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0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数学(拓展模块)第1章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26190
  • 上传时间:2022-08-30
  • 格式:PPT
  • 页数:80
  • 大小:1.54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数学(拓展模块)第1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数学 拓展 模块 课件
    资源描述:

    1、数 学(扩展模块)第第1 1章章 三角公式及应用三角公式及应用1.1和角公式1.2正弦型函数1.3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1.1.1我们知道:cos 60=,cos 30=,cos 60+cos 30=,cos(60+30)=cos 90=0,显然cos 60+cos 30cos(60+30),由此可知,一般情况下,对于任意两个角、,cos(+)cos+cos.那么,cos(+)与,的三角函数值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cos(+)的值呢?下面我们来讨论这个问题.2123231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如图1-1所示,设BOA,COA的大

    2、小分别为,.为简单起见,我们先假定,均为锐角.以OA为始边,记BOA,COA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的交点为B,C.点B的坐标为(cos,sin),点C的坐标为(cos,sin),因此向量 =(cos,sin),向量 =(cos,sin),且 =1,=1,于是 =cos(+)=cos(+),OBOCOCOBOBOCOCOB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设向量 a =(x1,y2),b =(x2,y2),且=,则 a b =|a|b|cos,又由于 a b =x1x2+y1y2,则|a|b|cos=x1x2+y1y2.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又由于 =(cos,sin)

    3、(cos,-sin)=cos cos sin sin,所以 cos(+)=cos cos sin sin.由此,我们得到了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cos(+)=cos cos sin sin.(1-1)式(1-1)反映了+的余弦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OBOC图1-1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当,为任意角时,式(1-1)仍然成立,同学们可以通过锐角情况下的结论,利用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来证明.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将式(1-1)中的换成,则有 cos()=cos+()=cos cos()sin sin()=cos cos+sin sin.由此,我们得到了两

    4、角差的余弦公式 cos()=cos cos+sin sin.(1-2)式(1-2)反映了的余弦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式(1-1)、(1-2)的特点可归纳为:任意角、同名称、符号反.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1 不用计算器,求cos 75的值.解 将75看成是30与45的和,利用式(1-1)得 cos 75=cos(30+45)=cos30cos 45sin30sin 45 =4262221-2223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5 化简下列各式:(1)cos 40cos20sin 40sin 20;(2)cos(

    5、)cos sin()sin.解 和角公式(1-1)把角+的三角函数转化成了,的三角函数式.如果反过来,从右向左使用式(1-1),我们就可以将上述的三角函数式化简.(1)cos 40cos20sin40sin20sin4 =cos(40+20)=cos60=1/2 .(2)cos()cossin()sin=cos()+=cos.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练一练练一练 1.不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cos 105;(2)cos 225.2.化简下列各式,并求值:(1)cos 80cos 20+sin 80sin 20;(2)15sin 23+15 cos21 1.1 1.1 和角公式

    6、和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1.1.2我们已经学习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那么,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是怎么样的呢?根据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式(1-1)我们可以计算出 ,因此有 这一等式.这说明余弦函数与正弦函数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也为我们推导两角和的正弦公式提供了有力的工具.sin)2cos()2-cos(sin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由此,我们得到了两角和的正弦公式 sin(+)=sincos+cossin.(1-3)式(1-3)反映了+的正弦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将式(1-3)中的换成,则有 sin()=sin+()=sincos()+

    7、cossin()=sincoscos sin.由此,我们得到了两角差的正弦公式 sin()=sincoscossin.(1-4)式(1-4)反映了的正弦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6 不用计算器,求sin75的值.解 将75看成是30与45的和,利用式(1-3)得 sin75=sin(30+45)=sin 30cos45+cos30sin 45 =46222232221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7 不用计算器,求sin 15的值.解 将15看成是45与30的差,利用式(1-4)得 sin15=sin(4530)=sin45cos30cos4

    8、5sin30 =42621222322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例7是否还有别的解法?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8 已知cos=3/5,(/2,0),求sin(+/3)的值.解 利用式(1-3),首先应求出sin的值.由于cos=3/5,(/2,0),所以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逆向使用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往往会给解题带来新的思路,使问题的解决变得简单化。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练一练 1.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 105;(2)sin165;(3)sin 225.2.化简下列各式,并求值:(1)sin 26cos19+cos26sin

    9、19;(2)sin 80cos 35cos 80sin35.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1.1.3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弦公式、余弦公式可知当cos cos 0时,上式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cos 可得 (1-5)同理,可得出 (1-6)注意: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中,、的取值应使式子的左右两端都有意义.sinsincoscossincoscossin)cos()sin()tan(tantan1tantan)tan(tantan1tan-tan)-tan(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10 不用计算器,求(1);(2)tan 285的值.解 (1)=-=(2)1211

    10、tan1211tan12tan)64tan(75tan)75360tan(285tan3230tan45tan130tan45tan)3045tan(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练一练练一练 1.求下列各式的值:(1);(2).2.已知tan=1/2 ,tan(-)=-2/5 ,求tan(2-)的值.3.已知:tan、tan 分别是关于x的二次方程x2-5x+6=0的两个根,求tan(+)的值.50tan70tan350tan70tan15tan115tan1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二倍角公式1.1.4在式(1-1)中,令=,就可以得到二倍角的余弦公式:cos 2 =cos(+)

    11、=cos cos sin sin=cos2sin2,即 cos 2=cos2sin2.(1-7)同理,在式(1-3)中,令=,就可以得到二倍角的正弦公式:sin2=2sin cos.(1-8)因为sin2+cos2=1,所以式(1-7)又可以写为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cos 2=2cos21,(1-9)cos 2=12sin2,(1-10)则还可以得到下列公式 cos2=(1+cos2)/2 ,(1-11)sin2=(1cos 2)/2 .(1-12)在式(1-5)中,令=,就可以得到二倍角的正切公式:tan 2=2tan/(1-tan2 ).(1-13)式(1-7)(1-13)

    12、反映出具有二倍角关系的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在三角计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例14 不用计算器,求下列各式的值:(1)sin15cos15;(2)2sin222.51.解 (1)sin15cos15=1/2(2sin15cos15)=1/2 sin(215)=1/2 sin30=1/4.(2)2sin222.51=(12sin222.5)=cos(222.5)=cos45=.22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 在利用二倍角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时,要经常用到开方运算.为了判断平方根的正负号,要首先确定角的范围.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1 1.1 和角公式和角公式练

    13、一练练一练 1.根据二倍角公式,完成下列各题:(1)sin 6=2sin()cos();(2)sin=2sin()cos().2.已知sin=5/13 ,且是第一象限的角,求sin2,cos 2,tan2的值.3.已知tan2=3/4 ,求tan 的值。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的概念和性质1.2.1我们已经学习了正弦函数y=sin x和余弦函数y=cos x.在物理学和电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形如y=Asin(x+)(A0,0)的函数,这类函数称为 正弦型函数 .它与正弦函数y=sin x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先来讨论正弦型函数的周期.在正弦型函数y=Asin(x+)(A0,

    14、0)中,令z=x+,则 y=Asin(x+)=Asinz.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我们已经知道正弦函数y=sinx的定义域为R,周期为2,值域为1,1.因此,函数y=Asin(x+)(A0,0)的定义域为R,并且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由于正弦函数y=sinx的值域为1,1,所以y=Asin z(A0)的值域为A,A,即正弦型函数y=Asin(x+)(A0,0)的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综上所述,正弦型函数y=Asin(x+)(A0,0)主要有以下性质:(1)定义域为R ;(2)周期为T=2 ;(3)值域为A,A,即最大值为A,最小值为A.1.2 1.2 正弦型函数正

    15、弦型函数 例1 求正弦型函数y=sin(2x+/6)和y=sin(x/2+2/5)的周期.解 根据正弦型函数的周期公式T=2/,可知y=sin(2x+/6)的周期为 T=2/=2/2=;y=sin(x/2+2/5)的周期为 42122wT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2 求函数y=3sin(4x+/3)的周期和最大值、最小值,并求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据正弦型函数的性质,我们可得函数y=3sin(4x+/3)的周期为 T=2/=2/4=/2 .设z=4x+/3,即x=z/4/12,则当z=2k+/2 (kZ),即x=k2+24 (k Z)时,函数y=3sinz有最

    16、大值,最大值为3;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当z=2k/2(kZ),即x=k/2 5/24(kZ)时,函数y=3sinz有最小值,最小值为3.所以,当x=k/2+/24 (kZ)时,函数y=3sin(4x+/3)取得最大值3;当x=k/25/24(kZ)时,函数y=3sin (4x+/3)取得最小值3.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一般地,研究函数y=asinx+bcos x(a0,b0)时,首先要把函数转化为正弦型函数y=Asin(x+)的形式.如图1-2所示,考察以(a,b)为坐标的点P,设以OP为终边的角为,则图1-2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于是 即

    17、,角的值可以由tan=b/a确定(角所在的象限与点P所在的象限相同).22baA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3中,利用公式(1-3)将函数转化为正弦型函数的形式,这是确定函数周期和值域的关键.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3 求函数y=cosx+sin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解 因为 故函数y=cosx+sinx的最大值为 ,最小值为 .22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练一练练一练 1.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和周期:(1);(2).2.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求出在什么情况下函数取得最大值和最小值:(1)(2)xxycos3sin);3

    18、4sin(13xyxy2sin83sin3xy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的图像1.2.2在研究正弦函数y=sinx的图像时,我们介绍过“五点法”作图,即选取(0,0),(/2 ,1),(,0),(3/2 ,1),(2,0)作为五个特殊点来作图.正弦型函数y=Asin(x+)(A0,0)的图像与正弦函数的图像类似,我们一般也采用“五点法”来作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正弦型函数的图像称为 正弦型曲线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在y=Asin(x+)中,令z=x+,我们分别取z=0,/2 ,3/2 ,2,求出对应的x的值和函数值y,构成五组(x,y).分别以每组的(x,y

    19、)为坐标描点,描出对应的五个关键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可以得到正弦型函数y=Asin(x+)(A0,0)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下面我们以具体的题为例,用“五点法”作出几个正弦型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然后观察正弦型曲线的特征.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4 利用“五点法”作出正弦型函数y=sin(2x+/3)在一个周期内的简图.解 在函数y=sin(2x+/3)中=2,因此周期为T=2/=2/2=.为求出图像上的五个关键点的横坐标,令z=2x+/3 ,分别取z=0,/2,3/2,2,我们找出一个周期内五个特殊的点,求出对应的x的值与函数y的值,见表1-1.1.2 1.2 正

    20、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表1-1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以表中每组(x,y)为坐标描点,如图1-3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比较精确地描出对应的五个关键点:(/6 ,0),(/12,1),(/3,0),(7/12,1),(5/6,0).图1-3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得到函数y=sin(2x+/3)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如图1-4所示.图1-4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一般地,为了作出正弦型函数y=Asin(x+)(A0,0)的图像,可令z=x+,然后利用上面的方法,即求得一个周期内的正弦型曲线的五个关键点的坐标,依次为 其中T为函数的周

    21、期.)0,(),43(),0,2(),4(),0,(TwATwTwATww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5 利用“五点法”作出函数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解 这里 ,故函数 的周期为且 ,所以五个关键点的坐标分别为:)621sin(2xy6,21w)621sin(2xy,4212T3216w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描出这五个关键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即得 到函数 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如图1-5所示。).0,311(),2,38(),0,35(),2,32(),0,3()621sin(2xy图1-5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练一练 利用“五点法”作出

    22、下列函数在一个周期内的图像:).32sin(3)2();42sin(4)1(xyxy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的应用1.2.3在电学中,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都随时间变化的电流称为 交变电流 ,简称 交流电 .最简单的是简谐交流电,其电流强度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而变化,可以用如下函数来表示:I=Imsin(t+0)(Im0,0,0),其中Im是电流强度的最大值,称为简谐交流电的峰值 ;称为角频率,单位为rad/s;t+0称为相位,0称为初相位,简称初相;T=2/称为简谐交流电的变化周期,表示交流电完成一次周期性变化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为s;单位时间内,交流电完成周期性变化的次数

    23、称为 频率,用f表示,f=1/T,单位为Hz(赫兹).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峰值、频率和初相位是简谐交流电的三要素,它们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简谐交流电的物理特征。在物理学中,用s=Asin(t+)(t0+),A0,0)表示简谐振动,其中t表示振动的时间,s表示位移,A表示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通常将A称为 振幅,故函数的最大值smax=A,最小值smin=-A,T=2/称为简谐振动的变化周期,f=1/T称为简谐振动的变化频率,t+称为相位,称为初相位 。一般地,正弦型函数y=Asin(x+)(A0,0)中,A称为振幅(或峰值),称为角频率,称为初相位。1.2 1.2 正弦型

    24、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6 已知简谐交流电的电流强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为 ,求出它的峰值、周期、初相位和频率.解 峰值 周期 初相位 频率)3100sin(26tI;26AIm;30;02.010022swT.5002.011HzTf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例7 已知简谐交流电的电流强度I(单位:A)随时间t(单位:s)变化的部分曲线如图1-6所示,试写出I与t的函数关系.图1-6 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 解 电流强度I随时间t的变化满足正弦型函数关系,故设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 I=Imsin(t+0).由图1-6可知峰值Im=30A,周期为T=2.251020.2510

    25、2=2102,于是由T=2=2102得=100.又由图1-6可知,点(0.25102,0)满足函数关系式,因此将其代入函数关系式得 0=30sin(0.25102+0),化简得0=0.25102+0,即得0=0.25102=0.25102100=4.因此,所求的函数关系式为I=30sin(100t/4).1.2 1.2 正弦型函数正弦型函数练一练练一练 1.求出简谐交流电 的峰 值、周期、初相位和频率.2.指出下列正弦型函数的振幅、角频率和初相位:)820sin(220tI).63sin(7)2();431sin(4)1(xyxy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1

    26、.3.1在直角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勾股定理以及锐角的三角函数就可以由已知的边和角求出未知的边和角.但是,对于一般的三角形,我们该怎样求呢?如图1-8所示,在 中,由 则得 所以ABCRtcABbACaBC,1sin,sin,sinCcbBcaA,sin,sin,sinCccBbcAac.sinsinsinCcBbAa图1-8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由 可得那么,在任意三角形中,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数量关系呢?,sin2121CababSABC.sinsinsinCcBbAa.sin21sin21AbcBacSABC 1.3 1.3

    27、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如图1-9所示,在锐角三角形ABC中,作CDAB于D,则CD=bsinA,CD=asinB,于是bsinA=asinB,即同理,过三角形的顶点B作AC的垂直线,可得因此.sinsinBbAaCcAasinsinCcBbAasinsinsin图1-9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由于CD=bsinA=asinB,所以同理可得 .如图1-10所示,在钝角三角形ABC中,设C为钝角,作BDAC 延长线于D,则BD=csinA,BD=asin(180C)=asinC.同样可以得到 图1-10BacAbcCDABSABCsin21sin212

    28、1CabSABCsin21CcBbAasinsinsin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由于BD=csinA=asinC,所以 同理可得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均成立,因此我们得到下面的正弦定理.CabAbcBDACSABCsin21sin2121.sin21BacSABCCcBbAasinsinsin由于BD=csinA=asinC,所以 同理可得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均成立,因此我们得到下面的正弦定理.CabAbcBDACSABCsin21sin2121.sin21BacSABCCcBbAasinsinsin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

    29、理与余弦定理由于BD=csinA=asinC,所以 同理可得 这就是说,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均成立,因此我们得到下面的正弦定理.CabAbcBDACSABCsin21sin2121.sin21BacSABCCcBbAasinsinsin 正弦定理:在任意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它所对的角的正弦之比相等,即 (1-14)同时,我们也得到了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另一种表达形式:(1-15)CcBbAasinsinsinCabBacAbcSABCsin21sin21sin21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例1 在ABC中,已知b=14,A=30,B=120,求a.解 根据正弦定理有

    30、,所以 ,BbAasinsin3314120sin30sin14sinsinBAba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例2 已知在ABC中,A=30,a=,b=30,求B.解 根据正弦定理有 ,所以 再由ba知BA,故30B180,所以B=45或B=135.BbAasinsin215.2221530sin30sinsinaAbB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练一练练一练 1.已知在ABC中,A=45,B=30,b=,求C的度数和a的值.2.已知在ABC中,b=,c=4,B=30,求C的度数.223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31、 理论上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先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他的边和角(在求另一边的对角时要讨论角的取值范围).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余弦定理1.3.2正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一种数量关系,揭示任意三角形中边与角的数量关系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余弦定理.如图1-11所示,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ABC是任意三角形,点A与原点重合,且AB=c,AC=b,BC=a,则点B的坐标为(ccos A,csin A),点C的坐标为(b,0).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得22)sin0

    32、()cos(AcAcbBCa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两边平方得 a2 =(bccos A)2+(0csin A)2 =b22bccos A+c2cos2A+c2sin2A =b22bccos A+c2(cos2A+sin2A)=b2+c22bccos A,即得 a2=b2+c22bccos A.同理可得 b2=a2+c22accos B,c2=a2+b22abcos C.图1-11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可以证明,上述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成立,于是得到下面的余弦定理.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

    33、角余弦乘积的2倍,即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显然,当C=90时,有c2=a2+b2,这就是说勾股定理是余弦定理的特例.式(1-16)中的三个式子还可以分别变形为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试用同样的方法证明其他两式.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理论上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下列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的两个角;(2)已知三角形的三条边,求三个角.学习提示学习提示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例4 已知在ABC,B=60,a=6,c=8,求b的值.解 由式(

    34、1-16)可得 b2=a2+c22accos B,=62+82268cos60 =10048=52,所以b=.132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例5 在ABC中,a=6,b=7,c=10,求ABC中的最大角和最小角(精确到1).解 因为在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由abc,所以C最大,A最小.由式(1-17)可得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练一练练一练 1.在ABC中,已知a=3,b=2,C=150,求c的值.2.在ABC中,已知a=20,b=29,c=21,求B的度数.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

    35、定理的应用1.3.3通过学习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我们可以应用这些三角函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计算高度、长度、距离和角的大小等.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例7 一艘船以每小时36海里的速度向正北方向航行,在A处观察到灯塔C在船的北偏东30方向,0.5小时后船行驶到B处,此时灯塔C在船的北偏东45方向,如图1-12所示,求B处到灯塔C的距离.解 因为NBC=45,A=30,所以C=15,由题意知 AB=360.5=18(海里),由正弦定理得 BC=ABsin A/sinC =18sin30/sin1534.8(海里).所以B处到灯塔C的距离约为34.8海里.图

    36、1-12 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 例9 修筑道路需挖掘隧道,在山的两侧是隧道口A和B,在平地上选择合适测量的点C,如图1-14所示.如果已知C=60,AC=350 m,BC=450 m,试计算隧道AB的长度(精确到1 m).解 在ABC中,利用余弦定理可得 AB2 =AC2+BC22ACBCcos C =3502+45022350450cos60 =167 500.则得AB=409(m).所以隧道AB的长度约为409 m.图1-151675001.3 1.3 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与余弦定理练一练练一练 山顶上有一座塔,塔高为50 m,从山下地面的某一点测得塔顶仰角为75,塔底仰角为60,求山的高度.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数学(拓展模块)第1章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2619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