平构造和单斜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在构造应力的作用下,使岩层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完整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简称褶皱。4.4.2褶皱构造巨大的褶皱构造可延伸数十甚至数百千米,而小的褶皱只有几厘米。褶皱构造是地壳表层最基本的构造之一。4.4.2褶皱构造1.褶皱构
23、造的形成原因绝大多数的褶皱是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如图(a)所示;有的褶皱是在垂直作用力下形成的,如图(b)所示;还有一些褶皱是在力偶作用下形成的,如图(c)所示,此种褶皱多发育在夹于两个坚硬岩层间的较弱岩层中或断层带附近。褶皱是地壳上分布广泛、最常见的地质构造形态,它在沉积岩层中最为明显,在块状岩体中则很难见到。研究褶皱的产状、形态、类型、成因及分布特点,对于查明区域地质构造和工程地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a)水平挤压力(b)垂直作用力(c)力偶作用2.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如图所示。(1)背斜。岩层向上隆起的弯曲称为背斜褶曲。它的岩层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
24、,当地面受到剥蚀而露出具有不同地质年代的岩层时,中心轴部的部分岩层时代较老,从轴部向两翼依次出现的岩层较新,并且两翼岩层对称出现。(2)向斜。岩层向下凹陷的弯曲称为向斜褶曲。在向斜褶曲中,两翼的岩层都向褶曲的轴部倾斜。如地面遭受剥蚀,则在褶曲轴部出露的是较新的岩层,向两翼依次出露的是较老的岩层,其两翼岩层对称分布。4.4.2褶皱构造3.褶曲要素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褶曲是褶皱构造的组成单位。褶曲的各个组成部分称为褶曲要素,包括核、翼、转折端、轴面和枢纽等,如图所示。4.4.2褶皱构造(1)核。核是指组成褶曲中心部分的岩层。出露于地表的褶曲的核,通常为最中心的岩层。背斜的核是最老的岩层
25、,向斜的核是最新的岩层。(2)翼。翼是指核部两侧对称出露的岩层,当背斜与向斜相连时,翼是公用的。(3)转折端。转折端是从一翼转到另一翼的过渡的弯曲部分,即两翼的会合部分。它的形态常为圆滑的弧形,也可以是尖棱或一段直线。4.4.2褶皱构造(4)轴面。轴面是指大致平分褶曲两翼的假想面,可为平面或曲面,它的空间位置和岩层一样可用产状表示,有直立的、倾斜的或水平的。4.4.2褶皱构造(5)枢纽。褶曲岩层的层面与轴面相交的线,称为枢纽。它可以是水平的、倾斜的或波状起伏的,并能反映褶曲在轴面延伸方向上产状的变化。背斜的枢纽称为槽线。4.4.2褶皱构造4.褶皱形态的分类褶皱的形态多种多样,为了便于描述和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