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电站锅炉先进低氮燃烧技术应用及运行方式的研究课件.ppt
- 【下载声明】
1. 本站全部试题类文档,若标题没写含答案,则无答案;标题注明含答案的文档,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2. 本站全部PPT文档均不含视频和音频,PPT中出现的音频或视频标识(或文字)仅表示流程,实际无音频或视频文件。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不予退换。
3. 本页资料《燃煤电站锅炉先进低氮燃烧技术应用及运行方式的研究课件.ppt》由用户(三亚风情)主动上传,其收益全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该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传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请根据预览情况,自愿下载本文。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5.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阅读器,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燃煤 电站 锅炉 先进 燃烧 技术 应用 运行 方式 研究 课件
- 资源描述:
-
1、电站燃煤锅炉先进低氮燃烧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2前言前言n国内外应用状况n目前引进技术存在的问题n技术的代表性n具有改造特征,设计环节技术验证程度不是很高n存在不完善n产业化存在的困难n设计/调试/运行环节割裂n缺乏长期数据(工程实际/实验室)支持n价格因素(综合成本核算问题)n试图解释的问题n基本知识介绍n存在问题的讨论n目前能做的工作3目前国内低氮燃烧技术应用现状目前国内低氮燃烧技术应用现状n综合技术应用程度n设计领域的现状n模型完善程度n中间试验完备性n商业运行经验(模型验证过程)n制造厂标准 4目录目录v第一章第一章 环保问题现状环保问题现状v第二章第二章
2、 NOxNOx的生成和抑制机理的生成和抑制机理v第三章第三章 低氮燃烧技术发展历程和低氮燃烧技术发展历程和 当前先进低当前先进低NOxNOx燃烧技术燃烧技术v第四章第四章 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v第五章第五章 技术应用及工程实践技术应用及工程实践v第六章第六章 测试技术简介测试技术简介5第一章第一章 环保问题现状环保问题现状nNOx排放量(尤其是固定源)逐年增加n原排放标准宽松n2003版新标准出台了n新标准规定了三个时段使用不同燃料锅炉的排放标准n对燃料/容量等因素仍未考虑周全n对减排的实施方法未有具体方案n排放考核的最终趋势(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PS-发电绩效标准Gener
3、ation Performance Standard)第二章第二章 NOxNOx的生成和抑制机理的生成和抑制机理 72.1 煤燃烧所生成的NOx的类型n热力型NO -由燃烧气体中的氮在高温下与氧反应生产 n燃料型NO -燃料本身固有氮化合物在燃烧时转化而成 n瞬发型NO -分子氮在火焰前沿的早期阶段,在碳氢化合物的参与影响下,通过中间产物转换为NO 82.2 热力型NO的生成机理n空气中的氮在燃烧室的高温下被氧化成NO的机理是相当复杂的,一般认为按下列链锁反应(Zeldovich热力型NOX机理)进行:O22O,链的形成与中断;t1538,N2+ON+NO 链的发展;t816,N+O2 NO+
4、O 链的发展。92.3 燃料型NO的生成机理n燃料氮是燃煤过程中NOx的主要来源,占锅炉NOX排放总量的60%80%;n根据煤种的不同,挥发份氮生成的NOx占燃料氮总NOx的60%80%,焦碳氮生成的占20%40%;通过迅速的,生成N2,N2O,NO等物质,而则通过生成氮氧化物,其所需的时间远长于挥发分气化所需时间。n煤脱除挥发分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不断增大。初级脱挥发分放出焦油等物质,其中含氮量与原煤含氮量相近;次级脱挥发分放出甲烷、氢气等气体,有研究表明当温度超过1300时,燃料型NOx的生成将被抑制。n在燃烧温度高于800时,NO主要来源于挥发分氮,在较低温度下,焦碳中的残留氮则是NOx
5、的主要来源。此外,煤的挥发分含量越高(燃料比FC/V较小),则NO的生成量会更多。另外,随着燃料中氮含量的增加,燃料氮的转化率趋势是降低的,但总量确是升高的;此外,燃料氮的转化率而随氧气浓度的平方而增加。10煤的初次和二次裂解n煤的燃烧模型通常基于以下的假设,即煤的转化按照以下三个步骤进行:原煤的热解、挥发分的燃烧和焦碳的燃尽。热解通常又被认为有两个过程,即-煤组分分离并析出挥发分 主要产物即焦碳(char)、煤焦油(tar:CxHyOz类物质)和气体产物(CO、CO2、H2、H2O和少量烃、CmHn(主要是C2H4)的混合物)。-主要是焦油的热解 焦油的二次热解主要产物为碳黑(soot)、氢
6、气、低阶的碳氢化合物和一氧化碳。11煤裂解时氮的分布12煤的初次/二次裂解示意图13燃料氮的演化路径示意图(1)14燃料氮的演化路径示意图(2)15燃料氮的演化路径示意图(3)COAL NITROGENVOLATILE-NTAR NHCNNCONO+Chi Fenimore Prompt NON2ON2+O Zekdivuch+N,NHiCHAR-N+ChiReburning NH3+NO+NO+NO,N+H,O,OH+O2,O+H+O+O,OHHeterogeneousOxidation燃料氮的演化路径示意图燃料氮的演化路径示意图16焦碳氮占燃料氮比例与炉膛温度关系(实验炉)17不同煤种(挥
7、发份由低到高)焦碳氮残留量变化图(实验炉)182.4抑制燃料氮生成NOx的关键因素抑制燃料氮生成NOx的关键是:在还原气氛下,HCN对于促使氮生成N2起重要作用,在N2的生成持续进行时,HCN不允许被耗尽;HCN的一个来源是NO被CHi还原,是主要破坏NO的再燃反应;均相/异相NO破坏原理:空气分级燃烧(燃尽区之前的长时间尺度过程)的异相反应中的NO的分解并非是NO还原的主要途径。对于几乎所有的煤种来说,燃料富集条件下均相反应中NO的分解速率将首先依赖于NH3,以及更为上游处火焰中OH的平衡浓度。19第第2 2章小结章小结n燃料氮是燃煤锅炉NOx的主要来源(生成容易)n燃料氮生成NOx的主要路
8、径n关于燃料氮的主要结论20第三章第三章 低氮燃烧技术发展历程和低氮燃烧技术发展历程和 当前先进低当前先进低NOxNOx燃烧技术燃烧技术 控制NOX排放的技术措施可分为两大类:n一是所谓的,其特征是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控制燃烧过程中NOX的生成反应。从NOX生成的机理中可知从燃烧侧减少NOX生成量的基本条件有:降低燃烧区温度和氧的浓度、缩短烟气在高温燃烧区中停滞时间,防止产生局部高温区、采用低NOX燃烧器、使用含氮量少的燃料等方法。属于这类措施的有所有的运行改进措施和除燃料分级技术外的燃烧技术措施。n二是所谓的,其特征是把已经生成的NOX通过某种手段还为N2,从而降低NOX的排放量。属于这类措施
9、的有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非催化还原法(SNCR),以及80年代后期才出现的燃料分级燃烧技术。21燃煤锅炉炉内脱硝技术发展22低氮燃烧技术发展史23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历史(1)n 第一代第一代低低NONOX X燃烧技术措施燃烧技术措施 这一代措施不要求对燃烧系统做大的改动,只是对燃烧装置的运行方式或部分运行方式做调整或改进。因此简单易行,可方便地用于现役装置,但NOX的降低幅度十分有限。v低过剩空气系数运行v降低助燃空气预热温度 v浓淡燃烧技术 v炉膛内烟气再循环 v部分燃烧器退出运行 24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历史(2)n第二代低第二代低NOXNOX燃烧技术措施燃烧技术措施 这一代措施的特
10、征是助燃空气分级送入燃烧装置,从而降低初始燃烧区(也称一次区)的氧浓度,相应地也降低火焰的峰值温度。典型产品:典型产品:ABB-CE公司的整体炉膛空气分级直流燃烧器、同轴燃烧系统(CFS、CFS、CFS)、低NOX同轴燃烧系统(LNCFS、)及其种类繁多的 变异型式、TFS2000燃烧系统;B&W公司的双调风旋流燃烧器(DRB、DRB-XLC);德国EVT公司、Steinmuller公司、Babcook公司(DS系列)的各种旋流燃烧器等等。25空气分级炉内NO的变化趋势26空气分级炉内过剩空气系数对NO和UBC的影响27第二代低NOx燃烧技术措施(1)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低炉膛内整体空气分级低N
11、OX直流燃烧器直流燃烧器 技术关键有三点:要合理确定燃尽风喷口与最上层煤粉喷口的距离。距离大,分级效果好,NOX下降幅度大,但飞灰可燃物会增加。合适的距离与炉膛结构、燃料种类有关。燃尽风量要恰当。风量大,分级效果好,但可能引起燃烧器区域因严27重缺氧而出现受热面结渣和高温腐蚀。合理的燃尽风量对于燃煤炉约为20%左右,燃气、燃油炉可以再高一些。燃尽风要有足够高的流速,以保证与烟气的良好混合。28美国CE公司低氮燃烧系统系列紧凑二次风整体分级型二次风油偏置二次风煤粉分割燃尽风传统型LNCFS型 LNCFS型 LNCFS型1同轴燃烧系统同轴燃烧系统(TheConcentricFiringSystem
12、)CFS、CFS2低低NOx同轴燃烧系统同轴燃烧系统:LNCFSTM、组合型OFA(CCOFA)和分离型OFA(SOFA)是LNCFSTM燃烧系统的基本手段。3TFS2000燃烧系统:燃烧系统:TFS2000TMR燃烧技术是将精确的炉膛化学反应控制、磨制煤粉细度控制、初级燃烧过程控制和CFSTM集中燃烧完整结合在一起,达到对NOX生成、未燃烬碳损失和CO生成的最佳控制。29TFS2000燃烧系统结构特点:n提前析出挥发分的控制(火焰前端煤粉喷嘴);n水平偏置的二次风;n两级布置的燃尽风:-紧凑布置的燃尽风(CCOFA):改善碳的燃尽,有助于整体NOX排放的控制-多层的低位和高位分离的燃尽风(L
13、-SOFA,H-SOFA):为锅炉整个运行范围提供灵活的分级能力。30第二代低NOx燃烧技术措施(2)空气分级低空气分级低NOx旋流燃烧器旋流燃烧器 这种燃烧器的特点是在其出口实现助燃空气逐渐混入煤粉空气射流,其难点是要准确地控制燃烧器区域燃料与助燃空气的混合过程,以阻止燃料氮转化为NOx的反应和热力型NOx的生成,同时又要保证较高的燃烧效率。其做法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控制燃烧器喉部燃料和空气的动量以及射流的流动方向。31Babcook公司旋流燃烧器的发展32旋流燃烧器一/二/三次风旋流片角度组合所对应的火焰图象33Babcook公司早期的旋流燃烧器(不分级)34Babcook公司最新的旋流
14、燃烧器(DS系列分级)35Babcook公司旋流燃烧器发展史36BHK公司最新的旋流燃烧器结构图37日立公司(HIT)HT-NR系列旋流燃烧器(1)n日立公司从20世纪70年起开始研究低NOX燃烧器,并首先研发出基于“In-Flame”技术的HT-NR系列低氮旋流燃烧器。新研发的HT-NR2型(1992年)和HT-NR3型(1997年)燃烧器在日本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赢得了良好的声誉。由于其长期致力于低NOX燃烧技术的研究和其杰出的贡献而荣获日本机械工程师协会(JSME)颁发的奖章,这相当于日本国家环保局的最高荣誉。普通燃烧器普通燃烧器(改造前)(改造前)HT-NR4#HT-NR21#2#
15、HT-NR33#0100NOx排放率(排放率(%)INKOO电站改造前后电站改造前后NOx排放率比较排放率比较对比条件:相等的飞灰含碳量Polish&Russian煤38日立公司(HIT)HT-NR系列旋流燃烧器(2)nHT-NR系列燃烧器采用了“扩大回流和缩短火焰”的低氮燃烧技术,在降低NOX的同时可保证未燃尽碳含量不升高。n最新的HT-NR3型燃烧器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 扩大了稳焰环周围的回流区,而在还原区内由于采用“IN-FLAME”技术,燃烧率增强,以确保未燃尽碳不升高。2 通过导向衬套将三次风从燃烧器喷口处的高温还原区内分离开来。39日立公司(Hitachi NR系列旋流燃烧器示意图
16、)40BHK公司NR3型旋流燃烧器示意图41BHK燃烧器发展史42低氮燃烧技术的发展历史(3)n第三代第三代低低NOxNOx燃烧技术措施燃烧技术措施n这一代措施的主要特征是空气和燃料都是分级送入炉膛,燃料分级送入可在燃烧器区的下游形成一个富集NH3、CmHn、HCN的低氧还原区,燃烧产物通过此区时,已经生成的NOX会部分地被还原为N2。n属于这一代措施是空气燃料分级低NOX旋流燃烧器和用于切圆燃烧方式的三级燃烧。n典型产品:三菱重工:MACT;川崎的KVC大容积燃烧技术;巴布科克(Babcock)的IFNR;斯坦米勒(Steinmuller)的NOx-RIF技术。43日本三菱重工(MHI)MA
17、CT系统(1)n三菱开发的低氮燃烧系统采用称为“MACT”(Mitsubishi Advanced combustion technology)的分级燃烧技术,它包括:-A-PM(Advanced Pollution minimize)浓稀相低NOX燃烧器;-AA燃尽风;-MRS(Mitsubishi Rotary Separator)超细旋转煤粉分离器和烟气再循环等一系列低氮燃烧技术。采用这种再燃技术后总体上可以减少50左右的NOX量。44日本三菱重工(MHI)MACT系统(2)nPM低氮燃烧器实际是一种水平浓稀相直流燃烧器,由于采用组合风道技术,特别适用于旧锅炉燃烧器改造,而且这种燃烧器喷
18、口常做成可摆动式,可获得更好的分级燃烧效果。n三菱重工的低氮燃烧技术从1973年起开始至今已发展至第5代(见图4-9),最新的A-PM+TwostagedAA+MACT技术可将炉膛出口的NOX浓度降低至100ppm以下。三菱重工三菱重工MACT技术用于日本燃煤锅炉技改表技术用于日本燃煤锅炉技改表01002003004005006007001978198219861990199519992003NOx(ppm)传统燃烧器SGRPMPM+MACPM+MACT(Two-Staged AA)(燃煤锅炉)200(6%O2)400300A-PM+MACT(Two-Staged AA)45开发厂商 所属系列
展开阅读全文