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结构第2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正常人体结构第2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常 人体 结构 课件
- 资源描述:
-
1、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结构第第2章章 运运 动动 系系 统统骨和骨连结2.1骨 骼 肌2.2护理操作要求护理操作要求 1.正确选择婴幼儿前、后囟穿刺术及成人骶管麻醉穿刺术、骨髓穿刺术的穿刺部位,能以恰当的角度进针,掌握穿刺层次和进针深度。2.准确选择三角肌注射术、臀大肌注射术的注射区,掌握进针的角度和深度。第第2章章 运运 动动 系系 统统Company Logo正常人体结构问题正常人体结构问题 运动系统由哪几部分构成?临床上进行肌肉注射技术操作的人体结构基础是什么?第第2章章 运运 动动 系系 统统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概述概述2.1.1骨骨1.成人骨共有206块(见图2-1),按其所
2、在部位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3块),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四类,另有6块听小骨位于中耳内。图2-1 全身骨骼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长骨:呈长管状,多分布于四肢,可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位于中部,较细长,内有骨髓腔,容纳骨髓。两端膨大称骺,骺的表面为有关节软骨附着的光滑的关节面。骨干与骨骺相邻的部位称干骺端,幼年时有骺软骨使长骨不断生长;成年后骺软骨骨化,干骺融合,融合处形成骺线,长骨停止生长,如肱骨、股骨等。(2)短骨:形似立方体,多成群分布于承受压力较大、运动较复杂的部位,如腕骨、跗骨等。1 1)骨的形态和分类)骨的形态和分类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3、 (3)扁骨:呈板状,主要构成体腔的壁,如颅腔的顶骨、胸腔的胸骨及肋骨等,对腔内器官起保护作用。(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主要分布于躯干、颅底和面部,如躯干的椎骨、颅的上颌骨等。有些不规则骨内含有与外界相通的空腔,称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它们对发音起共鸣作用,同时可减轻颅骨的重量。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 2)骨的构造)骨的构造 骨由骨质、骨膜和骨髓三部分构成(见图2-2),并有血管、神经分布。图2-2 骨的构造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由排列紧密的骨板构成,分布于骨的外表面,致密坚硬,抗压性强。骨松质分布于骨的内部及长骨
4、两端,由排列疏松的骨板构成,呈海绵状。(2)骨膜:是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富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覆盖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内外表面。骨膜对骨的营养、生长和感觉起着重要作用。骨膜含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再生、修复和愈合具有重要作用,因而在剥离骨膜后,骨不易修复,甚至发生坏死。骨膜的神经末梢丰富,骨发生损伤和炎症时疼痛明显。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3)骨髓:充填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两种,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黄骨髓内含大量脂肪组织而呈黄色,已不具备造血功能。57岁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黄骨髓代替,但当慢性大量失血或重度贫血时,黄骨髓可转化为红骨髓,恢复
5、造血功能。成人髂骨、椎骨和胸骨内的骨髓终生都存在红骨髓,临床疑有造血功能疾患时,常在髂骨或胸骨处进行骨髓穿刺,检查骨髓象。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成人骨质的化学成分主要由有机质和无机质组成。有机质约占1/3,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约占2/3,使骨坚实、具有硬度。儿童骨的有机质和无机质约各占1/2,故弹性大、硬度小、易变形,在外力作用下不易骨折或折而不断;成年人的骨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比例最为合适,具有很大硬度和一定弹性,也较坚韧;老年人的骨无机质比例更大,脆性较大,易发生骨折。3 3)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骨连结骨连结2.骨与骨之间的连
6、结装置称骨连结。按照骨连结的方式和机能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纤维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致密结缔组织直接相连称纤维连结,如颅骨间的缝,几乎不能活动。(2)软骨连结:骨与骨之间借软骨组织直接相连称软骨连结,如椎间盘和耻骨联合等。(3)骨性结合:两骨间以骨组织连结,常由纤维连结或透明软骨骨化而成,如骶椎之间的连接等。1 1)直接连结)直接连结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 2)间接连结)间接连结 (1)关节的基本结构: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见图2-3)。图2-3 关节的基本结构模式图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关节的辅助结构
7、:有些关节除具备上述基本结构外,还有一些辅助结构,以增加关节的稳固性和灵活性。(3)关节的运动形式:关节的运动一般都是围绕一定的轴而运动,围绕某一运动轴可产生两种方向相反的运动形式。根据运动轴的方位不同,关节的运动形式可分为五组:移动是指一个关节面在另一个关节面上的滑动;屈和伸是围绕冠状轴进行的运动,运动时相关节的两骨互相靠拢为屈,反之为伸;内收和外展是围绕矢状轴进行的运动,骨向正中矢状面靠拢为内收。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躯干骨及其连结躯干骨及其连结2.1.2 躯干骨包括椎骨、肋和胸骨三部分,借助骨连结构成脊柱和胸廓。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脊柱脊柱1.1 1)椎骨)椎骨 (1)椎
8、骨的一般形态:椎骨为不规则骨,由椎体和椎弓两部分组成(见图2-4)。图2-4 胸椎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颈椎:椎体相对较小,横断面呈椭圆形,椎孔相对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有横突孔(见图2-5),其中上6位颈椎的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椎静脉通过。除第1颈椎和第7颈椎外,其他颈椎棘突末端分叉。第1颈椎又称寰椎(见图2-6),呈环状,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由前弓、后弓和两个侧块组成。前弓较短,后弓较长。侧块上面各有一椭圆形的关节面,与颅骨枕髁形成寰枕关节。第2颈椎又称枢椎(见图2-7),在椎体上方伸出一指状突起称齿突,齿突原为寰椎的椎体,发育过程中脱离寰椎而与枢椎体融合。第7颈椎又称隆椎
9、(见图2-8),棘突长,末端不分叉,稍低头时,在颈后正中线上很容易看到和摸到,常作为记数椎骨序数的体表标志。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图2-5 第3颈椎 图2-6 寰椎图2-7 枢椎图2-8 第7颈椎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3)胸椎:椎体横断面呈心形,12个椎体从上向下逐渐增大;椎孔相对较小,呈圆形;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呈叠瓦状排列;胸椎两侧与肋骨相连接,故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均有小的关节面,分别称上肋凹、下肋凹和横突肋凹。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4)腰椎:椎体粗大,横断面呈肾形(见图2-9);椎弓发达,椎孔较大呈三角形;上、下关节突粗大,关节面基本呈矢状位;棘突宽
10、大呈板状,几乎水平后伸,末端圆钝,棘突间隙较宽,临床上利用此间隙行腰椎穿刺术。图2-9 腰椎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5)骶骨:成人骶骨呈倒三角形(见图2-10),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图2-10 骶骨和尾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6)尾骨:由3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一般3040岁才融合完成。尾骨形体较小,上与骶骨尖相连接,下端游离称尾骨尖。跌倒或外力撞击易致尾骨骨折。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骶管穿刺麻醉术先以示指触摸到尾骨尖,用拇指尖从尾骨沿中线向上触摸,触及骶骨末端呈倒“V”形的骶管裂孔,两侧可触到的结节是骶角。在骶裂孔中心,用局麻药
11、做一皮丘,穿刺针与皮肤成7080角向上穿刺,当穿透骶尾韧带时可有典型的落空感,此时应将针体放平,几乎与骶骨轴线一致,继续进针12 cm即可。当确定刺入骶管后,注入麻醉药。骶管穿刺时,针尖不得超过第2骶椎水平,以防误入蛛网膜下隙。因骶管裂孔变异较多,所以穿刺困难或失败的机会较多。骶管裂孔辨认不清时,可选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临临 床床 护护 理理 应应 用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 2)椎骨的连结)椎骨的连结 (1)椎体间的连结:椎体间借椎间盘、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相连结(见图2-11,图2-12)。图2-11 椎间盘 图2-12 椎骨间的连结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椎间盘是连结相邻两
12、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由髓核和纤维环两部分构成。髓核位于椎间盘的中央,是柔软富有弹性的胶状物。纤维环环绕在髓核周围,由数层同心圆排列的纤维软骨环构成,牢固连结相邻椎体,并保护和限制髓核向外膨出。脊柱向前弯时,椎间盘前部受压变薄,后部因弹性而增厚,脊柱伸直时复原。椎间盘厚薄不一,腰部最厚,颈部次之,中胸部最薄,故脊柱腰部活动度最大,损伤最多。当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时,髓核容易向后外侧脱出,突入椎管或椎间孔,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称椎间盘突出症。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椎弓间的连结:主要是韧带和关节。黄韧带为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短韧带,与椎弓板一起共同构成椎管后壁。它由黄色的
13、弹性纤维构成,坚韧有弹性,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棘间韧带为连结相邻棘突间的短韧带,前接黄韧带,后接棘上韧带,具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棘上韧带为附着于各棘突末端的纵行韧带,也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3)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寰枕关节由寰椎侧块与枕髁构成,可使头前俯、后仰和侧屈。寰枢关节由寰椎和枢椎构成,可使头左右旋转。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3 3)脊柱的整体观)脊柱的整体观 脊柱(见图2-13)因年龄、性别和发育不同而有差异。成年男性脊柱长约70 cm,女性约为60 cm,椎间盘总厚度占脊柱总长度的1/4。图2-13 脊柱的整体观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脊柱前面观:
14、椎体自上而下逐渐增大,到骶骨上端最宽,并可见前纵韧带纵贯脊柱。(2)脊柱后面观:棘突纵列成一条直线,各部棘突形态各异。颈椎棘突短,末端分叉,但隆椎棘突长而突出,末端不分叉;胸椎棘突长,斜向后下方,并呈叠瓦状排列;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伸,棘突间隙较宽。(3)脊柱侧面观:可见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曲和腰曲凸向前,是出生后在发育过程中,随着抬头和坐立而形成的;胸曲和骶曲凸向后,在胚胎时期已形成。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4 4)脊柱的功能)脊柱的功能 脊柱具有支持体重、传递重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具有保护脊髓、脑和内脏器官的作用;并具有多种运动功能。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胸廓胸廓2.胸
15、廓由12个胸椎、12对肋骨、胸骨及关节、软骨连结组成(见图2-14)。图2-14 胸廓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1 1)肋)肋 (1)肋骨:呈细长弓状(见图2-15),属扁骨。肋骨后端稍膨大称肋头,与相应胸椎椎体的上、下肋凹相关节。(2)肋软骨:位于各肋骨的前端,由透明软骨构成,终生不骨化。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图2-15 肋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2 2)胸骨)胸骨 胸骨长而扁,位于胸前壁正中皮下,全部可从体表摸到(见图2-16)。前面微凸,后面微凹,自上而下由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组成。图2-16 胸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3 3)肋骨的连结)肋骨的连结 (1)肋椎连结:
16、肋后端与胸椎之间形成两个关节,一是肋头与相邻椎体上、下肋凹构成的肋头关节,二是肋结节与横突肋凹构成的肋横突关节,两者合称肋椎关节。(2)肋前端的连结:第1肋与胸骨柄相连,第27肋与体相连,第810肋前端借肋软骨与上位的肋软骨依次相连形成肋弓,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浮肋。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4 4)胸廓的整体观)胸廓的整体观 成人胸廓呈前后略扁的圆锥形,胸廓上口较小,向前下倾斜,由第1胸椎体、第1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是颈部与胸腔之间的通道。胸廓下口较大,由第12胸椎体、第12肋和第11肋前端、肋弓和剑突围成。胸廓的形状和大小与年龄、性别、体形、健康状况等因素有关。新生儿的胸廓
17、呈桶状,老年人的胸廓则扁长,成年女性的胸廓短而圆。佝偻病患儿的胸廓前后径大,胸骨向前突出,形成所谓“鸡胸”。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5 5)胸廓的功能)胸廓的功能 胸廓参与胸壁的构成,对胸腔内器官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胸廓参与呼吸运动,在呼吸运动中,肋是呼吸运动的杠杆,肋椎关节是呼吸运动的枢纽。吸气时,在呼吸肌的作用下,肋前端上提,胸骨抬高并前移,肋体向外扩展,胸廓前后径和横径都增大,胸腔容积扩大,肺被动扩张,气体吸入;呼气时则相反。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颅位于脊柱上方,由23块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颅骨组成,另外有3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成人颅骨除下颌骨和舌骨外,其余各颅骨相互连成一
18、个整体,对脑、感觉器官以及消化器官和呼吸器官的起始部分起保护和支持的作用。颅骨及其连结颅骨及其连结2.1.3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颅的组成颅的组成1.1 1)脑颅骨)脑颅骨 脑颅骨位于颅的后上部分,共有8块,它们共同围成颅腔,容纳脑。脑颅包括:额骨1块,突出向前;顶骨1对,位于头顶两侧;枕骨1块,突出向后;颞骨1对,位于颅两侧;蝶骨1块,呈蝴蝶形,位于颅底中部;筛骨1块,位于颅底前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 2)面颅骨)面颅骨 面颅骨位于颅的前下部分,有15块,它们构成面部支架,并围成眶、骨性鼻腔和骨性口腔,容纳视器、嗅觉和味觉器官。面颅包括:下颌骨1块,位于面部下方,可活动,
19、有牙槽;上颌骨1对,位于面颅中央,与下颌骨相对应,有牙槽;腭骨1对,位于上颌骨之后;鼻骨1对,位于两上颌骨之间形成鼻背;颧骨1对,位于上颌骨外上方,形成面颊部的骨性突起;犁骨1块,位于鼻腔正中后下方,参与鼻中隔的形成;下鼻甲骨1对,位于鼻腔外侧壁下方;泪骨1对,位于两眶内侧壁;舌骨1块,游离于喉上方的舌肌群中。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下颌骨:呈蹄铁形,分为中部的下颌体及两侧的下颌支,两者相交于下颌角(见图2-17)。下颌体上缘为牙槽弓,有容纳牙根的牙槽。下颌体前外侧有一对颏孔,体后正中有突起称颏棘。图2-17 下颌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舌骨:位于喉上方,借肌连于下颌
20、骨及颅底。其中部称为舌骨体,自体向后伸出一对大角,体与大角结合处向上伸出一对小角(见图2-18)。图2-18 舌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颅的整体观颅的整体观2.1 1)颅的上面观)颅的上面观 颅的上面称颅顶,呈卵圆形,由顶骨、额骨及部分颞骨和枕骨构成。有三条缝:冠状缝位于额骨与顶骨之间;矢状缝位于两顶骨之间;人字缝位于顶骨与枕骨之间。这些缝一般40岁以后逐渐融合。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 2)颅的侧面观)颅的侧面观 颅的侧面中部有外耳门,向内通外耳道(见图2-19)。外耳门前方有颧弓,后下方有一突起称乳突。图2-19 颅的侧面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3 3)颅的前面观)颅的
21、前面观 颅的前面上部两侧眉弓外下方各有一对腔称眶,眶的内下方为骨性鼻腔,骨性鼻腔的下方是不完整的骨性口腔(见图2-20)。图2-20 颅的前面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眶:为四棱锥体形腔,容纳眼球及附属结构。眶口略呈四边形,朝向前下,口的上、下缘分别称眶上缘和眶下缘,眶上缘的内、中1/3交界处有一眶上切迹或眶上孔,眶下缘的中点下方有眶下孔,分别有同名血管和神经通过。眶尖朝向后内,有一圆孔称视神经管,通入颅中窝。眶有四个壁:上壁与颅前窝相邻,其前外侧面有一深窝称泪腺窝,容纳泪腺;下壁中部有眶下沟,向前导入眶下管通眶下孔;内侧壁最薄,其前下部有泪囊窝,容纳泪囊,此窝向下经鼻泪管通向鼻腔;
22、外侧壁较厚,眶上壁与外侧壁间的后部交界处有眶上裂,通颅中窝。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上至颅底,经筛骨的筛孔通颅前窝,下邻口腔。骨性鼻腔内有正中矢状位的骨性鼻中隔将骨性鼻腔分为左、右两部分。骨性鼻中隔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构成(见图2-21),多稍偏向于左侧。图2-21 骨性鼻中隔及鼻旁窦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3)鼻旁窦:又称副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蝶窦和筛窦,是位于上颌骨、额骨、蝶骨和筛骨内的含气空腔,它们都位于鼻腔周围,并开口于鼻腔。上颌窦,容积最大,窦口高于窦底,人体直立时窦内积液不宜引流,开口于中鼻道;额窦,位于眉弓深面,左右各一,窦口向下开口
23、于中鼻道;蝶窦,位于蝶骨体内,有骨板分为两腔,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是筛骨内蜂窝状小房的总称,分前、中、后三群,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鼻旁窦对发音共鸣、减轻颅骨重量有一定作用。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4)骨性口腔:由上颌骨、腭骨和下颌骨围成。顶为骨腭,前壁及外侧壁由上、下颌骨的牙槽和牙齿构成,底缺如,由软组织封闭。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4 4)颅底内面观)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前部最高,后部最低,由前向后呈三级阶梯状的三个窝,分别称颅前窝、颅中窝和颅后窝(见图2-23)。图2-23 颅底内面观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1)颅前窝:由额骨、筛骨
24、、蝶骨的部分构成,容纳大脑额叶。窝底正中有一向上突起称鸡冠,其两侧的水平骨板称筛板,板上有许多小孔称筛孔,向下通鼻腔。(2)颅中窝:由蝶骨、颞骨的部分构成,容纳大脑颞叶。(3)颅后窝:由枕骨和颞骨岩部构成,容纳小脑和脑干。此窝位置最低,中央有枕骨大孔,孔前上方的平坦斜面称斜坡,孔后的十字隆起称枕内隆凸,由此凸向上的浅沟延伸为上矢状窦沟,向两侧续于横窦沟,转向前续为乙状窦沟,再经颈静脉孔出颅。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5 5)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观 颅底外面高低不平,孔裂甚多。后部正中有枕骨大孔(见图2-24),其正后方的突起称枕外隆凸,它的两侧有弓形骨嵴称上项线。图2-24 颅底外面观2.
25、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 6 6)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的变化)新生儿颅的特征及其生后的变化 新生儿颅骨(见图2-25)的高度与身高之比相对较大,约为身高的1/4,而成人约占身高的1/7。图2-25 新生儿的颅2.1 骨和骨连结骨和骨连结前、后囟穿刺术前囟的穿刺点选择在前囟的后角正中,后囟的穿刺点选择在后囟正中。前囟穿刺取仰卧位,后囟穿刺取俯卧位,操作者站在患儿头侧,助手右手托着颈部,左手固定头部,使上矢状窦与操作台面垂直。可用执笔式持注射器刺入,前囟穿刺时在穿刺点针与头皮间斜向45进针,针尖指向眉间。后囟穿刺时在穿刺点刺向颅顶方向,针与头皮角度成3540。穿刺针穿经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临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