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水文测验与整编.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教学课件-水文测验与整编.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学 课件 水文测验 整编
- 资源描述:
-
1、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水文测验与资料整编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水信息技术 2、水文现代化与水文新技术 3、水文测验学 4、降水量观测规范(SL21-2015)5、水位观测标准(GB/T 50138-2010)6、河流流量测验规范(GB50179-2015)7、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GB/T 50179-2015)8、水文资料整编规范(SL247-2012)一、水文测验的定义一、水文测验的定义 水文测验学(水信息技术)是研究水文资料的观测和处理的一门学科,它是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水文测验的任务二、水文测验的任务1、站网规划与调整2、测验河段查勘选择与设立水文测站3、站网基本观测(驻测、巡
2、测、间测、自动遥测)4、水文调查5、水情信息传报6、资料整编与年鉴刊印7、水文应急监测8、水文测验基础研究三、水文测验的发展历史三、水文测验的发展历史 1、解放前:1841年,北京开始雨量观测;1865年,在汉口等地设站观测水位、雨量;1910年,在海河的水文站最先采用浮标法测流;1915年,在淮河的水文站,最先采用流速仪法测流;1919年,在黄河设站观测水位、流量、含沙量等。2、解放后:水文测验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第第1章章 测站与站网测站与站网1.1 水文水文测站测站1.1.1 定义 为经常收集水文数据而在流域内的河渠湖库或地表上设立的各种水文观测场所的总称。1.1.2 水文测站的分类1
3、、按监测要素分:水文(流量)站、水位站、降水量(雨量)站、水面蒸发站、墒情站、泥沙站、水文气象站、水质站2、按服务目的分:水资源监测站、报汛站、辅助水情站、大河控制站、区域控制站、小河控制站3、按布设位置分:河道站、水库站、渠道站、湖泊站、堰闸站、地下水站(井)、跨界河流站(界河站)4、按工作模式分:巡测站、驻测站、间测站、委托观测站、自动监测站5、按目的和作用分:基本站、实验站、专用站、辅助站1.2 水文水文站网站网1.2.1 定义l在一定地区或流域内,按照一定原则,用一定数量的各类水文测站构成的水文资料收集系统。1.2.2 站网规划l站网规划是将水文测站按一定的科学原则布设在流域的合适位置
4、上,其目标应当是以最小的代价,最高的效率,使水文站网具有最佳的整体功能。在1956年,进行了第一次站网规划;在1966年,进行了第二次站网规划;在1977年开始第三次站网规划,1979年完成站网规划;在1985年10月开始第四次站网规划,1986年完成了第四次全国水文站网规划,并编制了19902000年的站网发展规划。在1992年,发布了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使水文站网规划更加适合中国的国情,逐步走上了系统化、规范化的道路。2013年,发布了新的水文站网规划技术导则(SL34-2013)2015年底,全国各类水文测站年底,全国各类水文测站99575处处1.2.3 水文站网的分类1、按测验项目分:
5、水位站网、流量站网、雨量站网、蒸发站网、泥沙站网、水质站网、实验站网等。2、按管理体制和经办单位分:国家站网、地方站网3、按测站性质分:(1)基本站网 经过统一规划由基本站组成的各类水文站网的资料收集系统。(2)专用站网 是为某工程或某专门目的而设立的,观测项目、要求及测站的撤销与转移,可由该部门自行规定。基本站网:1)基本站网按其性质和任务的不同可分为 大河控制站:按规定控制面积,为探索大河及沿河长水文要素变化规律而在这些河流上布设的水文站。区域代表站:按规定控制面积,为探索中等河流地区水文要素变化规律而在有代表性的中等河流上布设的水文站。小河站:为探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的小河径流变化规律,而
6、在有代表性的小河流上按规定控制面积布设的水文站。2)按各站测验精度的不同,又可分为I、II、III类精度站。1.2.4 基本水文站网布设原则以最经济、最合理的测站数,控制水文要素的变化规律。1、基本流量站网布设的原则(1)线的原则 线的原则就是大河干流的布设原则,适合于流域面积超过5000km2的河流(南方河流大于3000km2)。沿河相邻站址距离要满足径流特征值沿河长插补的精度要求,而且满足沿河长进行水文预报的要求。15104314312AAAAAAA(2)区域原则l区域原则为中等河流上的布设原则,用于流域面积2005000km2而有代表性的河流上布站,应用这些站的资料,可以进行相似河流的水
7、文计算,而无需在每条河流上都布站。l 选择布设代表站的河流和河段,应符合以下要求:1)有较好的代表性和测验条件。2)能控制径流等值线明显的转折与走向,尽量不遗漏等值线的高、低中心。3)控制面积内的水利工程措施少。4)无过大的空白地区。5)综合考虑防汛,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等需要。6)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3)分类原则l分类原则适用于流域面积小于200km2的小河流。设站的主要 目的是为小河上水利水电工程的规划及区域水文预报服务,并兼顾工矿交通等部门的需要。l小河站址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代表性和测验条件较好。2)水利工程影响小。3)面上分布均匀。4)按面积分级布站时,要兼顾到坡
8、降和地势高程的代表性。5)尽量照顾交通和生活条件。2、基本水位站网布设原则主要布设在:尚未建立基本流量站点,布设水位站作为过渡性测站的地区;大支流入汇后的干流上;暴雨地区及经常发生较大洪水的众多入汇后的干流上;堤防段、重要工矿和城镇需要进行洪水预报的地区;有大量泉水和地下水补给的河段下游;河流纵比降有明显转折处;闸坝的上下游。3、基本泥沙站网布设原则l在泥沙站网上进行测验,是为流域规划、水库闸坝设计、防洪与河道整治、灌溉放淤、城市供水、水利工程的管理运用、水土保持效益的估计、探索泥沙对污染物的解吸与迁移作用以及有关的科学研究,提供基本资料。l泥沙站也分为大河控制站,区域代表站和小河站。1.2.
9、5 水环境监测站网的布设水环境监测站网的布设l水环境监测站网是按一定的目的与要求,由适量的各类水质站组成的水环境监测网络。l水环境监测站网规划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统一规划。2、与水文站网、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网、雨量观测站网相结合。3、各行政区站网规划应与流域站网规划相结合。4、站网应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力求做到多用途、多功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1.3 水文测站的设立水文测站的设立 1.3.1 水文测验河段的选择 测验河段是指测量水文要素,按照一定技术要求,在河流上选择对水位流量关系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并设有相当测验设施的河段。1、选择水文测验河段的条件(1)必须满足设站目的和要求。(
10、2)保证各级水位下(包括洪、枯水期)测验资料具有必要的精度和工作安全。(3)符合观测方便、建站及测验设施经济,并有利于简化水文要素的观测和信息的整理分析工作。(4)交通方便,测站容易到达。2、测验河段勘察(1)河流特性勘察的基本内容(2)非潮流站的测验河段勘察内容(3)流域自然地理情况的调查内容(4)流域内建设工程措施及其测量控制情况的调查(5)勘察报告的编写内容1.3.2 水文测站的控制水文测站的控制1、测站控制及河段的选择测站控制是对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起控制作用的断面或河段的水力因素的总称。(1)断面控制 当测站控制作用发生在一个横断面(或极 短河段)上时,称为断面控制。低低水石梁控制示意
11、图水石梁控制示意图(2)河槽控制 当测站控制是依靠一段河槽的底坡、糙率、断面形状等因素的组合而形成的,称为河槽控制。此式说明河道流量大小的水力因素有:水位、断面因素、糙率和水面比降。使水位流量关系呈单一关系,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在同水位下,、n、S恒定不变。在同水位下,、n、S不恒定,但其变化相互抵消。Qf ZnS,2、测验河段的选择l测验河段应满足设站要求,保证测验资料的精度,符合观测方便和测验资料计算整理简便的要求。平原河流应尽量选择河道顺直、匀整、稳定的河 段,没有分流、斜流、回流及死水等现象。山区河流应选在有石梁、急滩、卡口、弯道的上游 附近规整的河段上,避开乱石阻塞,斜流,分流影 响
12、。应避开受人为干扰的码头、渡口等。1.3.3 水文测站的设立1、设站工作的内容(1)设置水准点并引测其高程。(2)绘制地形图和水流平面图确定断面方向。(3)布设测验断面、基线与高程基点。(4)布置各种测量标志。(5)建立水位观测设备、测流设备及其它各种辅助观测设备。(6)填写测站考证簿。2、横断面的布设和要求 断面是指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横断面。根据不同的用途分为:基本水尺断面、流速仪测流断面、浮标测流断面、比降水尺断面等。左岸左岸右岸右岸3、基线的布设(1)基线就是用来测算起点距而在岸上设置的线段。(2)基线应垂直于测流横断面,其起点应在测流断面线上。(3)基线长度不小于河宽的0.6倍。(4)其
13、丈量误差不超过1/1000。4、高程基点的布设(1)当使用极坐标交会法施测起点距时,应在断面上设置高程基点,其高度应使仪器对最远一点视线的俯角大于或等于4,特殊情况下,大于或等于2。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高程基点可设在断面上、下游附近。(2)高程基点应设在坚固的岩石或标桩上,其高程可采用四等水准测定。当基点高出最高洪水位的高差小于5m时,宜采用三等水准测量高程。5、测量标志的布设 当基线、断面位置确定后,设立基线桩、断面桩、断面标志桩以及其他必要的测量标志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基线桩宜设在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处,并可采用基线起 点桩兼作断面桩;高水位的基线桩应设在历年最高洪 水位以上。(2)各种
14、水尺断面和流速仪、浮标测流断面,应在两岸分别设 立永久性的断面桩;高水位的断面桩应在历年最高洪水位 以上0.51.0m处;漫滩较远的河流,可设在洪水边界以 外;有堤防的河流,可设在堤防背河侧的地面上。(3)流速仪、浮标测流断面的两岸均应设立坚固、醒目的断面 标志桩。用缆道、桥梁等建筑物测流的测站可不设立。(4)其他测量标志:在通航河道测流,必要时应设立安全标志。1.4 水质监测站的设立水质监测站的设立 水质站是进行水环境监测采样和现场测定,定期收集和提供水质、水量等水环境资料的基本单元,可由一个或多个采样断面或采样点组成。1.4.1 设立原则地表水水质站可分为河流水质站和湖泊(水库)水质站,河
15、流水质站又可分为源头背景水质站、干流水质站和支流水质站。1、源头背景水质站 应设置在各水系上游,接近源头且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河段。2、干、支流水质站应设置在下列水域、区域:(1)干流控制河段,包括主要一二级支流汇入处、重要水源地和主要退水区。(2)大中城市河段或主要城市河段和工矿企业集中区。(3)已建或将兴建大型水利设施河段,大型灌区或引水工程渠首处。(4)入海河口水域。(5)不同水文地质或植被区、土壤盐碱化区、地方病发病区、地球化学异常区、总矿化度或总硬度变化率超过50的地区。3、湖泊(水库)水质站按下列原则设置:(1)面积大于100km2的湖泊。(2)梯级水库和库容大于1亿m3的水库。(3
16、)具有重要供水、水产养殖、旅游等功能或污染严重的湖泊(水库)。4、界河(湖、库)水质站重要国际河流、湖泊,流入、出行政区界的主要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水环境敏感水域,应布设界河(湖、库)水质站。1.4.2 分类1、按照目的与作用,水质站分为(1)基本站: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水质、水量基本资料,并与水文站、雨量站、地下水水位观测井等统一规划设置的站。基本站应保持相对稳定,其监测项目与频次应满足水环境质量评价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基本要求。(2)专用站:为某种特定目的提供服务而设置的站,其采样断面(点)布设、监测项目与频次等视设站目的而定。(3)辅助站:配合基本站,进一步掌握污染情况
17、。(4)背景站(本底站):用于确定水系自然基本底值,即未受人为直接污染影响的水体质量状况。(5)水污染流动监测站:将监测仪器、采样装置以及用于数据处理的计算机等设备安装在适当的运载工具上的流动性监测设施。2、按照水体类型,水质站可分为 地表水水质站、地下水水质站与大气降水水质站等。设置水质站前,应调查并收集本地区有关基本资料,如水质、水量、地质、地理、工业、城市规划布局,主要污染源与入河排污口以及水利工程和水产等,用作设置具有代表性水质站的依据。1.5 水文缆道水文缆道1.5.1 概述 水文缆道能将水文测验设备、仪器运送到测验断面内任一指定起点距和垂线测点,以进行测验作业而架设的跨水道的索道系
18、统。建立水文缆道的条件之一:1、流速较大,跨度一般不超过500m,采用缆道设备比用测船、缆车等进行测验能提高测洪能力及测验精度的测站。2、测验河段下游有险滩、桥梁、水工建筑物及用测船测验安全得不到保证的测站。3、有特殊需要的测站。水文缆道示意图1.5.2 缆道的组成 水文缆道由承载索(主索)、牵引索(循回索、起重索)、支柱(架)、拉线、地锚、转(导)向滑轮、运载行车、悬吊铅鱼(仪器)、驱动绞车、控制系统、信号仪表装置、防雷设施、操作室(机房)等组成。1.5.3 水文缆道的分类与特点1、按横过河槽的跨度分(1)单跨缆道:通常是在单一河槽的测站使用,跨度一般不超过500m。(2)多跨缆道:一般是在
19、多槽分流的平原河道上建立。2、按操作方式可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1)手动控制:是指水文缆道行车的水平运行与铅鱼的升降运行,均由人为指挥其启动与停止的控制。(2)半自动控制:是指水文缆道行车的水平运行与铅鱼的升降运行控制中,有简单的预置程序,在人为启动其运行后,当到达预定位置时自动停车的控制。(3)全自动控制:是缆道在测验的全过程均为自动完成,最终得到测验成果的缆道控制系统。3、按驱动形式可分为手摇缆道、机动缆道、电动缆道(1)手摇缆道:是一种由索、架、锚和用人力手摇作为动力的手摇绞车所组成的,其结构简单、易维护、操作方便的水文缆道,适用于无动力电源的小河站。其“跨度150m,铅鱼重量150
20、kg”。(2)机动缆道:由索、架、锚和机动绞车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所组成,与手摇缆道所不同的就是动力系统采用柴油机作为动力等机械设备,适用于无电源地区、河流较宽、流速较大的水文站。(3)电动缆道:由索、架、锚和电动绞车与控制系统所组成,与手摇和机动缆道所不同的就是动力和控制部分,电动缆道是以电力作为驱动力的,适用于各类河流,其必要条件就是必须有动力电,在有电源地区的缆道站,应尽量采用电动缆道。机电动单跨缆道的“跨度500m”。4、按悬吊方式可分悬杆缆道、悬索缆道及吊箱缆道(1)悬杆缆道:是用刚性悬杆悬吊测量仪器设备,由测杆和限制偏角的校正架(必要时增加拉偏索)组成的。(2)悬索缆道:是柔性索悬吊铅
21、鱼的测流设备。(3)吊箱缆道:是由索道悬吊载人吊箱作横向运行后进行水文测验的设备。1.5.4 水文缆道的索、架、锚系统1、索水文缆道中的索分承载索(包括主索、副索)和工作索(循回索、起重索、拉偏索)。(1)承载索1)主索:缆道主索是承载行车、铅鱼、泥沙采样器、流速仪等测验仪器设备的载体。2)副索:是拉偏索行车的载体,同时还可作为有线信号传输回路的导线。(2)工作索工作索又称牵引索,分为循回索、起重索、平衡索和拉偏索,用于牵引行车、铅鱼、仪器等在主索上的运动。1)循回索:用于牵引缆道行车往返水平运动绳索。2)起重索与平衡索:用于牵引水文缆道的铅鱼、测杆、悬杆、采样器等升降运动。3)拉偏索:水文测
22、站在实践中创造的“副索拉偏”,在测洪时用以减小悬索(悬杆)的纵向偏角,以提高测深精度。2、架 水文缆道的架(杆、塔)是用以支承缆道主索的设施,是水文缆道的主要设施之一,其高度视测验断面两岸的地形地势情况和设计主索支点高程而定。架(杆、塔)的形式根据水文缆道的测验项目、缆道跨度、水流速度、承载能力等因素确定。水文缆道常有的单层拉线支柱(架、杆、塔),高度最大在10m左右。3、锚 水文缆道常用的锚旋,用以支撑、固定缆道的架(杆、塔)、绞车、电机、承载索、牵引索、拉线等的主要基础设施,有块锚、板锚、桩锚三种,除块锚外,板锚、桩锚是钢筋构件。4、拉线 缆道的架(杆、塔)上所受的各项水平荷载(水平方向的
23、受力)都是用拉线来平衡的。1.5.5 铅鱼 铅鱼是水文缆道系统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它主要是用以克服牵引过河索的垂度,满足设计要求、适合控制测洪偏角、搭载测验仪器(流速仪、采样器等)进行水文测验。铅鱼是一种用金属铅或铅、铁混合铸成的具有一定重量和细长比、外形呈流线型的水文测验器具。其结构以流线型鱼身为主体,在鱼身的背部装有悬桂机构和流速仪悬杆,并与纵、横尾翼及信号源等组成铅鱼整体。悬挂方式,一般有单点悬吊和双点悬吊(八字悬吊)两种。铅鱼应用单点悬吊,在多漂物河流,200kg以上的铅鱼可用双点悬吊。水文缆道示意图拉偏索1.5.6 水文缆道驱动设备 水文缆道的驱动设备主要是由水文绞车与动力设备组成。用
24、以驱动缆道行车、铅鱼等设备运行的主要设备。1、动力设备 驱动水文缆道绞车的动力类型,主要有人力、柴油机、电动机三种。有的绞车固定用一种动力类型,有的几种动力类型都可以用。选用动力类型应从实际出发,在附近没有电源的小河站,水深和流速不大,河面又窄的情况时,可以用人力手摇作动力。2、水文绞车水文缆道绞车是水文测站用缆道进行水文测验时的室内主要机械设备,它是控制水文测验仪器沿着缆道作横向循回和垂直升降。主要由循回轮、起重轮、离合器、制动器、减速器等部件组成。(1)手摇绞车:手摇绞车用人力手摇作为动力。(2)机动绞车:机动绞车适用于无电源地区、河流较宽、流速较大的水文站。(3)电动绞车:在有电源地区的
25、缆道站,应尽量采用电动绞车。电动绞车适用性大,只要适当增加电动机功率,增加绞车机械零件的强度,就可适用于各级河流。1.5.7 水文缆道调速控制设备 水文缆道的调速控制设备主要用于电动缆道,控制绞车的正反两个方向的转动,使之控制缆道行车的横向循回运动和铅鱼的垂直升降运动,达到用铅鱼携带测验仪器(流速仪、泥沙采样器等)进行流量、泥沙等的测验目的。1.5.8 水文缆道信号系统 水文缆道信号系统主要用于实现行车运行的水平距离即起点距、铅鱼(或采样器)垂直升降的高度即水深(以上简称水文缆道的运行参数)以及流速仪转动速度等测量参数的记录计算与信号传递的设备。1.5.9 水文缆道起点距、水深的率定与比测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