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8
上传文档赚钱

类型机械工程概论第6章-制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模式课件.ppt

  •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 文档编号:3420840
  • 上传时间:2022-08-29
  • 格式:PPT
  • 页数:58
  • 大小:1.37MB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机械工程概论第6章-制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模式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机械工程 概论 制造 过程 生产管理 模式 课件
    资源描述:

    1、第第6章章 制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模式制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模式6.1 概述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6.1 6.1 概述概述 管理是人类社会需求的产物,又是劳动分工的产物,其本质是对关系的管理。所谓管理,就是主体人为了实现预定的目标而协调客体间关系的过程。管理包括管理活动、管理技术、管理知识。其中,管理活动是从事系统策划、整体调配以及效绩决策等的智力活动和具体行为;管理技术是指一套运作程序,具有特殊的目标性和工具性;管理知识是指一组原理原则,它是通过理性的认知与经验的验证而获得的,具有观念的概括性和系统性。企业管理是一种指导与控制企业复杂的生产过程的科学方法,是指企业经营者

    2、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法令、法规、程序,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对企业所能支配的人、财、物、信息、能量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使各项要素得以合理配置,以求达到企业所预期实现的战略目标和策略目标。6.1 6.1 概述概述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由管理的思想、目标、方针、组织、制度、方法、手段、装备八个子系统组成的互联、互促、互制约以及协调的整合体系,如图6-1所示。从管理理念的发展来看,管理已经历了三大阶段,即分工理论、集成/综合理论和量子论三个阶段。图图6-16-1现代企业管理体系现代企业管理体系6.1 6.1 概述概述 由斯密、泰勒、法约尔等总结创造的分工理论

    3、,其核心思想是分工出效率,分工可以降低对员工的技能要求,分工可以分散管理风险,是工业社会阶段的主要管理思想支柱。但是,随着企业的规模化和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管理的递阶层次越来越庞大,有的多达1020层,惊人的管理成本早已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益。20世纪70年代初,以哈林顿为代表的集成/综合管理理论兴起,它强调了两个基本点,即系统的观点企业是由各个生产环节组成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需要统一考虑,应当环环相扣、协调运转;信息的观点企业的生产制造过程本质上是信息采集、传递、加工和处理的过程。于是,在信息革命的支撑下,基于信息集成、过程集成和企业间集成的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蓬勃发展,如集成的、并行的、敏捷的

    4、、虚拟的、网络化的管理新理念。6.1 6.1 概述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与发展,知识管理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其基本思路是,知识是由人创造和生产的,而创造和生产知识的人具有个性和社会性双重属性,必须针对人力资源的特性创造新的管理模式。所谓模式,就是榜样或模板,尤其是特别清晰和典型的榜样。模式是众多同类系统模仿的“典范”,它应该全面反映系统的各个方面。企业管理模式是一种系统化的指导与控制方法,它把企业中的人、财、物和信息等资源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及时地变换成市场需要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如图6-2所示的制造系统模型,输入包括有关的各种资源,输出是各种产品及服务,反馈有产品及服务性能品质反馈、顾客及用户

    5、需求和意见反馈。图图6-26-2制造系统模型制造系统模型6.1 6.1 概述概述 从系统论观点看,管理过程就是为了某一目标而有效地控制各种活动,在保证质量及合理成本条件下,及时、高效地将产品及服务推到市场。制造系统是一种人造的开放式系统,体现了人类的意志、原则和规律。制造系统是建立在某种理性哲理即模式的基础上,是某种制造模式的物理实现。制造管理模式决定了制造系统的结构和运行方式。制造管理模式可以理解为客观制造系统在人头脑中的主观影像,是人们设计新的制造系统(企业)或者改造现有制造系统时所依据的基本概念、原则和理论,以及制造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理想的管理模式应该是需求和供给处处、时时维

    6、持平衡,库存为零。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6.2.1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发展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回顾历史,人类制造业生产方式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1.1.手工与单件生产阶段手工与单件生产阶段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很长一段时间人类生产力主要是人力,所采用的生产模式是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模式,直到1776年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之后,人类进入了机器生产的时代。从手工业到机器作业,从而脱离了家庭作坊式的手工生产模式,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揭开了近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序幕,其基本特征为:1)手工操作通用机床,按用户要求进行单件生产,生产的产品的可靠

    7、性和零件的互换性差,可靠性和一致性不能得到保证;2)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高;3)生产者是整台机器的作坊业主;4)工厂组织结构松散,管理层次简单。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2.2.大批量生产阶段大批量生产阶段 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在E.Whitney提出的“互换性”和“大批大量生产”,Oliver Evons将传送带引入生产系统和F.Taylor倡导的“科学管理”的基础上,Henry Ford开创了汽车装配自动流水生产线,从而导致了一种新的生产模式即大量生产方式的产生。这种模式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经济产品,促进了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使制

    8、造业开始了第一次生产方式的转换。其主要特征是:1)实行从产品设计、加工制造到管理的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2)采用移动式的装配线和高效的专用设备。3)实行纵向一体化管理。把一切与最终产品相关的工作都归并到厂内自制。但这种生产模式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是以损失产品的多样性为代价的。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3.3.柔性自动化生产阶段柔性自动化生产阶段 市场的多变性和顾客需求的个性化、产品品种和工艺过程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计划与调度的动态性,迫使人们寻找新的生产方式,提高工业企业的柔性和生产率,并试图从技术的角度改变大批量生产模式的不足。1952年美国麻省理

    9、工学院试制成功第一台数控铣床,揭开了柔性自动化生产的序幕。1968年英国莫林公司和美国辛辛那提公司建造了第一条由计算机集中控制的自动化制造系统,定名为柔性制造系统。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各种微型机数控系统、柔性制造单元、柔性生产线和自动化工厂。以上这些技术进步和发展,标志着柔性生产的开始。与大批量生产模式相比,它工序相对集中,没有固定的节拍,物料非顺序输送将高效率与高柔性融于一体,生产成本低,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4.4.高效、敏捷与集成经营生产阶段高效、敏捷与集成经营生产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增长、

    10、繁荣与停滞、衰退交替出现,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多变,使得企业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个阶段的特征为:1)市场需求波动,消费者行为更加具有选择性,产品需求朝多样化发展。2)市场对产品性能、质量要求更高,产品寿命缩短。3)国际合作成为科学发展的强大势头。4)竞争日趋激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越来越取决于对市场变化的响应速度。5)技术迅猛发展。大量新技术不断涌现并向各个领域渗透,科技内部的交叉和联系,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进一步增强,使技术、知识及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主要有:以空间换取时间、多专业、多人员协同一致工

    11、作的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集单件生产与批量生产优点于一体的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和以灵活应变为目标,基于柔性技术、知识化熟练工人及创新管理机制的敏捷技术与企业(Agile Technology&Enterprise);从仿生学角度提出了仿生制造;从分形理论(Fractal Theory)提出了分形公司;为保护环境又提出绿色制造等管理模式。这些新的制造系统与管理模式各有特色与侧重点,但都是以并行思维(Concurrent Thinking)和交叉学科为基础,在协同攻关(Team Work)的组织形式、虚拟公司的概念和技术融合聚变的创

    12、新方法指导下,通过互补性合作,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将系统空间扩大到顾客与供应商。采取简化过程,在更大的时空范围中优化资源,得到非线性的高深层次的附加效益。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这些新的制造系统与管理模式的共同特点是:1)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转变,使技术的发展更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2)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从金字塔式的多层次生产管理结构向分布式扁平的网络结构转变。3)从传统的顺序工作方式向并行工作方式转变。4)制造系统的策略将集中在灵活组织社会资源,企业从按功能划分部门的固定组织形式向动态的、自主管理的小组工作组织形式转变。5)质量是企业尊严和品牌价值的

    13、起点,快速响应市场的竞争策略是制胜的法宝。6)企业从单纯竞争走向既有竞争又有结盟之路。7)技术创新将成为未来企业竞争的焦点。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6.2.2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战略目标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战略目标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其本质就是集成经营。集成经营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将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各种资源、过程与组织进行一体化的并行处理。通过集成使企业获得精细、敏捷、优质与高效的特征,在更大的空间范围与更深的层次上有效地共享资源,以适应环境变化对质量、成本、服务及速度的新要求;通过增强生产或企业范围内的系统一致性、整体性和灵活性来提高企业的应变力,以求得快速响

    14、应不可预测的市场的变化。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主要战略目标可以概括如下:1.1.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获取生产有效性为首要目标 卖方市场的特征使大批量制造生产模式的生产有效性成为既定满足的条件,致力于生产效率的提高成为了大批量制造生产模式的中心任务。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当今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特别是消费者需求的主体化与多样化倾向使得制造生产的有效性问题突现出来。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不得不将生产有效性置于首位,由此导致制造价值定向(从面向产品到面向顾客)、制造战略重点(从成本、质量到时间)、制造原则(从分工到集成)、制造指导思想(从技术主导到组织创新和人因发挥)等

    15、出现一系列的变化。2.2.以制造资源集成为基本制造原则以制造资源集成为基本制造原则 制造是一种多人协作的生产过程,这就决定了“分工”与“集成”是一对相互依存的组织制造的基本形式。制造分工与专业化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但同时却造成了制造资源(技术、组织和人员)的严重割裂,前者曾使大批量生产模式获得过巨大成功,而后者则使大批量生产模式在新的市场环境下陷入困境。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3.3.经济性源于制造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经济性源于制造资源的快速有效集成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经济性体现在制造资源快速有效集成所表现出的制造技术的充分运用、各种形式浪费的减少、人的积极性的

    16、发挥、供货时间的缩短和顾客满意度的提高等。4.4.着眼于组织创新和人因发挥着眼于组织创新和人因发挥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更强调组织和人因的作用。技术、人员和组织是制造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三大必备资源。技术是实现制造的基本手段,人是制造生产的主体,组织则反映制造活动中人与人的相互关系。5.5.重视发挥新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的作用重视发挥新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的作用 以最新技术(如CAD、CAM、CAE、CAID、CAPP、MRP、GT、CE以及FMS等)、全面质量管理(TQM)以及计算机网络作为工具和手段,将这些当今先进的技术与组织变革和人因改善有效集成起来,便可发挥出巨大潜能。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

    17、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6.2.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核心问题先进制造生产模式的核心问题 从管理角度来看,先进制造生产模式有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组织创新、集成经营、质量保证体系、重组工程、以人为本、人机分工、人机匹配,用分工协作代替全能,用并行或交叉作业代替串行作业。1.1.组织创新组织创新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除了比谁的资源和技术具有关键性外,另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就是组织的创新优化。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灵活性利用不同地区的现有资源,迅速组合成没有围墙的、超越空间约束的、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虚拟企业和虚拟单元。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

    18、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2)分散性为了使资源信息快速、准确地提供给组织内各个潜在的决策者,也为了使决策者能迅速调动所需资源,需要用信息网络将组织成员连接起来,形成组织结构的网络化。(3)动态性企业的组织结构将从传统的、递阶层次的“机械结构型”向更适合市场竞争的“化学分子型”和“生物细胞型”转变,成为扁平的多元化“神经网络”。这种组织结构在整个产品生产周期是动态变化的,可及时重组和解体。(4)并行性产品开发工作在时间坐标上相互重叠与交叉,小组内的成员并行工作,协同完成产品设计、制造、销售等任务。(5)独立性项目组在企业内是相对独立的,项目负责人有权决策项目内的活动。(6)简单性项目组内以简单的工艺

    19、流程来代替传统的整个工厂集中控制的复杂的流程。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2.2.集成经营集成经营 代表精细、敏捷与柔性的集成经营是在新的市场环境下,运用系统集成思想与技术,将企业经营所涉及的各种资源、过程与活动进行一体化的并行处理。企业这种快速有效集成经营形式与传统企业的概念完全不同。集成经营要有先进的工业信息网络。它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动态联盟,要妥善处理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的评估、保护、转移和归属,成员间相互信任与合作是成功的关键,利益驱动是各成员参加联盟的推动力。它需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改善内部管理,建立新的投资及投资评价观以及获得信息技术的支持等。3.3.新

    20、的质量保证体系新的质量保证体系 在目前消费者需求主体化、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趋势下,对先进制造生产模式而言,质量成为多元化问题,甚至是国际化问题,需要有新的质量保证体系,其中有: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1)新的三维质量观全面质量满意、适度质量和质量的时间性。全面质量满意,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用户的满意度、企业本身的满意度以及社会和国家的满意度。适度质量,这是质量的经济性问题。过高的、超过需要的质量会造成资源浪费,而过低则达不到全面质量满意。因此,在解决了全面质量满意的测度之后,如何确定适度的质量水平就十分必要。质量的时间性,指市场瞬息万变,消费者的价值观也在变

    21、化,因此质量具有时间性,在目前时间点上是适度质量的产品,若干时间后则可能是不良质量的产品。(2)新的质量保障体系新的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是着眼于战略层次的、内容丰富的开放系统。建立先进制造生产模式下的质量保障体系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1)人本原则。人因的发挥、信任员工、自主管理和员工参与都是人本原则的具体体现,质量教育是质量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2)过程监控。新的质量保障体系的着眼点必须从过程的结果(产品质量)转移到管理过程本身,以过程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只有识别、组织、建立和协调各项质量过程网络及其接口,才能创造、改进和提供稳定的质量,

    22、这就是过程监控原则。3)体系管理。任何一个企业(组织),只有依据实际的环境条件,策划、建立和实施质量体系,实施体系管理,才能管理有效。4.4.生产过程重组生产过程重组 生产过程重组(重组工程)是对现有生产过程进行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过程所追求的主要绩效: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它有四个基本观点: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1)过程观点生产过程涉及为达到生产目的而实施的一组逻辑上相关的任务,包括人、物流、能源、设备等的逻辑组合和实现特定目标的工作程序,这些必是有机联系的。(2)根本性的再思考要摒弃过时的生产观点和管理思想,重新深入思考

    23、“企业应该做什么”这一类基本问题。(3)彻底的再设计要进行全面创新,而不仅仅是在某些方面的改进。(4)大幅度提高绩效这是重组生产过程的目的,也是衡量生产过程重组成功与否的标志。5.5.以人为本以人为本 在先进制造系统中,人的积极性能否充分发挥对先进制造生产方式至关重要。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职能,将对人的监督、控制和奖惩改变为对人的不断关心、激励和培训。需要企业采取如下措施: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1)优化组合各种不同特点和专业特长的人才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充分考虑到人才之间性格、专长和能力的互补,这样组合起来的群体作用会大大超过个体之和,反之会对企业的高效运作起破坏

    24、作用。(2)创建以人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员工应从控制对象转变为授权对象,尽可能让他们参与过程运营的日常决策,创建更加开放、更加简捷的交流报告机制。(3)组建跨学科项目团队在新的生产模式中,跨学科的团队的建设将大大解放创造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团队必须具备开放式思维、网络式思维和动态思维,从而为员工的学习和创新提供动力源泉。这种网络团队要求员工掌握多门学科知识,具有对各种挑战的应变能力,以并行方式集成每一个人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员工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很高的工作效率。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4)促进团队之间的互相信任以人为本、尊重人与信任人是团队顺利工作的

    25、前提。应在团队内部建立竞争与合作并存的机制,促进团队在已有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不断创新。6.6.人机分工和人机匹配人机分工和人机匹配 首先是人机分工原则。其分工原则:不宜用人的工作完全由机器完成;人可简易完成,机器极难完成或不能完成的工作,应由人去完成;人、机均可完成的工作,可根据技术、经济条件,选择以机为主,人作后备,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或者由人完成,条件具备时再向前者转化。其次是人机系统均要考虑人文因素。人发挥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能力,取决于以下人文因素:激励政策、良好企业文化和工作作风的建立、充分的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岗位责任、合理的运作规则和程序、宜人的工作条件和

    26、环境等。6.2 6.2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 7.7.用分工协作代替全能用分工协作代替全能 每个企业放弃全能,保留专长,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利用企业间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实现共同目标。协作范围可以跨行业、跨地区以至跨国界。协作领域可以是产品零部件配套生产、新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企业间协作关系是由共同利益驱动,由协约来保证。8.8.用并行或交叉作业代替串行作业用并行或交叉作业代替串行作业 在符合流程特性的前提下,将串行作业改为并行或交叉作业,是缩短工作总周期的一种广为应用的方法。如在生产技术准备工作中,通过一体化和并行地设计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支持过程);利用计

    27、算机网络和模拟仿真技术,对分布式进行的各种相关工作环节,按其流程顺序传送和反馈彼此相关信息;通过反复地相互迭代设计和仿真检验,使整个技术准备工作同时完成,以缩短工作周期。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6.3.1 并行工程并行工程 传统的产品开发是一个串行工程,信息是单向、串行地流动,设计、制造过程中缺乏必要和及时的信息反馈。在设计早期不能全面考虑下游的可制造性、可装配性等多种因素,致使经常需要对设计进行更改,构成从概念设计到设计修改的大循环,而且可能在不同环节多次重复同一过程,造成设计改动量大、产品开发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并行工程的概念正是在这种

    28、情况下提出的。并行工程(CE,Concurrent Engineering),是一种对产品及其相关过程(包括制造过程和有关的支持过程)进行平行、一体化设计的系统化工作模式。这种模式力图使开发人员从一开始就考虑到产品的生命周期(从产品的概念形成到其报废消亡)中的一切因素,包括质量、成本、进度计划和用户需求。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系统化方法是并行工程的核心,它把产品设计的早期阶段,特别是顾客需求这个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包括到系统中来。产品开发的早期阶段设计工作的正确与否决定了未来产品价值的主要部分(据统计约占50%),可是,它们所花费的费用只占很少的部分(据统计约占1

    29、0%)。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最终产品价值的影响如图6-3所示。图图6-36-3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最终产品价值的影响产品开发生命周期中不同阶段对最终产品价值的影响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并行工程的本质是分析和优化产品开发过程,并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实现过程集成。并行工程对设计阶段高度重视,虽花费较高成本,但却提高了生产的一次成功率,生产过程中避免了传统方式中常常出现的反复修改和浪费,从而使生产准备和制造时间大大缩短,生产成本显著下降。并行设计是并行工程的哲理在产品设计开发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并行工程有如下特性:(1)并行特性把时间上有先后顺序的活动转变为同

    30、时考虑和尽可能同时并行处理的活动。并行性有两方面含义:其一是在设计过程中通过专家把关,同时考虑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方面;其二是在设计阶段同时进行工艺(包括加工工艺、装配工艺和检验工艺)过程设计,并对工艺设计的结果进行计算机仿真,直至用原型法生产出产品的样件。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整体特性将制造系统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设计、制造、管理等过程不再是一个个相互孤立的单元,而是将其纳入一个系统考虑,以达到整体最优的目的。(3)协同特性特别强调人们的群体协同作用,包括与产品全生命周期(设计、工艺、制造、质量、销售、服务等)的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小组或小组群协同工作,充分利用

    31、各种技术和方法的集成。这种途径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有良好的性能,而且产品研制的周期也将显著缩短。(4)约束特性在设计变量(如几何参数、性能指标、产品中各零部件)之间的关系上,考虑产品设计的几何、工艺及工程实施上的各种相互关系的约束和联系。实施并行工程的优点有:1)缩短产品投放市场的时间。并行工程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大大缩短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准备时间,使两者部分相重合。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降低成本。首先,可以将错误限制在设计阶段;其次,并行工程是靠软件仿真和快速样件生成实现“一次达到目的”,省去了昂贵的样机试制费用;第三,由于在设计时即考虑加工、装配、检验、维修等因

    32、素,产品在上市前的成本将会降低,上市后的运行费用也会降低。3)提高质量。采用并行工程技术,尽可能将所有质量问题消灭在设计阶段,使所设计的产品便于制造,易于维护。4)保证功能的实用性。在设计过程中,同时有销售人员参加,有时甚至还包括用户,这样才能保证去除冗余功能,降低设备的复杂性,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实用性。5)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并行工程可以较快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能够降低生产制造成本,能够保证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的生产柔性。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美国国防分析研究所IDA(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的研究结果表明,并行工程的效益是显著的

    33、。表现在:1)设计质量的改进,可使早期生产中工程更改次数减少一半以上。2)由于产品设计及其有关过程的并行进行,产品开发周期可缩短40%60%。3)多功能小组一体化的产品及其相关过程的设计,使制造成本降低30%40%。要使产品开发的过程加快而且反复少,必须做到:1)采取有效的技术与工具加快每一过程。2)弄清每一过程,掌握内在规律,力争不产生或少产生差错,减少系统的不确定性。3)通过正确而又及时的反馈机制与方法,减少产品开发中的反复。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上述前两项主要由单元技术与方法来解决,如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艺计划(CAPP)、管理信息系统(MI

    34、S)等。第三项任务主要靠系统工程与系统理论的方法来解决。现实世界中,人们有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串行作业和并行作业。制造系统与制造工程中的串行作业与并行作业如图6-4所示。图图6-46-4串行与并行串行与并行a)a)串行串行b)b)并行并行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串行工程与并行工程各自的主要特点如下:1)传统的串行作业方式是一个时间一件工作;并行作业方式则是一个时间多件工作。2)传统的串行作业方式是工作区间相互独立,顺序进行;并行作业是工作区间相互交叉与重叠。3)传统串行作业是多工种(专业)相互独立地工作;并行作业是多工种的多功能小组协同一致地工作。并行工程可以看成是为

    35、了取得满意的产品,在产品开发的生命周期中,对一组范围广泛的约束进行规划、优化推理和决策的过程。这里的约束有两类:资源的不等式约束(如仓库面积只有100m2)和客观规律的等式约束(如力等于质量乘加速度F=ma)。推理有严格的逻辑推理和启发式的智能推理。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资源的分类资源一般分成物质资源、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如图6-5所示,物质资源有材料资源、人力资源。材料资源指的是地下资源处理后的原材料及其制成品:零件和设备;人力资源是信息时代最重要的资源,分成技术人员与技艺人员两种。(2)资源约束的规划与调度为了做好资源的规划与调度,首先要建立资源约束的模型

    36、,进而分析模型、发现关键的约束变量、消除冗余的约束变量,这样可以大大缩小问题的范围与求解空间,最后找出满意的解答。资源约束的规划与调度的基本过程如图6-6所示。图图6-56-5资源分类资源分类图图6-66-6资源约束的规划与调度资源约束的规划与调度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6.3.2 敏捷制造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AM,Agile Manufacturing)就是指制造系统在满足低成本和高质量的同时,对变幻莫测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被誉为“21世纪制造企业的主要形式”。敏捷制造的企业,其敏捷能力应当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判断和预见市场变化并对其快速地

    37、做出反应的能力。2)竞争力:企业获得一定生产力、效率和有效参与竞争所需的技能。3)柔性:以同样的设备与人员生产不同产品或实现不同目标的能力。4)快速:以最短的时间执行任务(如产品开发、制造、供货等)的能力。5)企业策略上的敏捷性:针对竞争规则及手段的变化、新的竞争对手的出现、国家政策法规的变化、社会形态的变化等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6)企业日常运行的敏捷性:对影响其日常运行的各种变化,如用户对产品规格、配置及售后服务要求的变化、用户订货量和供货时间的变化、原料供货出现问题及设备出现故障等做出快速反应的能力。AM的基本思想是把动态灵活的虚拟组织结构

    38、、先进的柔性生产技术和高素质的人员进行全方位的集成,从而使企业能够从容应付快速变化和不可预测的市场需求。敏捷制造要求企业通过网络建立起信息交流的高速公路,将制造系统空间扩展到全国乃至全世界,以竞争能力和信誉为依据选择合作伙伴,组成动态公司。组织管理上,敏捷制造力图简化过程,不断改进过程;提倡以“人”为中心,用分散决策代替集中控制,用协商机制代替递阶控制机制;提高经营管理目标,精益求精、尽善尽美地满足用户的特殊需要。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敏捷企业强调技术和管理的结合,在先进柔性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内部的多功能项目组与企业外部的多功能项目组虚拟公司,把全球范围内的

    39、各种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敏捷企业的基层组织是多学科群体,是以任务为中心的一种动态组合。敏捷企业强调权力分散,把职权下放到项目组。提倡“基于统观全局的管理”模式,要求各个项目组都能胸怀企业全局,明确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要求,而完成任务的中间过程则完全可以自主。关于产品,敏捷制造的产品进入市场以后,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进行改变,得到新的功能和性能,即使用柔性的、模块化的产品设计方法,依靠极大丰富的通信资源和软件资源,进行性能和制造过程仿真。在敏捷制造的生产方面,产品成本与批量无关。高度柔性的、模块化的、可伸缩的制造系统的规模是有限的,但在同一系统内可生产出产品的品种却是无限的

    40、。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在敏捷制造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敏捷性的要求可概括为三重含义:可重组(Reconfigurable)、可重用(Reusable)、可缩放(Scalable),即通常所说的“RRS”。围绕这三个要求,Rick Dove提出如下十条准则,作为促使企业必须实施敏捷制造的因素:市场分割;对任意大小批量的订单的生产;将大批用户都处理成个人的信息容量;缩短产品生命周期;产品和服务的交融;全球市场网;公司之间既合作又竞争;适合大批量用户化生产的销售基础结构;集团重新组织的热潮;将流行的社会价值观变成公司内部因素的压力。根据美国Lehigh大学Iacocca研究

    41、所Roger N.Nagel教授的观点,敏捷制造企业具有以下特征: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1.开放的体系结构开放的体系结构 敏捷制造企业为了快速完成各种项目任务,需要建立多部门参与的工作小组与其他企业进行多方动态合作,使企业系统成为一个开放式的体系结构,以便支持企业的多部门工作小组和多方动态合作的活动。2.2.全企业集成全企业集成 敏捷制造企业主要以面向任务和项目工作小组的形式来组织生产活动。企业管理部门应能够及时而迅速地掌握各项目工作小组和相应的低层职能部门的运行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并能迅速地把协调与控制信息传递给项目工作小组和相应的低层职能部门。为了实现这种协调

    42、与控制,整个企业应从信息、功能以及人员等方面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集成。3.3.技术的领先技术的领先 敏捷制造企业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实力。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4.4.技术的敏感技术的敏感 敏捷制造企业需要通过灵敏的技术装备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5.5.缩短循环周期缩短循环周期 为了缩短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时间,敏捷制造企业需要不断地检查自身,努力缩短所有活动过程的时间,包括产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以及企业的管理过程等。6.6.柔性的重构柔性的重构 当市场机遇出现时,敏捷制造企业需要迅速地将雇员按项目任务组织起来,并重新配置设计、制造与市场销售等职能

    43、部门,实现企业的柔性重构。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7.7.产品设计一次成功产品设计一次成功 为了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敏捷制造企业必须保证产品设计的一次成功。计算机辅助技术(如CAD、CAPP、CAM等)、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以及并行设计的组织方式将是保证产品设计一次成功的有效手段。8.8.可存取和可使用的信息可存取和可使用的信息 为保证工作小组的有效性,工作小组及其成员,包括本企业的雇员和其他企业的合作雇员,必须能够迅速地存取和使用本企业的各种信息。9.9.产品终身质量保证产品终身质量保证 质量一词的含义已不再仅仅是零缺陷,而是零缺陷与用户满意的结合。敏捷制造企

    44、业必须对出售的产品在其使用寿命期内实行终生保证,确保用户满意。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0.10.考虑长期利益的管理与领导考虑长期利益的管理与领导 敏捷制造企业需要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指出企业的前进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出达到这一目标的企业战略和战术,并鼓励项目工作小组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去解决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11.11.根据用户需求建立组织机构根据用户需求建立组织机构 在敏捷制造企业中,企业计划是根据用户需求迅速开发产品并进行生产的计划,要求整个企业的员工都有责任迅速准确地支持并行工作小组的工作,保证企业计划的顺利完成,从而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快速响应。12.12.并行工程

    45、并行工程 为了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敏捷制造企业的各个部门应该并行工作,而不是顺序地工作,这些部门不仅包括设计部门和制造部门,而且包括市场、财务、人力资源等所有部门。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3.13.动态多方合作动态多方合作 由于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企业间将同时存在各式各样的合作项目,为了保证合作的有效性,企业应提供一种责权利统一的标准合作程序,并对合作进行评价。14.14.继续教育继续教育 在敏捷制造企业中,雇员及其知识被视为企业的主要资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年度培训及教育计划。15.15.尊重雇员尊重雇员 实施各种尊重员工的政策以充分发

    46、挥雇员的知识和创造力的作用。16.16.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向工作小组及其成员放权 敏捷制造企业必须以面向项目任务的工作小组形式来组织工作,允许他们在适当的时候独立决策。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7.17.雇员的知识面广阔雇员的知识面广阔 在敏捷制造企业中,企业的竞争能力将主要取决于雇员的知识和适应能力。当企业雇员具有更多的知识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而企业又能充分利用这些知识时,企业才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具有竞争优势。18.18.工作环境良好工作环境良好 企业应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企业的雇员能心情愉快地工作,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敏捷制造企业的基本特征可归纳

    47、如下:(1)产品批量大小与成本关系不大 敏捷制造企业敏捷性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可以灵活多变地满足多样化的产品需求,企业可以通过可重组、重用和扩充的柔性加工设备以及动态多变的组织方式等措施来加以保证。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2)新产品快速上市制造企业除了能按照用户要求生产出新产品外,还必须快速占领市场。敏捷制造企业敏捷性的一个重要含义即是快速响应能力。企业可以通过并行工作方式、快速原型制造、虚拟产品制造、动态联盟及创新的技术等措施完成这一目标。(3)全生命周期顾客满意质量 企业可以通过并行设计、质量功能配置(QFD,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48、)、价值分析、仿真等手段,在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服务、维修、回收等整个生命周期内的各个环节使顾客满意。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6.3.3 精益生产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P,Lean Production)是首先在日本成功实施,后来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一种新型制造系统模式。精益生产其实质是丰田生产方式,它总结了日本推广应用丰田生产方式的精髓,将各类相关的生产系统归纳为精益生产方式。精益生产中“Lean”的直译是“瘦肉”,其中心思想是在各个环节均需去掉无用的东西,每个员工及其岗位的安排原则必须保证增值,不能增值的岗位加以撤除。简而言之,

    49、精益生产是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以充分发挥人的作用为根本,对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企业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不断增强,从而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精益生产工厂追求的目标是: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实现无库存、无废品、低成本的生产。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精益生产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传统企业的经营观念是以产品为出发点,而精益生产要求企业的一切活动均以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用户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并从价格、质量、交货速度、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满足用户的需求。精益生产模式的根本是:以顾客为“上帝”,通过详细周密的市场

    50、调查使产品面向顾客,并与顾客保持密切联系,将顾客需求作为产品开发的主要因素,甚至将顾客引入产品开发过程,从价格、质量、交货速度、售后服务等各个方面满足顾客需求。精益生产的内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以以“人人”为中心的人为中心的人-机系统机系统 强调以人为中心,认为人是生产中最宝贵的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动力;强调人与机器共同解决问题,但人是主要的。具体做法有:6.3 6.3 先进制造生产模式先进制造生产模式 1)企业把人看作比机器更为重要的固定资产。创造工作条件和工作压力,不断提高他们的技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2)当生产线上出现质量问题时,雇员及工作小组有能力与权力停机,并同小组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163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机械工程概论第6章-制造过程的生产管理模式课件.ppt
    链接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p-3420840.html

    Copyright@ 2017-2037 Www.163WenKu.Com  网站版权所有  |  资源地图   
    IPC备案号:蜀ICP备2021032737号  | 川公网安备 51099002000191号


    侵权投诉QQ:3464097650  资料上传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