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模块三-水环境化学课件.pptx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环境化学模块三-水环境化学课件.pptx》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化学 模块 水环境 化学课件
- 资源描述:
-
1、 目 录模块一 绪论模块二 大气环境化学模块三 水环境化学模块四 土壤环境化学模块五 生物环境化学模块六 环境化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模块三 水环境化学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了解地球水资源及水环境状况;2.掌握天然水的组成及基本特征掌握天然水的组成及基本特征;3.理解重金属等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理解重金属等污染物在水中的迁移转化;4.理解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过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变化过程;5.掌握水质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水质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 (一)世界水资源状况 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是人类环境的重
2、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水的总储量约有12亿km3,平铺在地球表面上约有2700 m高,地球表面70%被水覆盖。尽管如此,但真正能为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地球总水量的极少部分。全球总储水量中,海水占去97.3%,淡水只占2.7%。在陆地淡水中,约有86%的水被两极冰盖和各地冰川所固定,目前还不能被利用。其次占淡水总量12%的地下淡水也不能全部被人类开发利用。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川、湖泊中的淡水和部分地下水,其总和还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 (一)世界水资源状况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一、地球上的水资源
3、(一)世界水资源状况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二)地球上的水循环 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循环、往复交替,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地被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并被气流输送至各处,在适当条件下凝结成降水,其中降落到陆地表面的雨雪,经截留、入渗等环节而转化为地表及地下径流,最后又回归海洋。这种不断蒸发、输送、凝结、沉降的往复循环过程称为水的循环,如图3-2所示。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三)我国水资源状况 1.我国水资源主要类型 (1)海洋资源:我国海域范围广阔,大陆海岸线长达1.82万km,加上岛
4、屿共3.2万km,拥有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2)河流:中国境内的河流,仅流域面积在1000 km2以上的就有150。多条。全国径流总量达27000多亿m3,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5.8%。(3)湖泊:陆地表面上有一些能够蓄相当水量的天然洼地,称之为湖泊。湖泊不仅使我们的星球更加璀璨,还是人类生息繁衍的良好环境。(2)地下水: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其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开发利用。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2.我国水资源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地域分布不均衡,水土资源分布不匹配 (2)降水
5、年内、年际变化大 (3)水污染问题严重 (4)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5)地下水开采过量引发生态问题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四)水资源问题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1)水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2)水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3)水与生态环境密切相关(4)水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二、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一)天然水的基本组成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5.水生生物 水生生物是生
6、活在各类水体中的生物的总称。水生生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微生物、藻类以及水生高等植物、各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生活方式也多种多样,有漂浮、浮游、游泳、固着和穴居等。有的适于淡水中生活,有的则适于海水中生活。虽然种类繁多,按功能划分,不外包含自养生物(各种水生植物)、异养生物(各种水生动物)和分解者(各种水生微生物)。不同功能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特定的生物群落,不同生物群落之间及其与环境之间进行着相互作用、协调,维持特定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过程,对水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水生生物为人类提供蛋白质和工业原料,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二)天然水体化学组成特
7、汪1.河水的化学组成特征(1)矿化度低。(2)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差异大。2.海水的化学组成特征海水中主要化学成分有无机组分、气体和有机物。海水的化学组成特征:(1)海水具有很高的矿化度,约35g/L;(2)成分比较均一且较恒定;(3)水的离子成分无时空变化,很稳定。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3.湖泊及水库水的化学组成特征(1)矿化度差异较大。(2)水的化学成分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一。(3)在湖泊、水库、河日及近海水域常发生水体富营养化现象。4.地下水的化学组成特征(1)组成复杂。(2)矿化度范围变化大。(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随时间变化极为缓J漫,常需要以地质年代来衡量。(
8、4)地下水的气体组成与地表水差异较大。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三)天然水中的化学平衡 1.酸碱平衡 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用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于极稀的溶液,由于H+很小,使用起来不方便,常采用H+的负对数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称为溶液的pH,数学表达式为: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2.沉淀一溶解平衡 溶解和沉淀是污染物在水环境中迁移的重要途径,因此成为水处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现象。天然水的化学组成因矿物质的溶解和这些矿物质固体从饱和溶液中沉淀出来而有所变化。一些金属化合物在水中的迁移能力可以直观地
9、用溶解度来衡量,溶解度越大,迁移能力越大;反之则小。但物质在天然水体中的溶解常为多相化学反应的固一液平衡体系,所以常用溶度积来表征溶解度。天然水中各种矿物质的溶解一沉淀作用也遵守溶度积原则。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3)碳酸盐的沉淀一溶解平衡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3.氧化一还原平衡 (1)氧化一还原电位和电子活度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pE来表示氧化一还原的能力更为方便。参照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pE可以定义为电子活度的负对数。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
10、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2)天然水体的氧化还原体系 天然水体是一个由水、悬浮物、大气、生物、底质等环境要索构成的统一整体,也是一个由许多无机的和有机的氧化还原单一体系所复合的复杂体系。因此,在水体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强度决定于整个复合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计算表明,复合体系的电位介于各个单体系的电位之间,而接近于含量较大的单体系的电位。如果某一单体系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 (2)天然水体的氧化还原体系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正常天然水体表层溶解氧是决定电位,暴露于大气的水能按如下反应被氧化: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
11、: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4.配合一离解平衡(1)配合一离解平衡与配合物的稳定性(2)水体中常见的配位体和配合物类型天然水体中常见的配位体可分为无机和有机两类。天然水体中常见络合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配位化合物,单核配位化合物具有一个金属离子为核心外加配位体的结构形态;双核或多核配位化合物中,是将各单核络合物的金属离子结合了起来,成为具有桥联结构的化合物。另一类是鳌合物,是由多基配位体和金属离子同时生成两处或更多的配位键,构成了环状鳌合结构的产物。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轻
12、基对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腐殖质与重金属离子的配合作用腐殖质是动植物残骸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是黑色的无定形有机胶体,分子量300-30000 0腐殖质通过氢键等理化作用形成巨大的聚集体,呈现多孔疏松的海绵结构,有很大的比表面积。腐殖质的分解产物是植物可以吸收的养料。腐殖质的组成和结构极其复杂,根据它在酸和碱中的溶解情况和颜色,通常分为三类:富里酸、腐殖酸和腐黑物。富里酸(FA):可溶于酸又可溶于碱的部分,分子量数百至数千。腐殖酸(HA):可溶于稀碱但不溶于酸的部分,分子量数千至数万。胡敏索(腐黑物,Humin):不能被酸和碱提取的部
13、分,分子量数千至数万。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5.吸附一解吸平衡天然水体中存在着大量悬浮的颗粒物,如钻土矿物、水合氧化物等无机高分子化合物和腐殖质等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它们是天然水体中的主要胶体物质,而且它们可相互结合成有机一无机胶体复合物。这些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能够吸附各种无机物及有机物,强烈地吸附水中的重金属离子。水体中胶体颗粒的吸附作用可分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两大类,化学吸附又可分为离子交换吸附和专属吸附。表面吸附:由于颗粒物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所产生的表面吸附,属物理吸附。表面吸附是由固体表面与被吸附物在固一液界面上的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胶体表面
14、积越大,所产生的表面吸附能也越大,胶体的吸附作用也就越强。学习情景一:地球上的水资源及水环境化学基础知识离子交换吸附:胶体颗粒大部分带负电荷,容易吸附各种阳离子,在吸附过程中,胶体每吸附一部分阳离子,同时也放出等量的其他阳离子,因此把这种吸附称为离子交换吸附,它属于化学吸附。这种吸附是可逆反应,而且能够迅速达到平衡。该反应不受温度影响,在酸、碱条件下均能进行,其交换吸附能力与溶质的性质、浓度及吸附剂性质等有关。专属吸附:专属吸附是指吸附过程中,除了化学键的作用外,还有加强的憎水键和范德瓦尔斯力或氢键在起作用。专属吸附不但可使表面电荷改变符号,而且可使离子化合物吸附在同号电荷的表面上。在天然水体
15、中,配合离子、有机离子、有机高分子和无机高分子的专属吸附作用特别强烈。学习情景二:水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水环境污染概述水体污染:当污染物进入天然水体并超过水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泥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等方面的特性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即水体受到了污染。(一)水体污染源水体污染按照污染源划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为源对水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为源按照排放方式可分为点源污染和非点源污染,其主要来源有以下四种。1.生活污水 2.工业污染源 3.农业污染源4.交通运输污染学习情景二:水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16、二)污染特征1.物理污染物理污染是指污染物使水的浑浊度、温度和水的颜色发生改变以及水中含有的放射性物质超标的现象。2.化学污染化学污染物质是环境污染中影响最大的一类。世界上现有的化学物质种类繁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每年以千余种的数量递增,这些化学物质都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水体。水体中的化学污染物一般分为无机无毒污染物、植物营养物质、有机耗氧污染物和有毒物质、石油类物质等几大类。3.生物污染生活污水、医院污水、畜牧和屠宰场的废水及垃圾和地面径流都可能带有大量病原体和其他微生物。病原体污染物主要是指病毒、病菌、寄生虫等。学习情景二:水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二、水体的自净作用及水环境容量(
17、一)水体的自净作用排入水体中的污染物,参与水体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污染物被分解或分离,水体基本上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过程称为水体的自净作用。天然水体的自净大体可分为物理自净、化学自净和生物自净。物理自净是最直接的一种净化方式,指污染物在水体中通过稀释、扩散、混合、沉淀、挥发等物理作用使污染度降低的过程。稀释即污染物浓度高的水体进入污染物浓度低的水体而使污染浓度降低。沉淀和混合则是污染物中的可沉淀性固体在水流相对稳定的地点进行沉淀形成污泥,与水体中的悬浮物等混合,而使污染物浓度降低的过程。化学自净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过程,其中要经过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分解、凝
18、聚等方法来降低水体污染浓度,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学习情景二:水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二)水环境容量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称为水环境容量。水体的自净作用说明了自然环境中存在着对污染物的一定的容纳能力。充分利用这种自净作用和容纳能力,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十分重要的。水环境容量的大小与下列因索有关。1.水体特征2.污染物特征3.水质目标学习情景二:水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三、水中重金属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一)重金属污染的特点水体中重金属污染物具有以下特点:1.重金属在水体中的存在形态是多样且多变的,在不同的水环境条件下其存在形态不同,重金属存在形态随水域
19、条件(如pH、pE、胶体类型等)的变化而变化。重金属的形态不同毒性也不同。2.重金属产生毒性效应的浓度范围低,一般为1100 mg/L,而毒性较强的重金属如Hg、Cd等则在0.0010.01 mg/L。3.重金属污染物不易被微生物分解。4.进入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物大部分沉积于底泥中,只有少部分可溶态及颗粒态存在于水相中,水质条件变化时,重金属在水相中和沉积物间迁移转化。5.重金属离子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水体的pH、pE等有密切的关系。6.某些重金属离子及其化合物易被微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能在人体的一定部位蓄积,使人慢性中毒,极难治愈。学习情景二:水环境污染及主要污染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