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工(高级)第五章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热处理工(高级)第五章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处理 高级 第五 课件
- 资源描述:
-
1、 能够运用金相检验判断热处理质量,了解金属材料的常规检验方法;掌握渗氮、碳氮共渗及氮碳共渗主要缺陷的原因分析及预防知识;学会非铁金属、特殊钢热处理缺陷分析及预防知识。金相组织分析是识别金属组成相或组织的分析。(1)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这类材料正火或退火后为均匀分布的铁素体和片状渗碳体。由于该评定法中没有规定相应的合格标准,目前工厂的通行做法是带状组织13级、魏氏组织13级视为合格。(2)碳素工具钢球化退火后的珠光体组织按GB/T12981986第一级别图评定,截面小于或等于60mm,T7T9钢,应为级合格;T10T13钢24级合格。(3)合金工具钢球化退火后的珠光体组织按GB/T129920
2、00的级别图评定,一般工具小于或等于5合格,螺纹工具则为级合格。1.正火、退火组织的标准及其识别(4)轴承钢球化退火后的珠光体组织按GB/T182542002第六级别图评定,24级合格。(5)高速钢球化退火后一般为索氏体组织。(6)铸铁退火后其石墨的形状、大小、长度和分布,应符合JB/T62901992、GB/T94411988规定。(7)网状组织钢件截面小于或等于60mm,小于或等于2级合格;截面大于60100mm,小于或等于3级合格。(8)魏氏组织13级可以使用,46级不能使用。识别退火后组织出现球化级别通常是在显微镜下进行,当出现细片状珠光体时,说明退火温度低或加热时间不够,而当球化级别
3、超过6级,出现粗球、粗片珠光体时,则说明退火温度过高。(1)高速工具钢淬火后奥氏体晶粒度号按ZBJ 360031987的第二、六级别图评定,在5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晶粒度号,按产品品种分别为11.59.5号。识别高速钢奥氏体晶粒度,其目的是检查淬火质量。(2)合金工具钢淬火后马氏体按ZBJ360031987级别图评定,普通淬火后小于或等于3.5级为合格;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后小于或等于4.0级为合格。(3)碳素工具钢淬火后马氏体按ZBJ360031987级别图评定,普通淬火后33.5级为合格;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后小于或等于4.5级为合格。(4)中碳或中碳合金钢淬火后马氏体按ZBJ360031987
4、级别图评定,合格级别为15级。2.淬火组织的标准及其识别识别淬火后马氏体级别,可在500倍光学显微镜下对照马氏体级别图进行评定,其级别越大则马氏体越粗大,说明淬火温度过高,就会出现过热或过烧现象。一般情况下回火质量是以回火后能否达到工艺文件上要求的技术条件,如回火硬度、回火马氏体组织。(1)渗碳层检查1)渗碳层深度:渗碳层碳的质量分数一般为%,碳浓度应从表向里平衡过渡。2)渗碳层显微组织:按JB 6731977检验显微组织,渗碳层的显微组织应主要是细针状马氏体,少量残留奥氏体和数量不多分散的碳化物。4.表面层组织检查3.回火组织检查(2)渗氮层检查1)渗氮层深度:渗氮层深度的计算,在金相显微镜
5、下放大100或200倍,从试样的表面,沿垂直方向测至与基体组织有明显的分界处为止。2)渗氮层显微组织:渗氮层组织不应有网状氮化物和鱼骨状氮化物,允许有少量脉状组织;渗氮扩散层中,氮化物形状以符合氮化物形态级别图五级标准中的13级为合格(按GB113541989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和金相组织检验评定);渗氮后不再进行磨削加工的零件应检验化合物厚度,一般小于或等于0.03mm。(3)表面脱碳层检查经退火、正火及调质处理后的毛坯或工件表面脱碳层深度一般不应超过加工余量的1/3;淬火表面脱碳层按GB224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进行,表面脱碳层深度应小于单面留磨量的1/3。(4)感应加热淬火淬硬层检
6、查硬化层金相组织的评级,是在放大400倍的显微镜下由零件表面至0.5mm处进行评定。表-显微组织分级说明外观检验以目测为主,用肉眼在日光灯或自然光线下进行,检验要全面、细微。(1)目检工件表面缺陷1)一般性检验1.外观检验 正火、退火件:一般目测检验外观不允许有裂纹、烧伤和严重变形(变形量不得超出工艺文件的规定)。淬火、回火件:工件淬火前不允许有裂纹、折叠等缺陷;淬火后不允许有裂纹、碰伤、烧伤及腐蚀等表面缺陷。必要时按GB/T 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进行酸蚀试验。渗碳、碳氮共渗件:零件不得有裂纹、碰伤,表面不得有锈蚀;必要时按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
7、法进行酸蚀试验。渗氮、氮碳共渗件:外观不得有碰伤、油污、剥落、斑点、烧伤、裂纹和锈蚀。工件的色泽应均匀,钢铁零件渗氮表面应为银灰色或暗灰色,钛及钛合金零件应为金黄色,不可出现严重的氧化色或其他非正常颜色。表面不允许有肉眼可见的疏松。疏松按GB 113541989标准,共分5级,一般零件13级为合格,重要零件12级为合格。感应加热淬火、回火件:工件处理前表面不应有氧化皮、油污及毛刺等杂物。经热处理后的零件表面应清理干净,不得有裂纹、碰伤、锈迹及烧伤疤痕等缺陷。同炉回火的零件表面色泽应基本均匀。重要或易碎裂的零件需用浸煤油喷砂或磙粉探伤等方法进行裂纹检验。2)裂纹检验:淬火后的工件有时会产生肉眼难
8、以观察到的裂纹,此时可采用下面的经验方法加以检验。叩击法:用锤子或铁块轻轻地叩击工件,如工件发出清晰的金属声音,其声音衰减缓慢且尾音悠长,则说明工件未产生裂纹。如工件发出重浊的声音,则说明工件上存在裂纹。较薄或细长的小型工件,应将其吊挂,然后再行敲击,以便能进行准确地判断。操作者应多在实践中多加演练,积累相当经验后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渗透法:将经淬火后的工件浸入煤油中进行仔细清洗,然后将工件取出并用干净的棉纱擦拭工件的表面,待工件表面晾干后用白粉笔末涂在工件表面上,经一段时间后如在白色部位上有油渗出,即在裂纹处有浸润的条纹显现出来,说明工件上有裂纹存在。(2)目检工件经喷砂、喷丸、抛光、氧化、
9、清洗后的质量喷砂、喷丸、抛光、清洗、氧化都属于热处理后的辅助工序,质量检验往往不被重视,但这往往会造成产品外观质量的不合格。1)喷丸、喷砂:对于成品工件必须喷吹干净,不允许有黑斑存在,喷后工件应立即采取防锈措施或上油,以免因长时间放置而生锈。2)抛光:抛光时应将要求抛光的表面都抛到,不能有遗漏或局部表面抛光过度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3)清洗:清洗后的工件表面不应有油污和杂物,各面均能被水浸润,且呈中性(可用pH试纸检验)。4)氧化:氧化即发蓝的外观质量检验主要包括氧化膜的色泽和均匀性、致密性、抗蚀性、耐磨性及表面清洗质量等几项。氧化膜的色泽和均匀性:用肉眼观察氧化膜,一般材料应均匀、无斑点及漏
10、白、表面呈蓝色或黑色;铸铁、铸钢、含硅合金钢及高合金钢允许略带棕色。氧化膜的致密性:发蓝层脱脂后,放入质量分数为3%的中性硫酸铜水溶液浸泡4060s,表面除棱角边缘外,不准有铜的痕迹。氧化膜的抗蚀性:发蓝层除油后,放入体积分数为0.17%的硫酸水溶液中浸泡2040s,表面颜色保持不变且无锈迹。氧化膜的耐磨性:通常采用流砂冲击法。具体方法是在发蓝层除油后,以内径为10mm、长度为500mm之玻璃管,垂直悬挂于被测工件上方,工件的被检验面与玻璃管呈45角,距离为30mm,在玻璃管上方装一漏斗,称100g粒度为0.51mm棱角尖锐的石英砂。砂子由漏斗经玻璃管自由落下,冲击工件的表面,等砂子流完后,轻
11、轻将工件表面擦净,浸泡在质量分数为0.5%的中性硫酸铜水溶液中30s,然后取出用流水冲净,肉眼观察工件受流砂冲击部位应无铜迹出现。清洗质量:工件在发蓝清洗后、皂化浸油之前,在其表面滴体积分数为10%的酚酞酒精溶液12滴,此时应无粉红色。如溶液呈粉红色则说明清洗不干净。(3)断口宏观分析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工件的断口是检验产品质量的极为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断口检验可以发现钢材冶炼缺陷和热加工、热处理等工艺存在的问题。1)断口试样的制取:试样断口应尽量保持原始形貌,最好拍摄实物相片,断口要用防锈油保护,要绝对避免断口发生碰撞、摩擦、污染、氧化、受潮、锈蚀等情况。2)断口检查:钢中各种缺陷在断口上的
12、形态各不相同,现将几种常见的缺陷断口的鉴别方法简述如下。渗碳层深度:最常用的方法是将淬火态的钢材用锤击法一次打断,并将断口磨平,在体积分数为3%的硝酸酒精溶液中的腐蚀30s左右,测定其被腐蚀的黑色层深即渗碳层深度。结晶状断口:结晶状断口平坦,呈亮灰色,具有强烈的金属光泽和明显的结晶颗粒,说明材料在断裂前未发生显著的塑性变形,属脆性断口,是典型的过热组织。石状断口:石状断口无金属光泽,呈浅灰色,有明显的棱角,类似于碎石状,轻微时只有少数几个,严重时可布满整个断口。它是一种粗晶沿晶间断口,石状断口的出现表明钢材已严重过热,甚至已经产生过烧。此时钢的塑性及韧性已降低,特别是韧性降低尤其明显,钢材一旦
13、出现石状断口就无法挽救。白点断口:由于钢中氢与相变应力的作用,在细晶料断口的基底上,呈银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斑点,其内壁光亮,一般产生在合金钢大型锻件上。白点缺陷属于破坏金属连续性的缺陷,具有白点缺陷的钢材断后伸长率很低,断面收缩率和冲击韧性降低更显著,在热处理时往往容易形成淬火裂纹,甚至引起开裂。白点缺陷在钢中是不允许存在的,一经发现应立即报废。萘状断口:断口上有类似萘晶体的颗粒、有亮点的粗晶断口。萘状断口在结构钢和高速钢的断口上均可见到,但它们的形成原因是不同的。结构钢萘状断口是由于钢加热时温度过高或高温保温时间太长,导致晶粒长大而造成的,可通过热处理的方法加以改善和消除;而高速钢萘状断口常常
14、是因为工件多次重复淬火,其间未经退火而造成的,高速钢出现萘状断口,将使其力学性能变坏,工件不能使用,而且不能用一般热处理的方法消除。疲劳断口:其特征是在裂纹周围有很多停歇线分布,构成贝壳状条纹,这是交变载荷造成的。由于硬度是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且检验手段方便易行,因此,常作为零件设计中选材及确定工艺过程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鉴定热处理工艺质量的重要手段。1)所有热处理零件均应根据图样要求和工艺规定进行硬度检验,成批生产的零件应按工艺规定的百分率进行抽检。2)退火、正火、调质件和非铁金属用布氏硬度检验;淬火件用洛氏硬度检验;渗氮或硬化层薄的零件用维氏硬度计负荷50N或显微硬度计负荷1N
15、检验。3)退火、正火和调质件,如尺寸较大时可用手锤式布氏硬度计检验。2.硬度检验4)淬火件如用洛氏硬度计无法检验时,也允许用肖氏硬度计或其他便携式硬度计检验,但零件表面粗糙度应尽量接近标准硬度块的粗糙度;用锉刀检验零件表面硬度时,必须注意锉检位置应不影响零件的最后精度。5)硬度检验位置应根据工艺文件或检验人员确定,零件的淬火部位检验硬度应不少于13处,各处不少于3点并取其平均值。6)检验硬度前,应将零件表面清理干净,去除氧化皮、脱碳层及毛刺等。7)工件表面粗糙度按硬度计试验法有关规定。1)薄板类零件在检验平板上由塞尺检验零件的平面度,检验时工件和工具要清洁。3.变形检验2)一般轴类零件用顶尖或
16、V形铁支撑两端,用百分表测其径向圆跳动量,顶尖孔要同心、完整、无磕伤碰伤;细小的轴类零件可在检验平板上用塞尺检验弯曲度,检验时工件及工具要清洁。3)孔类零件用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塞规等检验其圆度,检验时工件表面要清洁,工具、仪器要按规定正确使用。4)特殊零件(如齿轮、凸轮等)的变形检验,应用专用检验工具或借助有关单位仪器进行。5)成批量生产的零件,应设计专用检具检验零件的变形。1)重要零件应根据图样技术要求和工艺规定进行金相检验。2)成批或大量生产的零件,在变更工艺后,第一次生产或试生产纳入正规工艺时,或检验人员对产品质量有怀疑时,可进行金相检验。4.金相检验3)金相检验按工艺规定可采用试样
17、检验和定期切剖零件检验两种方式进行。重要零件或对零件材料有怀疑时,可按理化检验有关规定取样及化验。按图样技术要求或有关规定截取试样,试样应与零件是同批材料、同工艺并同炉处理,在力学性能试验机上检验强度、韧性、塑性和弹性等力学性能指标。6.力学性能检验5.材料化学成分检验渗氮有一段式、二段式和三段式工艺方法,还有以获得抗蚀性能为目的的渗氮。(1)表面外观缺陷1)表面产生氧化色:应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分别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方法。炉膛密封性差,渗氮过程中有空气进入,或在渗氮后期的冷却过程中产生负压。预防方法是经常用U形压力计检查炉气压力,保持炉膛密封不出现负压,不使空气进入炉膛。1.渗氮主要缺陷的原因
18、分析及预防知识 渗氮后出炉温度偏高,零件出炉时在大气中不同程度地被氧化。预防方法是将渗氮件随炉冷到150以下再出炉。氮气管网中的干燥剂吸潮严重,甚至积水。预防方法是装炉前认真清除管网内积水,定期烘干干燥剂,保证氨气管网干燥剂正常工作。2)表面出现金属本色(亮点或块):通常是由于表面附着物渗不上氮而发亮。3)表面腐蚀:当采用氯化铵(或四氯化碳)作催渗剂时,由于加入量过多、挥发太快,会使工件表面腐蚀。4)起泡剥落:薄板材料的带状组织和非金属夹杂物分布不当,造成渗氮层组织不均匀而引起表面的起泡剥落。5)尖角剥落:形状复杂的工件,尖角、棱角等处由于渗入氮浓度高,引起脆性大,而易造成尖角剥落。(2)变形
19、渗氮工件变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渗氮炉的有效加热区内温度不均匀:炉内的电热元件布置不合理或断相加热,氨气流量不稳定,工件装炉过密造成气流不畅等都会导致工件加热不均匀或氮势不均匀。2)机械加工残留应力:由于渗氮前的机械加工产生的残留应力会导致渗氮工件的变形。3)工件结构设计不合理:工件渗氮面不对称或局部渗氮造成相变应力不均匀都会导致工件变形。4)装载方式不合理:装炉时应避免工件的堆、压和斜放,长杆件采用垂直吊挂,必要时应设计专用工装,正确卡、吊或夹持工件,以减少工件自重变形或工件堆挤所产生的变形。5)渗氮工艺操作不当:由于渗氮层比容大,产生的相变应力会带来形状变化。6)加热或冷却不当:
20、对于尺寸大、形状复杂的工件,若加热或冷却速度过快,会使热应力增大而引起变形。(3)渗层组织缺陷1)渗氮层深度过浅 炉温控制偏低,尤其是两段渗氮的第二段温度偏低。渗氮温度越高,扩散速度越快,渗层越深。应校正测温仪表,按第二阶段工艺规范进行一次渗氮。渗氮时间不足。在正常温度下渗层深度随时间延续,其渗层总深度增加。应通过抽检试棒渗层深度控制保温时间。装炉不当,工件之间相距太近;工件进炉前表面不洁或耐热钢渗氮罐体触媒作用周期性的变化影响渗氮效果。预防措施是合理装炉,保持气流畅通;工件进炉前进行认真清理;以及对使用已久的渗氮罐进行定期退氮处理或使用低碳钢搪瓷炉罐。2)渗氮层脆性较大并出现网状、脉状、针状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